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幽正治

《孙子兵法》中讲:静以幽,正以治。这几个字总的来说,强调的是作为将军在统率军队、主持军事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原则,达到的标准或最高的境界,是对为将之道最精辟的表述。

“静”指沉着冷静,隐忍坚韧;“幽”指思想深邃,幽远难测;“正”指为人正直,处事公平;“治”指严谨细致,有条不紊。“静幽正治”既是讲将领主掌军事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更是讲境界。将帅应当提升五德,避免五危,达到的境界便是“静幽正治”。

一是“静”,相当沉稳,表现在:
1、不随意显露自己的情绪。
2、不逢人就诉说自己的困难和遭受。
3、在征询别人的意见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讲。
4、越是在巨大压力的状态下,反而会情绪越平静、思维越深刻、思路越清晰、行为越从容。
5、重要的决定尽量与别人商量,最好隔一天再发布。
6、讲话没有任何慌张,走路也是。

二是“幽”,谋事仔细,表现在:
1、对身边产生的事情,常思考它们的因果关系。
2、对做不到位的问题,发掘其关键所在。
3、做什么事情养成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习惯。
4、经常去找几个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或弊端。
5、在众人争执不休时,保持主见。
6、力避常常反悔,避免轻易颠覆已经决定的事。

三是“正”,处事公正,表现在:
1、没有权力的狂妄和知识的偏见。
2、任何成果和成绩都和别人分享。
3、必须有人牺牲或奉献的时候,自己走在前面。
4、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说了就努力做到。
5、停止一切“不道德”的手段,不玩“小聪明”。

四是“治”,管理严谨,表现在:
1、检讨任何过失的时候,先从自身或自己人开始检讨。
2、事项结束后,先审查错误,再列述功劳。
3、认错从上级开始,表功从下级启动。
4、着手一个计划,先将权责界定清楚,而且分配得当。
5、尊重企业制度的权威性,绝不朝令夕改,或随个人和小团体的意志而动摇这种权威。

写字楼气体灭火系统联动逻辑

写字楼某避难层或机电层的配电室内第一个烟感触发后:
配电室外(气体灭火区域外)的声光报警启动,配电室内警铃响。

配电室内第二个烟感触发后:
1.配电室内送风机、排风机、事故排风机(手动)、风阀都会强切;
2.配电室门口上方的放气指示灯闪亮;
3.气瓶间气体灭火延迟30秒启动开始倒计时(30秒后发出灭火指令,打开气动启动瓶组,释放启动气体,打开灭火剂瓶组容器阀,释放灭火剂灭火);
4.所有避难层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启动;
5.整栋楼消防广播响,整栋楼门禁释放,整栋楼的非消防用电不会强切(因为避难层和机电层是单独的保护分区);

下图为气体灭火手动控制装置。启动方法:左旋转钥匙到手动位暂停等手动灯亮后再旋中间,然后再左旋转钥匙到启动位暂停等启动延时灯亮后再旋中间,气体灭火延迟30秒启动开始倒计时。

下图为配电室门口的事故排风开关,气体灭火启动灭火完毕后开启事故排风(排配电室)。

外包保安管理方案

第一步:定岗并且明确各岗位职责

  1. 安排有几个岗位,哪些人来做,岗位设在哪里,工作时间安排,岗位做什么等都提前规划好;
  2. 各岗位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制定好,接场后张贴在各岗位显眼处。

第二步:培训

  1. OT基本情况介绍;
  2. 实地带他们走现场熟悉各楼层基本布局和各点位,手把手地教一些安防和消防知识;
  3. 让所有人熟知工作纪律,强调令行禁止;
  4. 组织学习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使人人知晓自已的岗位要做什么,标准是什么。

第三步:认真执行并经常检查

  1. 领班以身作则,作好表率,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认真按条例和规章制度办事,公平、公正地处理事情;
  2. 经常检查各岗位工作执行情况,并对不合规范的行为进行纠正,做好记录并上报;
  3. 多与队员进行正式和非正式沟通,对他们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对他们多表现出关心,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4.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平素严格贯彻执行主管的命令,并要求全体队员服从并执行,使他们养成服从的习惯;
  5. 队员执勤中遇到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需要支援时,领班应该立即到场,按有关规定处理,不能解决时上报主管;
  6. 避免跟外包保安谈起本公司的薪资待遇、福利等,以免引起别人心态失衡跟工作带来麻烦。

