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先生才,病人福

各位想想看,以前如果说是好久不下雨了,干旱了,老百姓受苦,大臣就会建议皇上:久旱不雨,百姓生活很困苦,请皇上亲自去求雨。你会感觉怎么样?你会感觉很慌张、惶恐。为什么呢?

因为你去求,如果求不到雨怎么办?求不到雨,天下人就知道,你这个皇上品德有问题。那为什么人家来求求得到,你求就求不到?所以为什么要吃斋、沐浴、规规矩矩,什么事情都不敢乱想。然后诚诚恳恳地去求,就是他的整个声誉,就看这一次了。

那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想?就是我们从《易经》里得到的启发,就是说:人的品行可以感动天地。这句话信不信也是个人自己去选择,你如果说没有这个事,那我们也没有话讲,同样去求雨,他去求下大雨,你去求下小雨,他去求没有雨,那你是什么感觉?

这个历史上的传承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运气好或不好,其实都靠你自己的品性。人们常常听到一句话叫做:邪不胜正。只要你心正,那个邪,它侵不了你的,这个就叫做正气,浩然之气,都从这里来的。不然,从哪里来?

如果一个人去打仗,还没打就先想:糟糕了,我这一次去可能活不了。那大部分都是去死的。因为你根本那个气不壮,看到敌人就怕,然后就想逃,那你还打什么?一定是浩然之气,太多案例了。

同样一个医生,同样一副药,这个人吃好了,那个人吃坏了。所以中国人讲:先生(医生)才,病人福。先生的才干是很重要的,病人有没有那个福气更重要。同样的先生,要不要好是病人在决定,不是先生在决定。当然你找了坏先生,那是糟糕了,自己找麻烦了;你找了好先生你还要告诉自己,我大概做了些什么坏事,我调整一下,这个药吃了才有用。

这个跟迷信一点关系都没有,道德是最高的信仰。不是随便说说的。我们今天就是太忽略了这块,老重视客观的东西,其实主客观它是互动。

转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1237223195875459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成语出处:

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左传·闵公元年》)

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提取出成语“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后演变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成语寓意: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为了争夺王位,先后杀了两位国君,自然不得人心。季友一心扶持新君,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庆父屡屡兴起内乱,引起国人不满。这个成语主要的寓意有二:第一,只有内部团结,国家才会强盛,稳定压倒一切。第二,正所谓擒贼先擒王,想要处理好问题,一定要找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因为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的本质因素。只有找到事物的内部主要矛盾并处理好,才能解决好事情。

成文用法: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在句子中一般充当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运用示例:

唐·房玄龄等《晋书·李密传》:“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道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

转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A%86%E7%88%B6%E4%B8%8D%E6%AD%BB%EF%BC%8C%E9%B2%81%E9%9A%BE%E6%9C%AA%E5%B7%B2/1268434

黄石公-上略

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无也)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含气之类,(全,都)愿得其志。

这统率将领的方法,务必要收揽那些英雄豪杰的心,将禄位赏赐给有功之人,将自己的志向与众人贯通。所以,与众人有共同的意愿,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与众人有共同的仇恨,就没有打不垮的敌人。国家大治,家庭和睦,是由于获得了人心;国家覆灭,家庭破散,是由于丧失了人心。含有气息的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志向能得到实现。

《军谶》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祸害)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攻。柔有所(布置,部署,安排),刚有所(施行;实行;推行),弱有所用,强有所(益处;好处),兼此四者而制其宜。

《军谶》说:“柔的能制服刚的,弱的能制服强的。”柔,是品德;刚,是祸害。弱小的一方,往往是人们的帮助对象;强大的一方,往往是招致怨恨的攻击对象。柔有柔的部署方式,刚有刚的施行方法;弱有弱的妙用,强有强的益处,把这四者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恰当地运用。

端末未见,人(没有谁;没有什么)能知。天地神明,与(事;事情)推移(变化、移动或发展),变动无(规则,规律)。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故能图制无(极限、止境),扶成天威,匡正八极,(通“谧”,安宁;安定;安静)定九夷。如此谋者,为帝王师。

事物的始末没有显现,人们没有谁能认知。天地神而明之(玄妙),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发展,其变化运动没有规律。要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变化,不要在事情发生之前跃跃欲试,而要看清楚敌人的行动之后随即采取适宜的对策。这样就能够图谋制胜且无往而不利,辅佐君王成事并树立天威,匡正八方,安定边远地区。这样运筹谋划的人,是为帝王之师。

故曰:莫不贪强,鲜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圣人存之,动应事机,舒之(mǐ,同“弭”,平息,消灭)四海,卷之不盈怀。居之不以室宅,守之不以城郭;藏之胸臆,而敌国服。

所以说:没有谁不贪图强大的,很少有人能安守卑微。如果能安守卑微,便可以保全生命。圣人掌握了这一道理,行动起来就能顺应时机,推行开来可以平息四海,收拢起来不满胸怀。安放它不必使用房屋,守护它不必依靠城郭;只要收藏胸中加以巧妙运用,而敌国便会屈服。

《军谶》曰: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

《军谶》上说:“能用柔又能用刚,国家就会充满光明;能用弱又能用强,国家就会愈加显扬。单纯用柔或单纯用弱,国家就必然受到削弱;单纯用刚或单纯用强,国家就必定走向灭亡。”

夫为国之道,恃贤与民。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所适如肢体相随,骨节相救,天道自然,其巧无间。

