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互联网电商将走向融合

今天小区楼下有朴朴超市摆的推广,这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我们二十年前的一些理念在现如今都慢慢得到了实施,虽然没能亲自去实践先前的构想,但现在大家都这样做了,也是不错的。回首往事,思潮澎湃,于是时隔二十年后想再谈一谈我对互联网电商的看法。

老子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未来电商的发展趋势也必将走向融合:B2C、C2C和O2C融合,线上与线下融合,人工智能与传统业务融合,实体经济与 虚拟经济的融合。

现在我们先以消费者的角度来设置一个场景。我打算买一盒牙膏和一个硬盘。我在网上分别搜索,先是搜索牙膏。搜索引擎优先在搜索结果前面推荐了本地的卖家,这个牙膏要得比较急,于是我直接选择了本地商家1小时配送上门。接着搜索硬盘,搜索引擎也优先推荐了本地卖家,但一比较,发现外地的卖家卖得比较便宜;这个硬盘我要的不是很急,于是选择了外地卖家,从外地发货三天之后送到。就这样,我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选择了最优购买方案,既应了急,又省了钱。

然后我们再以卖家的角度来设置一个场景。比如说我是黄冈下面一个小县城的卖家,我卖烟酒副食,这些商品一般只针对店铺附近的卖家,生意一般般,勉强维持生存。但是我把商品上传到某网的云商铺后,我可以把业务扩展到全国(批发),又兼本地的零售,批零兼顾。大批量购买的,我以优惠价格快递过去,本地网上下单的,我采用骑手1小时内送货,兼顾实体的销售,三合一。如此,我的视野便开阔了,通过网络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大大提高了店铺的销售额。

然后我们再以配合员的角度来设置一个场景。比如说我是黄冈下面一个小县城的骑手,一般来说,大城市因为商铺资源集中,每天能接到不小单子。但是在一个小县城,上网的本地店铺都很少,接配送的业务也相对来说比较少。但自从县城内的众多商铺上网之后,订单量就大量增加,有送外卖的,有卖烟酒的,有送宠物的,有送生活用品的,几乎什么都送。钱好赚了,从此生活更加蒸蒸日上了。

然后,我们以一家新平台方的角度来设置一个场景。在以前,网络上B2C,C2C,O2O分别由一两家大资本垄断,我们后来的平台很难立足,但采用了融合发展战略之后,我们平台积极开发本地商铺资源,立足助力本地商铺的全网业务发展,快速地成长成为可以比肩大平台的平台商。

最后,我们以一家老资格平台的角度来设置一个场景。在以前,我们平台通过十几年的创新发展,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平台运营商。一开始几个平台进行公平竞争,商战打得如火如荼,而且还时不时地被政府调控,后来大家都疲了,商量了一个不互撕的办法:各分一个势力范围,你搞B2C,我搞C2C,他搞O2O,大家各自垄断市场,躺着赚钱。于是电商互联网出现了我们几家大资本分别垄断了B2C、C2C、O2O的情况,虽然坐在功劳薄上吃红利使得发展势头没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子也还过得不赖。但自从有几家后起的平台采用融合战略之后,我们的蛋糕快速地被蚕食,最后逼不得已,我们只能接招,也采取了同样的融合发展战略。但是自从那几家鲶鱼进入互联网电商之后,我们丢失已久的创新精神又找回来了,公司提出了再创业的口号和提倡,平台又重新步入了一个向上的发展趋势。

这个融合战略的出发点是老子说的:“天下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印之,下者举之;有餘者败之,不足者补之。”这也响应了国家的共同富裕战略。它的优点有以下这些:

  1. 消费者获益,大大方便了消费和生活,节约了消费成本。
  2. 打破了地域限制和本地保护,使得所有的小企业和大企业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打破了不公平。
  3. 个体工商户、个人、小企业通过上网,带动了本地的销售业务,也开拓了全国的业务,从面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4. 促进了就业,缓解了当前的就业压力。
  5. 大大改善了商品的流通。
  6. 通过优化服务环节,促进了人工智能和算法的发展。
  7. 促进了本地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又不对原有电商业务造成太大冲击,甚至从侧面促进了传统电商业务。
  8. 传统平台服务商通过接入线下众多的实体店铺,使得平台业务得到了发展,开拓了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鲶鱼效应,传统平台通过优化升级服务,提升了平台在全球的竞争力,利于扩展全球业务。
  9. 打破了壁垒后,小平台从此有了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成长为本地或全网大平台的机会。
  10. 盘活了个体、小企业,激发了大企业的创新动力,使市场进入了良性循环。
  11. 践行了“市场经济”的理念,使统一市场经济理念得到了实际运用。
  12. 统一了全国市场,便于推行统一市场经济理念,盘活了“国内大循环”。

