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离;脱离),子孫(则,那么)祭祀不絶。

脩之身,其德乃真;脩之家,其德有餘;脩之鄉,其德乃長;脩之邦,其德乃豐;脩之天下,其德乃博。

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如此,这样,那样)哉?以此。

注解:

善于建树者不易被拔除,善于抱持者不易被脱离,(如此)子孙则会世代传承、香火祭祀不会断绝。

把这个道理贯彻到自身,这个人就会变得真诚;把这个道理贯彻到家庭,这个家庭就会变得富足;把这个道理贯彻到乡邻,这个乡邻的关系就会变得和睦长久;把这个道理贯彻到邦国,这个国家就会变得繁荣昌盛;把这个道理贯彻到天下,天下就会变得博爱。

以贯彻此道理之自身来观照不贯彻此道理之自身,以贯彻此道理之家来观照不贯彻此道理之家,以贯彻此道理之乡来观照不贯彻此道理之乡,以贯彻此道理之国来观照不贯彻此道理之国,以贯彻此道理之天下来观照不贯彻此道理之天下。我怎么知道天下是如此(规律)呢?就是用这种观照的办法。

德经53-盗夸非道

使我𢴲(xié,束也,缚也)有知,行於大道,唯他是畏。

大道甚(平坦;平易),民甚好(融化)

朝甚(免掉旧官职,任命新官职),田甚芜,倉甚虚;服文采,帶利劍,(yàn,同“饜”,饱,满足)飲食,財貨有餘,是胃盗夸(犹盗魁,指取富贵或名位不以其道者。“夸”,读音通“魁”,既有夸的本意夸夸其谈,又有魁的魁首之意,即夸夸其谈的强盗头子)。非道也哉!

注解:

(他)把我抓着让我增长智慧、提高认知,让我行走在大道上,所以我只敬畏吾师(我的师傅姓施)。

大道很平易,人民的怨恨很好化解(只要统治者能知“道”并行“道”就可以)。

朝政混乱至极,农田荒芜至极,仓库空虚至极;而统治者们仍旧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吃的大腹便便,搜刮着富余的财货,是为“夸夸其谈的强盗头子”。这是多么的无道啊!

这是2022年开头几天写得最好的文章

01.我的智商不够用(一)

我一直搞不明白,进餐馆要戴口罩,但是吃饭的时候又可以摘下来……难道说,在我吃饭的时候,病毒也去吃饭休息了?

02.我的智商不够用(二)

还有一个问题我搞不明白,你说那些什么门把手啊,冰鲜果蔬啊,桌椅板凳啊,轮胎快递啊这些东西既没有咽喉也没有鼻子,更没有肛门,怎么检测它的核酸呢?如果它们可以检测,那为什么人就必须捅咽喉捅鼻子捅屁股呢?还有,封家封村怕传染,那成千上万人一起做核酸又不会传染了?

03.疫苗研发时间平均都超过10年
只须小学毕业,只须认得字,只须具有小小常识的人,一分钟就能明白的事:
疫苗的研发时间平均都超过十年!!!
破伤风疫苗:用了40年
B肝疫苗:用了38年
流感疫苗:用了14年
天花疫苗:用了26年
脑膜炎疫苗:用了68年
小儿麻痹症疫苗:用了20年
轮状病毒疫苗:用了26年
乙肝疫苗:用了17年
世纪绝症艾滋病至今都没有疫苗,而某病毒出现两年,全世界就出现了四五种疫苗。

04.奇葩逻辑
国产奶粉的广告都有个奇葩逻辑,比如获得欧盟认证啦,新西兰奶源,澳洲牧场,美国质检……然后说更适合中国宝宝,what?

05.新闻
以前不看新闻,会和社会脱节;
现在看了新闻,会和事实脱节。

06.马克·吐温
现实远比小说荒诞,因为小说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

07.人有三次新生
第一次是受孕之时肉体诞生;
第二次是思想自由精神独立;
第三次是灵魂摆渡彼岸花开。

08.皮囊和灵魂
人的外表,只是皮囊而已,
在时间里,皮囊终会老去,
所有光鲜都会被皱褶吞噬,
但灵魂不会。
这灵魂里,
包括你走过的路,
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
还有你一生的思考…

09.谈论
不要和不明白的人谈论已经知道的事情;
而是要和明白的人谈论还不知道的事情。

10.稀缺的东西
与和你同频的人相处是轻松快乐的事。
他们做不到的事,从不要求你;
会照顾你的情绪,懂你的黑色幽默;
知晓你的难言之隐……
有时通过眉目间就能分享心情。
人与人之间,理解是最稀缺的东西。

11.张鸣
如果你的价值观就是“成王败寇,弱肉强食”的话,那么,如果有一天你和你的孩子被人欺负了,就不要抱怨,认栽就是。
因为你不可能永远是强者,你的孩子也不可能永远是强者,要不然,中国400多个皇帝的子孙都哪去了?

12.泳宙
与伟大的人同处一个时代,
既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悲哀。
荣幸的是,可以亲眼见证历史,
悲哀的是,我们只是历史的尘埃。

13.蕙质兰心
一个有教养的男人,就要像宋江那样,当别人侮辱他,挑衅他,得罪他的时候,永远也不气恼,永远保持风度,总是表现得很豁达很宽容……过后再让李逵剁了对方全家,最后怪李逵粗鲁,罚他晚上不许吃酒。

14.经济危机正解
很多人把“经济危机”理解为“大家都穷得吃不上饭”,其实那不叫“经济危机”,那叫“人道主义危机”。经济危机并不是活不下去,而是活得很苦,其特征为:GDP出现负增长;资源错配导致产能过剩;金融系统偿债无能造成违约或展期……我们以为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实是身在苦中不觉苦。

15.懂得真多
一个富婆同学,在深圳有5套房,存款好几千万,身家过亿。有次她来北京办事,顺便来看我,让我给她讲讲投资什么好。我从“贸易战到疫情,从新能源到大消费,从元宇宙到VR,从预制菜到数字经济……”把各个赛道都讲了一遍。富婆同学说:“虽然你们穷人没什么钱吧,但是懂的真特么多。”

16.小鱼和大鱼
小鱼才浮出水面找吃的,大鱼王八们都是躲在水底下,什么也不干,默默等着小鱼吃饱长大后然后吃小鱼。普通人创造价值,权贵阶层掠夺价值。(有感于“全国14亿人,至少有12亿人没喝过茅抬,而正是这12亿人为自己的俎国有茅抬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17.奥尔森·威尔斯
我们只身降落人间,
孤单活着,独自死去。
只有借着爱情和友谊,
我们才制造了一时的幻觉,
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18.两个故事
每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都有两个故事:
一个是他生活的故事;
一个是他希望生活的故事。

19.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对命运会越发敬畏,更加懂得“人定胜天”不过是浅薄之徒的妄言。在现实面前选择苟且沉沦,就是大多数人的姿态。世俗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可以将很多人抵抗的念头碾压得粉身碎骨,片甲不留。

20.历史上的今天
不要以为你所经历的每一天,
都是新的一天。
也有可能是:历史上的今天。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gCuW_P12LCQedn1M0iFsQ

德经52-襲常

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本源,根源,根本)𢟪(既,已经、既然,表前后情况有连带关系;“既”下面加个“心”,意思是既然已经在心里)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潜游水中)(自己,自身)不殆。

(遏止,禁止)(把二心关在门内), 閉其門,終身不(通“勤”,劳也)(教导;开导)(心烦,不舒畅)(拯救;救济)其事,終身不(办事艰难)

見小曰(聪慧,悟性很高),守柔曰强。用其光,復歸其明,毋遺身(通“殃”,灾祸),是胃(继承、接受)(规则,规律)

注解:

天下万物都有其本始,(我们)把它作为天下万物之本源。既然已经在心里悟得其母(道),(想必就)以此知道了其子(天下万物),回归并守护其母(道),自身潜游水中(潜行于各种智谋算计中)也不危险。