第四步:定期根据检查结果对队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1. 将外包保安员当作本企业的保安员进行管理,和本企业员工一起考核,考核要一视同仁,过程要公正公开;
  2. 表现好的表扬和奖励;表现一般的进行帮扶,鼓励其恪尽职守;不守规矩屡次违纪的申请换人。

第五步:总结并改进

  1. 定期对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找出不足和问题点;
  2. 对发现的问题和工作中的不足处制定出改进方案。

写字楼内乱发乱贴小广告的管理方法

事前控制:
主入口门口出入登记确认,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对施工人员所带物品进行检查,看有没有携带广告,从源头上阻止广告商进入。

事中控制:
监控室在监控中发现有可疑人物或贴广告的应及时通知巡逻岗前去制止及驱赶;同时加强巡查的力度,发现可疑人物或贴广告的及时制止及驱赶。

事后控制:
一、对于已经贴广告的,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及时清洗处理,保障不留痕迹;
二、对于在楼内大面积贴广告的,假装有业务,邀约其前来将其控制并让其将小广告清理干净,并保证今后不再贴广告,否则列入黑名单,禁止再参与合作业务。

写字楼火灾报警器触发后的消防联动逻辑

今天观看了写字楼消防联动测试,现在对所见到的和了解的消防联动做一个总结。

1、 写字楼某层某防火分区(一个租户区为一个防烟分区,公区为一个防烟分区,每层楼为一个防火分区)累计有2个点(2个探测器或者是2个手报、1个探测器和1个手报才能形成联动)

2、 触发联动的防烟分区(租户区)的排烟风机启动,补风机都会启动;

3、 触发联动后,着火楼层、相邻上下楼层的消防设备会联动:应急照明启动,楼道正压送风机启动,非消防用电(消防用电一般用于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设备、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装置、火灾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卷帘、阀门及消防控制室的各种控制装置等的用电设备)会强切;

4、 整栋楼门禁全都会释放,所有电梯全都会迫降到一楼,整栋楼的声光报警、消防广播都会启动;

5、 所有避难层的正压风机、排烟风机启动;

数据库导入提示utf8mb4_unicode_520_ci

最近将wordpress搬家至新网的空间;在搬家的过程中,发现将数据库导入新空间提示”utf8mb4_unicode_520_ci”错误,经过多番研究,最终找了问题的根源。原来wordpress在版本更新之后,数据库编码会发生改变,这就导致网站wordpress数据库导入失败。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修改数据库格式编码,步骤如下:
1、先做好数据库备份;
2、用代码编辑软件打开数据库,查找:utf8mb4_unicode_520_ci,替换为:utf8mb4_unicode_ci;
3、查找:utf8mb4,替换为:utf8;
4、完成上面步骤后再重新导入数据库,搞定!

第一次摆地摊的体验

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趁周末有空在小区门口摆个摊。刚摆出五分钟,卖了个两块钱的玩具,娃很开心!

晚上收摊回来正上着楼梯,我对今天晚上的摆摊体验做一个总结。

我问:“宝贝,今天晚上我们全家出来摆地摊赚了42.5元,但咱们全家开销是每天200元,这说明什么问题?或者说你今天晚上摆摊收获了什么?”

娃答:“今天的收获是我用赚的钱买到了冰激凌吃!”

我说:”爸爸妈妈带你出来摆地摊,不光让你知道劳动就有收获,更重要的是要你明白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以至于将来的某一天被迫靠摆地摊为生,那你就很有可能会饿死。“

看娃沉默了,我又问:”是摆地摊好还是学习好?“

娃自觉地接过我手里拎着的袋子,回答:”学习好!“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如果我们不努力工作,不努力进步,将来的某一天被迫谋生,幸福也将离我们渐行渐远。

心理学笔记之学习与行为分析

条件作用(conditioning):事件与行为相互联系起来的方式。每一种条件作用都代表着有机体获得和使用其环境结构信息的一种不同方式。

一、 学习研究

1、什么是学习

学习(learning)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

(1)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学习从你操作的进步中显而易见。

学习—表现差异(learning-performance distinction)——你学到的和你在外显行为中表达出来或做出来之间的差异。

(2)相对一致的变化

一旦学会了某种行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就必须在不同场合表现出相对一致性。

(3)基于经验的过程

学习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发生。体验包括吸收信息和做出反应来影响环境。学习包含记忆影响的反应。学习获得的行为既不包括因有机体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自然成熟及大脑发育所带来的变化,也不包括因疾病和脑损伤而引起的变化。