治理国家的方法,要依赖贤士和人民。信任贤士如同自己的心腹,使用人民如同自己的四肢,则政策就不会有遗漏。行动起来就会如同四肢与躯干一样协调,如同骨头与关节之间互相救应,天道自然而然,其巧妙且无间。

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

统军治国的要旨,在于体察众人的心理,并施行各种政务。

危者安之,惧者欢之,叛者还之,冤者原之,诉者察之,卑者贵之,强者抑之,敌者残之,贪者丰之,欲者使之,畏者隐之,谋者近之,谗者(审察;查核)之,毁者(还原,使如前)之,反者废之,横者挫之,满者损之,归者招之,服者居之,降者脱之。

处于危难的要使他得到安抚,心怀忧惧的要使他欢愉高兴,背叛逃亡的要使他重新归来,含冤受屈的要加以昭雪平反,上告申诉的要为他调查清楚,地位卑贱的要加重视,强横不法的要加以抑制,与我为敌的要使他遭到毁灭和伤害,贪婪爱财的就多给财物,想要效力的就加以使用,怕人揭短的就予以隐讳,对有智谋的人要多多亲近,对进谗言的人要予以审察,被诋毁的人要为其恢复名誉,凡是谋反的要予以铲除,凡是横暴的要让他受挫,骄傲自满的要予以减损,倾心归顺的要给予招抚,已被征服的要给予妥善安置,已经投降的要加以豁免。

获固守之,获阨塞之,获难屯之,获城割之,获地裂之,获财散之。

获得坚固的城池要加以守备,获得险隘的要塞要加以阻塞,获得难以得到的地方要驻兵屯守,获得城邑要分赏给有功之臣,获得土地就要分封给出力之士,获得财物要散发给手下众人。

敌动伺之,敌近备之,敌强下之,敌佚去之,敌(古同“凌”,侵犯,欺侮)待之,敌暴(suí,安抚)之,敌悖义之,敌睦(通“愶”,离,背离,离散)之。顺举挫之,因势破之,放言过之,四网罗之。

敌人行动就要密切加以监视,敌人逼近就要严密加以防备,敌人强大就要故意向它示弱,敌人以逸待劳就要避免交战,敌人来侵犯就要严阵以待,敌人暴虐就要安抚人民,敌人悖逆就要伸张正义,敌人和睦团结就要设法进行分化离间。要顺应敌人的行动去挫败它,要趁着有利的形势去击破它,散布假情报致使敌人犯错误,四面包围将敌人一举歼灭。

得而勿有,(积蓄,储存)而勿守,拔而勿久,立而勿取。为者则己,有者则士,焉知利之所在!彼为诸侯,己为天子,使城自保,令士自(选择;选定)

取得胜利时不要将功劳占为己有,取得的积蓄不要自己独占,攻取城池不要旷日持久,立其国之人为君而不要取而代之。决策则出于自己,有功劳则归于将士,须知这才是真正的利益之所在啊!他们是诸侯,自己是天子,让他们各自保卫所辖城邑,命令将士各自选择攻取。

(天下;世间)(崇尚,效法)(祖宗;祖先;自祖父以上各辈尊长),鲜能下下。祖祖为亲,下下为君。下下者,务耕桑,不夺其时;薄赋敛,不匮其财;罕徭役,不使其劳;则国富而家(嬉戏,玩乐),然后选士以司牧之。夫所谓士者,英雄也。故曰:罗其英雄,则敌国穷。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

世间的君主都能尊崇效法自己的祖先,但却很少能以谦下的态度对待下面的人民。崇尚和效法祖先是亲亲之道,以谦下的态度对待下面的人民是为君之道。以谦下的态度对待下面的人民,就是要重视耕作蚕织,不侵占农时;减轻赋税,不使人民贫困匮乏;减少徭役,不使人民劳困疲惫。这样,便可以做到国家富足,家庭安乐,然后再选择贤士去管理他们。所谓贤士,就是那些英雄。所以说,能够收罗敌国的英雄,就能使敌国陷于困窘的境地。英雄,是国家的骨干;普通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得到了骨干,收获了根本,就可以做到政令畅通而人民毫无埋怨。

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故(给予俸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则下力并而敌国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接以礼,励以义,则士死之。

这用兵的要旨,在于崇尚礼节和厚施俸禄。崇尚礼节,则智谋之士就会归附;厚施俸禄,则侠义之士就会乐于效死。因此优待贤士不要吝惜财物,奖赏功臣不要拖延时日,这样就能使部下齐心协力而削弱敌国。这用人的方法,尊崇以爵位,赡养以财物,则贤士就会自动来归;接待以礼仪,激励以道义,则贤士就会以死相报。

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故兵有全胜,敌有全囚。昔者良将之用兵,有馈箪醪者,使投诸河,与士卒同流而饮。夫一箪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军之士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

这身为将帅者,必须和士卒同甘苦而共安危,才可以与敌人进行交锋,所以用兵可以取得全胜,敌人可以完全覆灭。昔日有一位优秀的将帅在用兵打仗时,有人送给他一坛美酒,他让人把酒倾倒在河中,与士兵们同饮河水。一坛酒并不能使一河之水都有酒味,而三军将士却都愿意为其拼死效力,这是因为将帅与自己同甘共苦的缘故。

《军谶》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以其恩(向来;从来就)蓄,谋素(和,相应也)也。故曰:蓄恩不倦,以一取万。

