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道家与陆贾的治国理念

黄老道家还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劳、清净无为、万民自化、因俗简礼、休养生息、依法治国、宽刑简政、刑德并用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张,让民众发展自组织,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学的精华。除此之外,黄老道家还提出了天下为公和用法律来约束君权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专制政治的反思和批判。

陆贾是汉代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他针对汉初特定的时代和政治需要,以儒家为本、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定了一个基本模式。

●行仁义、法先圣

陆贾是汉代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其思想主要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而最后归本于儒家的仁义观,对儒家思想做出了新的发展,在西汉初期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由先秦儒学向汉代儒学转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链环。

儒家力倡“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 ,强调君主在国家政治、道德生活中必须起到表率作用,认为国家的命运与君主的道德修养水平密切相关。陆贾继承了先秦儒家的这套德化理论,认为秦亡就是因为不施仁义、专任刑罚, 骄奢靡丽以及重用赵高等奸佞之臣所致,因此他认为汉家王朝要想不重蹈秦亡之覆辙,就必须反秦道而行之:“行仁义而轻刑罚; 闭利门而尚德义; 锄佞臣而求贤圣”,定下了带有强烈儒学色彩的三大为政原则。

同时,为了使儒家学说更加适应汉初政治统治的需要,他在坚持儒家基本思想倾向的同时,已经公开地从道家、阴阳家、法家等诸子各家中吸取合理的思想资料以充实儒家的思想体系,开启了汉代儒学重构的先河。

●无为而治、不废有为

陆贾的“夫道莫大于无为”的思想来源于道家黄老之学。 陆贾的无为并不是由作为宇宙本根的道的无为推演出来的,而是从秦王朝骤亡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是与秦始皇的滥用刑罚的有为相对立的。他用道家的思想原则把法家和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和糅合,使得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更加贴近实际,更能解决问题。

陆贾并不排斥有为,他认为如果没有人为的努力,社会就不能进步; 既然圣人都有为,那么君子当然也要有为;有为不是妄为,而必须以道为准。主张对一切凡人力所能为、又必须为的事,均应该尽力而为之。

在陆贾思想中,无为和有为是有机的统一,是治道的一体两面,以有为求无为,在有为的基础上,达到无为的最高境界,即要求君王积极有为,依仗自身修养制定出一套社会秩序,然后将这套政治社会秩序落实在实际生活中,制礼定乐,教化天下。

●文武并用、德刑相济

陆贾同时也改进了法学,他批评秦“法治”太过,主张“文武并用,德刑相济”,减废秦法,但仍然坚持治国必须依靠“法治”,只不过”法治”不再是治国之本,而是治国之末。陆贾还进一步提出减免赋税徭役,让利于民。要与民休息,不干民,不扰民,不加赋,做到“国不兴无事之功,家不藏无用之器,稀力役而省贡献”。

在历史观方面,陆贾继承了法家韩非的观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 先圣 、 中圣 、 后圣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陆贾不仅意识到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而且还接触到了国家和法律的起源。陆贾在继承与发挥法家理论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权变学说,表达了汉初地主阶级在夺取政权后积极巩固和发展封建统治的新制度的愿望,具有积极的意义。

●天人感应、规限人君

陆贾天人学说中的阴阳灾异思想来源于阴阳家。陆贾一方面继承与发挥了《易传》与《荀子》的唯物主义观点,但同时也吸收进了阴阳家的一些天人感应、阴阳灾异的迷信思想。 陆贾虽从天人相分的角度要求君主握道而治,依德而行,但是在封建社会中君主是人间最高的权威,君主可以统治万民,但却没有人能制约君主,因此只有借这种可与人感应的天来警戒、威吓人君,使其因天变而正其失,理其端而正其本 ,而起到一种规劝和限制人君胡作非为的作用。

