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克力,道克智

截至今天,耗时近两个月的《鬼谷子》的再次整理注解工作已经完成。在注解过程中,我依据过往的人生经历,对原作者的注解中的错误进行了纠正。为什么我能单独注解呢?因为《鬼谷子》里面的招数我基本都领教过了,那些人用的阴招基本上都是《鬼谷子》里面的招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破敌,首先要了解对手的思路或指导思想,得其情,乃制其术,最后再来尽数破解对手的招数。

之前原本不打算把《鬼谷子》的注解传到网络上的,是担心一些品德不端小人学了其中的招数给社会造成危害。但后来一起,我脑袋里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更何况《鬼谷子》里讲的基本上都是人性的规律,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遮遮掩掩的不如直接放出来,让有缘人得之。更何况,以我对《鬼谷子》的了解,即便小人学去了,也只是学会了一些旁门左道,真正的精华和重点他们永远看不到。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鬼谷子》中的精华和重点,现在我开始划《鬼谷子》里面的重点了:

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异同之分也。

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之义,则可与语。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诱。

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淫僻,以道为形,以德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之。如是,隐情塞郄而去之。

……

然后,我强调一点:鬼谷子当年是骑着老虎下山的,如果你没自信玩转这些凶恶的老虎,或者视人民为虎,我奉劝你还是不要学《鬼谷子》里的内容,因为你要么智商不行,要么心术不正,学了会反受其害,给自己带来祸患。

老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向——绝学无忧!真正的绝学是不会让他人感到担忧的,所以建议绝大部分人学习本网站注解的《帛书老子》。别忘了,当年老子是骑着一头水牛下山的。水代表智,牛代表温顺。老子能驾驭智者,并让其像牛一样温顺服从,所以老子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智克力,道克智,这从鬼谷子和老子的座骑就能看得出来。

人类和这些禽兽、畜生的区别在哪?

今天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既然我们敢让人类的思维透明化,那敢不敢让这些禽兽和畜生的思维透明化呢?

这是个有趣的话题。或许某一天人类让这些禽兽和畜生的思维透明化了,就能了解这些禽兽和畜生的所思所想,甚至还可以和它们对话,从而了解到它们的追求,了解到它们为什么会投胎为禽兽和畜生,然后为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人类的生存意义提供参考。

人类的追求是什么?禽兽和畜生的追求是什么?我想这中间总是会有分别的。难不成某些人类和这些禽兽、畜生的追求是一样的吗?我认真地想,当然有这个可能性!

何为人?何为禽兽、畜生?人类和这些禽兽、畜生的区别在哪里呢?或许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

大赦与特赦

大赦,是指国家元首或者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某一范围内的罪犯一律予以赦免的制度。大赦的效力很大,它不仅免除刑罚的执行,而且使犯罪也归于消灭。经过大赦之人,其刑事责任完全归于消灭。尚未追诉的,不再追诉;已经追诉的,撤销追诉,已受罪刑宣告的,宣告归于无效,不再执行。

特赦,是指国家元首或者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已受罪刑宣告的特定犯罪人免除其全部或部分刑罚的制度。

特赦与大赦的区别:(一)特赦的对象是特定的;而大赦对象是不特定。(二)特赦仅赦刑而不赦罪;大赦既赦刑又赦罪。(三)特赦后再犯罪则有可能构成累犯;而大赦后行为人再犯罪没有累犯问题。(四)特赦往往公布被赦人的名单;大赦一般不公布被赦人的名单。

中国1954年宪法规定了大赦和特赦,并将大赦决定权赋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赦的决定权赋予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大赦令和特赦令由国家主席发布。1975年、1978年和现行宪法都只有特赦的规定,这表明中国已经取消了大赦制度。根据中国现行宪法第67条和第80条的规定,特赦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由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

我们能否实现共产主义?

按照经济学里讲的规律,如果你认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资源是有限的,那么你就是资产主义者;如果你认为人的欲望是有限的,资源是无限的,那么你就是共产主义者。这里提一个问题:你是资产主义者还是共产主义者呢?

