命是定数,运是改变

什么是命运?对命运最好的解释就是:当你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按照你过往的性格和逻辑,会做出的行为,这个叫做命;如果事情发生时,你做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以往的性格和习惯,有了很大的偏差,这个就叫做运。

所谓的好运,就是事情发生时,你所做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以往的性格和习惯,有美好的转变,结果导致幸福发生,这个就叫做好运。

所谓的坏运,就是事情发生时,你所做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以往的性格和习惯,有邪恶的转变,结果导致灾祸发生,这个就叫做坏运。

命是定数,运是改变。所谓的逆天改命,逆的不是天,逆的是自己的本能。

想给娃说的五句话

一、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不一定要完全听话,但你要学会倾听和尊重别人;

二、你可以犯错,因为犯错会让你学到很多很好的经验,但要记得改正,而且将来不要再犯;

三、你可以拒绝,不要害怕别人因此而不喜欢你,同样你要接受别人对你说不;

四、可以放声哭泣,哭泣是释放情绪的方式,每个人都需要发泄,但哭完请记得擦干眼泪;

五、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管仲遗言

问智谱清言:

管仲临终时对齐桓公的遗言?

智谱清言答:

管仲临终时对齐桓公的遗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疏远小人
管仲特别警告齐桓公要远离易牙、竖刁、常之巫和卫公子启方这四个人。他认为这些人都为求宠而牺牲人性,容易导致国家混乱。具体来说:

    • 易牙:烹煮自己的儿子以满足齐桓公的口味,管仲认为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不可能真心对待君主。
    • 竖刁:为了侍奉齐桓公而自宫,管仲认为他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不可能真心对待君主。
    • 常之巫:能算卦、卜生死、治病,管仲认为齐桓公应相信天命,不应依赖这种人的胡说八道,否则容易作乱。
    • 卫公子启方:侍奉齐桓公十五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家奔丧,管仲认为他连自己的父亲都不爱,不可能真心对待君主​​​。

    2、重视贤能
    管仲建议齐桓公要重视并任用贤能之士,特别推荐了隰朋作为自己的继任者,认为他做事谨慎、公而忘私,是合适的人选。尽管隰朋年事已高,但齐桓公应在他之后继续寻找贤能之士,而不是选择易牙、竖刁、开方等人​。

    3、坚持法治
    管仲重申了法治的重要性,建议齐桓公要坚持法治原则,确保法律的公正执行,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4、关注民生
    管仲还强调了关注民生的重要性,建议齐桓公要继续推行减轻赋税、改善民生的政策,以赢得民心,巩固国家的根基​。

      然而,齐桓公最初听从了管仲的建议,将这四人逐出宫外,但后来因为生活不便又将他们召回,最终导致了国家的混乱,齐桓公自己也被活活饿死​。

      这些遗言体现了管仲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和长远考虑,对齐桓公和齐国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周易》是怎样的一本书?

      问DeepSeek:

      《周易》是怎样的一本书?

      DeepSeek答:

      《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不仅是一部占卜书,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学思想的智慧典籍。以下是对《周易》的全面介绍:


      1. 起源与历史

      • 起源:《周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由伏羲氏创制八卦,周文王演化为六十四卦,并撰写卦辞和爻辞。
      • 发展: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整理,《周易》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并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 地位:汉代以后,《周易》被列为“五经”之首,对中国哲学、文化、科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结构与内容

      《周易》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

      • 《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
      • 卦象:由六条阴阳爻组成的符号,代表不同的自然现象和人生情境。
      • 卦辞:对每一卦的整体解释。
      • 爻辞:对每一卦中六条爻的具体解释。
      • 《传》:又称《十翼》,是对《经》的注释和发挥,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

      3. 核心思想

      《周易》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变易:世界万物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变化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 简易: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简单的原则来解决。
      • 不易:在变化中存在着不变的规律,如阴阳平衡、天道循环。
      • 阴阳:阴阳是宇宙的基本对立统一力量,阴阳的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变化。
      •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互生克,构成宇宙的基本结构。

      4. 哲学意义

      《周易》不仅是一部占卜书,更是一部哲学著作。它探讨了宇宙、自然和人生的基本规律,提出了许多深刻的哲学思想:

      •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人应顺应自然规律。
      • 中庸之道:在变化中寻求平衡,避免极端。
      • 自强不息:人应不断努力,适应变化,追求进步。

      5. 应用领域

      《周易》的思想和智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 占卜:通过卦象和爻辞预测未来,指导决策。
      • 哲学:为中国传统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 科学:对古代天文学、医学、数学等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
      • 艺术:对中国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 管理:现代管理学和领导力理论中,许多思想与《周易》的智慧不谋而合。

      6. 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周易》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决策参考:通过占卜和解读卦象,为个人和组织的决策提供参考。
      • 人生智慧:帮助人们理解变化、应对挑战、追求平衡。
      • 文化传承: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的智慧需要被传承和发扬。

      总结

      《周易》是一部集占卜、哲学、科学和文化于一体的经典著作。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人理解宇宙、自然和人生的重要参考。通过学习和运用《周易》的智慧,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变化、追求平衡、实现自我提升。

      牛马的反应

      问 DeepSeek:

      如果领导不把下面的人当人看,而是当成牛马,那下面的人一般会有什么反应?