2、行为主义与行为分析

华生(John Watson,1878-1958)还将心理学的首要目标定义为“预测和控制行为”。

斯金纳(Skinner,1904-1990):激进行为主义的立场,进化为每一物种都提供了一个行为库。《超越自由和尊严》:所有超出行为库的行为都可以被理解为简单的。

斯金纳:心理活动并不能产生行为。相反,它们都是环境刺激引起的行为样本。动物的行为可以完全通过环境事件得到解释——食物剥夺和运用食物进行强化。你不必理解任何有关其内部的心理状态——你只需要能让鸟儿在行为与奖赏之间形成联结的简单学习原则就可以了。

行为分析(behavior analysis):强调寻找学习和行为的环境决定因子的心理学领域。

行为分析家认为,人的本性可以通过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则加以扩展而得到理解。其任务是去发现在具有可比性的情景下,所有动物物种包括人类,共同出现的学习的普遍规则。

通常假定,学习的基本过程在物种演化中被保留下来——在所有动物物种中,这些过程就其基本特性来说是具有可比性的。

行为分析寻求的是确定一些顺序性原则,它们是人们对其经验所做出的行为改变之基础。关心的焦点,仍然是行为与环境事件的关系,而不是行为与心理事件的关系。

行为分析寻求的是确定一些顺序性原则,它们是人们对其经验所做出的行为改变之基础。关心的焦点,仍然是行为与环境事件的关系,而不是行为与心理事件的关系。

二、经典条件作用:学习可预期的信号

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一种由一个刺激或事件预示另一个刺激或事件之到来的基本学习方式。

1、巴甫洛夫的意外观察

经典条件作用的核心是反射性反应。反射(reflex)是一种无须学习的反应,它是由有机体生物学相关的特定刺激自然诱发地。任何能够自然诱发反射性行为的刺激,都叫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 , UCS),由无条件刺激诱发的行为,叫无条件反应(unconditioned response , UCR)。

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的中性刺激,称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 CS),因为它诱发UCR行为的力量是以它与UCS的联系为条件的。经过几次匹配之后,CS所引发出的反应,称为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 , CR)。

2、条件作用的过程

习得(acquisition),即CR首次被诱发出来并随着试验的重复而不断增强其频率的过程。

延迟条件作用,CS先出现并至少要持续到UCS的呈现。

在痕迹条件作用中,CS在UCS呈现之前即结束或被取消了。痕迹指的是有机体对UCS出现时已经不再呈现的CS的记忆。

在同时性条件作用中,CS和UCS是同时呈现的。

在倒摄条件作用情形下,CS出现在UCS之后。

通常,条件作用在CS和UCS之间间隔很短的延迟条件作用模式下最有效。不过,产生最佳条件作用的CS和UCS之间准确的时间间隔依赖于几个因素,包括CS的强度和被条件化的反应。

同时性条件作用的效果通常都很差,而倒摄条件作用则更差。

当CS(例如,声音)不再预示CS(食物)时,CR(唾液分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弱,最终不再出现,消退过程(extinction)就发生了。经过一段休息或暂停后,无须再与UCS匹配,CR即可突然重现的现象,巴甫洛夫称之为自发恢复(spontaneous recovery)。

节省(savings)学习的一个例子:再次习得某一反应比初次习得该反应时所需的时间要少。

(1)刺激泛化

通常,一旦CR被一个特定的CS条件化了,与CS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CR。这种反应自动扩展到从未与最初的UCS匹配过的刺激上的现象,叫刺激泛化(stimulus generalization)。当对一系列在某一维度上差异逐渐增加的刺激所诱发的反应强度进行测量时,我们发现了泛化梯度。

泛化梯度的存在表明了经典条件作用在日常经验中的作用方式。刺激泛化通过最初特定经验拓展学习范围,从而建立相似的安全因素。借助这一特性,新的可比事件可以被认为具有同样的意义或行为价值。

(2)刺激辨别

刺激辨别(stimulus discrimination)就是生物体学会在某些维度上(例如,色调与音高)对与CS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有机体欲在环境中表现出最佳行为,就必须平衡泛化和辨别过程。经典条件作用提供了一种允许生物体对其环境结构做出有效反应的机制。