如果以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欲望,出于对有限资源的争夺,人类将限入无休止的争斗,这是资产主义的表现形态。如果我们克制自己的欲望,以克制的心态去开发地球之外的几乎无尽的宇宙资源,那么共产主义者倡导的共产主义将可以实现。

资产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时间线往后延伸,两者的最终结局都是灭亡。不同的是,资产主义必定是以无限的欲望挣扎和对有限的资源的争夺为引线,以矛盾斗争的方式终结一个时代 ;共产主义则是以人类欲望的湮灭和宇宙中无限丰富的资源得到开发的形式,以矛盾和解的方式终结一个阶段的文明(文明等级升级)。而达成共产主义的和解必定要经历资产主义的斗争阶段,这是历史的必然演化过程。所以说矛盾永远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积累财富在于开源节流,当无法开源时,节流就成为必然选择。同理,在我们开发资源遇到瓶颈的时候,或者生产力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需求时,克制我们的欲望才是解决矛盾的必然选择!老子就在《帛书老子》中讲过:“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蚤服,蚤服是胃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南怀瑾讲:在中国历史文化上,有一个不易的法则,每当时代变乱到极点,无可救药时,出来“拨乱返正”的人物,都是道家的人物。学习先贤的智慧,古为今用,是时代的选择。让古老的中华智慧发扬光大,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今日武汉天气晴朗,空气良好……

科学永远只能接近真理

宇宙的终极答案到底是什么?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所有学者都想要知道的答案。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学者都曾经尝试去回答这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到底有答案吗?

每当有人问起宇宙的终极答案时,都会有人直接回答:42。甚至在国外的一些搜索引擎上,曾有一段时间搜“宇宙的终极答案是什么”或者“一切的答案是什么?”,搜索的结果显示就是:42。宇宙终极答案是“42”?

出于好奇,我也在我的网站里搜索了一下“42”,看能不能找出终极答案,结果出来二篇经文。一篇是《易经》中的第42卦——益卦,一篇是《帛书老子》中的《德经42-强良者不得死》

第42卦益卦的《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德经42》中最重要的句子是: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最佳答案:唯物主义不可能洞悉真理,但可以不断靠近真理,靠的就是科学。通过归纳法,演绎法,逻辑推导的方式提出认识客观世界的理论,用实证的方式证明或证伪之,再通过更大信息量的整顿提出更接近真理的理论,再证伪之,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直至人类灭绝,文明消亡。

放弃注解《鬼谷子》,避免传播

今天上午睡了一上午,天一直睛着。中午吃完饭之后,觉得这么好的天气应该做点事情,于是按照之前的计划,注解《鬼谷子》。谁知刚一打开电脑,拿起书,就发现外面下雨了。回想起这种奇特的事情,已经发生第三次了,去年和前年,我也曾经打算注解过《谷鬼子》,但也是因为天降异象而放弃,今天,又发生了一次。

按照祖先的说法,《鬼谷子》是“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在古代它就是一本禁书。老子也说过:“人多知,而何物兹起。”翻译过来就是:人们的伪诈心机越多,邪风怪事越会兴起。联想到最近全国范围内呈多点状暴发的奇怪病毒,正是这种伪诈心机的体现。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在悬崖边上刹住了车。

老子说过:“绝学无忧。”《鬼谷子》的确不是一门绝学,它只是属于“术”之类。我学了《鬼谷子》以后,认为其中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谋篇》中的:“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之义,则可与语。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诱。”翻译过来就是:运用计谋不仅要求忠、信、仁、义,还要求内心中正、合乎不偏不倚的正道罢了;能够通达这个道理的人,才值得与他谈论计谋。能够懂得这些道理,就能够像山谷汇聚水流一样让远近的人都来臣服。《鬼谷子》如果被一些邪恶之人学了,就可能给社会制造灾祸和麻烦。想到这里,我决定占一卦问天,以验证我的想法是否合理。

还是采用物占法,我以电脑桌上的水彩笔的数量79支为上卦,以现在的时辰13:31(未时)为下卦。上卦为79/8=9余数为7,上卦为艮卦;未时为8,下卦为坤卦,上下加起来得到了一个主卦剥卦。(79+8)/6=14余数为3,剥卦的三爻变,得到了变卦艮卦。互卦为坤卦。这卦算到了这里,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还是要顺天,还是依照祖制,让《鬼谷子》成为一本禁书,放弃注解《鬼谷子》,放弃这把双刃剑的网络传播。