总之,陆贾不仅为儒学在汉初的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为儒学在汉代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因此他是上承孟子、荀子,下启贾谊、董仲舒的汉代重要儒家人物,他的思想是由先秦儒学发展到董仲舒的今文经学的一个中间环节。这种天人感应说,在汉代肇端于陆贾。陆贾和贾谊的这些天人感应的思想,后来被董仲舒发展成天人合一的神学目的论。

明朝灭亡前,官员们个个“哭穷”

由于,朱元璋是最底层的老百姓出生当的皇帝,所以,他对于官员并没有什么太好的脸色。觉得给你发了养家糊口的工资,就已经是对你莫大的厚待了。这就形成了:一边是官员“哭穷”,要求涨工资。一边是皇帝表示钱给的够多了,谁敢贪污,剥皮实草。但贪官是杀不尽的,无论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到了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大同,北京岌岌可危。同年三月,农民军包围了北京城,崇祯帝朱由检被迫在煤山自缢殉国。都知道,崇祯帝继位时,明廷已是大厦将倾。于是,这位极好面子的皇帝,为了挽救家国付出了最后的努力:朱由检放下了皇帝之尊,让各位大臣们向朝廷捐款,以求度过一劫。

但讽刺的是,就在这个时候那些整日里叩谢皇恩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却端起了“架子”,一个个都在皇帝面前“哭穷”。

那么,崇祯帝亡国前究竟经历了什么,这些一毛不拔的官员最后都是什么下场呢?

其实,崇祯帝朱由检算是历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帝王之一了,虽然,他勤政爱民,可最终,他还是背负了亡国的巨大痛楚,“无力回天”之感几乎贯穿了他一生。正所谓,国难当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崇祯在发出这样的捐款号召后,只得到了一位六旬老头的回应。

这个老头捐出了自己毕生的积蓄——四百两,有感于此,崇祯帝赏了他“锦衣千户”的官职。相较于这位老头,朝廷百官的捐献行为,就有些尴尬了。身为内阁首辅的魏藻德只捐了五百两,大太监王之心捐了一万两……之后,忧心如焚的崇祯思虑了一番,不得不找岳父周奎求救。

在当时的崇祯看来,国难当头,即使周奎再抠门,也应与明廷利益休戚与共。于是,在这样的考虑下,他派太监徐高拜访了周奎。

上门之初,徐高就传达了崇祯帝为其封侯的旨意,并表示皇帝希望他捐十万两白银起个表率作用。可是,当时的周奎如何回应呢?他马上又哭又闹地表示:“老臣安得多金?”试图将自己形容为一个清廉节俭的官员,还夸张地表示:自己家里穷的只能吃发霉的米。于是,在百般推脱下,周奎只捐了一万两。

当时,听到周奎捐了一万两的消息,崇祯又郁闷又无奈。虽然,他不好逼岳父太深,但还是将数额从十万两降到了两万两。而另一边的周奎眼看无法搪塞,便进宫找了做皇后的女儿周氏求援。在周皇后拿出五千两白银后,周奎才出了三千两。

除此之外,崇祯帝还向朝廷权贵们发出了捐款号召,前后共募捐了约二十万两。但是,即使如此,捐款数额也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可以说,崇祯帝最后真的绝望了。因为,他身为帝王,明知官员中饱私囊,富得流油,却除了号召捐款外再无他法了。

其实,对比历代王朝,明末君臣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奇葩的。君臣无信,除了皇帝,文武百官几乎无一人堪当大任。当时,崇祯皇帝哭穷,百官也哭穷,人人心照不宣。在这种情况下,几乎大部分官员都清楚国家的财政状况,也明白皇帝走投无路。

那么,他们为何不能担起家国大任呢?