融合战略的困难点:

  1. 开头难,谁来布局?谁来当鲶鱼?
  2. 在一开始可能会受到大资本的围剿,导致融合战略胎死腹中。
  3. 在打通全身各路经脉的过程中,会受到传统势力和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和抵制,推行可能会不太顺利。
  4. 网络安全问题,依目前这种全程安全可控的做派,市场可能还没搞顺就被搞乱。这需要无为而治,将市场选择权交给消费者,而非当权者。
  5. 信用体系需要完善。这么多的商家企业上网了,需要有权威性的信用评价体系,以保障互联网电商的健康成长。

上上下下,都需要一场革命。下回再来谈谈《易经》中的“革”卦。

对《德经》第一句话的重新理解

《德经38-上德不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对于这句话,我之前的注解是:

(德指道德,得是指现实中的功名利禄,“德”通“得”,有德才有得,行道而有所得叫做道德。)具备“上德”的人不刻意求“得”(功名利禄 ),而是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因此有“德”;具备“下德”的人为了不失去“得”(即功名利禄),而刻意求“德”,因此无“德”。

今天对这篇文章进行检查性的校对,过程中对后文进行了一些改进性的修改,以图更贴合语义。在修改完检查时,发现首句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的注解与后文不是很协调,应该是注解的有问题。而且之前的注解,是有疑问的,并非无懈可击。很简单的一点,在追求功名利禄的今天,大家理解的是:现实这么多的人无德,但却保有功名利禄,无德却有得;而且大把有德的人,仍在贫困中挣扎,怎么能说“有德才有得”。大家只是直观地、片面性地看到了一面,认为现实中的“德”和“得”并非一目了然的那种因果关系,所以很多人会对这句话的注解抱有疑问。

当然,有德才有得,这是自然(道)的规律,我的注解也没错。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对于一个修“道德”的人来说,有时候暂时没有功名利禄恰恰是为了让你更安全,或是让你能有其它方面的“得”,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和认知。为了更好地体现这句话的普遍性含义,让大家一目了然,不存在疑问,于是在结合上下文进行重新认真思考后,我对这句话采用了下面的注解,以图体现出它的辩证性和协调性。

具备上德的人遵从本心、因任自然,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因此能体现真正的德;下德的人,形式上不离开德(恪守形式上的“德”),因此无法体现真正的德。

这样注解以后,我发现它更贴合下文的含义了。当然,我们注解过程中,并非为了注解而注解,而是为了总结概括实践和经验,以期能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使其具有实用性和规律性。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根据自身的经历和经验做出的理解和注解,如果你有其它的见解,我们不妨“以文会友”,来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齐景公问孔子为政之道。孔子说:“君尽君道,臣尽臣道,父尽父道,子尽子道。”齐景公说:“讲得好!诚然,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有粮食储备,我能吃得上吗?”

孔子去齐国的时候,已经是齐景公晚年,当时齐国和晋国争霸,齐国败。战争的失败,令已年入黄昏的景公心灰意冷,加速了他的死亡。

当时景公失政,大夫陈恒制政,且厚施于国。景公又多内嬖,而不立太子。其君臣父子之间,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

景公善孔子之言而不能用,其后果以继嗣不定,启陈氏弑君篡国之祸,齐景公死后没多久,田氏代齐。

这段对话的历史背景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当时田氏崛起,景公大权旁落,齐国已经是“君不君,臣不臣”,所以孔子告诫他“君君臣臣”,君臣关系要正名,君要守君道,臣要守臣道。

第二,齐景公迟迟不立太子,于国于家都很危险,所以孔子告诫他“父父子子”,早立太子,理顺父子关系,稳定朝政。

最后,我们再回到当时的历史大环境,大背景。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中后期。当时的封建时代,不是占山为王,而是周天子分封,周天子将自己管辖的土地分给其他人,就是等于给了这个人一个王的位置,而这个人也会对周天子承担一个作为王的义务,从二者关系上来看,是一种契约关系,而不是单纯的领导和下级的关系,由此不难看出君臣关系是契约关系。

当是时,周天子权威受到各方面挑战的时代,各种越礼的现象不断发生,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君要有君的样子,遵守君的行为规范;臣要遵守臣的行为规范;父子都应该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同时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履行好各自的义务。在其位,就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跟孔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

你明白了“君君”,那什么叫“不君”呢?我举个《左传》里的故事,晋灵公就属于不君的例子。

他厚敛民财盖宫墙,还加很多装饰;他站在高台上用弹弓崩人,观看人家来回躲避取乐;厨师给他做熊掌有点生,他就杀了厨师,还放在竹筐里让妇人拉着招摇过市,吓唬老百姓。这何止是“不君”哪,简直是突破了做人的底线。