      DeepSeek答:

      如果领导不尊重下属,把他们当作工具而非有尊严的人,下属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反应:

      1、士气低落:缺乏尊重会让员工感到不被重视,工作动力下降,士气低迷。

      2、工作效率下降:员工可能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导致效率降低。

      3、高离职率:长期不被尊重会让员工感到压抑,可能选择离职,寻找更尊重他们的工作环境。

      4、消极抵抗:员工可能通过拖延、推卸责任等方式表达不满,影响团队合作和项目进展。

      5、缺乏忠诚度:员工对公司和领导的忠诚度下降,不再愿意为团队或公司付出额外努力。

      6、负面情绪蔓延:不满情绪可能在团队中扩散,导致整体氛围紧张,影响工作环境。

      7、健康问题:长期的压力和压抑可能导致员工出现身心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8、沟通障碍:员工可能不再愿意与领导沟通,导致信息不畅,问题难以及时解决。

      9、缺乏创新:员工在高压和不尊重的环境中,可能不敢提出新想法,抑制了团队的创新能力。

      10、法律风险:如果领导的行为涉及侮辱或虐待,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给公司带来风险。

        总结:领导不尊重下属不仅影响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心理状态,还会对团队和公司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建立相互尊重的工作环境,才能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为什么现在恶人恶事遍地?

        前几天,我的一个同事在淘宝苏宁易购店铺买了一个随身WiFi,今天收到货以后发现被套路了。后来我们一起把这个套路从购买到退货的过程研究了一下,发现是平台和商家一起设的套路,同事感叹网购套路深。最终他的这个随身WiFi还是没有退货,认栽!

        对于这次网购经历,我同事感到非常的不愉快,而且他直言:“往后我有空就去淘宝上面买那种便宜的东西,然后退货并投诉,折腾一下商家!”我反问一句:“那你岂不是把那些人输送给你的恶又变本加厉地传导到其他人身上了吗?”

        事后,我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恶人恶事遍地?”然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善人被打压,恶人得保护,所以导致现在恶人恶事遍地!

        那么我这个结论是否准确呢?我决定卜卦问一下天:“为什么现在恶人恶事遍地?我认为是因为善人被打压,恶人得保护,天以为呢?”

        还是按照金钱卦起卦方法,分别得到:正正反、正反反、正反反、正反反、正正反、正反反,得到一个静卦火风鼎

        按照解卦手册中的一般规律:六爻皆不变者(无动爻,则为静卦),只有本卦而无之卦,则参考本卦卦辞解卦。

        本卦火风鼎卦辞说:“元吉,亨。”翻译为白话文为:“大为吉祥,亨通。”亨通就是通达、通晓的意思,这个卦辞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我说对了!

        如何看待商鞅的“驭民五术”?

        今天和朋友聊天,说到了人治与法治,最后有位朋友说到商鞅的“驭民五术”。

        “驭民五术”出自《商君书》关于商鞅的驭民五术主要包括下面这五种方法:

        1、愚民:统一思想,使民愚昧无知,只知道唯命是从。

        2、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3、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瑕顾及他事。

        4、辱民:一使无自尊自信;二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

        5、贫民: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人穷志短。

        五皆不灵,杀之。

        我好奇人工智能是如何看待商鞅的驭民五术的?于是我便开始对人工智能(智谱清言)进行提问。

        如何看待商鞅的“驭民五术”?

        商鞅的“驭民五术”是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一种体现,主要内容包括:以法治民、以术驭民、以势压民、以利诱民、以害慑民。这些策略在当时的背景下,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秩序和推动国家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从现代社会的视角来看,这些策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以法治民:虽然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但商鞅所倡导的法治过于强调严刑峻法,可能忽视人权和个体差异。

        2、以术驭民:这种策略可能导致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不信任,削弱政府的公信力。

        3、以势压民:过度依赖权力压制可能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和谐。

        4、以利诱民:过分强调利益驱动可能导致道德沦丧,忽视社会公平和正义。

        5、以害慑民:以恐惧和威胁来管理民众,不利于培养公民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总之,在评价商鞅的“驭民五术”时,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其历史背景和局限性,同时借鉴其合理成分,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启示。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我们应强调法治、民主、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实现国家与民众的和谐共生。

          商鞅的驭民五术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商鞅的“驭民五术”作为法家思想的典型代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积极影响:

          1、中央集权的强化

            • 商鞅的法治思想为后世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2、法治思想的启蒙

              • 商鞅强调法治,为后世法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3、社会秩序的维护

                • 通过严刑峻法,商鞅的驭民五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秩序,减少了犯罪行为。

                4、国家富强的推动

                  • 商鞅的改革措施,包括驭民五术,促进了秦国的富强,为后世国家发展提供了借鉴。

                  消极影响:

                  1、人权压迫

                    • 过于严苛的法律和手段可能导致人权受到压迫,民众生活在恐惧之中。

                    2、社会矛盾的激化

                      • 强势的统治方式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导致民众反抗。

                      3、道德沦丧

                        • 过分强调利益和惩罚可能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

                        4、文化抑制

                          • 法家思想强调实用主义,可能抑制了文化、艺术等非实用领域的发展。

                          5、专制主义的强化

                            • 驭民五术为后世专制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工具,可能导致权力过度集中。

                            对后世政治思想的影响:

                            • 法家思想的传承:商鞅的驭民五术成为法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后世法家学者和政治家。
                            • 儒家与法家的辩论:儒家学者对法家思想进行了批判和反思,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完善。
                            • 政治实践的借鉴:后世许多政治家和改革者在不同程度上借鉴了商鞅的驭民五术,用于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 法治与人文关怀的结合:现代国家在强调法治的同时,也应注重人文关怀,保障人权。
                            • 权力制衡: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 公民教育:通过教育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而不是单纯依赖惩罚。

                            总的来说,商鞅的驭民五术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现代社会,我们应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其中的有益成分,同时避免其负面影响。

                            驭民五术在现代社会有哪些启示?

                            商鞅的“驭民五术”虽然在现代社会看来存在诸多问题,但如果我们以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仍然可以从中提取一些对现代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有益的启示:

                            1、法治的重要性

                              • 商鞅强调以法治民,体现了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现代社会同样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 启示:加强法治建设,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注重法律的公正性和普适性。

                              2、策略与方法的灵活性

                                • 商鞅的“以术驭民”提醒我们,在管理社会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和方法。
                                • 启示:政府在进行社会管理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如教育、引导、激励等,而不仅仅是强制和惩罚。

                                3、权威与公信力

                                  • “以势压民”虽然不可取,但合理的权威和公信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 启示:政府应通过提高透明度、增强责任感和提升服务能力来树立权威,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4、利益引导与激励机制

                                    • “以利诱民”说明了利益引导在激发民众积极性方面的作用。
                                    • 启示: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民众的利益诉求,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5、警示与教育并重

                                      • “以害慑民”虽然过于严厉,但适当的警示教育是必要的。
                                      • 启示:在社会管理中,应结合警示和教育,既要让民众明白违法的后果,也要通过教育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总的来说,商鞅的“驭民五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启示在于,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需要综合运用法治、策略、权威、利益引导和警示教育等多种手段,同时注重人权、公平、正义等现代价值观,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总结:看到人工智能(智谱清言)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我感到由衷的惊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牛!

                                      善易者不卜

                                      问人工智能:

                                      孔子说的“善易者不卜”,是什么意思?

                                      人工智能答:

                                      “善易者不卜”是出自《论语·子路》的一句话,意思是说,真正精通《易经》的人,不需要进行占卜。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于《易经》以及占卜的态度。《易经》是一部古老的哲学著作,它通过六十四卦象来阐述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占卜来预测未来、决定行动。然而,孔子认为,真正理解《易经》的人,已经掌握了其中的道理和规律,因此不需要通过占卜来寻求答案。

                                      “善易者不卜”强调了内在的智慧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人们应该通过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智慧,而不是依赖占卜等外在手段。这种观点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精神。

                                      总之,“善易者不卜”意味着真正懂得《易经》的人,已经具备了洞察世事的能力,不需要借助占卜来预测未来。这句话鼓励人们通过学习和思考来提升自己的智慧,而不是依赖迷信或占卜。

                                      死不忘者,寿也!

                                      人这一辈子一般会经历三次死亡。

                                      1、物理死亡: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死亡,停止呼吸,肉体消逝;

                                      2、社会死亡:随着葬礼的举行,社会关系逐渐消亡;

                                      3、灵魂死亡:当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都忘记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当所有人都遗忘了你,那才是真正的死亡。所以老子在《帛书老子德道经》中说:“死不忘者,壽也!”死后不被人们忘记的人,是长寿的!

                                      一些给人类留下伟大精神财富的人,比如我们熟知的周文王、老子、孔子、孙子、鬼谷子、黄石公等,他们留下了不朽之作,并且让后人受益,从而被后人记在心里,所以这些人是长寿的!

                                      要不要学《易经》?

                                      南怀瑾说:“一般人不要去学《易经》。”

                                      曾仕强说:“中国人一定要学《易经》。”

                                      那到底要学还是不要学?这让我想起了一篇小学语文课文——《小马过河》。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哇,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麦子,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哇!

                                      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呢!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进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趟了过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