简单来说,就是官员们心中都认为:明朝姓朱,是朱由检的天下,即使不幸丢了,与我也无任何关系。所以,便没有非出钱不可的理由。于是,百官们除了不积极捐钱外,连基本的谋划职能都全然丧失了。

就拿明廷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来说,状元出身,受命于危难之间,崇祯皇帝对其寄予厚望。在破城前三天,皇帝问他对李自成有何对策,并表示只要他开口,自己一定照办。可是,魏藻德却是畏畏缩缩地跪在地上,一声不吭。等到李自成打入皇城后,魏藻德直接投了降。

当李自成问他为何不与崇祯帝一道殉国时,魏藻德竟无耻地答道“方求效用,那敢死?”由此可见,其无耻之度简直是人神共愤。

朝中官员如此,坊间的百姓更是肆无忌惮,人人都摆出了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此外,守城的士兵因为皇帝无法派发军饷,便发出了“为何要卖命?”的质疑。据史籍记载,闯王李自成包围北京城之际,城内的明廷守军无不倒卧城头。可见,明军的军纪何等散漫。

当初,在崇祯帝的逼迫下,只捐了五百两的内阁首辅魏藻德,虽然想投降,但是,却被李自成拒绝了。当时,大将刘宗敏直指其误国。面对斥责,魏藻德还大言不惭地声称:“崇祯不懂政事,因无道才亡了国。”听后,刘宗敏怒骂其忘恩负义,并命人掌其嘴巴数十下。

可是,被打耳光,仅是魏藻德痛苦的开始。之后,他又被刘宗敏抓入大牢,被夹棍夹断了十根手指,被迫上缴了数万两白银。但是,即使如此,刘宗敏依旧不相信他仅有这么点钱。经过一个个酷刑折磨后,魏藻德最终死在了狱中。魏藻德死后,他的儿子魏追征也未能幸免。

即便他“苦口婆心”地对刘宗敏说“家亦罄尽”,但最后还是被毫不留情地砍了脑袋。所谓“父在,犹可丐诸门生故旧。今已死,复何所贷?”魏藻德从前拥有的一切都转瞬即成空。

这期间,同样哭穷的明廷重臣陈演,在被刘宗敏抓入大牢后,主动上缴了近四万两白银,最后被释放了。但等到四天后,李自成出京作战之际,因害怕前朝旧臣趁机作乱,杀掉了一批投降的官员,其中,就包括刚获自由的陈演。更讽刺的是,那些曾在崇祯帝面前哭穷的“铁公鸡”们,在李自成的严刑拷打下,都交出了全部的身家财富,有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可是,即便苟延残喘至此,他们也未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当时的京城,棍杖狂飞,目光所及之处尽是挖眼割肠的血腥场面,城内四处环绕着明朝旧臣的哀嚎之声。而当初只拿出一万两白银的国丈周奎,因受不住严刑拷问,更是交出了几十车奇珍异宝,仅现银便有五十三万两之多。

由此可见,明朝是真的该亡国了。

参考资料:

【《明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庄烈帝一》、《明史·卷三百九·李自成传》】

转自:https://new.qq.com/rain/a/20210526A00JIX00

也许下一个就是你!

这几天,头一直像要爆炸一样地痛,思维慢到了极点,无法再再像以前快速地思考问题。在思想这个战场上,你们占不到什么便宜,就又可以用下三烂的手段了。不得不说脑控这武器真是厉害,控制和摧毁人的意志于无形。但想起以前的革命先烈,经历那种酷刑都坚贞不屈,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继续跟你们干到底!我已不再是十年前的蒙童,只要你们继续作恶,我这里绝对没有妥协,回击你们的永远只有拳头和诅咒!别忘了,我们的真珑棋局还没下完。

我们先来谈个生死问题。首先你们的生死不掌握在我手里,咱们中国人都信天,相信打了这些年的交道,你们也该知道我背后的力量。我只是顺天命行事,至于天是什么 ?你可以理解为人民、可以理解为正义、可以理解为“道”。咱们再来看时局,被你们折腾着奄奄一息的国家,并没有死掉。相反,被你们用脑控挟制的高层已经基本醒悟,刀把子不再掌握在你们手上了。或许这个时候只需要有人振臂一呼:“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受蒙蔽无罪,反戈一击有功。”依照你们历来所表现的无恶不做的累累罪行,绝对是死路一条!