转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581487901

升了以后该怎么做

近段时间工作有调整,之前在公司一直是拿着工部的工资,做普通员工的事,属于坐冷板凳。现在领导安排从下个月开始,由我接手离职消防领班的工作,这在《易经》里属于升卦的卦象,然后我问自己:接手工作后,该怎么办?这个刚好是可以通过占卜来获得上天的提示,于是我占了一个金钱卦。

我按照《易经》的占卜法,以乾隆通宝的有字面为正面,记数为3;以满文面为反面,记数为2。摇了六次,分别得数:7、9、7、8、8、6。得到一个泰卦;然后二爻老阳变阴爻,六爻老阴变阳爻,得到变卦贲卦。

互卦我一开始通过传统的办法进行换算,即取本卦234爻为下卦,345为上卦,算得互卦为归妹卦。然后根据本卦二爻、六爻的变化规律来确定互卦的二爻、六爻就是自己从“泰”到“贲”整个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通过查看参考资料(这个卦暂时还没来得及研究),发现我走这条路的话,将会有诸多障碍和阻挠,不顺利。

难道就没有更好的路了吗?我突然想到曾仕强的互卦算法——我们至少有五条路可以选择。除了刚才“归妹”之路,应该还有四条路可以选择走。于是我把其它几条路也一并算出来了,以作为侯选方案。第二组、本卦345爻为下卦,456为上卦,得到复卦;第三组、本卦123爻为下卦,234为上卦,得到夬卦;第四组、本卦234爻为下卦,456为上卦,得到临卦;第五组、本卦123爻为下卦,345为上卦,得到大壮卦。五条路全部明了啦,我该怎么选呢?

复卦、夬卦、大壮卦、归妹卦我都还没开始学。刚好临卦前几天还在研究,比较熟悉,于是选择走临卦之路。根据本卦泰卦二爻、六爻的变化规律来确定互卦的二爻、六爻就是自己从“泰”到“贲”整个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

临卦九二爻:咸临,吉,无不利。意思是说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民情,用自己高尚的德行去感化教育百姓,用这种方法统治,吉祥,没有不利。

临卦上六爻:敦(1、厚道,笃厚。2、诚心诚意)临,吉,无咎。意思是说用诚恳、厚道、宽容的政策统治百姓,吉祥,无灾祸。

在这里,把“百姓”替换为“工作服务对象”,把“统治”替换为“服务”,就得到了我未来的工作路线。

《洪范九畴》里说的决策方略论: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把这句话应用到现代管理决策,也是屡试不爽。《鬼谷子-决篇》中说道:“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基,以正治乱,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如果遇到难以抉择的事情,不妨可以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听听老天给你的参考意见。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可以选择走的路,是有规律和方法的,不是永恒不变的道(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要做的就是趋吉避凶,选择好最适合自己的路,这或许就是我们学习《易经》的一个重要目的。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奥本海默的一生沉浮,分析阐述了科学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从幼年时期到晚年,注重介绍其担任曼哈顿计划领导人时期,概述了奥本海默的成就与遭遇。由奥本海默案例引发对科学与政治关系的思考,科学制约着政治的脚步,政治又主导着科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科学政治”这个新的形式,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日益密切,政治融入科学,科学融入政治已经成为其发展的趋势。

关键字:奥本海默;科学;政治;发展趋势

1. 奥本海默生平

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出生于1904年4月22日,是一位著名的美籍物理学家,是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者,被誉为人类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父亲是朱丽叶斯∙奥本海默(Julius Oppenheimer),他父亲是一位犹太人,祖籍是德国,他在小时候就移民到了美国。凭借着自己的经商才华,朱丽叶斯∙奥本海默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功。奥本海默的母亲是埃拉∙弗里德曼(Ella Freedman),也是一位犹太移民,在绘画领域表现出非凡的天资,这个爱好对奥本海默今后的生活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奥本海默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家庭中得到成长,培养了他广泛的兴趣[1]。

奥本海默在幼年时期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资,他在五岁那年回德国看望自己祖父,这位“对学问有爱好”的祖父送给他一包矿石,没想到这份小小礼物激起了奥本海默对矿物学的极大兴趣。之后,奥本海默热爱上矿物学方面的研究,沉迷其中,他的工作很快就获得了许多专家的认可。在十岁那年,他成为纽约矿物俱乐部有史以来最小的正式会员。一年后,奥本海默在该俱乐部会议上宣读了他的第一篇矿物学论文一一《曼哈顿岛上的基岩》。

