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生活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暴秦。

楚怀王的军队中有两个后来影响历史的人。一个名叫刘邦,另一个名叫项羽。一天,楚怀王对他们说:“你们谁要是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称王。”于是,刘邦和项羽分别带着军队向西路和北路出发。一路上,刘邦没有受到什么阻力,还打了几场胜仗。

公元前207年,刘邦领兵抢先由中原进入秦川到达秦王朝国都咸阳,秦王子婴出城献国玺投降,秦朝正式灭亡。

刘邦入城后,秋毫无犯将秦朝的宫廷重地及财宝物资府库予以保护或封存,将十万大军撤驻城外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如今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除此之外,秦朝的繁律苛法均可全部废除!各级官吏都各自按原任职务坚守岗位,执行公务。”父老、豪杰们对此都表示拥护。接下来,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使约法三章家喻户晓。

三秦之地的老百姓们十分高兴,纷纷送牛羊酒食慰问刘邦的军队将士,刘邦一再推辞不肯收下,说:“仓库里粮食很多,士兵们并没有挨饿,我不想再给父老乡亲们添麻烦,让大家破费财物了!”当地的老百姓们听到刘邦这番体贴人心的话,更加欢喜地宣传:“如果刘沛公(刘邦)能留在关东,我们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唯恐刘邦不在三秦大地为王。而所有的秦廷官吏和以前一样,平安无事,也都很高兴。

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道经35-執大象,天下往

(持守)大象(指世界一切事物的本原,即无形无象的道),天下(归向);往而不害,安平太。

樂與餌,過(感通)止。故道之出言也,曰:談呵其无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完毕;完了)也。

注解:

持守“大道”,天下都将前来归向;归向而不互相伤害,则天下安享太平。

音乐与美食的诱惑,能感通过往的路人为之停留。所以“道”从口里讲出来,叫做:谈起来是平淡无味的,看着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的,听着也没有令人感到振聋发聩的,使用起来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俄国—普希金

从前有个老头儿和他的老太婆住在蓝色的大海边;

他们住在一所破旧的泥棚里,

整整有三十三年。

老头儿撒网打鱼。

老太婆纺纱结线。

有一次老头儿向大海撒下鱼网,

拖上来的只是些水藻。

接着他又撒了一网,

拖上来的是一些海草。

第三次他撒下鱼网,

却网到一条鱼儿,

不是一条平常的鱼——是条金鱼。

金鱼竟苦苦哀求起来!

她跟人一样开口讲:

“放了我吧,老爷爷,把我放回海里去吧,

我给你贵重的报酬:

为了赎身,你要什么我都依。”

老头儿吃了一惊,心里有点害怕:

他打鱼打了三十三年,

从来没有听说过鱼会讲话。

他把金鱼放回大海,

还对她说了几句亲切的话:

“金鱼,上帝保佑!

我不要你的报偿,

你游到蓝蓝的大海去吧,

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游吧。”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跟前,

告诉她这桩天大的奇事。

“今天我网到一条鱼,

不是平常的鱼,是条金鱼;

这条金鱼会跟我们人一样讲话。

她求我把她放回蓝蓝的大海,

愿用最值钱的东西来赎她自己:

为了赎得自由,我要什么她都依。

我不敢要她的报酬,就这样把她放回蓝蓝的海里。”

老太婆指着老头儿就骂:

“你这傻瓜,真是个老糊涂!

不敢拿金鱼的报酬!

哪怕要只木盆也好,

我们那只已经破得不成样啦。”

于是老头儿走向蓝色的 大海,

看到大海微微起着波澜。

老头儿就对金鱼叫唤,

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

“你要什么呀,老爷爷?”

老头儿向她行个礼回答:

“行行好吧,鱼娘娘,

我的老太婆把我大骂一顿,

不让我这老头儿安宁。

她要一只新的木盆,

我们那只已经破得不能再用。”

金鱼回答说:“别难受,去吧,上帝保佑你。

你们马上会有一只新木盆。”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那儿,

老大婆果然有了一只新木盆。

老太婆却骂得更厉害:

“你这傻爪,真是个老糊涂!

真是个老笨蛋,你只要了只木盆。

木盆能值几个?滚回去,老笨蛋,再到金鱼那儿去,

对她行个礼,向她要座木房子。”

于是老头儿又走向蓝色的大海(蔚蓝的大海翻动起来)。

老头儿就对金鱼叫唤,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

“你要什么呀,老爷爷?”

老头儿向她行个礼回答:

“行行好吧,鱼娘娘!

老太婆把我骂得更厉害,她不让我老头儿安宁,

唠叨不休的老婆娘要座木房。”

金鱼回答说:“别难受,去吧,上帝保佑你。

就这样吧:你们就会有一座木房。”

老头儿走向自己的泥棚,

泥棚已变得无影无踪;

他前面是座有敞亮房间的木房,

有砖砌的白色烟囱,

还有橡木板的大门,

老太婆坐在窗口下,

指着丈夫破口大骂:

“你这傻瓜,十十足足的老糊涂!