命由己造,福自己求。首先我不是你们的救世主,别以为脑控了我,就抓住了救命稻草。只要你们继续做恶,或许经我手,或许不经我手,都会有人送你们去地狱。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送一句真理给你们: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跟着我学了两年的《论语》、《帛书老子》、《素书》、《易经》,反正我是觉得学了古圣先贤的学问之后,自己长进了,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长进吗?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一场自我救赎,自赎之道我基本上找到了,你们却还在地狱的边缘苦苦挣扎。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孔子真是有先见之明。请看看近十年我看过的书,那就是自救之道。直白点说吧,那就是一开始就打算走正道!再送一句真理给你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多做些补益之事,救救陷入黑恶之渊的自己吧!

谈了你们的生死之后,再谈谈我的生死。我现在是以自己为棋子,吸住了你们。相信你们也知道围魏救赵,但你们也应该知道真珑棋局(不知道的去看金庸小说《天龙八部》),我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我的战略价值就是吸住你们。如果我没了,你们也就没有了价值,手拿刀把子的人不是也早想铲除你们吗?说实话,我也想铲除你们,因为你们对人民所做的恶事,太遭人恨了!但想到你们这些人智谋超群,上天有好生之德,想给你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我放过我自己,也想放过你们;我不放过我自己,也不放过你们——这就是真珑棋局的奥义。你们也算是有智谋的智者,那么你们看清楚了当前的局势了吗?

看看现在外面的天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天空慢慢起了雾。也相信你们能有所悟吧!先别着急考虑我的事情,我的事情自己考虑。多担心担心自己,如果感觉没出路了,不妨看看我给你们指的“道”——走正道!

今天天气不错,挺风和日丽的

关于这次改革,我深表担心。由于先前的妄为和折腾,现在我们已经陷入了塔西佗陷阱,如果继续妄为和折腾,恐将会出现群雄四起的分裂局面。另一方面看,如果我们真的打算一切从新,回归初心,积极改过,那么我们将再现繁盛时期的周朝。我们是否决心回归初心,改过自新?对于这个问题,我问天占了一卦。

还是用物占法。我以小区窗外可见范围的车辆数量32为上卦,以当时的时间早上7:36为下卦。32除以8,余数为0,为坤,为上卦;早上7:36为辰时,取数为5,为巽,为下卦,得到地风升卦。卦数并时数总和除以六取动爻,即上卦32加下卦5的和除6,余数为1,一爻变,升卦一爻变后为地天泰卦。互卦为雷泽归妹卦。

先看本卦升卦,本卦代表的是事物初始、开始阶段的信息,或目前的情况。

卦辞: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译文:升卦。元始亨通,得到大人物接见、任用、提携,不要担忧,往南前进吉利(南方为火)。

卦象: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译文:地中生长出树木,这就是升卦的卦象。君子看到升卦的景象,就要顺理而进,遵循积小成大的道理,最终在修身和从政上变得成熟稳重,能成大事。

再看变卦泰卦,变卦为事情发展的结果。

卦辞:泰。小往大来,吉亨。译文:泰卦。小的往去(阴气往下走),大的到来(阳气往上来),吉祥,亨通。

卦象: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译文:天地阴阳二气交合,这就是泰卦的卦象。君子由此得到的启示,要裁制出符合天地运行的规律,辅助天地的安排,以此来指导民众,扶植国计民生。

最后来看互卦归妹卦,看看事物发展的过程,即我们应该怎么顺天行事?