1911年罗伯特∙奥本海默进入纽约道德文化学校学习,这所学校是费利克斯∙阿德勒博士创办的。1921年,奥本海默以十门全部“优秀”的成绩从纽约道德文化学校毕业,结束了中学教育。第二年,奥本海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知名大学——哈佛大学,他最开始选择的专业是化学专业,但却在大学最后一年选了一门高等热力学课程之后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找到了他研究方向,并开始了理论物理的学习与探索。这段期间,奥本海默在一位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珀西∙布里奇曼(Percy Bridgman)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他刻苦专研,投入了大部分精力在实验室中进行试验。老师布里奇曼对他影响非常大,奥本海默不仅从他身上学到了物理知识,而且从他身上体会到一个真正的科学家的魅力所在。

1926年,22岁的奥本海默从哈佛大学毕业,随后来到欧洲大陆继续深造。他来到了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在实验物理学家J∙J汤姆逊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没过多久,天资聪慧的奥本海默就取得一些显著的进展,于1926年5月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振动—转动谱带的量子理论》的量子理论论文。过了两个月,又发表另一篇名为《关于类氢原子的连续态跃迁》的论文。奥本海默深究量子理论,发表了两篇自己论文,展示出自己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才华,得到马克思∙波恩的赞赏,邀请他到哥延根进一步做实验研究。1927年,奥本海默发表了题为《论连续光谱的量子理论》的博士论文,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这篇论文后来在《物理杂志》上用德文发表。1929,奥本海默选择回美国任教,去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助理教授。在奥本海默不懈努力下,伯克利逐渐成为著名的理论物理研究中心。1943年开始是奥本海默人生当中重要时期,他受委托担任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主任,执行曼哈顿计划。

2. 曼哈顿计划之奥本海姆的沉浮——曼哈顿计划前与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全世界卷入了一场残酷的世界战争当中。1939年8月,美国一些科学家(西拉德等人)对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提出了建议,表达了对战争局势的担忧,提出如果法西斯提前先制造出原子弹,那造成的危害不堪设想,主张认为美国应抢在法西斯德国前面首先制造出原子武器来,赶在前方,防止人类遭到毁灭性打击。于是,1942年,美国总统正式提议将子弹的研制才被纳入美国国家计划。“曼哈顿计划”是美国和其盟国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针对纳粹德国实施的制造原子弹计划。这一计划与1941年夏天开始组合策划,1942年奥本海默受命组建”曼哈顿计划“中的主要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实验室。1943年3月,奥本海默被任命为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主任。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目的就是设计和组装原子弹,但是,实验室在成立之处并无太大进展,除了关于链式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外,其他很多工作如裂变物质能否大量分离,原子弹如何引爆等等,这些都是不确定的。要把原子弹核裂变所提供的理论上的可能性真正变成军事上可靠易行的原子能武器,其间必须客服理论、方法、材料、以及技术工艺的种种难题,这无疑对人类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这些只能从理论上进行预测,能否抓住问题的关键是实验室工作成败所在[2]。

正是奥本海默的到来,实验研究有了很大发展。他凭借着个人领导才能,不论是不是他所熟悉的领域,他都能很好地领会别人的思想,抓住问题的核心,并带领科技人员进行讨论研究,最终原子弹试爆成功。于1945年8月6日、8月9日,美军分别对日本重要军事基地广岛和长崎各投掷了一颗原子弹,这两颗子弹迅速改变太平洋战场局势,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虽然说奥本海默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太多实际性的科学或技术贡献,但是他发挥了自己的才能,组织和管理整个大项目,发挥了对科学和技术的指导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对全局来说,比具体的科学成果更重要。奥本海默作为曼哈顿工程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负责人,成功带领团队试爆了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被世人称赞,他也被誉为”原子弹之父“。

