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为啥看不好病?

近几年因为老人身体的原因,经常带老人去医院看病。这期间主要是在公立医院看病,私人医院去的比较少。今天下午在襄阳带我岳父去了爱尔眼科这家私人医院看医生,然后对私立医院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比较。

在我这二十多年和医院打交道的经历中,慢慢形成了我个人的认知:公立医院大都比较黑,而且很贵;相反那些比较知名的私立医院还是比较守规矩的,价格也相对优惠。

如果说是医生水平的原因看不好病,我觉得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没那个能力嘛。但是那些三甲医院的专家医生,你能说他水平不好吗?但是他们却经常看不好病。什么原因看不好病?我觉得具体原因还是医德问题,太黑了!很多医生被金钱利益所驱动,更多的医生被黑恶势力所威胁和控制而被迫遵命行事。最后大部分原本被称为白色天使的医生在威逼利诱之下成了黑恶势力牟利的工具。很多的医院现在不是在给病人看病,而是在做生意。

今天下午带岳父到襄州爱尔眼科医院看病,前后不到两个小时,花钱不超过200块,就把眼病看好了。全程没有忽悠,没有什么多余的检查,专业服务,这里点个赞!

在等候岳父做检查的时候,我看到这家医院的展架上放着一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我拿起来翻了翻……有机会一定要拜读一下。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寒山问拾得

寒山问拾得是寒山和拾得的一段对话。传说,寒山和拾得原本是佛界的两位罗汉,在凡间化做两位苦行僧。一日,寒山受人侮辱,气愤至极。于是便有了与拾得下面的一段精彩对话。

寒山问: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在这段对话中,寒山师父问得很好,拾得师父答得很妙。其实,拾得的回答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豁达、那种超然、那种大度、那种洒脱,也就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庄子所宣扬的“清净无为论”中的“少私寡欲,不去争斗”。很明显,这是一种救人的、寻求个人解脱的学说,而不是一种救世的学说。

但对人的修行来说,“少私寡欲,不去争斗”的确能给人以极大的解脱。每个人身边总有些不快,这种不快很多是别人对你的嫉妒、诽谤、讽刺、攻击甚至迫害所造成的。怎样对待别人的恶为(或善意的恶为),怎样摆脱身边的这些烦恼,是我们经常为之头疼的事。于是,有的人明中争斗,结果争的头破血流、两败俱伤;有的人暗中生气,结果气的七窍出血,永世窝囊。

“世间谤我,贱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种处世方法,既不明争,也不暗斗,而是不斗气也不生气,正起眼走自己的路,相信自己能笑到最后。

之所以说这段对话影响了我的一生,是因为的确身边有一批这样的人,而我用“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的方法获得了胜利。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总有那么些人看你不顺眼,想着办法整你、治你、斗你。如果你把心思放在反抗上,那就正好中计了。我采取的方法是,面上事事过的去,暗中自己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以优异的工作学习成绩去“游戏”人间,“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远远的被我甩在身后。凡事要低调,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要先做好了再说。我给我自己制订的做人座右铭“少话少事少事”(少说大话、少做鲁莽事,就会不出大事),就是“再待几年,你且看他”的翻版。这种处世方法绝对不是消极的,我认为是防守式的进攻,是积极的。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修身养性、完善自我,固然可取,但不闻世事、时时“清心寡欲”,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生态度去生活,也颇是有些对己、对世太不负责任了。拾得师傅的回答,只是一种思想的反映,也仅仅是一个教育人要“修其身,完善其性”的美好愿望。它有着积极、善良的一面,但也有着不现实、颓废的缺陷。人都是生活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而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现实的社会,既有它的美好、善良、真诚,也有它的丑恶、暴戾和虚伪。对于那些社会中坏的一面,我们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呢?比如,对公共车上猖獗盗窃的小偷,对大街上行凶作恶的歹徒,用“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的方法对待肯定是不行的。对于阴暗的事物,对于伤人、伤俗的歪风,对于欺弱压小的暴虐,对于一手遮天的恶徒,“不抵抗政策”非但换不来安定,只能是让它们得寸进尺,越发肆无忌惮!于是乎,对话改为“只是引他,导他,教他,劝他,认他,肯定他,几个回合度化他!”