老混蛋,你只要了座木房!

快滚,去向金鱼行个礼说:

我不愿再做低贱的庄稼婆,

我要做世袭的贵妇人。”

老头儿走向蓝色的大海

(蔚蓝的大海骚动起来)。

老头儿又对金鱼叫唤,

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你要什么呀,老爷爷?”

老头儿向她行个礼回答:“行行好吧,鱼娘娘!

老太婆的脾气发得更大,她不让我老头儿安宁。

她已经不愿意做庄稼婆,她要做个世袭的贵妇人。”

金鱼回答说:“别难受,去吧,上帝保佑你。”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那儿。

他看到什么呀?一座高大的楼房。

他的老太婆站在台阶上,

穿着名贵的黑貂皮坎肩,

头上戴着锦绣的头饰,

脖子上围满珍珠,

两手戴着嵌宝石的金戒指,

脚上穿了双红皮靴子。

勤劳的奴仆们在她面前站着,

她鞭打他们,揪他们的额发。

老头儿对他的老太婆说:“您好,高贵的夫人!

想来,这回您的心总该满足了吧。”

老太婆对他大声呵叱,派他到马棚里去干活。

过了一星期,又过一星期,

老太婆胡闹得更厉害,

她又打发老头到金鱼那儿去。

“给我滚,去对金鱼行个礼,说我不愿再做贵妇人,

我要做自由自在的女皇。”

老头儿吓了一跳,恳求说:

“怎么啦,婆娘,你吃了疯药?

你连走路、说话也不像样!

你会惹得全国人笑话。”

老太婆愈加冒火,她刮了丈夫一记耳光。

“乡巴佬,你敢跟我顶嘴,跟我这世袭贵妇人争吵?——

快滚到海边去,老实对你说,

你不去,也得押你去。”

老头儿走向海边(蔚蓝的大海变得阴沉昏暗)。

他又对金鱼叫唤,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

“你要什么呀,老爷爷?”

老头儿向她行个礼回答。

“行行好吧,鱼娘娘,

我的老太婆又在大吵大嚷:

她不愿再做贵妇人,她要做自由自在的女皇。”

金鱼回答说:“别难受,去吧,上帝保佑你。

好吧,老太婆就会做上女皇!”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那里。

怎么,他面前竟是皇家的宫殿,

他的老太婆当了女皇,

正坐在桌边用膳,

大臣贵族侍候她。

给她斟上外国运来的美酒。

她吃着花式的糕点,

周围站着威风凛凛的卫士,

肩上都扛着锋利的斧头。

老头儿一看——吓了一跳!

连忙对老太婆行礼叩头,

说道:“您好,威严的女皇!

好啦,这回您的心总该满足了吧。”

老太婆瞧都不瞧他一眼,

吩咐把他赶跑。

大臣贵族一齐奔过来,

抓住老头的脖子往外推。

到了门口,卫士们赶来,

差点用利斧把老头砍倒。

人们都嘲笑他:

“老糊涂,真是活该!

这是给你点儿教训:

往后你得安守本分!”

过了一星期,又过一星期,

老太婆胡闹得更加不成话。

她派了朝臣去找她的丈夫,

他们找到了老头把他押来。

老太婆对老头儿说:

“滚回去,去对金鱼行个礼。

我不愿再做自由自在的女皇,

我要做海上的女霸王,

让我生活在海洋上,

叫金鱼来侍候我,叫我随便使唤。”

老头儿不敢顶嘴,也不敢开口违拗。

于是他跑到蔚蓝色的海边,

看到海上起了昏暗的风暴:

怒涛汹涌澎湃,不住的奔腾,喧嚷,怒吼。

老头儿对金鱼叫唤,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

“你要什么呀,老爷爷?”老头儿向她行个礼回答:

“行行好吧,鱼娘娘!

我把这该死的老太婆怎么办?

她已经不愿再做女皇了,

她要做海上的女霸王;

这样,她好生活在汪洋大海,

叫你亲自去侍候她,听她随便使唤。”

金鱼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尾巴在水里一划,

游到深深的大海里去了。

老头儿在海边久久地等待回答,

可是没有等到,

他只得回去见老太婆——

一看:他前面依旧是那间破泥棚,

她的老太婆坐在门槛上,她前面还是那只破木盆。

道经34-萬物歸焉而弗爲主

(fēng,水润泽,风无孔不入)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爲主。

則恒无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爲主,可名於“大”。

是以聲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爲大也,故能成大。

注解:

道润泽万物,影响无处不在呵,其可以左右万物!功成事遂后却不留名,万物归附却不追求主宰。

(有“道”的人)则常常没有贪欲,可以称为“低微”了;万物归附却不追求主宰,可以称为“伟大”了。

因此遵道而行的人之所以能成就其伟大,是因为其不追求伟大,所以能够成就伟大。

有的人

有的人

(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臧克家

道经33-死不忘者壽也

知人者,(通“智”)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根本)者,久也!死不忘者,壽也!