遏止心里的二心,把诱惑关在门外,终身不用劳苦;开导心里的烦闷,做些扶危济困之事,终身不会有棘手的事情。

观察到事物细微之处的叫做“明”,(自身强大却)能守持柔弱的叫做“强”。运用智慧之光,复归聪明,不要让自身迷陷于灾殃中,是为“龙接受规律”。

德经51-萬物尊道而贵德

道生之,(同“尔”,代词,你或你的)(德行;品行)(积;积聚)之;(选择)(取法、效法)之,而(度量、胸怀)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值得看重,重视)德。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尊,德之貴也,夫(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取)𡬠(爵),而恒自然也。

道生之、畜之、長之、(顺从,顺应)之、(同“停”,停止)之、(通“督”,治理)之、(抚育)之、(復通“覆”,保护,庇护)之。生而弗有也,爲而弗(通“恃”,依赖,仗着)也,(做长官;为首领)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注解:

“道”生出之后,你的德就蓄养了;选择取法之后,你的器就成就了,因此万物都尊崇“道”并且重视“德”。

“道”这么被尊崇,“德”这么被重视,这(道德)不能让我们取得爵位,却常常能让我们保持自然。

“道”生成万物、畜养万物、统领万物、顺应万物、停止万物、治理万物、抚育万物、庇护万物。生成万物而不占为己有,成就万物而不倚仗它们,统领万物而不主宰它们,这称为“天德”。

如何理解老子的“出生入死”

死亡是哲学家关注的热点主题之一,老子道家学说是建立在对生命和死亡的独特领会基础之上,不关心死亡的学说不是严肃的学说,对死亡的理解是对生命理解的一部分。对死亡的理解影响对生命的理解,任何值得尊重的学说不可能不对死亡提出指引。

如果哲学家不认真谈死亡,那他一定不是严肃的哲学家。季路问孔子如何侍奉鬼、神,孔子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季路不甘心,再问:“敢问死?”孔子似乎很生气,回答:“不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季路是代华人大众而请问孔子这位文化传承人,但孔子拒绝回答。

孔子拒绝回答死和鬼、神问题,儒家学说的高度就决定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华,正是因为孔子留下的巨大心灵缺口。华人特别忌讳谈论死亡,现在发展到不提起死这个字,用“去了”、“挂了”来替代,可以看出心灵对死亡的承受能力还在继续下降。

世人对死亡的承受能力下降存在极大的心灵隐患,导致不能正确面对人生,导致不健康的文化很容易蔓延。在健康的文化当中,死亡是一种存在,必然的存在,必须解读的存在,而不是躲避唯恐不及的幽灵。

《道德经》说:“出生入死”(第50章),又说“死而不亡者寿”(第33章),经文谈论死亡的语句不多,但这是一种彻悟。善摄生就是针对死亡问题的,能够从死亡中解脱出来的是善摄生,被死亡折磨的是不善摄生。《道德经》第50章就是老子的死亡学说,归结为“出生入死”、“善摄生”和“无死地”三大部分。

释德清把庄子看成是老子的继承者和阐述者,庄子大谈死亡,大谈幸福,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都是对死亡的超越而获得的心灵释放。庄子无疑是第一文豪,语言恢诡谲怪,恣意汪洋,怪生笔端。

庄子文章的伟大是让人无法预测他下一句要讲什么,庄子的逻辑是无法预测的逻辑,因为庄子的逻辑等级远远高于其他文化精英的逻辑,站在逻辑塔的顶端,傲视宇宙芸芸众生的逻辑。

一只蝴蝶都能够惊醒做梦的世人,一条鱼都能翻江倒海化鹏而去,鹤胫凫腿都能说法。这是超越死亡之后爆发的巨大能量。《庄子》可以说是《大梦经》、《大苦经》、《大觉经》、《大乐经》。死、苦、梦、觉、外、化、游、乐八字就是这部经典的主题,死是第一主题。

因为孔子不愿谈论死亡,华人心灵充满对死亡的忌讳,因为忌讳,所以恐惧。老子和庄子部分的弥补了华人对死亡的忌讳和恐惧,佛教则是以“生死事大”作为第一关切。

老子看见大日轮在东方升起和西方降落,就契悟生死的密意,这就是“出生入死”。孔子想捂住的死亡盖子,老子轻轻的打开。打开以前感到恐惧,打开以后就不感到恐惧了。文明的智者有责任告诉世人内心缺乏的,很想得到的答案,死亡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老子用大日轮的升起和降落来说法,这比不说要好的多。老子只说圣人,庄子把圣人再分为至人、神人、真人,以真人为最高等级,后世道家信徒称为真人就是出自庄子的门类,汉代张道陵创立道教,又被称为天师。

庄子在《至乐篇》中提出了一个哲学家应该提出的问题:“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生者无有哉?”面对肉体的必然耗散,生命有真正的快乐吗?生命可以超越死亡大限吗?这正是孔子刻意回避的。庄子完全继承老子的生命哲学,认为身体是必然死亡的,但要找到死亡的解读。

道生万物,为什么要让生命死亡呢?难道还有不会死亡的解读吗?庄子在玄同大定中实证无为是最大的快乐,无为就是得一。得到宇宙的一,当然入不生不灭了。庄子把无为比喻为鱼在江湖,“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无为得一是生命的相忘之究竟地,化到无所化了。“涸辙,鱼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人间犹如涸辙,人间的五色五味五音的快乐就是涸辙之乐,无为得一之乐才是相忘于江湖的大乐。

庄子妻子死了,好朋友惠施来吊唁。惠施看见庄子极不礼貌的箕居而坐,而且还唱起歌,就指责说:“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死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乎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乎顺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俨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于命,故止也。”

(至乐)你妻子与你一起生活,生儿育女,陪伴你一起老去。现在死了,你不哭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若无其事的敲着瓦器唱歌呢?庄子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当刚死的时候,我心中同样很难过。但我观察了生命的来龙去脉,知道我妻子本来没有生命气息,不仅没有生命气息,还没有这个形体,不仅没有这个形体,还没有形体依赖的气基。

在恍惚混沌中,忽然变出气基,气基再变出形体,形体再变出生命气息,生命气息再变为死亡,这很像春夏秋冬四时的运转。现在安息于天地这个巨大的房间(安息地),我却不懂生命的来龙去脉而嚎啕大哭,那是违背生命之理,所以我不哭了。庄子把老子课堂的细节都讲出来了,所以很生动,而老子经文只有“出生入死”、“善摄生”和“无死地”三句话,演化出来,九十天也讲不完。

支离叔与滑介叔为了观宇宙大化,游到昆仑山黄帝的修行地,观着观着,滑介叔在左肘上长了一个瘤,看上去似乎有点不喜欢。支离叔问:“子恶之乎?”滑介叔曰:“亡,予何恶!生者,假借也,假之以生;生,尘垢也。死生为昼夜。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

(至乐)支离叔问滑介叔,你讨厌这个瘤吗?滑介叔回答,不,我怎么会讨厌呢。生,就是假借,我一身都是假借来的,没有一样是我自己的。生,不过是尘垢罢了,死生也不过是昼夜循环。我与你都是来欣赏道化生万物的人,天天都在观万物美妙的化生,今天化生到我自己身上了,我可以更加清晰的体验化生的美妙,我哪里还会讨厌这个瘤呢?