算完了这个卦,我打开窗户往外一看,外头雨停了,天气转为阴天……

再谈习得性无助

1975年塞里格曼用人当受试者,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实验是在大学生身上进行的,他们把学生分为三组: 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组是对照,不给受试者听噪音。当受试者在各自的条件下进行一段实验之后,即令受试者进行另外一种实验: 实验装置是一只 “手指穿梭箱”,当受试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这种噪音。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来的实验中,能通过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以及未听噪音的对照组受试者,他们在 “穿梭箱” 的实验中,学会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组受试者,也就是说在原来的实验中无论怎样努力,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他们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却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

然后根据这个心理学实验,再联系到我们现在的工作环境。我们平时是在消防控制中心工作,公司的消防控制中心有两个办公室,一个在商场区域,一个在写字楼区域。在写字楼区域的消防控制中心,平时是安静状态,偶尔会有一些报警的声音,但是你只用在消防主机上点击“复位”就能消除掉报警声音。但是在商场区域的消防控制中心,一直都会有机器的报警噪音,你点击消防主机的复位键后仍旧还是会有,就是说这些噪音你无法人为地消除。于是在商场区域的消防分中心工作,时间久了,你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因为即使你不断地尝试去复位消音,也无济于事,于是不再做任何努力和尝试。这就与之前探讨的习得性无助案例之中的塞利格曼的狗一样,如何破解?

我之前给的参考答案是这样的。智者的做法是:忍耐并示以柔顺,积极查出做试验的邪恶,找准机会趁它病要它命。勇者的做法是:保持强大的意志力和内驱力,积极反抗;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最优的办法是保持初心,在复杂的环境中不迷失自我,在斗智斗勇中磨炼自己,让自己既智又勇,逐渐地强大起来。某一天你无比强大了,那些邪恶自然俯首。

在学习了国学并受到国学的影响以后,我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用上述的最优方法破解了这个习得性无助。这就用到了《周易》里面的乾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用到了《孙子兵法》中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在斗智斗勇中,我以对手为磨刀石,磨练出了自己的“道”。现在这些噪音对我来说仅仅是随心变动的环境。因为我做到了“静”,在我专心工作、专心看书学习的时候,我听不到这些强大的干扰噪音;但是当我需要听到火警报警声音的时候,我又能听到声音,这些干扰噪音都被我用意志力克服掉了。

人生处处是道场,生活处处是修炼。只要你用心观察和思考,就能找到破解之道。我的心得是:学习国学,学习古人的智慧,可以让你无往而不利。

易经中“三不占”——玄学中的潜规则

《尚书‧洪范》列出治国九畴,其中有一项是“稽疑”,要考察及辨明疑惑。当天子面临重大决策时,要怎么做呢?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处理军国大事时,天子必须自己先想清楚,再征询主管其事的官员,并且参考百姓的意见。这三点是“人”的考虑,可谓相当完备,甚至有些民主色彩。

但是正如我们常说“人算不如天算”,许多事情的发展,会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因为人所能想到的主要是过去的经验与眼前的情况,但未来是充满无限可能的。那么,如何预测未来呢?所以接着要“谋及卜筮”,通过人算与天算的配合,达到决策的最优。

天子决策之时,有各种方式。我们普通人,遇到问题又该怎么办呢?

《易经》中开宗明义:“无有师保,如临父母”,“人谋鬼谋,百姓与能”。人到一定年龄以后,往往既没有老师,也没有保护者,这时遇到疑难该怎么办呢?此时,用《易经》卜测,如同面对父母一样,可以得到相应的智慧和建议。通过人的智慧与神明之助的巧妙结合,百姓借由“易经”,也能明晓天地造化之规律。

但是学习《易经》,要遵守“三不占”原则:不诚不占、不疑不占、不义不占。

一、不诚不占

孔子说:敬神如神在。当你敬拜神灵的时候,就好像神灵真的在面前。卜筮通于神明,需要澄澈本心,方可断吉凶,决犹疑,察阴阳之变化,述天地之玄机。心诚则灵,也不应该仅仅是说占卜,更应该是对待生活的态度。

二、不疑不占

指所占问的事,如果没有疑惑,或者按常理就可推测出来,就不必占问。

三、不义不占

这里的“义”是指“适宜、适当、正当”,也就是说不正当的事情不要占问,比如盗窃、窥私之事。义或不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义不在书本,而是在我们心中,这个也就是易经(简易、变易、不易)的精华所在!