注解:

能认知他人的人,是智慧的!能认知自己的人,是聪明的!能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是强大的!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能顽强地向自己的目标力行不懈的人,是有志气的!不丢失其根本的人,是能够长久的!死后不被人们忘记的人,是长寿的!

道经32-俾道之在天下也

道恒无名,(木帐)(以,因为)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服从,归顺)

天地(xiàng,辅佐、帮助)(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仰赖、凭借)(yú,安定)甘洛,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名亦(已经,既然)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所用;用来)不殆。

(bǐ,人卑微)道之在天下也,猶小浴之與江海也。

注解:

“道”常常是默默无名的,木帐因为弱小,所以天下没人敢臣服。侯王若能恪守“道”,万物将自动归服。

天地辅佐庄稼和粮食的生长,凭借安定甘美的洛水,人民不需要对天地发出命令,却能自然地使大家雨露均霑。

开始制定有名义,名义也既然有了,这也应当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所用才不会有危险。

人卑微的道(名义)在天下(大道)面前,像小水谷之与江海。

道经31-銛襲爲上

(军事;武力;战争)者,不祥之(才能)也!(他人,众人)(常;时常)惡之,故有欲者弗居。

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guā,“金”谐音“今”,“舌”为“言语”,注解为“如今建议”)(继承、接受)爲上。

(得意,高兴)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便(pián,足恭也,通“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

殺人衆,以悲依(存在)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注解:

这武力,是不吉祥的器能(器量和才能)!众人时常厌恶它,所以有欲(于天下和平)的人不会动辄怀着使用武力的心思。

君子(统治者)在平素家居生活中则以左边为贵位,用兵则以右边为贵位,所以武力不应是君子用来处理问题的器能!

武力,是不吉祥的器能!迫不得已才使用它!如今建议龙接受方为上策。

不要(因为使用武力取得胜利而)高兴得意!若高兴得意,是以杀人为乐!这以杀人为乐,不可以得志于天下!

因此举办喜事崇尚以左边为尊位,举办丧事崇尚以右边为尊位;因此偏将军(副将)统领部队在左边,上将军(主将)统领军队在右边,这就是说参照了办丧事的礼仪!

杀人众多,要依存悲痛之心;战争胜利了,要以丧礼的方式对待。

道经30-果而不强

以道佐人主,不以(军事;武力;战争)强於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楚(lì,【詩·大雅】如矢斯棘)生之。

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马高六尺为骄),果而勿(矜,大也),果而勿(自夸,自吹自擂,夸耀自己),果而毋得已居,是胃果而不强。

物壯而老,是胃之不道,不道蚤已。

注解:

以“道”来辅佐君主,不以武力逞强于天下,用武力逞强的方式很容易招致还报(报复)。军队所停留的地方,荆棘丛生(家园荒废)。

善者(只要能)达到目的就可以了,不要采取逞强的方式。达到目的了不要骄傲自满,达到目的了不要自高自大,达到目的了不要自我夸耀,达到目的了要怀着于迫不得已的心态,是为“达到目的了却不逞强”。

事物壮盛之后会走向衰老,是为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就会早夭。

道经29-去甚,去大,去楮

將欲(捕捉;捉拿)天下而爲之,吾見其弗得(已,成也。——《广雅》)。夫天下神器(帝王的印玺,借指帝位、国家权力)也!非可爲者也!!爲者敗之,(控制;统御)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炅或(cuǒ),或强或羸,或(古同“柸”,左边的“木”主仁义;右边的“丕”,遵奉、秉持的意思。两边合起来的意思是秉持仁义)(wěi,抛弃)

是以聲人去(过分),去大,去(chǔ,“木”代表“仁”,木者指“仁者”)

注解:

(如果谁不顾万物本性和规律,)将来想要捉拿着天下(按照自己的意志)妄为的,我看其不会得以成功的。这天下(的统治权)是天下人赋予的神器!不是可以妄为的!!妄为者会遭到失败,控制(天下)者会失去天下。

(世间万物姿态万千、禀性各异,)所以人中间有的人匆匆前行,有的人慢慢尾随;有的人炙手可热,有的人坐冷石板凳;有的人强大,有的人羸弱;有的人秉持仁义,有的人抛弃仁义。

所以遵道而行的人要(看透世间万象)舍弃过分把持,舍弃好大喜功,舍弃以仁者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