人的死亡必须要化解(滑介即化解)的,意识心是不能化解死亡的,只有玄照妙心才有力量。生命是用来玄照的,不是用来哭泣的。生命的眷恋和超越是生命永恒的主题,也是文化信仰的一部分,不可缺位。

一旦生命的眷恋和超越缺位了,那生命就被贬低了,生命意义就无从谈起。理解生命的意义与化解死亡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同时存在,同时消失。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都是理解生命的意义,化解死亡的论典。所以庄子是无比快乐的,读他的论典是无比快乐的。

庄子是如何用功的呢?大匠梓庆的公案可以窥探一二。大匠梓庆制作了一个编钟架子(鐻),巧夺天工,国王惊叹他怎么有如此的创造力。他说:“臣将为,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斋)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毁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矣。(达生)”

梓庆回答说:我接受这个任务,不敢耗散自己的内气,斋戒沐浴,修心入静。斋戒三日,人间的利禄奖赏彻底忘了;斋戒五日,对人间的毁誉评价彻底忘了;斋戒七日,我把自己的形体彻底忘了。大匠的秘诀是,只有忘记这个形体才有最伟大的创造力。这是庄子自己的亲身体验。

超越形体,超越死亡,这是哲人的态度。孔子说过,“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是哲人的境界。忘忧还不够,忘生,忘形,忘气,以玄、妙为双翼,以道为大鹏,乘而游六合之外,观万物之出生入死,那是大觉圣人的境界。

善摄生就是要超越死亡,身体是徼,不可能超越死亡,玄照妙心是妙,当然可以超越死亡。世人愚蠢的把肉体与玄照妙心联系起来理解,老子、庄子则知道二者是没有联系的,或者说只有表面的联系,没有本质的联系。

可以被替代的联系是表面的,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可以被替代,只有玄照妙心不可以被替代。《楞严经》说:“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可还者,非汝是谁?”这个定义很令人吃惊,在人工智能时代才知道它非常精准。

什么是人的本质呢?能够被替代的(还,归还)的都是不是你,只有不能被替代的才是真正的你。身体的细胞没有任何一个不可以被替代,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当把人的身体的细胞全部替换后不能被替换的才是你,那个真我。

毫无疑问,人的意识也不是真正的你,因为意识也可以被替换,念头刹那生灭,无有尽时,那个念头是真正的你呢?细胞不是你,念头不是你。那什么是你呢?玄照妙心才是你。把身体执着为你,那是你把身体和玄照妙心混为一谈。

细胞被替换几百次,几千次,你被替换了吗?老子从大日轮的生起和降落悟出生命就是“出生入死”,然后斋戒入静,一日、三日、五日、七日,身体已经与玄照妙心脱离了,真我显现了。这就是善摄生。最后获得“无死地”,身体完全脱离而去,留下真我–玄照妙心,庄子七步成道分为二大阶段,七个分阶段。

第一个大阶段有三个分阶段:外天下、外物、外身,三天完成。第二大阶段有四个分阶段:朝彻、见独、无古今、入不生不死,四天完成。这是深刻而美妙的心灵体验,是修玄照妙心。当“自”进入到心灵最深处的时候,也同步到达了宇宙的最深处——道。

斋戒七天是一个周期,印度也是如此,今天祭祀也是按一七、三七、五七、七七作为祭祀周期。古代华人伟大的宗师通过修行,完全战胜了死亡。世人凄苦一生,多么想获得大宗师的那种超越古今、不生不死的无上妙境。

转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197461731

德经50-善執生者

出生,入死。

生之(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很、甚、极其)(生命),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蓋聞善(主持;掌管)生者,陵行不(古同“避”,躲,设法躲开)𧰽(sì,古书上所说的雌犀牛)虎,入軍不被甲兵。𧰽无所(duǒ,剟,刺,戳)其角,虎无所(通“措”,刺、戮)其蚤,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注解:

出(死亡之地)则“生”,入(死亡之地)则“死”。

属于正常生命的一类人,十之有三;属于短命的一类人,十之有三;而人民过分奉养生命,(本是正常寿命却)因放纵作死而都进入死亡之地的十之有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过分奉养生命。

听说善于掌握生存之道的人,在丘陵行走不用躲避犀牛和老虎,进入军队时都不用被甲持兵。犀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进入危险的死亡之地啊!

德经49-以百省之心爲心

聖人恒无(思想),以(所有;一切;凡)(知觉,觉悟)之心爲心。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聖人之在天下,𢡁𢡁(翕的意思是收敛、收缩,加左边一个“忄”,表示收敛私心)焉,(使)天下(质朴;朴实)心。百姓皆屬耳目焉,聖人皆(当作婴儿看待)之。

注解:

有道德的统治者常常没有(个人主观)思想,(他)以所有觉悟者的思想为思想。

对待善良之人秉持善良之心去对待,对待不善良之人也秉持善良之心去对待,这样就使得整个社会的风气向善;对待诚信之人秉持诚信之心去对待,对不诚信之人也秉持诚信之心去对待,这样就使得整个社会的风气趋向于诚信。

有道德的统治者在治理天下时,收敛私心,使天下人都回归到浑质(纯厚朴实)的思想。百姓们都关注以耳目,有道德的统治者把他们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天地元气

无极:道

太一:炁

两仪:阴、阳

三宝:精、气、神

四象:老阴、老阳、少阴、少阳

五行:金、水、木、火、土

六合:上、下、东、南、西、北

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

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李存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李存勖(有时被写作“勗”,885年-926年),即后唐庄宗,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门)人,五代时期后唐政权的建立者。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长子。沙陀人,本姓朱邪氏,小名“亚子”。908年继晋国王位,之后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北却契丹、南击朱梁,东灭桀燕(刘守光)使得晋国逐渐强大起来。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是为后唐庄宗。同年十二月灭后梁,实现了对中国北方的大部统一。以勇猛闻名。存勖虽武人,但洞晓音律,能度曲。存词四首,载《尊前集》。926年死于兵变。

家世出身

主词条:沙陀族、晋国、梁晋争霸

李存勖出身于西突厥沙陀部,本姓朱邪,世为沙陀酋长。祖父朱邪赤心因镇压庞勋兵变有功,被唐朝皇帝赐为李姓,编入宗室谱籍。父亲李克用,官至河东节度使,封晋王,驻节太原,建立河东割据势力(晋国)。当时,梁王朱温盘踞宣武镇(治所汴州,在今河南开封),控制中原地区。李克用与朱温为争夺中原霸权,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梁晋争霸战争。

李存勖是李克用与侧妃曹氏所生,自幼便善于骑射,胆略过人,心性豁达,深得父亲宠爱。他爱读《春秋》,略通微言大义,而且精擅音律,可谓文武双全。

早年经历

乾宁二年(895年),邠宁节度使王行瑜联合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镇国节度使韩建,攻入长安(治今陕西西安),谋废唐昭宗。李克用率军勤王,讨平三镇叛乱。李存勖时年十一岁,也随军征战,并入朝献捷,受到唐昭宗的夸奖与赏赐。不久,李存勖被授为检校司空,遥领隰州刺史,后改领汾州、晋州。

天复二年(902年),李克用因太原两次被梁军围困,无力抗衡朱温,为此忧虑不安。李存勖劝慰道:“物不到极点不会反复,恶不到极点不会消亡。朱温威逼天子,觊觎帝位,陷害良善,可谓是自取灭亡。我家三代尽忠王室,如今虽因势穷力屈无法报效,但也无愧于心。父亲您应忍耐静观,积蓄力量,以待朱温衰弱之时再图复兴,怎能轻易就灰心丧气呢。李克用因而释然。

天祐三年(906年),朱温遣军攻打沧州(本属横海镇,时为幽州镇治下),幽州节度使刘仁恭遣使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恼怒刘仁恭的反复无常,不愿发兵援助。李存勖却道:“如今朱温已占据天下的九分之七,连魏博、成德等藩镇也归附于他,黄河以北能与之对抗的只剩下我晋国和刘仁恭了。如果我们不救刘仁恭,形势将会对我们更加不利。而若出兵援助,可使我晋国重振雄风,万不能因嫌怨而失此良机。”李克用遂遣军攻取潞州(治今山西长治),迫使朱温由沧州撤兵。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史称梁太祖。他改元开平,定都于汴州。但李克用拒不承认后梁政权,仍沿用唐朝天祐年号,以复兴唐朝的名义与后梁相对抗,成为后梁北方最大的威胁。是年五月,朱温派十万兵马围攻潞州,修筑夹寨。李克用命周德威援救潞州。但周德威与梁军对峙年余,却始终不能解除潞州之围。

