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58-𢢸福相倚

(通“政”,政治,政事)𨵆𨵆(qì,系,拴;约束;羁绊;拘囚,加上外面的门,就是把人们约束在家里),其民(zhūn,困难)屯;其正察察(清晰、明察、严厉、苛刻的意思),其邦(jué,分決)夬。

𢢸,福(于)(这,此)(随着,和着);福,𢢸之所(潜藏;埋伏)。孰知其極?其无(恰巧、刚好)也。

正復爲(奇,异也),善復爲妖;人之𢘻(心惑也)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而不(放弃),兼而不刺,(直,正见也——《说文》,意为有正确的见解)而不(绳索,系牲口的缰绳,引申为拘束限制),光而不(目不正,斜视)

注解:

(统治者)其政治多约束管控,其民众就会生活艰难;(统治者)其政治多苛察严厉,其邦国就会分崩离析。

祸患,福祉于此中伴随;福祉,祸患于此中潜藏。谁能够知道祸患和福祉这两者的转化点在哪里呢?它没有一个恰好的转化点。

正常还原为异常,善良还原为妖邪;人们的迷惑,已经有由来已久了。因此我们要方正而不放弃,兼容而不尖锐,正见而不拘限,光明而不偏斜。

德经57-以无事取天下

(合乎法度、规律或常情)之邦,以(jī,不规则的,不正常的)用兵,以无事(顺其自然,不妄生事端)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

夫天下多忌諱,而民(更加;越发)贫;民多利器,而邦家(通“滋”,益,更加)(古同“昏”,世道混乱、黑暗);人多(通“智”,如: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淮南子·览冥》。注:“智故,巧诈也。”),而(多么,表示程度)(事;事情)兹起;法(典章制度)(同“彰”,彰明),而盗賊多有。

是以聖人之言曰:我无爲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纠正;改正,匡正),我无事而民自(财物充裕、充足),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注解:

以正道治邦,以诡道用兵,以不妄生事端的方式取得天下。我如何知道应当这样做的呢?

这天下越多忌讳,而民众(的思想和物质)越发贫困(忌讳越多,思想就越受到限制,使得民众缺乏摆脱物质贫困的有效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导致要么安贫乐道穷自在,要么怨天尤人等靠要,而没有积极行动起来想办法找出路。思想贫困进而导致物质贫困);民众越多锋利武器,而邦国朝廷越加混乱和黑暗;人们越多巧诈,而各种邪风怪事越加兴起;法令制度越加彰明(昭示),而强盗贼祸越多。

因此有道德的统治者就说:我顺应自然不妄为,则民众将自然地得到教化;我爱好和平不折腾,则民众将自然得到匡正;我不妄生事端,则民众将自然富足;我希求不产生贪欲,则民众将自然淳朴。

德经56-玄同

知者弗(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言者弗知。

(遏止,禁止)(心烦,不舒畅),閉其門,和其光,同其𡑁(佛家、道家指人间),坐其閲,解其紛,是胃“(玄,天也——《释言》)(齐一;统一)”。

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淺,故爲天下貴。

注解:

智慧的人不直言,直言的人不智慧。

(让我们)遏止心里的烦闷(止),把各种诱惑挡在门外(定),调和自身的光芒(静),把自己混同于尘世(安),坐在对方的位置观察问题(虑),共同解决这世间的纷争(得),是为“玄同(与天齐一)”。

那因不可得而亲近,也因不可得而疏远;因不可得而产生利益,也因不可得而造成危害;因不可得而受到重视,也因不可得而导致搁浅,那就会为天下所重视。

德经55-含德之厚者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逢(chài,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huǐ,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弗螫,(jué,或作攫。爪持也;抓取)鳥、猛獸弗搏。骨弱筯柔而握固,未知牝牡(pìn mǔ,牝,雌性的性器官;牡,雄性性器官)之會而(juān,男婴勃起的生殖器)怒,精之至也。终日號而不(yōu,气逆),和之至也。

和曰“(规则,规律)”,知和曰“明”,(帮助、补助)生曰“(祥,福也;吉利)”,(思想)使(放纵,任性)(意气;偏激、任性的情绪)曰“强”。物壯即老,胃之“不道”,不道蚤(停止)

注解:

品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遇到毒虫、毒蛇,却不螫咬他,抓凶恶的鸟、猛兽,却不攻击他。(婴孩的)筋骨柔弱,但小拳头却握得很牢固;还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小生殖器却自然勃起,这是因为精气充盈到了极点。他终日号哭,却不会气逆,这是因为身心和谐到了极点。

和谐叫做“常”,知道和谐并去践行叫做“明”,增益众生叫做“祥”,思想放纵意气叫做“强”。万物壮盛后即走向衰老,称之“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就会早停止。

德经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离;脱离),子孫(因此)祭祀不絶。

(修养)之身,其德乃真;脩之家,其德有(餘,盈也);脩之鄉,其德乃長;脩之邦,其德乃(兴盛;昌盛);脩之天下,其德乃(宽广;广博)

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如此,这样,那样)哉?以此。

注解:

善于建树者不易拔除,善于抱持者不易脱离,子孙因此祭祀不绝。

修养了自身,其品德就会真诚;修养了家庭,其品德就有盈余;修养了乡里,其品德就会长久;修养了邦国,其品德就会兴盛;修养了天下,其品德就会广博。

以贯彻此道理之自身来观照不贯彻此道理之自身,以贯彻此道理之家庭来观照不贯彻此道理之家庭,以贯彻此道理之乡里来观照不贯彻此道理之乡里,以贯彻此道理之邦国来观照不贯彻此道理之邦国,以贯彻此道理之天下来观照不贯彻此道理之天下。我怎么知道天下是如此(规律)呢?就是用这种观照的办法。

德经53-盗夸非道

使我𢴲(xié,束也,缚也)有知、行於大道,唯他是畏。

大道甚(平坦;平易),民甚好(融化)

朝甚(免掉旧官职,任命新官职),田甚芜,倉甚虚;服文采,帶利劍,(yàn,同“饜”,饱,满足)飲食,財貨有餘,是胃“盗夸(犹盗魁,指取富贵或名位不以其道者。“夸”,读音通“魁”,既有夸的本意夸夸其谈,又有魁的魁首之意,即夸夸其谈的强盗头子)”。非道也哉!

注解:

(他)使我约束自身又增长智慧、(让我)行走在大道上,只敬畏吾师(我的师傅姓施)。

大道很平易,民众(的怨恨)很好化解(只要统治者能知“道”并行“道”就可以)。

朝政混乱至极,农田荒芜至极,仓库空虚至极;而统治者们仍旧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吃的大腹便便,搜刮着富余的财货,是为“夸夸其谈的强盗头子”。这是多么的无道啊!

德经52-襲常

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本源,根源,根本)𢟪(既,已经、既然,表前后情况有连带关系;“既”下面加个“心”,意思是既然已经在心里)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潜游水中)(自己,自身)不殆。

(遏止,禁止)(把二心关在门内), 閉其門,終身不(通“勤”,劳也)(教导;开导)(心烦,不舒畅)(拯救;救济)其事,終身不(办事艰难)

見小曰“(聪慧,悟性很高)”,守柔曰“强”。用其光,復歸其明,毋遺身(通“殃”,灾祸),是胃“(因袭,照旧搬用)(规则,规律)”。

注解:

天下有其本始,(我们)把它作为天下的本源。既然已经在心里悟得其母(道),(想必就)以此知道了其子(天下),回归并守护其母(道),自身潜游水中(潜行于各种智谋算计中)也不危险。

遏止心里的二心,把诱惑关在门外,终身不用劳苦;开导心里的烦闷,做些扶危济困之事,终身不会有棘手的事情。

观察到事物细微之处的叫做“明”,(自身强大却)能守持柔弱的叫做“强”。运用智慧之光,复归聪明,不要让自身迷陷于灾殃中,是为“因袭规律”。

德经51-萬物尊道而贵德

道生之,(同“尔”,代词,你或你的)(德行;品行)(积;积聚)之;(选择)(取法、效法)之,而(度量、胸怀)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值得看重,重视)德。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尊,德之貴也,夫(不,不能)(取)𡬠(爵),而恒自然也。

道生之、畜之、長之、(顺从,顺应)之、(同“停”,停止)之、(通“督”,治理)之、(抚育)之、(復通“覆”,保护,庇护)之。生而弗有也,爲而弗(通“恃”,依赖,仗着)也,(做长官;为首领)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注解:

“道”生出了,你的德就蓄养了;选择取法了,你的器就成就了,因此万物都尊崇“道”并且重视“德”。

“道”这么被尊崇,“德”这么被重视,这(道德)不能(让我们)取得爵位,却常常能(让我们)保持自然。

“道”生成万物、畜养万物、统领万物、顺应万物、停止万物、治理万物、抚育万物、庇护万物。生成万物而不占为己有,成就万物而不倚仗它们,统领万物而不主宰它们,这称为“天德”。

德经50-善執生者

出生,入死。

生之(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很、甚、极其)(生命),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蓋聞善(主持;掌管)生者,陵行不(古同“避”,躲,设法躲开)𧰽(sì,古书上所说的雌犀牛)虎,入軍不被甲兵。𧰽无所(duǒ,剟,刺,戳)其角,虎无所(通“措”,刺、戮)其蚤,兵无所(假借为“用”,使用)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注解:

出(死亡之地)则“生”,入(死亡之地)则“死”。

属于正常生命的一类人,十之有三;属于短命的一类人,十之有三;而民众过分奉养生命,(本是正常寿命却)因放纵作死而都进入死亡之地的十之有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过分奉养生命。

听说善于掌握生存之道的人,在丘陵行走不用躲避犀牛和老虎,进入军队时都不用被甲持兵。犀牛没处戳其角,老虎没处戮其爪,士兵没处用其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之地啊!

德经49-以百省之心爲心

聖人恒无(思想),以(所有;一切;凡)(知觉,觉悟)之心爲心。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聖人之在天下,𢡁𢡁(忄同“心”。翕的意思是收敛、收缩。𢡁表示思想要收敛)焉,(使)天下(质朴;朴实)心。百姓皆(通“瞩”,关注)耳目焉,聖人皆(当作婴儿看待)之。

注解:

有道德的统治者常常没有(个人主观)思想,(他)以所有觉悟者的思想为思想。

对善良者报以善意,对不善良者也同样报以善意,(最终)得到善意!对诚信者给予信任,对不诚信者也同样给予信任,(最终)得到信任!

有道德的统治者在天下,思想要常收敛,使天下回归到浑质(纯厚朴实)的思想。百姓们都关注以耳目,有道德的统治者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