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18-案有貞臣

故大道廢,(乃、于是)有仁義;(通“智”,巧诈)(将,就要)出,案有大僞;六親(指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不和,案有(chù,禽兽)(同“滋”,增多;愈加);邦(朝廷,公之朝也)𨴽(mēn,把口和心关起来,意思是三缄其口,心情憋闷)亂,案有貞臣。

注解:

那大道被废弃的时候,于是有了提倡仁义之人;巧诈将要大行其道的时候,于是有了极度虚伪之人;六亲不和睦的时候,于是有了愈来愈多的禽兽;邦国朝廷三缄其口、心情憋闷的时候,于是有了固守正道之臣。

道经17-猶呵,其貴言也

太上(最上,最高),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通“侮”)之。信不足,(乃、于是)有不信。

(躊躇疑懼)呵,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所有;一切;凡)(知觉,觉悟)胃:“我自然!”

注解:

最高明的(统治者),下面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存在;稍次的,(民众)亲近与赞誉他;再次一等的,(民众)害怕他;最拙劣的,(民众)侮辱谩骂他。(拙劣的统治者因)诚信不足,于是(民众)有了不信任。

(高明的统治者因)踌躇疑惧,其很少发号施令。等到国泰民安、功成事遂,而所有觉悟者声称:“我自然(是这样)!”

道经16-沕身不怠

至虚(至:极,尽。至虚即是心智作用的消解,消解到没有一点心机和成见的地步,用极为虚心的态度,认真、专注、客观地体察天道)(最高的,最终的)也;守(情,性也。《礼记》曰:“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不学而能。”)(外部,外面,外貌)也。

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自然界)(比喻盛多)雲,各復歸於其(事物的本源)

歸根曰“静”,静是胃“復命(执行命令后回报)”,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胡乱,荒诞不合理),妄作(惊扰、恐惧不安)

知常容,容乃(公平,公正),公乃王(统治;称王),王乃天,天乃(引导,疏导),道乃久。

(mì,隐没)身不(懒惰,松懈)

注解:

消解到没有一点心机,是最高的境界;守住性情,会表现为外部表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万物在一旁兴起,我通过这个观察出万物回归(的规律)。自然界的芸芸万物,(最终)各自回归于其本源。

回归于本源叫做“静”,静是为“复命”,复命是常识!认知常识是聪明!不知道这个常识才会荒诞,荒诞胡为令人恐惧不安。

认识(复命的)常识才能够包容,包容才能够公正,公正才能够称王,称王才能够应天,应天才能够行道,行道才能够长久。

隐没自身但不要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