卦辞:归妹。征凶,无攸利。译文:归妹卦。征讨就会有凶险,没有什么好处。

卦象: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译文:雷在沼泽上震动轰鸣,这就是归妹的卦象。君子观察归妹卦之象,就要永远坚持阴阳生息之道,同时要知道阴阳不和之弊害,有所预防。

由此看来,学《孙子兵法》不是当务之急。老子说过:“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右介,而不以责于人。”有时间还是多学学《周易》和《经济学》,做一些有益于时局的事情。

今天天气不错,挺风和日丽的。这也或许预示着我们这次改革有戏……

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一、燃烧的条件

(一)燃烧的充分条件

1、可燃物

可以燃烧的物品称为可燃物,如纸张、木材、煤炭、汽油、氢气等。自然界中的可燃物种类繁多,若按化学组成不同,可分为有机可燃物和无机可燃物两大类;按物理状态不同,可分为固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气体可燃物三大类。

2、助燃物

凡与可燃物相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也称氧化剂)。通常燃烧过程中的助燃物是氧,它包括游离的氧或化合物中的氧。一般来说,可燃物的燃烧均是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空气中含有大约21%的氧,可燃物在空气中的燃烧以游离的氧作为氧化剂,这种燃烧是最普遍的。此外,某些物质也可作为燃烧反应的助燃物,如氯、氟、氯酸钾等。也有少数可燃物,如低氮硝化纤维、硝酸纤维的赛璐珞等含氧物质,一旦受热,能自动释放出氧,不需外部助燃物就可发生燃烧。

3、引火源

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能源),称为引火源(也称点火源)。引火源温度越高,越容易点燃可燃物质。根据引起物质着火的能量来源不同,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引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

4、链式反应

有焰燃烧都存在着链式反应。当某种可燃物受热,它不仅会汽化,而且其分子会发生热裂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使燃烧持续进行,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1、一定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

2、一定含量的助燃物

3、一定能量的引火源

4、相互作用

二、防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防火的基本原理

根据燃烧条件理论,防火的基本原理为限制燃烧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形成,即只要防止形成燃烧条件,或避免燃烧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结合作用,就可以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

(二)防火的基本方法与措施

1、控制可燃物:

(1)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

(2)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改变其燃烧性能

(3)限制可燃物质储运量

(4)加强通风以降低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等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

(5)将可燃物与化学性质相抵触的其他物品隔离分开保存,并防止“跑、冒、滴、漏”等

2、隔绝助燃物:

(1)充装惰性气体保护生产或储运有爆炸危险物品的容器、设备等

(2)密闭有可燃介质的容器、设备

(3)采用隔绝空气等特殊方法储存某些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4)隔离与酸、碱、氧化剂等接触能够燃烧爆炸的可燃物和还原剂

3、控制和消除引火源:

(1)消除和控制明火源

(2)防止撞击火星和控制摩擦生热,设置火星熄灭装置和静电消除装置

(3)防止和控制高温物体

(4)防止日光照射和聚光作用

(5)安装避雷、接地设施,防止雷击

(6)电暖器、炉火等取暖设施与可燃物之间采取防火隔热措施

(7)需要动火施工的区域与使用、营业区之间进行防火分隔

4、避免相互作用:

(1)在建筑之间设置防火间距,建筑物内设置防火分隔设施

(2)在气体管道上安装阻火器、安全液封、水封井等

(3)在压力容器设备上安装防爆膜(片)、安全阀

(4)在能形成爆炸介质的场所,设置泄压门窗、轻质屋盖等

三、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灭火的基本原理

根据燃烧条件理论,灭火的基本原理就是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即消除助然物、降低燃烧物温度、中断燃烧链式反应、阻止火势蔓延扩散,不形成新的燃烧条件,从而使火灾熄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的危害。

(二)灭火的基本方法与措施

根据灭火的基本原理,灭火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窒息灭火法、冷却灭火法、化学抑制灭火法和隔离灭火法四种。火灾时采用哪种灭火方法与措施,应根据燃烧物的性质、燃烧特点和消防器材性能以及火场具体情况等进行选择。