袭任晋王

主词条:潞州之战、柏乡之战

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继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时年二十四岁。当时,李克用的养子李存颢、李存实等人自恃手握军权,又年长于李存勖,对李存勖袭位非常不满。他们有的称病不朝,有的见而不拜,甚至怂恿叔父李克宁发动叛乱,意欲谋害李存勖,投降后梁。李存勖沉着应对,首先取得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等人的支持,而后抢先行动,在府中埋伏甲士,擒杀李克宁、李存颢等人,初步稳固了国内政局。

是年四月,李存勖亲自率军援救潞州,于二十九日抵达潞州北面的黄碾(在今山西长治)。梁军本以为李存勖年轻继位,必然不敢出军,对此毫无防备,也未派出斥候探查。五月初二,李存勖伏兵于三垂冈下,趁著大雾直攻夹寨,出其不意的大破梁军,彻底解除了潞州之围。经此一战,晋国兵威大振。不久,李存勖返回太原,犒赏军士,而后开始整顿内政。他严肃军纪、抚恤孤寡,任用贤才,惩治贪腐,宽缓刑罚,打击盗贼,使得晋国民俗大变,百姓归心。

天祐七年(910年)十一月,朱温遣军三千进驻深州、冀州,企图夺取成德、义武两镇。成德节度使王镕、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先后遣使向李存勖求援,表示愿与晋国结成反梁同盟,共推李存勖为盟主。李存勖力排众议,毅然发兵相救。他亲率晋军东进,于是年十二月进至距离柏乡五里处的野河(今滏阳河支流)北岸,与梁军隔河对峙。

天祐八年(911年)正月,李存勖命周德威率三百精骑到梁军营前挑战,激怒梁将王景仁,将梁军诱至鄗邑以南的平原旷野地带。他利用地形优势,以逸待劳,在梁军疲惫时率骑兵突击,大破梁军,俘获梁军将校二百八十五人,斩首二万级。此战,梁军伏尸数十里,龙骧、神威、神捷等精锐禁军全军覆没,王景仁、韩勍、李思安仅率数十骑连夜逃归。成德镇、义武镇从此彻底倒向晋国。

兼并河北

主词条:河朔三镇、桀燕、幽州之战、魏州之战、幽州保卫战

柏乡之战后,李存勖决定暂缓对后梁的攻势,先夺取河北地区,以消除后顾之忧,首要目标便是囚禁父亲刘仁恭而继任幽州节度使的燕王刘守光。他采用骄兵之计,联合成德、义武、昭义、振武、天德五镇,遣使奉册,共尊刘守光为尚父,以滋长其野心。刘守光却以为六镇是畏惧幽州兵威,更是骄狂。他得知尚父无权祭天、改元,不顾幕府诸将反对,于天祐八年(911年)八月在幽州悍然称帝,国号大燕,史称桀燕。是年十二月,李存勖命周德威兵出飞狐口(在今河北蔚县),联合成德镇、义武镇一同征讨刘守光。

天祐九年(912年),周德威夺取涿州,进围幽州。刘守光忙向后梁求救。朱温亲率大军北上,命杨师厚围攻枣强,又命贺德伦攻打蓚县(治今河北景县)。但梁军虽攻破枣强,却在蓚县被晋将符存审、史建瑭击败。朱温羞愤发病,返回洛阳,不久便被其子朱友珪弑杀。

天祐十年(913年),朱友贞发动政变,诛杀朱友珪,夺取帝位,史称梁末帝。而晋军则连夺幽州镇统辖的顺州(治今北京顺义)、檀州(治今北京密云)、武州(治今河北宣化)、平州(治今河北卢龙)、营州(治今辽宁朝阳)等地。是年十一月,李存勖亲征燕国,攻破幽州,俘获刘仁恭(一直被刘守光囚禁)、刘守光父子。他留周德威镇守幽州。

天祐十一年(914年),李存勖返回太原,处死刘仁恭父子,以祭奠李克用。当时,李存勖南破后梁,北定桀燕,威震天下。王镕、王处直相继遣使入晋,共推李存勖为尚书令。李存勖依礼三辞,而后接受尚书令之职。他在太原开设霸府,建立行台,以唐朝皇帝的名义承制任命官吏。

天祐十二年(915年),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病逝。梁帝朱友贞趁机将魏博镇分为两镇,以削弱藩镇势力,结果引发魏博兵变。变兵囚禁新任节度使贺德伦,请降于晋。李存勖乘势进占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北),并处死变兵首领张彦等人,以威慑兵变士卒,稳定乱局。他收魏博牙兵为亲军,亲自兼领魏博节度使,随后又攻取德州、澶州(治今河南清丰西)。是年七月,李存勖进兵莘县,与梁将刘鄩展开对峙。

天祐十三年(916年),李存勖声言回师太原,以引诱刘鄩出战。刘鄩果然中计,欲趁机夺回魏州,结果遭到李存勖、李嗣源、符存审的三面夹击,在元城一战中全军溃败,逃奔滑州(治今河南滑县)。此后,李存勖又遣军接连攻取卫州(治今河南卫辉)、洺州(治今永年东南)、相州(治今河南安阳)、邢州(治今河北邢台)、沧州、贝州(治今河北清河西)等地。黄河以北除黎阳(治今河南濬县东)一地外,全部被晋国占领。梁晋形势从此发生逆转。

天祐十四年(917年),寿州刺史卢文进叛附契丹,并引契丹军南下。众多契丹大军入寇,山谷之间,毡车毳幕,羊马弥漫。有人说契丹军有五十万。周德威坚守幽州,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此时李存勖拥有的马只有一万匹,仍然派李存审、李嗣源率军迎战。李嗣源率三千骑兵为前锋,到达距离幽州60里的地方,契丹一万骑兵突然杀来,李存审、李嗣源极力迎战,打的契丹大败,契丹丢弃的毳幕、毡庐、弓矢、羊马漫山遍野、不可胜纪。李存审、李嗣源的军队继续追击契丹,俘斩数以万计。李存审、李嗣源的军队进入幽州。

夹河对峙

主词条:杨刘之战、胡柳陂之战、德胜之战

契丹败退,北疆暂保无忧。李存勖开始调兵南下,推锋至黄河岸边,与梁军夹河对峙,争夺黄河沿岸各处要点。

天祐十四年(917年)十二月,李存勖率军东进,连破梁军数座营寨,攻陷杨刘城(魏州通向郓州的重要渡口,在今山东东阿北),俘获守将安彦之,并攻掠至郓州(治今山东东平)、濮州(治今山东鄄城北)一带。当时,朱友贞正在洛阳进行祭天大典,闻讯仓皇赶回汴州,组织复夺杨刘城。但谢彦章数次用兵,始终未能收复杨刘城。

天祐十五年(918年)八月,李存勖调发河东、魏博、幽州、横海、义武等镇军队,齐集魏州,准备直捣汴州,一举灭亡后梁。是年十二月,李存勖由濮州境内的麻家渡渡过黄河,进驻胡柳陂(在今山东鄄城西北),与梁军展开血战。晋军大败,周德威战死。李存勖被迫据土山自保。当时,围山梁军多是步卒,而且立足未稳。李存勖采用阎宝、李建及的建议,以骑兵突击,终于反败为胜,击溃梁军。此战,晋军虽乘胜夺取濮阳,但也因伤亡惨重,无力再攻汴州,只得撤归河北。