就在1945年8月,美军先后对日本的广岛、长崎首次使用了人类史上最大杀伤武器——原子弹,重创了日本军方,同时也给无辜的日本民众带来了惨重的伤亡以及爆炸后的严重后果。当奥本海默看到这一幕他的良心遭到巨大的遣责,他曾不断反思自己,在一次与总统对话中他说自己的双手沾满了鲜血。1945年年底,奥本海默积极投身于起草“Acheson Lilientha1报告”,该报告提出了一个建议:采取严格实施对原子能的国际监督,避免某个国家在战争时采用杀伤力极强的原子武器,为了更好的维护世界和平稳定,阻止国家研制核武器对他国进行核武器威胁。而此时,美国政府却开始计划进行研制更具有杀伤力的氢弹核武器。奥本海默对氢弹研制时持反对态度的,但这并没能成功阻止,美国政府已经决定由泰勒担任氢弹研制工程。奥本海默很失望,意识到自己已经不能改变局面了。因此,他拒绝了出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会主席的职责,而正因此他遭受联邦调察局和安全部门调查。1953年,奥本海默被美国政府实施调查,理由是他有左倾倾向,对共产主义抱有幻想。还有一个理由是奥本海默反对研制氢弹,阻碍了氢弹研制进程。但这些都是站不住脚的理由,第二年6月份,调查结果出来了。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认为奥本海默是一个忠诚的美国公民,但其政治立场不可靠,作为政府高级顾问,没有大力支持氢弹的研制,免除了了他的重要职位。奥本海默不能再担任原子能委员会顾问一职,同时剥夺他的安全许可证,也剥夺了他的一项重要权利(接近国家机密文件)[3]。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不幸遇刺,约翰逊总统接任总统职位,授予了奥本海默核物理研领域的最高荣誉——费米奖,但最终还是没能恢复他的政治和个人名誉,安全特许权也一直没有被恢复。带着不被信任与遗憾,晚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奥本海默于1967年2月18日因喉癌与世长辞,一颗巨星从此陨落。

3. 奥本海默沉浮之科学与政治关系

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深刻影响着人们方方面面。科学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知识理论体系,发展成为一种人们对自然改造、对自身认识、对社会的认识的一种方法论,对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动力。这种推动力是永不停息的、源源不断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促进了政治文明不断向前进步。科学技术给政治文明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精神力量,这是一种动力,推动政治发展。同时,科学技术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着,作为社会存在一员在社会政治当中得到表现。

随着社会日益发展,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改变了人们思维方式,人类的历史在向前不断地进步。当今世界,人们对政治的看法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对政治的理解不断加深,出现了一些新颖的充满创新的新型政治形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科学和政治不断融合,联系日益密切,关系不断加深,呈现出一种相互交融发展的姿势。进一步探索科学技术与政治文明的关系,我们可以提出一种新型的研究方向:那就是人类应从科学技术角度,研究其内在的深刻含义,结合政治发展现状,针对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进行深刻研究[4]。

我们以奥本海默典型案例研究分析科学与政治关系,从事件的结束至今,一直不断有关这一事件的相关书籍或文章出现,而让让人们反复研究它原因就是这一案件反映了政治哲学中的根本性的问题。

3.1科学与政治冲突

我们来分析下科学与政治的冲突关系。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政府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只有在科学上保持领先地位,才能让国家安全得到保障社会生活得以稳定。越来越多的政府组织更加关注科学的发展与成就,科学已在处在美国的舞台中心,成为了立国之本。国家在某些决策问题上会更多地邀请科学家们参与制定,科学家们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与见解,体现出了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因此,部分科学家参与国家政治建设中去,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影响力,在参与政治建设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声望与影响,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富有怀疑精神、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们在处理一些设计政治领域的事情时处理不够恰当。如果一味追求真理、追求客观实在,这往往与一些政客的意见是相悖的,奥本海默的案例就是一种科学家与政府之间矛盾不可调节的典型事件。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造成了一种状况:政府的现行政策往往得不到科学家们的大力支持[5]。

奥本海默代表着科学家的利益,他在政府中扮演的科学发言人的角色。例如,二战后某些科学家及政府继续发展更具有杀伤力的氢弹核武器时,奥本海默分析当时世界形势及美国国家情况,认为当前没有必要研制氢弹,这也是作为原子能委员会委员应当坚持的意见。虽然奥本海默作为政策决策者做出了暂缓发展氢弹的决定,政府最终也采纳他的意见,但这也为后面悲剧的发生埋下了一个伏笔。没过多久,由于出现原子间谍案例,促使了杜鲁门政府发展氢弹的决定,美国政府再次决定继续发展氢弹。由于奥本海默持反对的态度,受到了多个部门的质疑,加上麦卡锡主义的兴起,以及“恐共”的泛滥,最后受到了政府对他的控诉,最终导致奥本海默案件的发生。

从奥本海默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给人类带来和平的同时,同样也存在着让世界毁灭的隐患。作为科学家的奥本海默,他追求的是纯粹的学科价值和科学家的良知,他深知研发杀伤力更大的核武器一旦不可控后果不堪设想。之所以加入原子能委员会,是因为他怀着热爱科学,深知科学技术也可能被人不善利用带来的后果,希望能控制核武器的使用。但迫害奥本海默的政治家们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们追求的是自己的利益,这就造成了一种不可调和的科学与政治之间的矛盾。