《军谶》说:“军井还没有凿成,将帅不说口渴;军帐还没有搭好,将帅不说疲乏;军灶还没有做饭,将帅不说饥饿。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独自打伞,是为将帅的基本礼节。与士卒同安乐,与士卒共危难,所以全军上下能齐心协力而不可分离,能够任意使用而不知疲倦,这正是因为其素来对士卒积累恩德,将帅与士卒的图谋素来能上下相应的缘故。”所以说,将帅不断地对士卒积累恩德,就能够以一人赢得千万人的拥戴。

《军谶》曰:将之所以为威者,号令也;战之所以全胜者,军政也;士之所以轻战者,用命也。故将无还令,赏罚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士卒用命,乃可越境。

《军谶》上说:“将帅之所以有威严,是由于号令严明;作战之所以取得全胜,是因为军政整饬;士卒之所以不惧怕打仗,是因为愿意效命。”所以将帅一旦发布命令,就不能再收回,赏罚必须要严守信用,像天地一样不可移易,这才可以统御众人;士卒愿意效命,才可以出境作战。

夫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故乱将不可使保军,乖众不可使伐人。攻城则不拔,图(封地,君主分封给诸侯,或诸侯分封给大臣的土地)则不(废黜;废除),二者无功,则士力疲弊。士力疲弊,则将孤众悖,以守则不固,以战则奔北,是谓老兵。兵老则将威不行,将无威则士卒轻刑,士卒轻刑则军失伍,军失伍则士卒逃亡,士卒逃亡则敌乘利,敌乘利则军必丧。

统领军队控制局势的,是将帅;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是士众。所以治军无方的将领不能让他统率军队,离心离德的军队不能用来攻伐敌人。这样的军队若是去攻打城池则不能拔取,图谋诸侯封地则不能废除,攻城和图邑这两者都劳而无功,则士众的力量就会疲惫不堪。士众的力量疲惫不堪,则将领会陷于孤立,且士众会悖逆抗命,用来守御则不稳固,用来作战则士众败逃溃散,这叫作帅老兵疲。帅老兵疲,则将领的威严就会丧失;将领没有威严,则士卒就会轻视刑罚;士卒轻视刑罚,则军队就会失去秩序;军队失去秩序,则士卒就会逃亡;士卒逃亡,则敌人就会乘机取利;敌人乘机取利,则军队就必定走向败亡。

《军谶》曰:良将之统军也,恕己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日新,战如风发,攻如河决。故其众可望而不可当,可下而不可胜。以身先人,故其兵为天下雄。

《军谶》说:“优秀的将领统率军队,是以恕己之道体贴、关怀部属。推施恩惠,将士的战斗力会日益增强,从事作战如同暴风一样迅速猛烈,投入进攻如同河水溃决一样锐不可当。”所以,这样的军队,能让敌人望风披靡而不敢阻挡,只能束手投降而不敢存有取胜的奢望。将领能身先士卒,因此他指挥的军队就能称雄于天下。

《军谶》曰:军以赏为表,以罚为里。赏罚明,则将威行;官人得,则士卒服;所任贤,则敌国震。

《军谶》说:“军队以奖赏为表,以惩罚为里。”赏罚严明,则将帅的威信才能树立;选拔官佐得当,则士卒会心悦诚服;所委任的人贤明通达,敌国就会惊恐不安。

《军谶》曰:贤者所(归向),其前无敌。故士可下而不可骄,将可乐而不可忧,谋可深而不可疑。士骄,则下不顺;将忧,则内外不相信;谋疑,则敌国奋。以此攻伐,则致乱。夫将者,国之命也;将能制胜,则国家安定。

《军谶》说:“贤人所归向的国家,一定所向无敌。”所以对将士要谦下而不可骄横,对将帅应令其愉快而不使他陷于忧虑,对于谋略要深思熟虑但不可迟疑不决。对将士骄横,则下属就不会顺服;将帅内心有隐忧,则君王与将帅之间就会互不信任;谋略迟疑不决,则敌国会振奋。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攻伐,则会招致祸乱。这将帅,是国家命脉;将帅能克敌制胜,则国家得到安定。

《军谶》曰:将能清,能静,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讼,能纳人,能采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标明;标出)险难,能制军权。故曰:仁贤之智,圣明之虑,负薪(指地位低微的人)之言,廊庙之语,兴衰之事,将所宜闻。

《军谶》说:“将领应该能清廉,能沉静,能公平,能整肃,能接受规谏,能听清是非,能招纳人才,能博采众议,能了解各国风俗,能通晓山川地势,能标出险要关隘,能控制军队权柄。”因此,举凡仁人贤士的智慧,圣哲英明的谋虑,黎民百姓的议论,朝堂之上的言语,兴衰成败的史迹,身为将领都应该有所了解。

将者能思士如渴,则策从焉。夫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懈怠,厌烦,厌倦);专己,则下归咎;自伐,则下少功;信谗,则众离心;贪财,则奸不禁;内顾,则士卒淫。将有一,则众不服;有二,则军无(式,法也);有三,则下奔北;有四,则祸及国。

将领能够思求贤士如饥似渴,则会对贤士的策略从善如流。这将领如果拒绝纳谏,则身边的英雄就会离散;身边谋士的策略不被听从,则谋士就会叛离;善恶混同不分,则功臣就会厌倦;个人专断,则下级就会归罪于上司;自矜功伐,则部下就会较少建功;听信谗佞,则部众就会离心离德;贪图钱财,则奸邪就无法得到禁绝;迷恋女色,则士卒就会纵欲淫乱。将领如有上面行为中的一条,则众人就不会服从;有上面行为中的两条,则军队就会丧失法纪;有上面行为中的三条,则部众就会败逃;有上面行为中的四条,则会大祸临头,殃及国家生存。

