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64-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爲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事物发生前的征候或迹象,预示)也,易謀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爲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亂也。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通“久”)成之臺,作於(通“累”,堆积)土;(通“百仞”,八尺为仞。百仞,形容极深或极高)之高,(通“始”,起点、开端)於足下。爲之者敗之,(控制;统御)之者失之。是以聖人无爲也,故无敗也;无執也,故无失也。

民之從事也,恒於其成事而敗之;故慎終若始,則无敗事矣!

是以聖人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而(回归,还原)衆人之(虚字,置在动词前,暗示动作达到的事物)(通“祸”,作祸;危害,使受灾殃);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爲。

注解:

安定时,容易掌控;没有出现征兆时,容易图谋;脆弱时,容易破除;微小时,容易消散。在尚未形成隐患之时就做好预案,在尚未产生危乱之时就治理妥当。

合抱粗的大树,长于细小的萌芽;筑了很久的高台,起于微小的泥土;登上百仞的高台,始于足下每一步。妄为了的人失败了,控制了(天下)的人失去了(天下)。因此有道德的统治者顺应自然不妄为,那就没有失败;不控制,那就不会失去。

民众在处理事情时,常在其即将成事时却失败了;那如同刚开始时一样慎重收尾,则没有失败的事情啊!

因此有道德的统治者以不生贪欲作为自己的欲望,而不重视难得的财货;学习(这部)不曾学过的绝学,并且还原众人所作下的祸患;能够辅助万物自然演化,而不敢妄为。

作者: 张津东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