天祐十六年(919年),符存审进据德胜城(魏州通向汴州的重要渡口,在今河南清丰西南),并夹河修筑南北两城。梁将贺瑰围攻德胜南城,并以竹索连结战船横列河面,将李存勖所率援军阻在黄河北岸。李建及率三百勇士,乘船驶至河中,斧劈火烧,冲破了梁军船阵。李存勖乘势挥军渡河,大败梁军。后来,梁将王瓒从黎阳渡河,屯据杨村渡,修造浮桥,储存大量军需物资。而李存勖也征发数万民丁,扩建德胜北城。当时,梁晋两军每日大小百余战,互有胜负。

建国称帝

主词条:同州之战、镇州之战、定州之战

天祐十七年(920年),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攻取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叛梁降晋,结果遭到刘鄩的围攻,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命符存审、李嗣昭、李建及出军援救,在同州、渭河两次大败刘鄩,并追击至奉先(治今陕西蒲城)一带。河中镇从此归附于晋国。

天祐十八年(921年),成德军将张文礼煽动兵变。李存勖迫于形势,授其为成德兵马留后。不久,河中、昭义、横海、成德等十一藩镇,一同遣使劝进,请李存勖建国称帝,被李存勖拒绝。八月,李存勖命阎宝征讨成德镇,围困镇州(治今河北正定)。张文礼惊惧病死,其子张处瑾接掌军事,继续负城顽抗。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勾结耶律阿保机,引契丹军南下,意图背叛李存勖,结果被义子王都囚禁。王都继任节度使,不久便被契丹军围困在定州。

耶律阿保机率领契丹所有军队南下,空国入寇。天祐十九年(922年),李存勖率领五千骑兵先进,到达新城(治今河北高碑店)北,遇到契丹一万多骑兵,契丹受惊逃走。李存勖将军队分成两部分去追击,行数十里,擒获契丹君主的儿子。契丹逃跑时因为沙河桥狭冰薄而导致很多契丹军溺死。契丹军退至望都。李存勖进军望都,打的契丹大败。契丹撤退时遭遇大雪,人马无食,死者相属于道。但与此同时,晋军在镇州失利。李存进战死。而梁军则趁虚反扑,攻克卫州、新乡等地,重新夺回河北重镇相州。是年九月,镇州终因久被围困,粮尽力穷,被符存审攻破。张处瑾及党羽张处球、高濛、李翥等皆俘送魏州处死,张文礼也被劈棺戮尸。李存勖又兼领成德节度使,将成德镇直接纳入晋国管下。

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接受诸镇劝进,在魏州称帝,改天佑二十年为同光元年。他沿用“唐”为国号,又追赠父祖三代为皇帝,与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为七庙,以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继承人,史家称之为后唐。当时,后唐辖有魏博、成德、义武、横海、幽州、大同、振武、雁门、河东、河中、晋绛、安国、昭义等十三个节镇、五十个州。

灭亡后梁

主词条:后梁、后唐灭后梁之战

后唐建立的同时,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契丹不断侵扰幽州,兵锋直逼河北。潞州守将李继韬叛附后梁,梁将董璋急攻泽州(治今山西晋城),意图吞并昭义镇,直接威胁后唐西都太原的安全。李存勖为了扭转战局,决定趁梁军东面防守空虚之机,出兵奇袭郓州,以切断梁军右翼,再伺机进图汴州。同光元年(923年)闰四月,李存勖命李嗣源率五千步骑,连夜冒雨渡河,一举袭破郓州。朱友贞听闻郓州失守,命王彦章率军阻止唐军西进。李存勖命朱守殷严守德胜,自率亲军进屯澶州。

五月,王彦章出兵杨村渡,攻克德胜南城,继而顺河东下,攻打杨刘城。他打算先隔断河北唐军与郓州的联系,再图收复郓州。而李存勖则命朱守殷放弃德胜北城,装载军需器械浮河而下,协助李周固守杨刘城。两军各自沿河一岸疾进,边行边战,互有胜负。不久,王彦章进抵杨刘城下,挥军强攻,昼夜不息,并以巨舰九艘横亘河津,阻拦唐军增援。他屡攻不克,只得退屯城南,筑垒连营,以阻击唐军渡河。六月,李存勖亲临杨刘,一面命唐军出营挑战,牵制梁军兵力,一面命谋臣郭崇韬领兵奔赴博州(治今山东聊城东北),在黄河东岸修筑新城,以接应郓州唐军。王彦章率军急攻博州新城,还用十余艘巨舰置于黄河中流配合作战。郭崇韬据城坚守,李存勖亦率军自杨刘增援。王彦章只得撤军,退保邹家口。李存勖与郓州李嗣源重新恢复了联系。七月,王彦章复攻杨刘,再次被唐军击败,遂撤师西归,退保杨村,不久便被召回汴州。段凝接任主帅。

八月,朱友贞部署四路反击:命段凝攻澶州、董璋攻太原、霍彦威攻镇州、王彦章攻郓州,打算在十月向后唐发动总攻,但因兵力分散,造成汴州防守空虚。他还命梁军掘开滑州(治今河南滑县)南面的黄河大堤,以阻止唐军进攻汴州,但同时也将梁军主力阻隔在决河以北。九月,梁将康延孝投降后唐,将后梁军情尽数告知李存勖,建议唐军趁虚袭取汴州。而李嗣源则在郓州附近大败王彦章,俘获梁军将校三百余人,迫使梁军退保中都(治今山东汶上)。十月,李存勖自杨刘渡河,进抵郓州,并以李嗣源为前锋,攻破中都,俘杀王彦章。当时,诸将都认为应先攻占兖州等地,再乘机而动。李嗣源则坚持趁虚袭汴的战略。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前军倍道兼程,向汴州进发。是月初九日,李嗣源抵达汴州,挥军攻城。朱友贞自杀,梁将王瓒开城投降。李存勖于同日抵达,由大梁门进入汴州,后梁正式灭亡。

平定前蜀

主词条:前蜀、后唐灭前蜀之战

梁晋争霸期间,南方还存在很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据有三川(指剑南西川、剑南东川、山南西道),定都于成都,其国主称皇帝,与后梁分庭抗礼。后主王衍在位时,奢侈淫靡,大兴土木,委政于宦官、狎客,纵容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致使朝政败坏,贪腐成风。他还在国内四处巡游,强制沿途州县供应食宿,百姓苦不堪言。后唐灭梁,威震天下,岐国、楚国、吴越国、闽国、南平国等割据政权纷纷入贡称藩,前蜀却不肯臣服。李存勖便有意讨平前蜀。

同光二年(924年),客省使李严出使前蜀,趁机刺探蜀中虚实,他归国后极力主张伐蜀,称蜀国已有亡国之象,更坚定了李存勖出兵灭蜀的决心。当时,前蜀为了防御后唐,在两国边界驻有重兵。同年八月,李存勖又遣使者李彦稠入川,表示要与蜀国修好,以此麻痹王衍。王衍信以为真,派翰林学士欧阳彬为唐蜀通好使,出使后唐,同时还撤除了边界守备。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李存勖以魏王李继岌为主帅,统领六万大军,征讨前蜀。李继岌年幼,军务皆有副手郭崇韬决断。唐军以康延孝、李严为前锋,连克威武城(在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治今陕西凤县)、兴州(治今陕西略阳)等地,缴获大批粮草。而与此同时,王衍仍在国内巡游作乐,到达利州(治今四川广元)时方知唐军来犯。他急忙组织三万兵马迎战,却被唐军击溃于三泉(治今陕西宁强西南)。前蜀各处藩镇纷纷来降,王衍仓皇逃回成都。是年十一月,前蜀中书令王宗弼发动政变,囚禁王衍、后妃及诸王,自称西川兵马留后。他以王衍的名义邀请李严到成都,商谈投降事宜。李严驰入成都,抚慰前蜀官吏、百姓,命蜀军撤去成都的军事防备。不久,李继岌率大军进抵成都。王衍率百官出城拜降,前蜀正式灭亡。南方诸国皆惊惧不已。