《军谶》曰:将谋欲密,士众欲一,攻敌欲疾。将谋密,则奸心闭;士众一,则军心结;攻敌疾,则备不及设。军有此三者,则计不夺。将谋泄,则军无势;外窥内,则祸不制;财入营,则众奸(会各;聚会)。将有此三者,军必败。

《军谶》说:“将领的谋划期望保密,士众期望上下一心,攻击敌人期望迅疾。”将领的谋划保密,则奸细就无隙可乘;士众上下一心,则军队上下就会戮力同心;攻击敌人迅疾,则敌人就猝不及防。军队拥有这三项条件,则作战计划就不会遭到挫折。将领的谋略被泄露,则军队就没有了威势;敌人窥探到我方的内情,则祸患就会无法制止;不义之财进入军营,则一众奸细就会会合在一起。将领有这三条,军队就会必定失败。

将无虑,则谋士去;将无勇,则吏士恐;将妄动,则军不重;将迁怒,则一军惧。《军谶》曰:虑也,勇也,将之所重;动也,怒也,将之所用。此四者,将之明诫也。

将领没有深谋远虑,则智谋之士就会失望离去;将领没有英勇无畏,则官兵就会恐惧不安;将领轻举妄动,则军队就不会稳重;将领迁怒于人,则全军上下就会心怀畏惧。《军谶》说:“深谋远虑,英勇无畏,是将领应具备的重要品质;该动则动,该怒则怒,是将领应掌握的用兵之道。”这四条,是将领要时常牢记的明诫。

《军谶》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军谶》曰: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故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招其所归,(教导)其所死,则所求者(到达、来到)。故礼而后悔者,士不止;赏而后悔者,士不使。礼赏不(衰减),则士争死。

《军谶》说:“军队没有资财,将士就不会前来;军队没有奖赏,将士就不勇往直前。”《军谶》说:“在香饵引诱之下,必定有吞钩的鱼儿;在优厚的赏赐面前,必定有勇敢的丈夫。”所以礼遇,是将士之所以归附的原因;奖赏,是将士之所以拼死效命的原因。用礼遇招徕归附,用奖赏引导其拼死效命,则所追求的结果就会达到。因此起初礼遇优渥而后又反悔的,将士就不会留下来;起初答应奖赏而后又反悔的,将士就不会听从使唤。礼遇奖赏不衰减,则将士就会争相效命,慷慨赴死。

《军谶》曰:兴师之国,务先隆恩;攻取之国,务先养民。以寡胜众者,恩也;以弱胜强者,民也。故良将之养士,不(轻视。含有“不以为意”的意思)(亲身,亲自),故能使三军如一心,则其胜可全。

《军谶》说:“要兴兵打仗的国家,务必事先厚施恩德;要攻城略地的国家,务必先让人民休养生息。要做到以少胜多,在于施加恩德;要做到以弱胜强,在于人民的支持。”所以优秀的将领培养官员,不轻视亲身示范的作用,因此能使全军上下团结一心,则夺取胜利就可以有完全的保障。

《军谶》曰: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视其仓库,度其粮食,(预料,事先推断)其强弱,察其天地,伺其空隙。故国无军旅之难而运粮者,虚也;民菜色者,穷也。千里馈粮,民有饥色;(打柴,砍柴)(割草;取草)(cuàn,烧火做饭),师不宿饱。夫运粮千里,无一年之食;二千里,无二年之食;三千里,无三年之食,是谓国虚。国虚则民贫,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其外,民盗其内,是谓必溃。

《军谶》说:“用兵的要旨,是必须首先察明敌情。弄清楚其仓库的物资储备,估算一下其粮食的多少,预料其力量的强弱,观察其面临的天候和地形状况,等待其暴露出可乘之机。”所以国家没有遭受战争的苦难而运送粮食的,表明国库空虚;老百姓面黄肌瘦的,表明人民贫困。缺粮时从千里之外运来,人民就会面有饥色;临时砍伐柴草做饭,军队就会经常吃不饱。千里之外运粮,说明国家缺一年的粮食;两千里外运粮,说明国家缺两年的粮食;三千里外运粮,说明国家缺三年的粮食。这正是国库空虚的表现。国库空虚,则人民就不免贫困;民众贫困,上下之间就不会亲近和睦。敌人从外面进攻,民众在内部作乱,国家就必定崩溃。

《军谶》曰:上行虐,则下急刻。赋敛重数,刑罚无极,民相残(害,伤害),是谓亡国。

《军谶》说:“君主肆行暴虐,则下面的官吏则会急苛刻薄。征敛赋税又多又重,滥施刑罚漫无止境,人民互相残害,是为行将灭亡的国家。

《军谶》曰:内贪外廉,诈誉取名,窃公为恩,(令色,和悦的面容;善于用谄媚和悦的颜色取悦人)上下昏,饰躬正颜,以获高官,是谓盗端。

《军谶》说:“内心贪婪而表面装作廉洁,骗取声誉盗取功名,窃用公家的财产来私树恩德,对上令色对下昏庸,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以此获取高官,是为窃国的开端。”

《军谶》曰:群吏朋党,各进所亲,招举奸枉,抑挫仁贤,背公立私,同位相(讪,诽毁也。诽谤,诋毁),是谓乱源。

《军谶》说:“大小官吏拉帮结伙,各自引进自己的亲信,招纳网罗奸邪之徒,压制贬抑仁人贤士,背弃国家牟取私利,同僚之间互相诽谤,是为祸乱的本源。”

