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几点关于读书的经验

这阵子在家注解鬼谷子的《本经阴符七术》,中间碰到一些麻烦,我发现之前购买的二本《鬼谷子》是假书,里面的重要内容被刻意地篡改了。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我除了鄙视之外,别无他言。这跟那些为了愚民而篡改《老子》、《黄帝阴符经》的人有啥区别?人民有学习传统文化的权利,如果觉得中华传统文化都有威胁,那我们还能说什么?只准你们武装头脑,就不允许人民武装头脑,这是什么道理?民智渐开,是某些人开始害怕了吗?

气愤之余,静下心来想了想我们应该如何读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读书就要优先读那些圣贤的书,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像孔子、老子、孙子、鬼谷子、释迦牟尼、柏拉图等圣人的著作,都应该优先地、用心地去读。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没有人能反驳孔圣人说的这话。

二、读书是门学问,既然是学问,就要在学的过程中带着疑问,尽信书不如无书。像我的买的几本假的《鬼谷子》,如果不假思索地全盘吸收了,岂不是要走不少弯路?另外,如果对一些奸邪的歪理邪说不加思考地全盘吸收,那后果是更可怕的。孔子说过:“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对圣人的著作,我们也要带着正确的心态去读。因为时间和空间的环境不一样,那些圣人毕竟是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环境下写下了他们的经验,适用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环境;而拿到现代,也不一定完全适用。所以学习他们的著作时,也要先了解他们那个时代的背景和文化因素,抱着边思考边吸收的心态去学(这也是我为什么要独立注解《老子》等圣人经典著作的原因)。

三、黄帝在《黄帝阴符经》里说过:“诸世万般,何为首道?传承优进,天之大道。”我们要传承前辈们的智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和进步。所以读书的时候,最好抱着超越前人的信念去读书。立意要高,读书的收获才会多。

以上是我读书学习的一点经验,这三点经验帮助我克服了读书学习中的一些困难,具有可操作性,所以推荐给大家。

道经26-巠則失本,趮則失君

(稳重;不轻率)(通“轻”,轻视;不重视)根,(使清醒;清醒)(同“躁”,动)君。是以君子(各种)日行,不(艹,表示把两点意思串起来。离:1、离开。2、缺少)甾重(即“辎重”,外出的人携带的包裹行李)

唯有環官(亵渎;轻慢)處,則昭若。若何萬乘之王,而以(品格,修养)巠於天下?巠則失本,趮則失(主宰、统治)

注解:

重视是轻视的根本,清醒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统治者)的各种出行,不能离开和缺少辎重(一切准备妥当才出行)。

只有(统治者)被官员包围或遭受轻慢时,则一切答案都昭然若揭。为什么(统驭天下的)万乘之王,却要凭借品格才可以轻视于(治理)天下呢?轻视则会失去根本,躁动(不停地跳动)则会失去统治。

道经25-道法自然

有物(通“混”,混合搀杂)成,先天地生。(xiù,华丽,精致如绣)呵,(móu,绸缪,犹缠绵也)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爲天地(本源,根源,根本)。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吾强爲之,(名声,名誉,名望)(爰,于是)大,大曰(shì,筮通“噬”,咬、吃),筮曰遠,遠曰(通“返”,回归)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表示疆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解:

有个东西在混沌中生成,它先于天地而生。华丽呵,缠绵呵,不倚靠任何别的事物而独立存在着且不随时间改变,(我们)可以把它视为天地的本源。我没有能知道它的名称,给它取字叫“道”。

我强行而为之,名声于是扩大,扩大于是咬噬,咬噬于是远离,远离于是返回。

(就决定万事万物生、发、衰、败的发展和演变的方向而言,)道是重大的,天是重大的,地是重大的,王也是重大的。任何一个疆域范围内都有这四大,而君王是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人(居天地之间)效法地,地(的一切运作)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