死于兵变

主词条:邺都兵变、兴教门之变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魏博戍卒在贝州譁变,推裨将赵在礼为首领,攻入魏州。邢州、沧州也相继发生兵变,河北大乱。元行钦带兵进讨,但却连连失利。李存勖本欲亲征,被宰臣劝阻,只得起用李嗣源,让其率侍卫亲军北上平叛。李嗣源在魏州城下遇到亲军譁变,被劫持入城,与叛军合势。他本无反意,但迫于内外形势,又无以自明,只得率变兵南下。

三月,李存勖亲自率军东征,欲坐镇汴州指挥平叛。但李嗣源已抢先占据汴州,得到大批唐军将领拥戴。李存勖知道局势已不可挽回,行至万胜镇(在今河南中牟西北)便下令回师,仓皇返回洛阳。他再三抚慰士卒,许以厚赏,但已为时太晚。士卒均不感皇帝恩德,沿途逃散过半。当时,李继岌已率征蜀大军班师,途中因平定后军康延孝叛乱,被耽误了归程。

四月,李存勖决定前往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西北),与李继岌会合,再联兵进剿李嗣源。他命扈从军兵候于宫门外,自己在内殿进食。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突然发动叛乱,率所部攻入兴教门。李存勖亲率宿卫出战,杀死数百乱军,最终被流矢射中,死于绛霄殿,时年四十三岁。伶人善友将乐器覆蓋在李存勖身上,纵火焚尸。李继岌军至渭南,因部属溃散,被迫自缢而死。征蜀大军则在副使任圜的率领下,归附李嗣源。是月,李嗣源进入洛阳,在李存勖灵前称帝,史称后唐明宗。

为政举措

政治

●处置后梁君臣

李存勖与后梁抗衡,打得是“为唐复仇”的旗号,故此在灭梁后便拆毁朱氏宗庙,追贬后梁二帝朱温、朱友贞为庶人。他还打算掘开朱温的陵墓,劈棺戮尸,但因张全义力劝而作罢,最终只铲除了墓地阙室。此外,李存勖以诛杀逆臣的名义,族灭后梁宰相敬翔、李振以及权贵赵岩、张希逸、张汉杰等人,又以“助梁篡唐”的罪名,贬窜唐朝旧臣郑珏、萧顷等十一人。

但对后梁所署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武臣,只有肯归附后唐,李存勖都会予以承认。如宣武节度使袁象先、镇国军留后霍彦威、宣义军留后段凝、耀州刺史王晏球、匡国军节度使温韬,不但赦罪留任,还被赐以国姓(李姓)。温韬曾盗掘唐朝诸帝皇陵,被称作“罪与朱温相埒”,李存勖都未予追究其罪责。李存勖的这一举措,使得处于后梁直接统治下的河南地区,全都接受了后唐的统治。

●迁都洛阳

后唐建立时,李存勖因曾兼任河东、魏博、成德三镇节度使,遂实行三都制,以三镇治所为都城。其中,太原号为西京;魏州升为兴唐府,号为东京;镇州升为真定府,号为北都。

后梁灭亡后,李存勖将后梁的西都洛阳改称东都,定为后唐国都,同时以雍州京兆府(长安)为西京。原西京太原改称北都,东京兴唐府改称邺都。北都真定府则废除都号,复称成德军镇州。

●吞并岐国

岐国是李茂贞在唐末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据有关中凤翔一带,强盛时辖有二十余州,但因屡被后梁、前蜀所败,最终只剩七州之地。李茂贞因势力较弱,始终不敢称帝,而是沿用唐朝年号,以与后梁相对抗。后唐灭梁时,李茂贞曾致书庆贺,以李存勖的叔父自居。

同光二年(924年),李茂贞听闻后唐定都洛阳,心中不安,于是上表称臣,命其子李从曮入京朝贡。李从曮在洛阳亲见唐军军容之盛。李茂贞更加忧惧,遂上表朝廷,请行“藩臣之礼”,被改封为秦王。具有独立性质的岐国从此消失。

●纵容皇后干政

李存勖在位期间,皇后刘氏权力极大,所发布的教令与皇帝诏敕具有同样效力,各地官府都必须执行。刘氏生性贪婪吝啬,不但和李存勖一同聚敛钱财,还派人到各地经商,连柴火果蔬之类都要加以贩卖,从中获利。四方贡献的钱财都据为己有,却吝啬不赏,只用于供养伽蓝。降将如袁象先、温韬、张全义,都通过厚赂刘氏而得到重用。

同光四年(926年),国内饥荒,洛阳府库空竭,禁军军士都不发军粮。亲族家眷只能以野菜充饥,以致冻饿而死者无数,很多军士甚至被迫典卖妻儿。而这时正逢邺都兵变,军中流言四起,形势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宰相率百官上表,请李存勖开内库赈灾。李存勖应允,但刘氏却不肯答应,称生死有天命决定,非人力所能挽回。后来,宰相又在便殿议论。刘氏躲在屏风后面偷听,竟然将自己的梳妆用具、两口银盆,以及三个年幼的皇子,送到宰相面前,称宫中只剩这些,让他们拿去卖了以筹备军饷,吓得宰相惶恐而退。

●宠信伶宦

李存勖对伶人极为宠信。早在称帝之前,便曾因任用伶人杨婆儿为刺史,而贻误战事。伶人周匝在胡柳陂之战中被梁军俘虏,因伶人陈俊、储德源的保护而免死。后唐灭梁后,李存勖竟然要授陈俊二人为刺史,以报答二人对周匝的救命之恩,结果被郭崇韬劝阻。他承认郭崇韬所言乃是公正之论,但最终还是任命陈俊二人为刺史,原因竟然是言而无信愧见周匝。而当时,亲军中很多百战将士都没得到刺史之职,对此无不愤慨。

伶人们更是随意出入宫禁,欺凌大臣,群臣皆敢怒而不敢言,有的甚至反过来巴结伶人,以保求富贵。藩镇节度使也争相重金行贿。在这些伶人中,为害最深的是景进。李存勖以景进为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想知道宫外之事都要屏退左右,单独询问景进。景进由此大进谗言,干预朝政。文武百官对景进都忌惮不已。

而本已衰微的宦官势力在同光年间也死灰复燃。后唐建立后,李存勖诏命各地,让将前朝宦官送回京师洛阳,以致宫中宦官激增到近千人。这些宦官有的担任诸司使,有的充作藩镇监军,都被李存勖视为心腹。他们恃宠争权,肆意干预军政,凌慢将帅,使得各藩镇皆愤怒不已。后来,宦官、伶人奉命到全国各地挑选美女充实后宫,竟然一次性掠走青年妇女三千人,连魏州军营兵士的家属也难以幸免。

●疏忌功臣

李存勖在位期间,对功臣宿将多有猜忌之心。李嗣源是后唐灭梁第一功臣,曾表奏义子李从珂为北京内牙马步都指挥使,希望李从珂能就近照顾家中。李存勖却恼怒异常,认为李嗣源“握兵权,居大镇”,却插手军政人事,因此将李从珂贬为突骑指挥使,远戍石门镇,并多次驳回李嗣源的入朝请求。而在李嗣源入朝后,李存勖又命朱守殷暗中监视。

而在李存勖晚年,更是变本加厉,对功臣宿将无罪诛戮。郭崇韬在灭梁、平蜀战役中,战功显赫,但与宦官不睦。前蜀灭亡后,蜀人曾请郭崇韬留镇西川。李存勖对此非常不满,又听信宦官向延嗣的谗言,以为郭崇韬截留蜀地财货,更是怒形于色。他任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让其到成都斩杀郭崇韬,被孟知祥劝止。刘皇后却私自下达教命,密令李继岌在成都处死郭崇韬父子。李存勖非但不予追究,还下诏给郭崇韬定罪。河中节度使朱友谦及其部将史武等七人皆因此案牵连而被诛杀灭族。康延孝为郭、朱复仇,起兵反唐,很快也兵败身死。