《军谶》曰:强宗聚奸,无位而尊,威无不震,葛藟相连,种德(犹布德。施恩德于人)立恩,夺在位权,侵侮下民,国内哗喧,臣蔽不言,是谓乱根。

《军谶》说:“望族豪门相聚为奸,虽无爵位却尊荣显贵,威风凛凛无所畏惧,势力如同葛藤一般盘错相连,以小恩小惠来树立自己的恩德,窃夺执政者的权力,侵害和欺侮下面的人民。国内舆论大哗,大臣却隐瞒实情不敢如实直言,是为祸乱的根源。”

《军谶》曰:世世作奸,侵盗县官,进退求便,委曲弄文,(以,用也)危其君,是谓国奸。

《军谶》说:“世世代代为非作歹,侵犯官府、盗窃国库,出仕退隐只求自己的方便,屈身折节般舞文弄墨,用以危害其国君,是为国家的奸贼。”

《军谶》曰:吏多民寡,尊卑相(同,相当),强弱相虏,莫(guā,适,疾也。迅速)禁御(禁止;制止),延及君子,国受其咎。

《军谶》说:“官多民少,尊卑没有区别,强大的掠夺弱小的,没有谁迅速地加以制止,等到波及正人君子,国家就会蒙受灾祸。”

《军谶》曰:(喜好、喜爱)善不进,恶恶不退,贤者隐蔽,不肖在位(原指居于君主的地位或官吏任职做官,现也指当政),国受其害。

《军谶》说:“喜欢善人却不加以任用,厌恶恶人却不加以黜退,贤士归隐山林,品行不端之徒当政,国家就会受到危害。”

《军谶》曰:“枝叶强大,比周居势,(轻视,小看)(古同“凌”,侵犯,欺侮)贵,久而益大,上不忍废,国受其败。

《军谶》说:“宗室势力强大显赫,结党营私窃据高位,轻视卑贱且欺侮显贵,时间越久而权势越大,君主不忍心废黜,国家将遭受失败。”

《军谶》曰:佞臣在上,一军皆(谴责)。引威自与,动违于众。无进无退,苟然取容。专任自己,举措(自夸;自吹自擂,夸耀自己)功。诽谤盛德,诬述庸庸。无善无恶,皆与己同。(jī,稽,留止也)留行事,命令不通。造作(伪造)其政,变古易常。君用佞人,必受祸殃。

《军谶》说:“谗佞之臣在上当权,全军上下都进行谴责。他们倚仗权威进行自我吹嘘,动辄违忤大家的意愿。他们进退毫无原则,只知道无原则地附和上司的脸色行事。他们刚愎自用,一举一动都在夸耀自己的功劳。他们诽谤品德高尚的人,诬蔑其为庸庸碌碌之辈。他们不分善恶是非,一切只看是否都与自己的意愿相同。他们延后耽搁政事,使得上令不能下通。他们伪造其政绩,变更古制、改易常法。君主若是重用这种奸佞之徒,必定会遭受祸殃。”

《军谶》曰:奸雄相称,障蔽主(视觉、目力);毁誉并兴,壅塞主聪。各阿所私,令主失忠。

《军谶》说:“奸雄相互称许,以遮蔽君主的视线;毁谤和赞美混合在一起,以堵塞君主的听聪。他们各自偏袒自己的私党,使君主失去忠义之臣。”

故主察异言,乃睹其萌。主聘儒贤,奸雄乃遁;主任旧齿,万事乃理;主聘岩穴,士乃得实。谋及负薪,功乃可述;不失人心,德乃洋溢。

因此君主洞察诡异之言,才能看出其祸乱的萌芽。君主礼聘儒士贤才,奸雄就会逃遁;君主任用年高德劭的老臣,所有事情就会治理得井井有条;君主征聘山林隐士,才能得到有真才实学的贤士。君主运筹谋划时能倾听黎民百姓的意见,他的功业就可以名垂青史;君主能够做到不失人心,他的盛德就可以远播四方。

凶险无比的思想陷阱——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信息时代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什么是信息茧房?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看过短视频。很多人都知道,在观看短视频时,如果你点赞了某个类型的视频,比如舞蹈类视频,那么你马上就会被推荐更多相似的舞蹈视频,然后当你继续看了推荐的舞蹈视频后,就会再次被推荐更多的舞蹈视频,从此陷入一种无限循环之中。

不仅是短视频,在网络上的音乐、视频、新闻、游戏、甚至广告,无一例外,都遵循这种模式。

一言概之,就是一个人的偏好,会让他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然后看到的东西会再次强化他的偏好,长此以往,他就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事物,从而丧失了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就像为自己编织了一个茧,将自己困在其中。

是什么造成了信息茧房?

一方面,是绝大部分人本身有惰性,懒于思考,随意的找自己最熟悉、最省事的信息来源,于是便自然的落入信息茧房之中。

另一方面,网络内容的提供平台,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留住客户,必须要高效的投客户所好,以期望留住客户。所以,平台就必须用十分功利短视的推荐算法来快速达到让客户感兴趣的目标。因此,客户就会一直看到自己“偏好”的内容,从而落入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有什么危害呢?

