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反应

古之大化(谓化育万物)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同“复”,重、再)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事物的规律、意旨),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古时候化育万物之人,是与无形的“道”共生的。他们回顾过去,再来验证将来;考察历史,再来把握现在;了解对方,再来返照自己。对于动静、虚实的原理,如果不符合于当今的情况,就要反过来在前人的历史经验中探求。任何事物又需要反复探求,才能得到答案,这是圣智之人的思维方式,不可不仔细考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经由;透过)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摹拟、效法),事有(譬喻)。其有象比,以观其(中,间)。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置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通“伺”,侦察,观察)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

别人侃侃而谈,是动;自己沉默倾听,是静。透过对方的话,听他话中透露的真实想法;话中有前后矛盾或不合情理的地方,通过反驳和追问来探求其情,从其反应中必定能探求出。说话可以模仿,事物可以类比;透过象和比的手法,来观察其后要说的话。“象”就是模仿事物,“比”就是用同类的言辞来做类比。采用象、比手法皆不直说,可以在无形之中获得对方回应。用象、比之词引诱对方说话,如果和现实相符,可以获知对方的实情。其像张开网捕野兽一样,在野兽出没的地方多设一些网,伺机等侯着野兽落网。针对对方使用的方法只要合事理,对方自然会暴说出真情,这就是“钓”人实情的网,应经常持这样的“钓”人之网去驱使别人。

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通“赴”,往,去)其心。(古同“现”,出现,显露)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重、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根据,依据)(zhòng,谨慎)之,(乘其不备,偷偷地进攻)之,反之,(审察;查核)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详细,周密)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如果)其沉默不言或言辞中没有使用类比,就要为之改变谈话方式。用“模仿”的手法来打动对方,是言辞暗合对方内心的想法,等对方显露出真情,进而主导对方。己往彼来,言辞之中有“模仿”和“类比”(以探察对方的底细),因而奠定谈话的基础。首先自己的言谈举止要十分谨慎,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意图;其次通过突然发问的方式,不给对手任何巧言令色、掩盖事实的机会;然后在谈话过程中不时地反驳对方话语中的有前后矛盾或不合情理的地方,以探求真情;最后要不时地采取顺从谈话对手的方式,以查核出导致他话语中出现自相矛盾的内容的原因;像这样进行探究,任何事情都可以从对方言辞中察知。圣智之人用这种方法诱导愚者或智者,所获皆为实情,任何事情都不会有疑惑。所以善于用“反听”的方法探察对方的人,通常能够用鬼神莫测的多变手段来探得对方的情况。随机应变的方法得当,就主导的详细。主导的不详细,得到的情况就不明了;得到的情况不明了,奠定的基础就不详细。

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通“胀”,胀满)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变化着使用“象”“比”,对方一定会有“反应”的言辞,这时自己再回过头来倾听。想要听对方讲话,自己要先用沉默来逗引他;想让对方膨胀,自己要先收敛;想让抬高对方,自己要先谦下;想从对方那收获利益,自己就要先付出。要想让对方“敞开心扉”而露出实情,就要善于通过“象”和“比”综合使用的办法,来主导对方的言辞。声音相同,彼此就会产生共鸣;双方看法一致,就会心理契合,彼此就会走到一起。

(引入动作行为的依据;根据;凭借)此,或因彼,或以事(君主;皇帝),或以牧(臣下;百姓;群众)。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覆,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比喻胜败、高下、强弱)。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猜度)其意也;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反听之法)或者根据这个办法,或者根据那个办法,或者用来侍奉君主,或者用来主导臣下和百姓。这就需要听出话中的真伪,了解彼此的异同,从而探得情况和诡诈之处。对方的表情动作、言谈沉默与此间的出入(不符之处)、对方的喜怒都可以用这种方法窥其端倪,都通过预先奠定(做好准备)作为法则。用“反”的方式来探求和查核,观察对方的寄托(安身)。因此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自己需要平心静气地去听取对方的言辞,考察其中的事情,论说万物,辨别事物的胜败、高下、强弱。虽然不是同一事物,但是可以从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中来推知有关联的同类事。像深入到人的内心探测人一样,借此估量出其能力,猜度出其意图;而这种猜度就像“符应”那样不会失误,像螣蛇所指祸福不差,像后羿发箭发箭必定命中那样百验不失。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古同“现”,出现,显露)(使之现形,显露,显示)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如舌之取燔骨(炙肉中的骨头)。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侍奉,供奉)之。进退左右,以是(掌管)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谓情实。实情,情况)、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所以了解他人要从了解自己开始,只有了解自己之后才能了解他人。(做到自知后再)了解别人,就像比目鱼相并而行那样一丝不差;(做到自知后再)使之现形,就像阳光之下显露影子一般,(做到自知后再)考察对方的话也能立刻捕捉到对方的真实意图,就像用磁石取针,如同用舌头来获取烤肉中的骨头一样万无一失。自己暴露给对方的微乎其微,而探察对方所显露的情况却又快又准。无论用于阴或阳的情况,圆或方的事物,都可以得心应手。在对方形迹未显前,就用圆通的方式来引导对方说出实情;在对方形迹已显后,不妨用方正(已定的原则)的方式来对待对方。作为君主而言,无论提升还是罢黜属下,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去掌握对方。假如事先没有原则,不能确定方法,就无法驾驭对方。做事不先准备,就是忽略了得情的规律。先确定原则和方法,再去管理对方,所实施策略不露形迹,让对方摸不透、抓不着我们的门路,这样的统治者或管理者可称为天神(那般达到难测难知的至高境界)。

作者: 张津东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