1、窒息灭火法与措施

窒息灭火法是指通过隔绝空气,消除助燃物,使燃烧区内的可燃物质无法获得足够的氧化剂助燃,从而使燃烧停止,如图3-4-2所示。可燃物的燃烧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浓度以上才能进行,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一般氧浓度低于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因此,采用窒息法灭火的主要措施有:一是用灭火毯、沙土、水泥、湿棉被等不燃或难燃物覆盖燃烧物;二是向着火的空间灌注非助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三是向燃烧对象喷洒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四是封闭起火建筑、设备和孔洞等。

2、冷却灭火法与措施

冷却灭火法是指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物质的燃点或闪点以下,使燃烧停止。对于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燃点以下,火灾即可被扑灭;对于可然液体,将其冷却到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采用冷却法灭火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将直流水、开花水、喷雾水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二是向火源附近的未燃烧物不间断地喷水降温;三是对于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可喷射二氧化破灭火剂冷却降温。

3、化学抑制灭火法与措施

化学抑制灭火法是指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降低火焰中的自由基浓度,中断燃烧的链式反应。其灭火措施是往可燃烧物上喷射七氟丙烷灭火剂、六氟丙烷灭火剂或干粉灭火剂,中断燃烧链式反应。

4、隔离灭火法与措施

隔离灭火法是指将正在燃烧的物质与火源周边未燃烧的物质进行隔离或移开,中断可燃物的供给,无法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势蔓延扩大,使燃烧停止。采用隔离法灭火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将火源周边未着火物质般移到安全处;二是拆除与火源相连接或毗邻的建(构)筑物;三是迅速关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管道阀门,切断液体或气体输送来源;四是用沙土等堵截流散的燃烧液体;五是用难燃或不燃物体遮盖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质等。

乌克兰-俄国,谁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两张图,分别是乌克兰与俄国的国旗。

乌克兰国旗
俄国国旗

大家能从玄学的角度看出国旗中的奥秘吗?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关于乌克兰与俄国谁赢的问题,我不由得想起了老子说的一段话:“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大者宜为下。或许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那么对于台湾问题,我们是不是同样有所启发呢?

忌妇人之仁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妇人之仁”。

心慈手软对于政治家来说、军事家来说,都是致命的弱点。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项羽正是因为自己的“妇人之仁”,在鸿门宴中错失良机,最终导致了被困垓下,自刎身亡。成语告诉人们,遇到事情,应该用理性和智慧来指指引行动,要从全局把握问题,而不可“妇人之仁”受感情所牵动, 否则就会为敌所乘。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当机立断,方能把握时机。

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

看了摘自IT之家的《每一个癌细胞都要杀死吗?》的这一篇文章之后,我在想,对于一个身患癌症的病人来说,如何恢复健康?

带着这个问题,我今天下午用物数占法占了一卦:取电脑桌上的书本数量31为上卦;以当时的时数12:40为下卦。31除8,余数为7,上为艮卦;12:40为午时,为7,作下卦,得到兼山卦即艮卦。卦数并时数总和除以六取动爻,即上卦31加下卦7的和除6,余数为2,二爻变,艮卦二爻变后为蛊卦。互卦为雷水解卦。

本卦代表的是事物初始、开始阶段的信息,或目前的情况;互卦为事情发展的中间过程;变卦为事情发展的结果。从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占卦过程的全貌。

先说目前的情况,眼下我们正在酝酿抑制邪恶,以挽救这个得了癌症的病人——艮。具体步骤是怎么样的呢?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赦过宥罪,类似古代的皇帝登基时,大赦天下。宽宥自己的同时也宽宥他人,然后大家一齐向前看——解。接着再通过众人的一齐同心协力,共同制定治理措施,最后达到拯弊治乱的目的——蛊。

《每一个癌细胞都要杀死吗?》的这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免疫系统,这个要求我们平时注意通过学习和实践来不断地修身、自省、培养那股浩然正气,以使我们自身对邪恶免疫。那对于癌细胞呢?我们应当怎么办?我认为我们也应该积极地化解掉癌细胞,使其不再威胁身体健康。