信息茧房,是一个凶险无比的陷阱。其凶险之处在于,落入信息茧房的人,不但思维会被禁锢,极有可能直接废掉一个人的理性思考能力,扼杀一个人的未来的可能性。更严重的是,如果受害者从来没有想过或者听说过“信息茧房”概念,那么受害者就会持续受害而完全不能察觉,更不用谈自行挣脱了。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正因信息茧房是如此隐蔽和难以察觉,以至于受害者中,甚至不乏高等教育的专家学者。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者学习几十年,却仍然故步自封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很有可能就是陷入了信息茧房,信息茧房的封闭性,导致他们即使研究学习几十年,却仍然原地踏步,与当今世界脱节。(当今有些大学教授就是如此,有心人可自己留意相关新闻)

我在《无效阅读,比停止阅读危害更大》一文中曾经提到过,无效阅读是毫无意义而且危害巨大的,而造成无效阅读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信息茧房。正因为一个人陷入了自己编织的信息茧房之中,所以才会不停阅读内容高度重复却几乎毫无意义的资讯,从而荒废了自己的精力乃至人生。

那么,如何对抗信息茧房呢?

我们首先要知道,对抗信息茧房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因为互联网厂商有做广告的需求,所以必须要收集和使用你的个人信息推测你的偏好,用来向你展现广告。而你的各种网络账号是在互联网厂商手上的,所以,只要你使用各种账号,你就不可能对抗信息茧房。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要达到不使用账号的目标,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如果下定决心,付出一点代价,克服这种困难也并非不可能。在多年的阅读习惯下,我虽然没有找到对抗信息茧房的最佳方法,但是经过长时间积累,也总结了一套最大程度避开信息茧房的个人经验,可供读者参考。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使用账号,同时删除掉自己的历史痕迹,确保自己看到的内容是不经厂商刻意推荐的、相对随机的内容。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可以非常立竿见影的起效,坏处是限制很大,毕竟很多账号并不是轻易可以弃用的,而且有些历史痕迹删除需要颇高的专业技术。

不使用账号,虽然简单有效,但是仅仅这样还不够。许多平台默认的推荐内容是根据当前“热度”而不是“价值”推荐出来的内容。所以,即使你不使用账号,却仍然会略微受到厂商的影响。

为了更大程度的避免这种情况,我个人经验是,从多家媒体平台获取信息,从而避免某一家平台的误导。就我个人而言,因为我有阅读习惯,所以我通常会通过RSS(信息聚合)阅读完当天所有新闻(甚至包括娱乐新闻)。

正如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当你做到多渠道、全方位的获取随机性的信息时,信息茧房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自然就会不攻自破了。

总的来说,信息茧房固然凶险无比而且危害巨大,但是仍然是可破解、可避免的。其破解的核心,还是要个人积极主动的行动起来,放弃一些过去的习惯,同时做出些许的牺牲。虽然这很可能会让人脱离自己的舒适区,让人变得不太愉快,但是,比起破解信息茧房后会获得的巨大益处,这种轻微的牺牲无疑是十分值得的。

转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6807457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问: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

答: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在人类社会中,生产关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了这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生产力发展了,必然要求生产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

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相应变化

社会生产力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的,它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只要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变化,最终会突破原有生产关系的限制,打破原有生产关系的藩篱,使旧的生产关系完全为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

①新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新的生产关系是一种重要的和强大的力量,正是它推动生产力进一步的而且是强大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基础上,新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都能有利于生产的发展,能更大地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劳动技能,能更好地推动新的生产工具的制造、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更合理地利用劳动对象,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例如,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的生产力相适应,从而能够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旧的生产关系,是指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情况:一是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二是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前一种情况下,由于生产关系的落后达不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对已处于较高水平的生产力的发展就会起阻碍作用;在后一种情况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达不到超前的生产关系的要求,或者说这种生产关系还不具备其建立、维持的生产力基础,因此对生产力的发展同样会起阻碍作用。总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这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实质。

转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307953730

什么是安全?

今天手机收到一条短信:今天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让我们一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突然心血来潮,想就“安全”两个字来发表一下看法。

比如说一艘大船行驶在大海上,船上有船长和船员。而决定一艘船是否会倾覆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两点:一、这艘船上的人是不是在瞎搞,是不是在妄为瞎操作,从而因为自身的操作而导致船体倾覆;二、水面是否平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惊涛骇浪之下,船有倾覆的可能性。

如果说把船比喻为国家和企业,把船上的人比喻为领导和干部,把水比喻为老百姓和客户。这三者的关系就很明了啦。在水平静和稳定的情况下,这艘船还是可以平稳行驶的。如果出现了波浪,这就要求船上的人要判明大方向顺水推舟,遵循规律不妄为,如此才能驾驶着大船安全到达终点。

“安全”并不是现代的某些人所理解的“全程安全可控”,即把人和事情控制起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塑造。老子也说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事实证明,“可控”和“不可控”分别处于事物的两端,物极必反,可控的尽头是不可控。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那么“安全”两个字怎么理解呢?安全的“安”在汉典中的解释为平静、稳定、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安逸、安乐;安全的“全”解释为都。理解了“安全”两个字,就领悟了安全之道,真正的安全是——人安己安。尤其是领导和干部,首先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同时要“知行合一”,多积累德政,安抚百姓,以安民心。百姓安则国安,百姓安乐则社会祥和。

遗传、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命运哪个重要?