3、聚焦习得

(1)相倚:罗伯特·雷斯科拉,为使经典条件作用能够发生,除了CS与UCS相接近——出现的时间靠近以外,CS还必须可靠地预期UCS的出现。

(2)信息性

里昂·卡明,CS还必须具有信息性。

UCS的先前经验而使被试用第一个CS来降低第二个CS的信息性的能力,称做阻断(blocking)。实验组的老鼠对灯光不反应,这是因为灯光没有包含预言UOS出现的新信息;声音的效应阻断了灯光的效应。对于控制组的老鼠,灯光和声音二者同样具有信息性——老鼠对两个CS中无论哪一个都没有先前经验,因此每一个都不会降低另一个的信息性。

用信息性可以解释为什么当CS从许多呈现在环境中的其他刺激中突出出来时,条件作用形成得最快。刺激越强,与其他刺激对比越鲜明,越容易被注意到。如果你想要创造良好的条件作用,你应该或者是在不熟悉的情境中呈现一个强烈的新异刺激,或者是在一个新异的背景中呈现一个强烈的熟悉刺激。
从刺激信息的特性来看,外界输入的信息越强,越不确定,越难控制则越容易吸引人的注意。

中性刺激仅仅当它既有相倚性,又有信息性时,才能成为有效的CS。

4、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

(1) 情绪和偏好

恐惧条件作用。

(2)了解药物成瘾者的成因

巴甫洛夫(1927)和贝可夫指出,当个体预期到鸦片的药理学作用时,他对鸦片的耐药性就会提高。

西格尔:毒品的使用情境作为条件刺激物存在,个体通过阻止药物的常规效应而学会了保护自己。

机体对药物的对抗反应是无条件反应(UCR)。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补偿反应就变成了条件反应。换言之,在与使用药物通常相联系的情境(CS)中,机体会对药物的预期效应做出生理准备(CR)。由于在那种情境下,有机体必须消耗一定量的药物克服补偿反应,才会开始出现“正”效应,因而抗药力便提高了。

(3)利用经典条件作用

学习过程能够影响机体的免疫能力。

罗伯特·阿德:习得联结本身就足以导致免疫系统的抑制,使实验组老鼠更易受到多种疾病的攻击。学习效应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在后来的研究中,一些老鼠仅仅是喝了糖精溶液便死掉了。

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经典条件作用可以用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研究领域的目标之一就是发现一些技术,利用条件反射来替代大剂量的药物治疗。

服药真实的常现仪式可以作为CS,所以当它开始预言UCS——药物时——其行动本身即可诱发降低血压的反应。这样,安慰剂——无须给予有效物质便能再现服药仪式化情形——即能诱发有益的机体反应。

三、 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结果的学习

1、效果律

学习是情境中的刺激和动物学会做出的反应之间建立的一种联想:刺激—反应联结。

S—R,联结学习是随着动物通过盲目的尝试错误体验到动作的结果之后,以一种机械的方式逐渐自动产生的。导致满意结果的行为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桑代克将这种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称为效果律(law of effect):跟随着满意结果的反应,以后出现的概率会越来越大,而跟随着不满意结果的反应,以后出现的概率会越来越小。

2、行为的实验分析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

操作性行为(operant)指的是任何有机体自发的,而不是由特定刺激诱发的,能够按照它作用于环境可观察的结果来描述它的特点的行为。

行为将来出现的可能性可以通过操纵它们对环境作用的结果来增加或减少。操作性条件作用,作为行为产生的环境结果的函数,就可以矫正不同类型的操作性行为概率。在许多操作性行为实验中,测量的兴趣是动物在一段时间里能表现出多少次特定的行为。

3、强化相依

强化相倚(reinforcement contingency)是指某一反应和它产生的环境变化之间的一致性关系。

(1)阳性和阴性强化物

强化物(reinforcer)即与行为相倚的——随时间的推移能增加行为出现可能性的任何刺激。强化即在反应之后呈现强化物。

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出现时,我们称这一事件为阳性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讨厌刺激的解除时,我们称这一事件为阴性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阳性强化和阴性强化都能增强在它们之前出现的行为反应的可能性。阳性强化通过继反应之后呈现令人喜爱的刺激而增强行为反应的频率。阴性强化则相反,它通过解除、减少或阻止反应之后出现讨厌刺激来增强行为反应的可能性。

若将强化消除,操作性消退(operant extinction)就会出现。因而,如果某一行为不再产生可预期的结果,那么它就会退回到操作性条件作用之前的水平——它就消失了。