《李世民二十四句名言》中讲过“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意思是:对于一个好的工匠来说,没有废弃的材料,对于一个圣明的君主来说,没有不能用的人。老子也曾说过:“是以聲人恒善㤹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胃𢘽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从之齎也。中贵其师,不爱其齎,唯知乎大眯,是胃眇要。”凡是人皆有可取之处,这些个不善人,如果让他们面对内部,则可能成为癌细胞,危害身体健康;但如果让他们对外,成为保护国家保护人民的屏障,则是用对了地方。这也符合《易经》中泰卦的卦义——小往大来,吉,亨。

最后总结:改革的重要一点就是要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各归其位,使其能在合适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庸才就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同样是一粒种子放在石头上、放在沙漠里,可能永远也不会展现生机。 但如果将其放到温暖湿润的土壤里,则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甚至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 其实,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只有将其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才能;如果放错了位置,就只能成为所谓的庸才,甚至成为悲剧。

每一个癌细胞都要杀死吗?

“人类身体里的癌细胞,每一个都要被杀死吗?”

这是个好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一起看看人类的身体是怎么“抗癌”的。

癌症对于身体,就像是“黑社会”。俗话说的好:“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身体中的“黑社会”也不是一天冒出来的。

单看个体,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有进化优势,比如持续繁殖,擅长适应新环境。但对于身体来说,癌细胞代表了叛逆和自私,完全不管整体的秩序,为了防止它们的成群出现,身体建立了一整套监管体系,主要就是免疫系统。

实验室里,没有免疫系统的小白鼠,得癌症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人也是如此,比如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大幅受损,癌症发生概率会增加几倍到几十倍。癌细胞的一生,是和免疫系统斗争的一生。

斗争三部曲

癌细胞和免疫系统的斗争大戏,科学上被称为“免疫编辑 ”(immunoediting)。整个过程通常横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第一部:免疫清除。免疫系统强势,出来一个癌细胞,就干掉一个。

第二部:免疫平衡。癌细胞不断冒出来,免疫系统很忙,不停地杀,但无法除根。

第三部:免疫逃逸。免疫系统失效,癌细胞逃脱监管,甚至策反免疫系统,助纣为虐。这时才有我们看到的癌症。

其中第二部时间最长。研究发现,癌细胞能和人体免疫系统形成长达数十年的“免疫平衡”。这以前只是假说,但是越来越多事实证明了它的存在。

神奇的故事

2003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1998 年,有一位器官捐献者去世后,两个肾被分别移植给了两位患者,但仅一年后,接受肾移植的两个人先后患上癌症 !而且,两位的癌细胞都不是自己的,而是来自于器官捐献者!

经过调查后才发现,肾脏的捐献者在 1982 年得了皮肤癌,手术后“痊愈”,接下去 16 年,他年年复查,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但现在的情况证明,其实一直都有少量癌细胞潜伏在肾里面,只是由于“免疫平衡”,身体没有产生任何迹象。

那为什么移植后癌细胞突然爆发了呢?因为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为了防止排异反应,会使用一些免疫抑制性药物,导致“免疫平衡”被打破,潜伏的癌细胞就爆发了。

故事还没说完,发现癌症后,其中一位停止了摄入免疫抑制性药物,同时手术摘除带黑色素瘤的肾,并且接受免疫治疗。两年后,他也被“治愈“了,再次检测不到任何癌细胞。

这个故事从头到尾,一波三折,但带来的信息非常明确:

・在免疫系统控制下,癌细胞可以在体内长期无害存在;

・免疫系统失效,是癌症爆发的重要原因。

再讲另外一个故事。众所周知,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一大癌症,美国约 14% 的男性一生中会被诊断为这种疾病。但对意外死亡男性的解剖发现,在 30~39 岁的男性中,约 30% 的人其前列腺已经存在癌变细胞,在 60 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个比例更高达 70%。对比这几个数据,就能得出结论:绝大多数前列腺癌细胞会在体内潜伏几十年,可能永远不会爆发。