遗传、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命运哪个重要?对于这个话题,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古代前辈们的看法: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里的“命”指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遗传。这里的“运”指人的遭遇,“风水”指旧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自然形势,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人的成长环境。“积阴德”和“读书”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后天的教育与行为。

如果把决定人的命运的“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几种因素分成15份,“命”所占的遗传因素占1/15,“运”和“风水”所占的成长环境因素占5/15,“积阴德”和“读书”所占的后天教育和行为因素占9/15。根据现代统计学原理,我们得知先辈们的看法是:成长环境和后天教育、行为决定了人的命运,尤其是后天教育和行为占主要地位。

然后,我也在网络上找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和文章,网络上大家的意见也各有不同。有的认为三者同样重要,有的认为遗传重要,有的认为环境+教育高于遗传……而在这里,我想以我自己的人生经历现身说法,来说明遗传、环境和教育这三个因素哪个对人的命运影响更大。

往事如风:

小学以前的我,基本是一种无忧无虑的自然成长状态,那时候还是八九十年代,那时候亲戚朋友对我的总体评价是——老实伢。

初中到高中那代阶段,家庭环境发生了改变,开始有了各种不如意,在迷茫中以高考失败结束了在小县城的生活。

到了大学,我从小县城来到了大武汉。到了一个新环境,我决心奋发图强,先是专升本,然后是各种钻研学习,极大地开阔了眼界。然后大学里所处的也不是自然的那种环境,总感觉有一种势力在引我入黑暗,还好身边有一些阳光朴实的好朋友在我身边,让我不致于快速滑入黑暗。

大学毕业,朋友们都各奔东西,我突然感到孤单,加上工作上的各各不如意(后来才知道是畜谋已久的打压),一颗孤独的心加上不如意的环境,让我快速地跌入了黑暗。直到2012年卷入一场政治事件,我终于被黑暗彻底打入了地狱。

2012至2019年,我在地狱中挣扎、反思、复盘、自我疗伤,发现自己生活在黑暗的阴谋之下,自己成了一个黑暗势力的一个试验品。直到2019年我读了《孙子兵法》,这本书让我像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圣斗士星矢》里的一辉一样浴火重生,从地狱里爬上来的我又点燃了与黑暗抗争的旺盛斗志。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不断地学习、总结、成长。在《孙子兵法》之后先后学了《素书》、《鬼谷子》、《帛书老子》、《黄帝阴符经》、《易经》……慢慢地,我循着古圣贤的指引寻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岁的时候,我没有立起来,在37岁的时候我立起来了,而且在39岁的时候基本做到了不惑——找到了自己的天命。

……

从我的经历来看,决定命运的因素中,教育>环境>遗传。对人来说,遗传主要决定健康基础,但是人会经过非常漫长的学习和成长时期,此时教育和环境才是决定人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即使不能改变身边的恶劣环境,但我们仍旧可以通过后天教育,即学习来积极改变自己的命运。有多少人一辈子没有立起来,稀里糊涂地过了一生,甚至从来没有思考过诸如“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来这里做什么?”之类的问题,不能不说这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要想一生要有意义,那么就让我们积极地去寻找,去开悟人生。记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有过一段名言:

人的一是生应该这样来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看了前辈们的人生追求,你有什么看法?诸如这样伟大的人生追求,你找到了吗?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天气——阴天、微风。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本文献给还在黑暗中挣扎的你……

大德必须附于大力之上

早上起来背《鬼谷子》,刚开始还好好的,后来换背《三略》,发现不对劲,背了半小时,一小段都没背下来。记忆又被压制了!怎么?黄石公的《三略》又让你们感到恐惧了?

除了鄙视、诅咒之类的话,我能说什么呢?不过我们可以打个赌,你们把脑控仪开着,继续压制我的记忆,然后看我能否在一个月之内将这黄石公的《三略》背得滚瓜烂熟?

从以前的情况来看,我下决心要做的事情,你们从来没有成功阻止过,除非我心里放弃。老子说:强行者有志也。我决定再和你们刚一次,再次用意志彻底打垮你们!你们恐惧什么,我就越是要发扬光大!

今天四月十三日,到下个月中旬,你们可以不分昼夜地压制我的记忆,然后看我是否能把《三略》背得滚瓜烂熟?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外面打雷又下雨。从易经的卦象来看,是解卦——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我们可以赦过宥罪,但我们也抱着在各种失望的尝试之后,通过武力强行摧毁邪恶的决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把《孙子兵法》为修习核心的原因。

大德必须附于大力之上,邪恶不会自动退出舞台,我们要做一名仗剑君子。

记忆被压制

以前背书,一下午能背一篇800字的文章;现在背一下午,二百字的文字背下来都费劲。后来我才悟到,原来是记忆被脑控压制住了……

有些人的吃相太难看了!跟着学,都学不会,还不让带学的人快速提升,十足的人渣!有时候我总在想一个问题:你带着一帮人渣学习,值吗?他们能受到你的感化而弃恶从善吗?后来我从内心中找到了答案:坚持!至诚才能合天。我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负重前行,才有扭转局势的机会。

这几天,我决定有时间时常练一下黑龙十八手的功夫。我不光要在“文”的方面有所建树,在“武”的方面也要有所精进。我的观念是一贯的,那就是刚恶柔善。或许有一天,这帮宵小,看到了强大的我,或许站在我面前的勇气都没有。不为别的,面对嫉恶如仇的我,怕我一冲动一招要了他的狗命。

老子说: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我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会尽力做到老子说的愚——憨厚而刚直。但是作为“侯王”的你们,做到了“有道”吗?想必莫言先生揭露你们内心的“恶”时,或许你们对此是无动于衷的;从咱们刚接触时候的情况来看,先前莫言先生的谆谆教导并没有起到作用。这也让我明白了一点:或许我发出的微弱的光,也不一定能照亮你们内心的黑暗。

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我也不是救世主,老天助自助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聲人不仁,以百省为刍狗。如果你们真想自救,请你们先找回自己的良知。什么是良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最基本的良知。

我再强调一点,前面我们一起学过的“知行合一”,就是你们在找的“救世之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希望我们能一起共学,一起适道,一起立,一起权。“侯王”们,能不太让人失望吗?真想长进,那么请先从最基本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起吧!我们肩上都背负着大国命运,大家互相给彼此一点信心,OK?