●重视门第

李存勖在位期间,以门第族望为任官标准。他在称帝前曾颁布教令,在四镇判官中擢选前朝士族,作为新朝建立后的宰相人选。义武节度判官豆卢革、河东观察判官卢程因此被任命为行台左、右丞相。后唐建立后,豆卢革、卢程以及尚书左丞赵光胤、礼部侍郎韦说先后被拜为宰相。四人均无实学,只因出身名门高第,得以高居相位。故胡三省评论称:“兴王之君,命相如此,天下事可知矣。”

受李存勖的影响,朝中掌握用人大权的宰执也以门第为命官的重要依据。如枢密使郭崇韬,不仅本人冒认唐代名将郭子仪为祖先,以抬高自己的门第,而且任官不讲才能功劳,只看门第高低。他“引拔浮华,鄙弃勋旧”,不肯提拔出身寒微的官员,称怕被名流所嗤笑。很多勋旧功臣因此受到排挤、压抑,以致怨声载道。

军事

●开拓疆土

同光元年(923年)闰四月,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军袭破郓州,而后在德胜城、杨刘城等地与梁将王彦章、段凝交战数月,将梁军主力拖在山东一带。是年十月,李存勖采取降将康延孝之策,轻骑直取汴州,一路连破中都、曹州,仅用八天便进抵汴州城下,逼得梁帝朱友贞绝望自杀,灭亡后梁。后梁将帅纷纷来降,所属节镇州府尽归后唐所有。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李存勖征调同州、华州、邠州等藩镇兵力以及中央禁军六万人,以李继岌、郭崇韬为主帅,征讨割据两川的前蜀政权。唐军历经威武之战、三泉之战,屡破蜀军,于是年十一月入居成都,灭亡前蜀。此战,唐军自出师南征,仅用七十日便灭亡前蜀,震动南方诸国。前蜀所辖十个节镇、六十四州、二百四十九县尽入后唐版图。

●讨平叛乱

同光二年(924年)四月,李存勖征发潞州三千军士,前往涿州戍边。昭义军牙将杨立趁机煽动士卒作乱,聚众攻打子城东门,驱逐节度副使李继珂、监军张弘祚。他自立为昭义军留后,并遣使入洛阳,求取节度使之位。李存勖任命李嗣源为招讨使,统领元行钦、张廷蕴等将领,讨伐潞州。五月,李嗣源攻破潞州,平定叛乱,将杨立及其党羽俘送洛阳。李存勖处死杨立等人,并下诏拆毁潞州城防设施。

文学成就

可亚其父

李存勖十一岁时,随父征讨王行瑜,并向唐昭宗报功。唐昭宗非常欣赏李存勖,轻抚其背部,道:“我儿日后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要忘了对我大唐尽忠尽孝啊!”后来,唐昭宗还对人称赞“可亚其父”。意思是说,李存勖能超过其父亲,使父亲屈居亚军。李存勖遂得名李亚子。

终应父言

李克用曾到潞州境内三垂冈打猎,在冈上的明皇庙前摆设酒宴,听伶人奏唱《百年歌》。歌词陈述人衰老之状,声调悽苦悲伤,只听得李克用老泪纵横。当时李存勖年方五岁,也随侍在侧。李克用指著李存勖,对诸将道:“老夫已老,壮志未酬。但二十年后,此子必能代我战于此地,完成我未竟的功业。”十九年后,初袭王位的李存勖果然在三垂冈大败梁军,奠定了晋国崛起的基础。

梁祖之叹

潞州之战时,朱温曾亲赴泽州,视察前线战况,结果得知李克用去世。他对年轻袭位的李存勖非常轻视,认为攻取潞州的大局已定,便迳自返回汴州。但李存勖却奇兵突出,将围攻潞州的梁军打得大败溃走。朱温得到战报,先是大惊失色,随即喟然长叹:“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克用虽死犹生啊。我的儿子们跟他一比,简直如同猪狗一般。”

后来,朱温病重,对侍臣道:“我经营天下三十年,想不到太原余孽(指李存勖)竟然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我看他志向不小,上天又夺我年寿。等我死后,我的儿子们没有一个是他的对手,我怕是要死无葬身之地了。”他伤心哽咽,竟然昏死过去。

三矢雪恨

相传,李克用临终时,曾交给李存勖三枝箭,并对他道:“梁贼朱温是我晋国不共戴天之仇。燕王刘仁恭是我所立,契丹耶律阿保机与我约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投靠朱温。我未能灭此三贼,死有余恨。我给你三枝箭,你将来一定要消灭这三个敌人,以告慰我在天之灵。”李存勖将这三枝箭供奉在家庙中,每逢出征都要以少牢之礼祭祀,将箭矢请出,放在锦囊中,背负上阵,战胜后再送回家庙。他平桀燕、败契丹、灭后梁,每战都是如此。

“晋王三矢”的典故最早出自宋初王禹偁所著的《五代史阙文》。其真实性在历代都备受质疑。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考异》中考证称,李存勖袭位时,还曾对契丹“遣使告哀,赂以金缯,求骑军以救潞州”,契丹亦出兵相助,而当刘守光被其兄刘守文攻击时,李克用、李存勖也屡次派兵相救,可见至少在李克用去世时,晋国根本没有与契丹、幽州结仇一事。他认为,“晋王三矢”的典故当是后人杜撰,以此夸耀李存勖的英明神武。

王误老奴

黄巢之乱时,传国玉玺流入民间,辗转落到魏州僧人传真手中。梁晋夹河对峙时,传真和尚将玉玺献给李存勖。李存勖得到玉玺,又因诸将连番劝进,遂有称帝之意。河东监军张承业素以唐臣自居,连忙赶赴魏州,当面劝谏道:“大王父子与梁贼血战三十年,是要为国家报仇,恢复唐室社稷。如今梁贼未灭,大王便要称帝,恐怕会令天下人失望。大王何不先诛除梁贼,为先帝报仇,迎立唐室后人为帝。您再扫平吴蜀,一统天下,到时又有何人能与大王争夺帝位。您谦让的时间越久,将来江山就越稳固。”但李存勖却道:“我也不愿称帝,只是被群臣逼迫,无可奈何。”张承业自知难以劝阻,大哭道:“诸侯们浴血奋战,本为恢复唐朝,现在大王却自取帝位,欺骗老奴啊。”他返回晋阳,从此一病不起。

恃勇矜功

李存勖自恃勇武,平梁时常率轻骑冲锋,亲临战阵,因此经常陷入险境。王镕、王处直都曾致信给李存勖,劝他不要如此轻率。但李存勖却笑道:“不经百战如何平定天下,我怎能深居帷房,将自己养的肥胖呢。”符存审也曾为此劝谏李存勖。李存勖表面听从,但趁符存审不在,又策马跑出军营,还对左右侍从道:“这老头子妨碍我玩耍。”

胡柳陂之战时,周德威建议李存勖按兵不动,先以小股骑兵骚扰,使梁军难以安营,待其疲乏不堪时再发动进攻。但李存勖却道:“我们在黄河沿岸终日挑战,就是要与梁军决战,却始终不能如愿。如今已经打到梁军家门口了,却避而不战,不是豪杰所为。”他当先列阵出击。周德威无奈,只得随从出战。结果晋军大败,周德威也战死于乱军之中。

李存勖灭梁后,荆南节度使高季兴亲自到洛阳朝觐。他返回荆南后,对麾下将佐道:“新朝历经百战,方才平定河南。皇帝便竖着手指,对功臣夸耀道:‘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如此一来,灭梁之功归于皇帝一人,臣僚将佐又有什么功劳可言。功臣对此莫不寒心,我没什么可担忧的了。”