(2)阳性和阴性惩罚

惩罚物(punisher)是在反应之后施加惩罚物,任何一种刺激——当它伴随在某一反应之后出现时——能降低该反应以后发生的概率。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讨厌刺激物时,我们称这一事件为阳性惩罚(positive punishment)。

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的去除时,我们称这一事件为阴性惩罚(negative punishment)。

阳性和阴性强化增加行为的概率;阳性和阴性惩罚降低行为的概率。

(3)辨别刺激与泛化

某些先于特定反应的刺激——辨别性刺激(discriminative stimuli)——通过强化或惩罚相结合便可以设定行为发生的背景。

斯金纳将辨别性刺激—行为—结果这一序列称为三项相倚(three-term contingency)。

辨别性刺激出现时操纵行为的结果,可以对行为进行强有力的控制。

有机体也会将反应泛化到类似于辨别性刺激的其他刺激中去。

4、强化物的特性

(1)条件性强化物

初级强化物(primary reinforcers)比如食物和水,其强化特性是由于生物学因素所决定的。其他的中性刺激渐渐与初级强化物联合在一起,作为条件性强化物(conditioned reinforcers)而对操作性反应起作用。条件性强化物可以充当强化本身的目标。

教师发现条件性强化物比初级强化物更有效且更易于使用,这是因为:a,在课堂情境中,可供使用的初级强化物非常少,而被教师所控制的任何刺激事件几乎都可以被用作条件性强化物;b,条件性强化物可以快速发放;c,条件性强化物可以随身携带;d,条件性强化物的强化效果可以更及时地看到,因为它仅依赖于接受强化物的知觉,而不是像初级强化物那样,依赖于生物学过程。

(2)高概率活动作为阳性强化物

普雷马克原则(Premack principle)是指,更有可能发生的活动可以用来强化不太可能发生的活动。强化物可以是有机体认为有价值的任何事件或活动。

5、强化程序表(schedules of reinforcement)

在现实生活或实验室里,强化物可以按照比率程序表——经过一定次数的反应,或者间隔程序表——第一次反应后经过一个指定的时间间隔,来实施。

每种情况下,既可以有不变的或固定的强化模式,也可以有不规则的或可变的(variable)强化模式,它们构成了强化程序表的四种主要类型。

部分强化效应(partial reinforcement effect):在部分强化程序表中获得的反应比那些在连续强化中获得的反应更能抵抗行为的消退。

(1)固定-比率(FR)程序表(fixed-ratio schedule)

每次反应后都伴有强化时,我们称这种程序表为FR-1程序表。

很多售货员都是由FR程序表强化的:他们必须卖出一定数量的货物,才能得到报酬。

(2)可变-比率(VR)程序表(variable-ratio schedule)

在可变—比率程序表,强化物之间的平均反应次数是预先确定了的。可弯-比率程序表产生的反应速率最高,抗消退能力最强,尤其是当VR值较大的时候。

赌博似乎就是受VR程序表控制的。

(3)固定—间隔(FI)程序表(fixed-interual schedule)

固定—间隔程序表中,强化物是在经过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后,有机体第一次做出某反应时出现。

F1程序表中的反应速率表现为扇形模式。随着回报时间的临近,动物的反应越来越多。加热食物,在时限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经常查看食物的过程。按月支付薪水即是将你置于FI程序表中。

(4)可变—间隔(VI)程序表(variable-interual schedule)

在可变—间隔程序表中,平均时间间隔是预先确定了的。产生中等的但却很稳定的反应速率。

课上常有临时的、不规则的突然测验。

6、行为塑造

连续接近塑造法(shaping by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s),对任何连续接近并最终与预期反应相匹配的行为进行强化。

要让塑造法起作用,你必须定义向着目标行为前进的各个行为成分,并运用差别强化来推进这一过程的每一步。

四、生物学与学习

学习的生物制约性(Biological constraints on learning)指的是物种的遗传天赋所带来的学习上的任何限制。这些约束可以是动物的感觉、行为和认知能力。

1、本能漂移

凯勒·不里兰和马瑞恩·不里兰(Keller Breland and Marion Breland)

即使动物学会了进行完美的操作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习得的行为也会向着本能行为漂移”。他们称这种倾向为本能漂移(instinctual drift)。

并非学习的所有方面都受实验者的强化物控制。作为动物在环境中正常的、遗传编排中的反应,行为或者更易被改变,或者更难被改变。当目标反应与生物相关因素相一致时,反射作用就会非常有效。