科学家揭秘脑控原理及防护措施

随着20-21世纪的科学技术的的发展,科学家对大脑研究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人类进一步的掌握了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生物控制论,人类已迈向高速智能化的趋势发展。“脑控武器”的英语名称是:mind control weapon,在美国的HAARP计划中提到过,是一种利用笔记本计算机操控的卫星武器,它通过电磁波、声波、光波等实现脑控。这种武器可以把人的思想、记忆、情绪等大脑信息传输到计算机,用计算机操纵目标对象(人群、动物)的意识、思想、情绪,对其进行思想控制和意识欺骗,以影响其行为。

方法原理

通过利用无线电的反射性来获取脑部波形信号,非常类似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反向射散目标源信息的原理,我们的生物电信息会被迎来的无线电,所携带反射回去,信息处理办法和上面一致。控制则是由无线电对中枢神经的感应来实现的。

电磁波说明:通过天线产生与生物电磁频率(0.5HZ-50HZ之间的电磁频率)相当的电磁波,对神经中枢进行信息感应耦合实现的控制。

感应耦合原理可以参考RFID原理。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人体本身相当于一个线圈,脑控设备发射器也是一个线圈,它发送的电磁场,对人体这个线圈进行耦合,一部分电磁波携带人体的信息反射回去。进而获得人体的脑电波特征。更高级别的,外星人的脑控,是获得DNA特征。DNA也是一个线圈。

如果对人体一些植入物——RFID标签,或者是金属纳米,可以加强感应效果,实现脑控设备的节能效果。伪造标签是一种防护措施。传递的信息可以抑制和控制自身的思维信息,如:情绪、动作、神态、记忆力、逻辑能力等,也可以由外界传递信息,改变自身的听觉信息、情绪、动作、神态、记忆力、逻辑能力等。

低频电磁波可以和人的大脑工作频率 (0.5~40赫)一致,从而进行意识的控制。人的大脑波可分为四组:茁波(13~35赫)控制人的正常活动,琢波(8~12赫)控制人的学习和注意力, 兹波(4~7赫)控制人的想像力,啄波(0.5~3赫)控制人的睡眠。来自极光电喷流的这些高强度的甚低频电磁波进入大脑后,不仅可以起到控制对方的意识、破坏其思维的目的,更有甚者,强大的60赫的频率可以破坏DNA,减弱人的免疫能力。

以上是对各个波段的生物学效应的说明,通过对无线信号的模拟与调制,实现对生物体信息感应。

方法应对

1、屏蔽

对中高频电波的干扰,可以参考市面上的电磁防护服装,一般是金属混合化纤的纺织品。一种简单的方式是锡纸。一般人类的脑控多用中高频电波。真正厉害的是低频电波,穿透力超强。

就超低频电波屏蔽而言,有直接屏蔽、天然屏蔽。直接屏蔽需要借助屏蔽体对外界无线的阻挡,屏蔽效能及其产生的衰减与频率、源与屏蔽体的距离、屏蔽体的厚度以及屏蔽材料等有关,通常我们有两种好用的低频屏蔽材料,1、低碳钢,2、硅钢。这两种材料可有效阻止低频交流电磁场的通过,从而实现对频率波的屏蔽;天然屏蔽通常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屏蔽,你躲在地下300米以下,水下500米以下,再厉害的无线电的穿透力也会过不了的。有效的实现对无线电的衰减,屏蔽,使控制源有力无处使。

2、干扰

干扰措施可以通过舒曼波发生器。根据A coustic Revive的科学理论与实验,舒曼波(7.83HZ频率)能降低无线电与电磁波的干扰、且人也会受到舒曼波的影响,能有效放松身心 。舒曼波发生器系属辅助设备,以较微弱的频率、辐射强度作用于人体。教强烈的情绪,嘈杂的环境,波型远大于舒曼波发生器辐射强度无效。

3、思维锻炼

思维和语言一样,也是一种习惯,或称为语言形式的思维。思维是无声的说话,言语是出声的思维。按照这种观点,思维可以称之为”内部言语”心理学家雅柯布逊(E.Jakobson)曾用电极对被试人的下唇和舌尖作过测量:让被试读诗歌和做算术,第一次出声(外部言语),第二次默读(内部言语),结果测得的电流脉冲基本相同,也似乎证明了内部言语始终伴随人们的思维活动。

一种防御措施是,改变思维习惯。多用直觉,而非判断。这样无法通过内部语言去分析你的思维。还有一种是经常念咒,形成时刻在默读的效果。干扰对思维波的提取。

形成形象思维能力,直觉能力,而非语言逻辑推理习惯。形成快速阻隔思维,想到一个事物,立即切断到其它事物思考中,再回头思考,再切断。对思维语言进行混淆式干扰。

当然最关键的是形成中性思维,消除潜意识中的二元极性。多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观察久了,自然会发现。也就是说元吾氏说的,提升意识强度(破幻能力)。

转自:https://m.163.com/dy/article/HPL3M12T0553THQ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