事物具有两面性,科学与政治冲突有着消极的影响,但也存在着积极的一面,我们要善于从分析事物的两面性,一分为二看待事情。一方面,科学技术如果使用不恰当,其产生的消极的后果也是不可想象的,将会阻碍社会的给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若这种科学技术产生的不利影响被某些政客加以利用与控制,其消极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科技的价值被用在非正当的政治活动中这种情况也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是一种科技与政治之间价值张力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科学技术被不恰当的利用在有悖社会的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种影响是消极意义的必须加以阻止。

3.2科技对政治价值的僭越

科学技术的不合理应用带来消极影响背离了其政治的价值,对社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我们把这称之为科学技术对政治价值的一种不当的僭越。这种僭越是过度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与高估了其地位,在政治建设当中出现如专家治国、科技治国等不恰当使用科学技术的情况,反映出处理好政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至关重要。同时,这也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地位不断地提升,政治主体日益把科技活动纳入政治管理范围的核心,充分展现了现代科技的政治价值。目前,各国家纷纷确立科学有关的“技术立国”、“科技立国”的多种政治战略,显示了强烈的”科技兴国“的政治思想。国家政府通过提高科学技术的地位与影响力,有利于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影响,并进一步扩大其对社会推动的作用。同样的,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专家获得越多的政治权力,在政治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给科技的发展带来政策上的优势,但我们要时刻警惕着科技对政治价值的僭越[6]。

4.科学与政治关系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日益密切,随着科技与政治的不断交融、相互促进不断加深,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形式——“科技政治”。世界科技大国在政治上的表现往往也很出色,同样,拥有强政治力量的国家其科学技术水平也是世界顶尖的。“科技政治”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形式将成为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政治结合起来,发挥其结合的巨大作用[7]。

        总的来说,如今社会不断快速发展,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日益密切,政治融入科学,科学融入政治已经成为其发展的趋势。出现了”科学政治“这个新的形式,体现了科学与政治的不断融合。

参考文献:

[1] 张晓丹. 奥本海默生平及其科学思想[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993(1):58-63.

[2] 牟杰. 奥本海默的科研管理及科学政治观研究[D].  2007.

[3] 徐波, 金尚年. 奥本海默的成功和衰落[J]. 物理, 1988, 17(4):0-0.

[4] 罗骞政. 科技和政治的分裂与交融——从李森科事件和奥本海默案件看科技与政治的关系[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25(003):98-102.

[5] 王德禄. 奥本海默案件:美国的科学与政治[J]. 世界科学, 1988(04):62-63.

[6] 徐治立, 李芬. 科技与政治的价值背离和冲突[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04):104-111.

[7] 高誉玮. 浅析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及发展趋势[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4):91-93.

转自: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890678/article/details/125080788

有空要多看看格斗比赛

《孙子兵法》最好的办法,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基础以《孙子兵法》原文为主,然后实践这块,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以及观察他人的实践经历来入手。

自身的实践我就不说了,就是要多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灵活地运用,使自己的大脑形成肌肉记忆,等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可以凭直觉直接做出判断和反应。

观察他人的实践经历,也就是从他人的经历中总结出经验教训,让自己吸取教训。比如说如果想把《孙子兵法》运用于战场,就要多研究先前的作战案例;如果想把它运用于商场,就要多分析一些商战的案例。我在这里推荐大家看体育中的格斗比赛,从双方对战的过程中去体会《孙子兵法》的攻守微妙,然后再把它扩展运用到战场和商场。

《古惑仔》中的山鸡哥说过:“谈判的时候要带上刀。”这句话绝对是真理,用在今天也屡试不爽,《孙子兵法》就是这把快刀。

天下主要是靠拳头打出来的,我从没听说过谁的天下是全靠谈出来的。一句话:要谈,我们可以坐下来好好谈;要打,老子也不怕!弄不死你,也要揍你一颗牙下来!

修身,先为不可胜

昨天白天的时候,我的一个同事说感冒了。我跟他说:“当你生病的时候,你要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反躬自省,然后病可能就会好了。”到了昨天下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咒骂,我愤怒,随后我头就开始疼了,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下午。今天下午的时候我反躬自省,把事情想通了,突然间头就不疼了。

当你突然把大奸大恶们做的恶事告诉某人,某人却波澜不惊,表现不出任何的义愤。这种人归纳起来有三种:一种是修行到一定程度了,心似深潭,任何事情不能让他起波澜;第二种是对恶人们的恶行见怪不怪,内心已经麻木不仁了;还有一种是人性已经被彻底扭曲,已经失去了做人的基本良心,成为了“疯狗”的一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碰到第一种,要深交,这种人难得;碰到第二种,要教育挽救,让其重燃生活的信心;碰到第三种,一定要远离,因为这种疯狗不分善恶,他随时会向善良的人或者比他弱小的人发泄他内心的扭曲变态心理。这是我通过试验和观察得到的心理学结论。我平时也暗地里观察和研究这些疯狗,因为知己知彼,这样可以避免自己受他们的祸害以及避免自己重蹈覆辙。见已失者慎将失,恶其迹者须避之。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还咬他一口不成?最好的办法就是离他远远的。