2、味觉—厌恶学习(taste-aversion learning)

味觉厌恶仅仅通过CS(新异味道)与其后果(潜在的UOS结果——实际引发疾病的成份)的一次匹配即可形成。与非常脆弱的许多经典条件联结不同,味觉厌恶在一次经历后会永久保持。

老鼠有一种先天的将特定刺激与特定结果相联合的先天能力。这样,一些条件反射的实例,不仅依赖刺激与行为间的关系,而且依赖由遗传预先安排的有机体对待环境刺激的方式。

五、学习的认知影响

1、动物认知

(1)认知地图

爱德华·托尔曼开创了学习认知过程的研究先河。

先前曾走过迷津的老鼠拥有对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迷津整体布局的表征做反应,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盲目地探索迷津的各个不同部分。表明:条件反射不仅涉及刺激情境之间或反应与强化物之间形成简单的联结,它包含着对全部行为背景的其他各方面的学习与表征。

空间认知地图的功能:动物运用空间记忆来认知和识别环境特征;动物运用空间记忆来发现环境中重要的目标物;动物运用空间记忆来设计他们在环境中的旅行路线。

(2)概念性行为

泛化的根基是由新获得的概念结构而引起的认知相似性。

鸽子能获得相同和不同的抽象概念。

2、观察学习

个体,仅仅是在观察到他人的行为被强化或被惩罚后,才在后来或者做出类似行为,或者抑制该行为,这就是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认知通常以期待的方式进入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并非人类所特有。

阿尔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下列情况下,所观察到的榜样行为最具影响力:观察到榜样的行为得到了强化的结果;榜样被看成是正面的、令人喜爱和尊敬的;榜样和观察者的相貌及特点具有可知觉的相似性;观察者因注意榜样的行为而得到了奖赏;榜样的行为可以看到并且很突出——榜样作为清晰的形象,从与其相竞争的人物背景中显现出来;榜样的行为是在观察者所能模仿的能力范围内。

脱敏,一种在看到暴力行为时情绪唤起和悲痛水平的降低。

对观察学习的分析,一方面证实了强化原则影响行为,另一方面也证实了人类有能力运用认知过程,借助替代奖赏和替代惩罚来改变行为。

太极图的含义及应用

太极图以圆为形,通天人之际,尽宇宙之妙,反映了自然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太极图的思维模式具有深刻的辩证特征:

一、太极合阴阳,阴阳同根,合二为一,表现出矛盾的同一性。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分为二,以至无穷,表现出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论。

二、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即少阳对阴,少阴对阳。表现出矛盾对立双方相互包含,相互兼容。太极的两仪由两条阴阳鱼代表,而两个“鱼眼”分别代表“阴中阳”、“阳中阴”。两个“鱼眼”揭示了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内因。

三、太极图中的双鱼走成了S曲线。暗示着天体运行及人世间一切事件以螺旋式或波浪式的方式发展,表示着事物曲折前进的过程。它表达出一个“动”字和一个“变”字的哲理。

太极图以阴阳所反映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万事万物进行高度抽象后形成的,万事万物生于阴阳,含有阴阳,阴阳又代表着世界上一切矛盾对立的关系。

《孙子兵法》中的一些军事原则集中反映了太极思维模式的规律,如:
1、知彼各已
2、不战而屈人之兵
3、上兵伐谋
4、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5、以正合,以奇胜
6、避实击虚
7、兵贵胜,不贵久
8、以迂为直
9、合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10、践墨随敌
11、兵以诈立
12、以分合为变

孙子兵法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之营销战术

从营销战术来研究,大体归纳为五类:

一是迂回战。不与竞争对手直接起正面冲突,而是研究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和潜在需求,开发新的有生命力的产品,开发新地区性市场,特别是竞争对手所忽略的市场。

二是奇袭战。平时以低姿态出现,针对竞争对手之弱点,充分发挥自身所长,奇袭般地建立一个又一个据点。然后将各据点连成片,形成强大的销售网。

三是游击战。采取小规模攻击方式,针对不同的商品或不同地区主场情况,打击竞争对手,无数次的游击战,可以消耗对方的实力,最终赢得市场。

四是攻坚战。当自己有了相当的实力之后,便制定长期的战略谋划,与对方正面交战,决一雌雄。

五是包围战。在攻坚战遇到抵抗时,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开展包围战。针对竞争厂家的商品,开发较具优势的商品,使对方多面受敌,最后逼其从市场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