背信杀降

李存勖灭蜀后,命王衍举族迁居洛阳,并保证道:“我会封给你一块土地,不会薄待于你,日月星三辰为证,绝不虚言欺哄!”王衍欣然动身,率领宗族、百官及其家族数千人,启程东行。他行至关中时,因河北乱起,只得暂留秦川驿。李存勖欲东征平叛,担心王衍在后方作乱,便命宦官向延嗣前去诛杀王衍一家。王母徐氏临死高呼道:“我儿举国降顺,皇帝许以不死,而今却行杀戮。他言而无信,必遭报应。”

而据《新五代史·张居翰传》记载,李存勖当时是要将王衍一行千余人全部诛杀。但枢密使张居翰认为杀降不祥,便私下将诏书中的“王衍一行”改为“王衍一家”。最终被杀者只有王衍及其近宗亲属,随行的前蜀降臣及其宗族千余人得免一死。

嫡庶倒置

李存勖早年娶韩氏为正妻,后又纳伊氏、刘氏为妾。三女之中,韩氏为首,伊氏居次,刘氏最末。刘氏位次虽低但最受宠,又生有长子李继岌。李存勖称帝后,有意立刘氏为皇后,但碍于宗法制度,不能乱了妻妾次序,是以迟迟不立皇后。后来,李存勖在宰执豆卢革、郭崇韬的奏请下,越过韩氏、伊氏,册立刘氏为皇后。韩氏、伊氏二夫人皆忿忿不平。而对待父亲的妻妾,李存勖也是如此。根据宗法制度,皇帝以庶出继位,当以嫡母为皇太后,尊生母为皇太妃。但李存勖称帝后,却将嫡母刘氏尊为皇太妃,尊生母曹氏为皇太后。当时,刘太妃赴太后宫中拜贺。曹太后羞惭不已,面有愧色。

伶官天子

李存勖自幼便喜欢唱戏,常与伶人嬉戏厮混,称帝自取艺名为“李天下”。一次,李存勖与众伶人一同嬉闹,四处张望着喊道:“李天下,李天下何在?”伶人敬新磨越众上前,抬手便扇了他一个耳光。李存勖顿时被打懵了,伶人们也都惊骇不已。敬新磨笑道:“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还呼喊谁呢?”伶人们尽皆失笑。李存勖非但不怒,还重赏了敬新磨。

家族成员

曾祖父母

●朱邪执宜,率部族归附唐朝,后唐建立后尊为懿祖昭烈皇帝。

●崔氏,后唐建立后追谥为昭烈皇后。

祖父母

●李国昌,原名朱邪赤心,官至代北节度使,后唐建立后尊为献祖文景皇帝。

●秦氏,后唐建立后追谥为文景皇后。

父母

●李克用,官至河东节度使,封晋王,后唐建立后追尊为太祖武皇帝。

●嫡母刘氏,初封秦国夫人,后唐建立后被尊为皇太妃。

●生母曹氏,初封晋国夫人,后唐建立后被尊为皇太后,諡号贞简皇后。

兄弟

据《旧五代史·唐宗室传》、《新五代史·唐家人传》记载,李克用生有八子,李存勖排行最长。

●李存霸,官至河中节度使,封永王,兴教门之变后被乱军所杀。

●李存美,封邕王,兴教门之变后不知所踪。

●李存礼,封薛王,兴教门之变后不知所踪。

●李存渥,官至天平节度使,封申王,兴教门之变后被乱军所杀。

●李存乂,官至保大军节度使,封睦王,因是郭崇韬之婿而被李存勖处死。

●李存确,封通王,兴教门之变后藏匿于民间,被霍彦威所杀。

●李存纪,封雅王,兴教门之变后藏匿于民间,被霍彦威所杀。

此外,李存勖还有几位兄弟散见于《资治通鉴》以及新旧《五代史》的各人物传记中。

●李落落,担任铁林指挥使,乾宁三年(896年)被梁军擒获,送交罗弘信处斩首。

●李廷鸾,天复二年(902年)时被梁军擒获。

●李存矩,担任新州刺史、威塞军防御使,总领山后八军,贞明三年(917年)死于祁沟关兵变。

而据《李克用墓志》记载,李存勖有一个哥哥李嗣昭,二十三个弟弟,分别是李存贵、李存顺、李存美、李存矩)、李存范、李存霸、李存规、李存璲、李善意、李大馥、李重喜、李小馥、李柱柱、李神奴、李常住、李骨骨、李乔八、李外端、李小惠、李延受、李小住、李口宝、李小宝。

后妃

皇后

●皇后刘氏,初封魏国夫人,同光二年(924年)四月册为皇后。兴教门之变后逃奔太原,出家为尼,最终被李嗣源赐死。后晋时期,追谥为神闵敬皇后。

妃嫔

●淑妃韩氏,初封卫国夫人,同光二年四月封为淑妃,后唐灭亡时陷于契丹。

●德妃伊氏,初封燕国夫人,同光二年四月封为德妃,后唐灭亡时陷于契丹。

●昭仪侯氏,同光二年(924年)十一月封汧国夫人。

●昭容夏氏,同光二年(924年)十一月封虢国夫人。明宗年间赐嫁于契丹李赞华。

●昭媛白氏,同光二年(924年)十一月封沂国夫人。

●出使美宣邓氏,同光二年(924年)十一月封珝国夫人。

●御正楚真张氏,同光二年(924年)十一月封凉国夫人。

●司簿德美周氏,同光二年(924年)十一月封宋国夫人。

●侍真吴氏,同光二年(924年)十一月封渤海郡夫人。

●懿才王氏,同光二年(924年)十一月封太原郡夫人。

●咸一韩氏,同光二年(924年)十一月封昌黎郡夫人。

●瑶芳张氏,同光二年(924年)十一月封清河郡夫人。

●懿德王氏,同光二年(924年)十一月封琅琊郡夫人。

●宣一马氏,同光二年(924年)十一月封扶风郡夫人。

●郭氏,登州刺史郭归厚之女,原为梁帝朱友贞之妃,后梁灭亡后被李存勖纳入后宫,后出家为尼,法名誓正。

●侯氏,原为梁将符道昭之妻,夹寨之战时被李存勖俘获,一度宠冠诸宫,号为“夹寨夫人”。

●某氏,因貌美有子遭到刘皇后的嫉妒,被刘皇后赐于元行钦为继室。

子女

儿子

●李继岌,官至兴圣宫使,封魏王,以西南面行营都统之职领军灭蜀。兴教门之变后,在渭南兵溃自杀。

●李继潼,同光三年(925年)被拜为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兴教门之变后不知所踪。

●李继嵩,同光三年(925年)被拜为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兴教门之变后不知所踪。

●李继蟾,同光三年(925年)被拜为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兴教门之变后不知所踪。

●李继峣,同光三年(925年)被拜为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兴教门之变后不知所踪。

李存勖的诗文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唐代·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婉约 ,宴会思念一叶落,搴珠箔。此时景物正萧索。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吹罗幕,往事思量著。——五代·李存勖《一叶落·一叶落》

一叶落·一叶落

一叶落,搴珠箔。

此时景物正萧索。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

吹罗幕,往事思量著。 婉约 ,写景 ,悲秋怀人薄罗衫子金泥凤,困纤腰怯铢衣重。笑迎移步小兰丛,亸金翘玉凤。娇多情脉脉,羞把同心捻弄。楚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台梦。——唐代·李存勖《阳台梦·薄罗衫子金泥凤》

阳台梦·薄罗衫子金泥凤
薄罗衫子金泥凤,困纤腰怯铢衣重。笑迎移步小兰丛,亸金翘玉凤。
娇多情脉脉,羞把同心捻弄。楚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台梦。

转自:https://www.koolearn.com/shici/wr/js-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