“寒山问拾得”的这段经典对话所以传世不衰,是因为它有睿智的哲理,因此就有无限的生命力。我想,能一分为二地把这段对话的精髓占为己有,以后做人时会更敞亮一些。

转自:寒山问拾得_百度百科 (baidu.com)

浅谈网络安全问题

老子说:“上善治水。”黑客五行属水,要治理黑客,就不得不提到几千年前的大禹治水,大禹最终通过堵疏结合的方式治理了洪水。因为自身也是黑客攻击的受害者,所以我借鉴大禹的治水思路,尝试寻找治理黑客的思路。

一、堵,压缩黑客的空间:

(1)先解决大脑安全问题。用纳米解决纳米,研发纳米机器人清除体内纳米传感器,并监测体内不明纳米机器人;要先保证大脑的安全,否则什么密码、机密都是空谈。

(2)踏网留痕,推动网络安全透明化。对网络所有的监控和日志记录进行芯片级加密,以便于后期跟踪排查。

(3)刑重而必。加强网络安全规范监管,对在国内发动网络攻击者直接判重刑,对违反网络安全的企业予以曝光和罚款。

(4)用高科技武装网络安全。电脑终端采用芯片级安全措施,积极使用高科技加强网络终端的安全。

二、疏,为黑客指明道路:

(1)尊重和爱惜人才,把黑客视为国家重器,高薪予以收编,让其为国家安全的正义事业服务。

(2)赏厚而信。鼓励并奖励漏洞发现者和修补者,对网络安全做得好的企业授以荣誉。

(3)组织模拟攻击,测试国内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以发现和修复潜在的漏洞和弱点。

(4)参与并推动国产操作系统的研发,使国产系统做到安全,自主。

修权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日法,二日信,三日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君臣释法任私必乱。故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则治。权制独断于君则威。民信其赏,则事功成;信其刑,则奸无端。惟明主爱权重信,而不以私害法。故上多惠言而不克其赏,则下不用;数加严令而不致其刑,则民傲死。凡赏者,文也;刑者,武也。文武者,法之约也,故明主(相信,信赖)法。明主不蔽之谓明,不欺之谓察。故赏厚而信,刑重而(必,分极也;标杆、标准);不失疏远,不违亲近,故臣不蔽主,而下不欺上。

国家的安定有三个因素:一是法度,二是信用,三是权力。法度是君臣共同执掌的;信用是君臣共同树立的;权力是君主独自控制的。君主失去掌握的权力则国家会陷入危机,君臣抛弃法度只顾私利国家必然混乱。所以确立法度明确公私的界线,并且不因为私利而损害法度,则国家会安定。制订法度的权力独断于君主就树立了威信。人民相信君主的赏赐,事业就会办成;相信君主的惩罚,犯罪就不会发生。只有贤明的君主才珍惜权力看重信用,不会因为私利而损害法度。所以君主许下很多施予恩惠的空话而不能实现,臣下就不会愿意效力;屡次颁布严厉的法令而从不执行刑罚,民众就会轻视死刑。所有的奖赏都是文治,而刑罚是武治,赏罚是法度的纲要,所以贤明的君主是信赖法制的。贤明的君主不被蒙蔽叫贤明,不被欺骗叫明察。所以重赏之下树立了信用,而重罚之下树立了标准。(重赏)不忘关系疏远的人,(重罚)不回避关系亲近的人。这样臣子就不会蒙蔽君主,百姓就不会欺骗统治者。

世之为治者,多释法而任私议,此国之所以乱也。先王(通“悬”,1、揭示;颁立。2、秤锤;秤砣)权衡,立尺寸,而至今法之,其分明也。夫释权衡而断轻重,废尺寸而意长短,虽(1、明察,知晓。2、分辨),商贾不用,为其不必也。故法者,国之权衡也。夫(古同“背”,背弃,背叛)法度而任私议(私人的看法或主张),皆不知类(孟子的意思是说,只懂得手指不如别人是缺陷,却不懂得心不如别人是缺陷,同样是自身存在的缺陷,很多人却不知道用类比的方法弄明白自己心不如人的事实,所以叫不知类)者也。不以法论知、能、贤、不肖者,惟尧;而世不尽为尧。是故先王知自议誉私之不可任也,故立法明分,中(1、度量衡的总称。2、典范;法度)者赏之,毁公者诛之。赏诛之法,不失其(议论,特指议论政事),故民不争。不以爵禄便(pián,便,安也)近亲,则劳臣不怨;不以刑罚隐疏远,则下亲上。故授官予爵不以其劳,则忠臣不进;行赏赋禄不称其功,则战士不用。凡人臣之事也,多以主所好事君。君好法,则臣以法事君;君好言,则臣以言事君。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则毁誉之臣在侧。