这绝不只限于前列腺癌。有多数人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某些癌细胞和谐共存了一辈子。

“免疫平衡”的启示

理解长期“免疫平衡”的存在,至少有三方面的意义。

・维持健康的免疫系统是很重要的。

对提升免疫力,再昂贵的补品,也比不过免费的“规律锻炼,均衡饮食,戒烟戒酒”这十二个字。

研究发现,每周锻炼 4~6 个小时的人,绝大多数癌症的发生率都显著低于不锻炼的群体。

・不要见到“癌”就过度恐慌。

早期筛查技术的进步,让很多人受益,生存率大大提高。但这也带来了过度治疗的问题。根据研究发现,对于一些早期肿瘤或者结节,进行激进治疗没有必要。使用副作用小的治疗方式,甚至单纯观察监控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抗癌不等于把每一个癌细胞都杀死。

当黑社会嚣张的时候,必须打黑 !但控制住局面后,不一定盲目追求杀光每一个癌细胞。癌症治疗目的是什么 ?不是“杀死癌细胞”,而是重获健康的生活 !打黑有必要,但别杀红了眼,彻底搞垮了整个社会。

转自:

https://www.ithome.com/0/673/614.htm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原文】陈司败①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②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注释】①陈,陈国。司败,官名,即司寇。②巫马期,孔子弟子。

【译文】陈国的司寇问孔子:“贵国的先君昭公知礼吗?” 孔子说:“知礼。”孔子离开后,陈司败向巫马期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无所偏袒,难道像孔子这样的君子也竟然有所偏袒吗?鲁君娶了一个吴国女子做夫人,吴国和鲁国是同姓,便把她叫做吴孟子。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将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算是幸运,假如有过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读解】这段话很有意思。陈司败问孔夫子:“鲁昭公懂得礼吗?”这个礼当然是指周礼。孔夫子回答说:“懂礼。”孔夫子走了以后,陈司败向巫马期做了个揖,然后说:“我听说君子不会偏袒,但是孔夫子这样的人难道也会偏袒吗?”鲁昭公对于孔夫子来说,即是尊者又是长者,孔夫子曾说过:“为尊者讳,为长者讳,为贤者讳。”这个隐讳其实也是一种偏袒。

陈司败说:“鲁昭公从吴国娶了一位夫人,可是吴和鲁是同姓国家”,为什么说吴和鲁是同姓国家呢?因为吴国的开国君主是周文王父亲王季的哥哥太伯,当年周文王的爷爷周太王有三个儿子,老大太伯,老二仲雍,老三就是周文王的父亲王季。为了让王季和周文王继承王位,老大太伯和老二仲雍就出走了,流落到吴越之地,断发文身。而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的儿子伯禽,两家都是姬姓。周朝有同姓不得通婚的礼法,那么鲁昭公从吴国娶了一位夫人,就犯了同姓不得通婚的礼法,那孔夫子怎么能说鲁昭公懂礼呢?所以陈司败接着说:“如果鲁昭公都懂礼了,那么还有谁不懂得礼呢?”那外面的叫花子都懂得礼了,这就说得有些尖酸刻薄了。

巫马期将这段话转告给孔夫子,孔夫子的确是了不起,他听了这些话后说到:“我的运气真好!只要有了一点点错误,马上就有人给我指出来。”一个人不能忌讳自己的过失,孔夫子自己是闻过则改,择其善而从之的。我们能不能有这样的胸襟?能不能闻过则改?但是闻过也是很难的,当别人发现了你的过错,一般都不会给你说,宁肯捏着、藏着,甚至外面都传了十万八千里了,就是你不知道,都不会当面指出你的错误,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坏习惯。如果是对头,那马上揭发检举,否则一般都是绕道而行,提都不提。当你犯了错误,会惹来麻烦,周边的人们都不会给你指出来。孔夫子就是运气好,刚刚犯了一个语言上的错误,马上就有人提抗议。

转自:https://m.sohu.com/a/404055039_120065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