通过这两天发生的事情,我也检讨了自己。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嫉恶如仇,就会有嫉恶如仇的负面性。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们看到的事物往往都有他的另一面,或者说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可能都不是真的,有的只是对手为了让你露出破绽进而挑拨你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警醒。

孙子兵法里面讲: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做到不被对手所打败。等到你做到不败了,或者说你真正做到强大了,可能不用你用多大力甚至不用力,对手就会如摧枯拉朽般不战自败。

所以我们的一个重要的人生目的就是要不断的修身。用儒家的话来讲: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奸大恶们的垂死挣扎,往往是充满险恶的。罗曼·罗兰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假装努力与内驱力

我相信在我们上学期间的时候,每次的放假都会心里去给自己安排好上午几点要复习什么,下午几点要做什么练习题,所以我们每次放假回家的时候,总会把书包装的满满的,但其实我们假期期间却未曾打开过。这时你的心里是不开心的,你觉得你总有一些事情没有完成,心里总有一点悔意和遗憾;又或者是放学回到家,在赶紧的写完作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又或者是当发觉的有家长走进卧室的时候,赶紧将小说收起;亦或是上班时间,要时刻关注着老板、领导,让自己去假装很忙。

这种只是按照自己以为的方式去做,以为自己很努力,每天都很累,其实只是为了让自己心安,只是说服自己真的努力了的一种理由吧。繁花盛开时是悄无声息的,微风吹过时是让人无法察觉的。真正努力的人无需去证明什么,假装姿态的人才会逐渐露出马脚。

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无效努力与假装勤奋,只会让你身心疲惫;你不优秀,可能是因为你在“假装努力”。那么如何分辨自己是否假装努力呢?其表现我认为有四种:

一、花费大量时间去做同一件事。对于一件小的事情,自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无疑是本末倒置;而对于一件大的事情,首先就要宏观去把控好事情发展的形势和方向,进而付诸努力。

二、效率极低。这是努力方式不对的表现,要掌握好事情的精髓以及如何解决的最好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精神不集中。现在移动设备的流行,让我们何时何地总是会受到它们的干扰,假如我们在工作期间,消息提醒一声,是否会不自觉的去看手机的消息。我们要给自己一个时间段,这个时间就是要完成什么样的事情,完成之后再去做其他。要集中精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只做事,不思考。现在的人们做事情,可能都只是在在追求结果,虽然这样的心理也是正确的,但是对于过程我们也要注意,我们真正的学习是在过程中,我们要去思考,做一个智者,而不是愚者,学会善于思考。

想让一个人拥有持续的力量,需要内驱力,内驱力是力量的源泉。内驱动会让我们更容易成事,会让我们永远打败困难。

稻盛和夫曾经在《活法》一书中把人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可燃型”,点火就着;第二种是“不燃型”,点火也着不了;第三种是“自燃型”,不用点火,自己就能燃烧。而“自燃型”人就是那些不需要外界的督促,凭借着内驱力就能熊熊燃烧热情的学霸们。他们不需要别人赋予他们意义,不需要从别处获得动力,他们自己就能给自己提供燃料。因此,他们总是更容易成事,离成功更近。

有的人永远都在战胜困难,因为他们永远在克服缺点、寻找办法;有的人永远在被困难战胜,因为他们永远在找借口、想退路、怨天尤人。外不能胜人,内不能克己,这样的人能有多大出息?强大的自我驱动力,能够带我们战胜一切孤独、懒惰、拖延、矫情,哪怕天塌下来,不杀出一条血路来誓不罢休。

如何提升内驱力?

形成内驱力的行动力量是需要价值意义和行动意义两个层面的支持的。如何让这这两个意义层面发挥作用,是提升内驱力的关键。

首先,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意义。所谓价值意义指的是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身份/角色的期待。比如,我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员工,或成为一个受员工欢迎的领导,这是我对职业角色的期待;我想成为一名通情达理、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这是我对自己的这个社会角色的期待。有了这个期待,能让我们对未来的定位有一个清晰的画像,这是我们形成内驱力的初衷和出发点。

其次,找到属于自己的行动意义。所谓行动意义指得是针对自己的价值意义,当下要完成的目标期待。比如,作为一名合格的员工,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作为一名受员工欢迎的领导,要多与员工多交流。有了这个期待,能让我们知道朝着哪个方向努力,能够有一个靶子供我们瞄准,不会偏离方位。当我们找到了某一个方面的意义所在,我们才能有为之坚持的目标。所以,当我们需要在某个方面有所行动,建议先尝试找到自己的意义层面。