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象数和义理,一阴一阳,博采并用,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转自:https://m.toutiao.com/is/Sbm11uS/

黄老道家与陆贾的治国理念

黄老道家还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劳、清净无为、万民自化、因俗简礼、休养生息、依法治国、宽刑简政、刑德并用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张,让民众发展自组织,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学的精华。除此之外,黄老道家还提出了天下为公和用法律来约束君权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专制政治的反思和批判。

陆贾是汉代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他针对汉初特定的时代和政治需要,以儒家为本、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定了一个基本模式。

●行仁义、法先圣

陆贾是汉代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其思想主要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而最后归本于儒家的仁义观,对儒家思想做出了新的发展,在西汉初期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由先秦儒学向汉代儒学转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链环。

儒家力倡“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 ,强调君主在国家政治、道德生活中必须起到表率作用,认为国家的命运与君主的道德修养水平密切相关。陆贾继承了先秦儒家的这套德化理论,认为秦亡就是因为不施仁义、专任刑罚, 骄奢靡丽以及重用赵高等奸佞之臣所致,因此他认为汉家王朝要想不重蹈秦亡之覆辙,就必须反秦道而行之:“行仁义而轻刑罚; 闭利门而尚德义; 锄佞臣而求贤圣”,定下了带有强烈儒学色彩的三大为政原则。

同时,为了使儒家学说更加适应汉初政治统治的需要,他在坚持儒家基本思想倾向的同时,已经公开地从道家、阴阳家、法家等诸子各家中吸取合理的思想资料以充实儒家的思想体系,开启了汉代儒学重构的先河。

●无为而治、不废有为

陆贾的“夫道莫大于无为”的思想来源于道家黄老之学。 陆贾的无为并不是由作为宇宙本根的道的无为推演出来的,而是从秦王朝骤亡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是与秦始皇的滥用刑罚的有为相对立的。他用道家的思想原则把法家和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和糅合,使得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更加贴近实际,更能解决问题。

陆贾并不排斥有为,他认为如果没有人为的努力,社会就不能进步; 既然圣人都有为,那么君子当然也要有为;有为不是妄为,而必须以道为准。主张对一切凡人力所能为、又必须为的事,均应该尽力而为之。

在陆贾思想中,无为和有为是有机的统一,是治道的一体两面,以有为求无为,在有为的基础上,达到无为的最高境界,即要求君王积极有为,依仗自身修养制定出一套社会秩序,然后将这套政治社会秩序落实在实际生活中,制礼定乐,教化天下。

●文武并用、德刑相济

陆贾同时也改进了法学,他批评秦“法治”太过,主张“文武并用,德刑相济”,减废秦法,但仍然坚持治国必须依靠“法治”,只不过”法治”不再是治国之本,而是治国之末。陆贾还进一步提出减免赋税徭役,让利于民。要与民休息,不干民,不扰民,不加赋,做到“国不兴无事之功,家不藏无用之器,稀力役而省贡献”。

在历史观方面,陆贾继承了法家韩非的观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 先圣 、 中圣 、 后圣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陆贾不仅意识到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而且还接触到了国家和法律的起源。陆贾在继承与发挥法家理论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权变学说,表达了汉初地主阶级在夺取政权后积极巩固和发展封建统治的新制度的愿望,具有积极的意义。

●天人感应、规限人君

陆贾天人学说中的阴阳灾异思想来源于阴阳家。陆贾一方面继承与发挥了《易传》与《荀子》的唯物主义观点,但同时也吸收进了阴阳家的一些天人感应、阴阳灾异的迷信思想。 陆贾虽从天人相分的角度要求君主握道而治,依德而行,但是在封建社会中君主是人间最高的权威,君主可以统治万民,但却没有人能制约君主,因此只有借这种可与人感应的天来警戒、威吓人君,使其因天变而正其失,理其端而正其本 ,而起到一种规劝和限制人君胡作非为的作用。

总之,陆贾不仅为儒学在汉初的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为儒学在汉代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因此他是上承孟子、荀子,下启贾谊、董仲舒的汉代重要儒家人物,他的思想是由先秦儒学发展到董仲舒的今文经学的一个中间环节。这种天人感应说,在汉代肇端于陆贾。陆贾和贾谊的这些天人感应的思想,后来被董仲舒发展成天人合一的神学目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