世上的统治者,大多数都抛弃了法度而任由私人意见来统治国家,这是国家为什么混乱的原因。先王制定秤砣和秤杆,确立尺寸的标准,作为标准沿用至今,是因为制定的各种量制的界限明了。如果抛弃了权衡去判断轻重,废除尺寸标准去估计长短,即使明察分辨,商人也不会用这种办法,因为这样的结果不是完全肯定的。所以法度也是治国的权衡。违背法度而依赖个人意见,都是不知类比事理的。不用法度就可判断人是智慧还是愚笨,贤明还是无能的就只有尧了,但世上不是人人都是尧。所以先王知道私人的看法和私人的名声不可以信赖,必须规定法律明确标准,符合法度的就奖励他,危害公法的就要惩罚。赏罚的法度,不偏离大家的议论范围,民众就不会有争议。不按近亲来安排爵禄,那么有功劳的大臣就不会感到哀怨;不按疏远来执行赏罚,那么民众就会亲近君主。所以(如果)不按功劳来授予官爵,忠臣就不会尽力办事;不按军功行赏赋禄,战士就不会打仗。凡是大臣侍奉君主,多数投君主所好。君主好法度大臣就以法律奉君,君主爱听好话大臣就以谗言奉君。君主好法度身边就会聚集正直之士,君主好谗言身边就都是奸臣。

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故尧、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位天下也;论贤举能而传焉,非疏父子亲越人也,明于治乱之道也。故三王以义亲,五霸以法正诸侯,皆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治天下。是故擅其名而有其功,天下乐其政,而莫之能伤也。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故公私之交存亡之本也。

公私界限分明,平庸的人就不会忌妒有才干的人,无能的也不会忌妒功臣。所以尧舜统治天下,不是从天下获取私利,是为天下而治理天下;选择贤能而传位给他,不是疏远亲生儿子而亲近无血缘关系的人,而是明白治世和乱世的道理。所以三王靠仁义亲临天下,五霸靠法律征服诸侯,都不是为了私自篡夺天下的利益,而是为天下治理天下。所以有功名的君主,天下的人都满意他的统治,没有谁能动摇他的统治。如今乱世的君臣都渺小得只重一国的利益和掌管自己官府的权力,这也是国家陷于危机的原因。所以是否公私分明是国家存亡的根本。

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yù,卖,出售)权以(yāo,用秤称物)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鲜矣。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国无“隙”、“蠹”矣。

废除法度并且喜欢个人的意见,那么奸臣就会称量俸禄高低进行卖官,一般官吏就会隐瞒下面的民情并且鱼肉百姓。谚语说:“蛀虫多了,而树会折断;缝隙大了,而墙会坏。”如果大臣争相谋取私利而不顾及百姓,那民众就会远离君主,民众远离君主,这是国家是“缝隙”。国家常设官吏隐瞒下情并且鱼肉百姓,这就是民众的“蛀虫”。而国家有了“蛀虫”、“缝隙”而不灭亡的,天下少有。所以贤明的君主依赖法度、摒去私利,国家就不会有“蛀虫”、“缝隙”了。

天地之间有杆秤

《宰相刘罗锅》是我们小时候看的一部热播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主题曲里唱的一句话直至今天我都还记忆犹新:“天地之间有秆称,那称铊是老百姓,称秆子挑江山咿呀咿而呦,你就是定盘的星……”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那秤杆子是什么?在这个比喻中,秤砣代表的是老百姓,而秤杆则代表政治权力。秤杆是支撑秤砣的中心,控制着秤砣的平衡和稳定。类比到现实生活中,秤杆可以代表政治体制或政府机构,它承载着权力和责任,起着平衡社会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政治权力的行使应当以公正、透明和负责任的原则为基础,保障老百姓的权益和福祉。当秤杆失去平衡或失去公信力时,就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正现象。因此,秤杆的稳固和公正性对于社会的平衡和发展至关重要。

劳谦,君子有终

今天思绪万千,中午简单地下楼买了6块钱的小笼包,简单地吃个午餐。然后,我以物占法,以一笼8个小包子为上卦,以当时的时间中午12:34为下卦,得出了一个地山谦卦;三爻变,得坤卦,互卦直接得雷水解卦。

这三个卦象连起来有二层意思:一、经过我上午的一番坚定的、欲征伐邪恶的表态,敌人内部发生了地震,坎水化解后,局势最终变顺利了。二、以君子之谦德修身,化解了坎水之难,使得局势最终变顺利了。

我认为这两个卦象应该综合起来运用:首先自身要修谦德,尽量以美德来感化邪恶;但是有些骄横跋扈的人是无法是谦德之心去感化的,那么此时只有用更强硬的方式解决问题了。所以要学好本领,内外文武兼修。真正到了怀柔之法不能解决矛盾而要动武征伐的那一天,咱也不怕任何人,就算不能把对手打死,也要把他整残废!

今天最重要的收获就是通过ChatGPT人工智能具体地了解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再就是再次学习了谦卦。我认为知善知恶是最基本的修身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再修谦逊之德,人生就更加完美了。

真的是有幸读到了《易经》这本书,它让我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宇宙观;又通过学习其中的易理,让我有了全新的人生观。让我们知行合一,先实践谦卦中的“劳谦,君子有终”。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古人说:知善知恶是良知。那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关于这个问题,我问了ChatGPT人工智能3.5和4.0,看看它们是怎么说的?