说文解字——法

​祖先在创构“法”字上,其渊源颇具智慧和神话色彩。

“法”字古金文为“灋”,“灋”念“fǎ”。《字源》(约斋著,上海书店1986年版)用溯源法解释了古人构造“灋fǎ”字的良苦用心和丰富的想象力。“灋,这字从廌去,以代表判断曲直的法律;又从水,是比喻其公平如水,省廌写作法”。

《说文解字》释为“灋,解廌兽也,似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者”。在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先生看来,“灋”字的造字构意,源出一个历史传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庄公有个叫壬里国的臣子,与另一位叫中里缴的臣子打了三年官司。因为案情难以判断,齐庄公就让“廌”,即神兽獬豸,来听他二人自读诉状。结果壬里国的诉状读完,獬豸没有什么表示,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獬豸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

这种以角触断罪的方法,被古人用“会意”的方法放进了“灋”字的构形之中。可见,这个“灋”字造得很有深意,一是公平裁判、明断曲直,乃是我国古代先哲赋予“灋”字的基本涵义;二是“灋 ”或许代表了人民心底的向往:“灋”应该对任何人公平如水,如遇不平,就应该坚决除去。

后来,出于便于书写和记忆的需要,“廌”字从“灋”中被隐去,简化为“法”,然而它所象征的中国法律传统文化并没有随之消失。灋在我国古代法制监督史上仍有着非凡的涵义。由于灋是“法”的化身这一特性,从先秦到明清,“灋”形象被当成监察、审计和司法官员廉明正直、执法公正的象征,在各种场合被经常使用并作为监察御史和司法官员等的重要标志。

春秋战国时,楚王仿照灋的形象制成衣冠。秦朝时正式赐给御史作为饰志,后遂称“灋冠”。据古文献记载:“侍御史冠灋冠”(《秦会要订补》卷十四)。“法冠,一名灋冠,铁为柱,其上施珠两枚,为灋角形。法官服之。”(《隋书·礼仪志·七》)。汉朝时,廷尉、御吏等都带灋冠。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庾信《正旦上司宪府》诗中就有“苍鹰下狱吏,灋饰刑官”的句子。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送韦侍御先归京》诗中有“闻欲朝龙阙,应须拂豸冠”的描述。

所以从古到今,违法(违反宪法)的事不要做,做了一定会受到应有的惩罚,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转自:https://www.jianshu.com/p/2dcbcedbb6e7

同样的方案,不同的人做……

今天晚上夜班,本打算好好休息一下的,但是梦魇不断。梦中,我因为生气打了老婆一把掌……至于是自然的梦还是人造的梦,我还是能分辨得清楚的。

先不要说你们这种挑拔离间的方案能不能成功,就算你们把我们家拆得四分五裂了,然后呢?你们就能得救了吗?做梦吧!你们只会在梦中得救。

下午的这个梦过后,我之后只会更加地对我老婆好!你们的挑拨离间也不会得逞。真心换真心,你们这种卑劣的缺德行为只会让人更加地让人看不起。

我曾经郑重地不止一次地提出过我的解决方案,你们却觉得有诈,非要通过梦境的方式来探查我的真实意图。我想问:“你们探查到了吗?最后有什么结论吗?”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我现在再次郑重地告诉你们:就算你们知道了所有的解决方案和改革路线,但是不同的人来操作这个方案,最终会有不同的结果。以你们那种德性来操作这种重大干系的事情,还是挺让人担忧的。不轻举妄动还好,妄动的话,这十有八九会成会为你们的又一道催命符。

但是你们现在又太需要一件成功的大事件来解决自己的困境了。唉!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如此重大干系的事情,难道你们就打算像偷美国高科技一样通过脑控的方式偷到吗?

明人不做暗事,我跟你们提方案,可不是救你们。再说了,就算我想救你们,也不是想救就能救的,获罪于天,无所祷之!你们看一看,听一听,把我从梦中惊醒的那一刻开始,外面传来隆隆的雷声,并开始下暴雨了。老天都觉得你们有罪!

以后也不要说谁救谁,各做各的事,自作自受,自求多福!像你们这种卑鄙的行为,没几个人看得起。虽然易经里说:“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但是我赦了又怎么样?就能改变你们的命运吗?我看不会!

还是我之前所说的,要修道,多积德,多做好事,这样才能改变你们的运命。蝇营狗苟的,永远活在煎熬之中。

20230504下午,梦醒后爬起来写这篇文章,外面雷声阵阵,大雨倾盆。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