问GPT-3.5:

古人说:知善知恶是良知。那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GPT-3.5答:

善和恶是道德判断的两个基本概念。虽然不同文化和哲学体系对于善恶的定义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善指的是道德上正确、正义、积极、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行为或品质,而恶则指的是道德上错误、不正义、消极、有害于个人和社会的行为或品质。

具体来说,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诚实正直:尊重真实、诚实守信,不欺骗、不伪装。
  2. 仁爱关怀:对他人有同情心、善意和关怀,愿意帮助他人。
  3. 公正公平:不偏袒、不歧视,对待他人和事物公正公平。
  4. 勇敢正义:敢于面对困难和不公正,维护正义和公共利益。
  5. 谦虚谨慎:不自大、不傲慢,谦虚对待他人和自己,谨慎行事。
  6. 勤奋努力:努力工作、学习和追求个人的目标,为社会做出贡献。

而恶则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欺骗谎言:故意欺骗、说谎,违背诚实和信任。
  2. 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利益,不考虑他人的需要和权益。
  3. 不公正不平等:对待他人不公正、不平等,偏袒自己或特定群体。
  4. 暴力侵害:使用暴力或威胁他人的安全和权益。
  5. 虚伪虚荣:伪装自己、追求虚荣,不真实对待他人和自己。
  6. 懒惰浪费:消极怠工、浪费资源,不努力工作和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善恶的判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受到文化、价值观、伦理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对善恶有不同的理解和评判。

问GPT-4.0:

古人说:知善知恶是良知。那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GPT-4.0答:

善和恶是道德标准的两个方面,是人们评价行为和事物的标准。一般来说,善是指符合道德规范、有益于他人或社会、符合公义、真诚等方面的行为或事物;恶则相反,指违背道德规范、有害于他人或社会、不公正、虚伪等方面的行为或事物。当然,不同的文化和时代对于善恶的理解和认知也有所不同。

问GPT-4.0:

请具体地说一下?

GPT-4.0答:

具体来说,不同的文化和时代对于善恶的认知和理解有所不同。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善被认为是具有仁爱之心、尊重长辈、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勤劳勇敢等品质;而恶则包括贪婪自私、不孝不敬、说谎欺骗、懒惰怯懦等不良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善也被认为是关心他人、尊重多元文化、保护环境、维护公正等行为;而恶则包括歧视、破坏环境、违法乱纪等行为。因此,善恶的具体定义和评判标准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他们说要顺台阶而上而代价是低头

昨天,家里的苹果平板又出毛病了,开屏不灵,有时候需要按开机键几十下才能打开屏幕。刷机后只要一联网,就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又是全程安全可控。

我就是这样倔强,你越是阴害不想让我做什么,我就越是要做。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既然你们以我为敌,那我也不能不当个合格的对手。你们的德性让我感到担忧和不安,上善治水,如果让我选择,那估计以后很有可能进平班。

别以为控制了我就万事大吉,怎么样?现在谁被动了?现在求我解除脑控我都不干了!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你们的那点阴谋诡计,我几乎全给你们破了,想必你们现在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恨吧?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有没有想过当初对我杀人诛心的动机,结果如今把自己给诛了?

《孤勇者》中的一句歌词:“他们说要戒了你的狂,就像擦掉了污垢;他们说要顺台阶而上而代价是低头,那就让我不可乘风,你一样骄傲着那种孤勇……”我是不可能向你们这些恶势力低头的,有拳头打过来,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以更强的拳头予以回应。别指望能把我干趴下,如果我决心以意志来干掉你,那我们之间将是不死不休!就算干不死你,我也会重伤你,让你留下永久的痛苦记忆!所以,如果聪明点,就不要像跳梁小丑一样在我面前蹦跶。

知善知恶是良知,失去了良知,那还配称为“人”?有时候,我打心眼里瞧不起你们,说你们是人吧,畜生不如;说不是人吧,又长了一副人的模样。既然柔和的政策接受不了,那只能用阳刚的办法(我也没指望你们能接受)。摊子打烂了可以重新建,对于你们这些人,我还是比较乐意用阳刚的办法出一出久压心底的恶气。

冤有头,债有主

惊闻我们身边又发生一起持刀在幼儿园行凶的案件。震惊之余,让我突然想到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强者发怒,挥刀向更强者;弱者发怒,挥刀向更弱者。”纵观现实社会还真是如此。我们的百姓太弱太愚昧了!

我想表达的观点是:冤有头,债有主。唯有如此,才能让那些真正的恶人有所畏惧并有所收敛。

什么是“冤有头,债有主”?我是专门搜索了一下,不懂的看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