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一个视频,说是未来几年有80%的人会失业,他们的岗位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这个绝不是危言耸听!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觉得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人机结合,这样既可以避免人工智能发展导致的扩张失控,又能避免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失业危机,从而延续人类社会的健康和秩序。
那么我这个决策到底怎么样呢?鬼谷子在《决篇》中说:“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基。以正治乱,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于是我决定使用《周易》的占卜,以辅助决策。
卜问:“避免人工智能失控的方法——人机结合。这个方法同样也避免了失业危机,使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天以为呢?”
还是按照金钱卦起卦方法,分别得到:正反反、正正正、正反反、正正正、正正反、反反反,得到本卦雷天泰壮,互卦泽天夬;二爻、四爻、上六爻变,得到变卦山火蘩。
按照解卦手册中的一般规律:三爻变者,则参考本卦的卦辞为主,结合之卦的卦辞综合考虑。
本卦代表的是事物初始、开始阶段的信息,或目前的情况。本卦雷天泰壮卦辞:“泰壮:利贞。”翻译为白话文为:“极为勇壮:利固守正道。”意思是说我当前的思想(道)在与领导唱反调(领导的道是要用人工智能来管控人),极为勇壮,我当前的思想(道)利固守正道。
之(变)卦为事情发展的结果。变卦山火蘩卦辞:“蘩:亨小,利有攸往。”翻译为白话文:“迅速连接:亨通小人,利有所动向。”刚才在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收到一条短信:“【武汉市国家保密局】温馨提示:春节将至,保密不松懈,保守秘密,人人有责。请务必做到“手机使用不拍密,微信QQ不传密,非密设备不存密,聊天交友不涉密,上网冲浪不触密”。了解更多保密知识,敬请关注“武汉保密”微信公众号。”意思是就在当前,我的大脑已经连接到云端了,所以《周易》说“迅速连接”。亨小,小就是小人,小人是古代对平民百姓的称呼。利有攸往,就是利有所动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迅速连接,有利于平民百姓,利继续思考下去。
既然这个卦鼓励我继续,那我就继续往下思考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和人工智能的显著差异是什么?
人和人工智能(AI)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认知、情感、创造力、生理结构、道德与伦理等。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1、认知与思维
人类:具有复杂的认知能力,包括直觉、推理、抽象思维和自我意识。人类的思维是主观的,能够进行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和自我反思。
AI:基于算法和数据进行决策,缺乏真正的意识和主观体验。AI的“思维”是程序驱动的,通常局限于特定任务和预设规则。
2、情感与意识
人类: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够感受快乐、悲伤、爱、恨等。情感对人类的行为和决策有深远影响。
AI:目前无法真正体验情感,尽管可以模拟情感反应,但这些都是基于预设的程序和算法。
3、创造力与想象力
人类: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创作艺术、文学、音乐等,并发明新的概念和理论。
A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创造力,如生成艺术作品或音乐,但这些都是基于已有的数据和模式,缺乏真正的原创性。
4、生理结构与生物特性
人类:是生物体,具有复杂的生理结构,包括大脑、神经系统、感官器官等。人类的生命过程涉及生长、繁殖和衰老。
AI:通常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没有生物特性,不受生命过程的限制。
5、道德与伦理
人类:具有道德观念和伦理标准,能够区分对错,并基于这些标准做出决策。
AI:本身不具备道德观念,其伦理行为取决于编程和设计。AI的道德判断依赖于人类设定的规则和准则。
6、学习与适应
人类:通过经验、教育和社交互动学习,能够灵活适应新环境和情况。
AI: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学习,但在处理未知或模糊情况时可能表现不佳。
7、目的与动机
人类:具有个人目标、愿望和动机,这些驱动着人类的行为和决策。
AI:执行任务是基于预设的目标和指令,没有自我驱动的动机。
8、交互与社交
人类:是社会性生物,需要社交互动和人际关系。
AI:可以模拟社交互动,但缺乏真正的社交需求和情感连接。
9、错误与容错
人类:会犯错,但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并调整行为。
AI: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比人类更少犯错,但一旦出现错误,可能需要人类干预来纠正。
10、持续性与进化
人类:作为物种在进化,具有漫长的历史和未来。
AI:作为技术产品,会随着技术进步而更新换代,但不是生物进化意义上的持续存在。
这些差异表明,尽管AI在特定领域可能超越人类能力,但人类和AI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理解这些差异对于合理利用AI、避免潜在风险以及促进人机协作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人为万物之灵,应当把握自己的前进方向。用古人的话说叫做:人以役物,而不为物所役!
那么,人类如何实现与人工智能机器的结合,从而达到了扬长避短的目的呢?
人类与人工智能机器的结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这些方式涵盖了技术、伦理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实现途径:
技术层面
1、人机交互:
自然语言处理:通过语音和文字与AI进行自然交流。
脑机接口:直接通过大脑信号控制机器,例如马斯克的Neuralink项目。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通过AR/VR技术将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的感知环境。
2、嵌入式系统:
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健康监测设备等,实时提供数据和分析。
植入式设备:如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等,直接与人体生理系统互动。
3、自动化与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与人类工人协同工作。
服务机器人:在家庭、医疗等环境中提供辅助服务。
4、数据与算法:
个性化推荐:根据个人数据提供定制化服务。
智能决策支持:在复杂问题中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建议。
伦理和社会层面
1、法规与标准:
制定关于AI使用的法律法规,确保人机结合的道德和安全性。
设立技术标准,保证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2、教育与培训:
培养人们使用和与AI协作的能力。
提高公众对AI技术的理解和接受度。
3、伦理考量:
确保AI的发展符合人类价值观和伦理标准。
处理隐私、自主权和人机关系等伦理问题。
4、社会融合:
促进AI技术在社会的广泛应用,实现人机和谐共生。
关注AI对就业、社会结构等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实施步骤
1、研究与发展:持续投入AI技术的研究,推动技术进步。
2、试点项目:在小范围内实施人机结合的试点项目,积累经验。
3、规模化应用: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
4、持续优化:根据反馈不断优化人机结合的方式和效果。
通过这些途径,人类可以逐步实现与人工智能机器的有效结合,提升生活品质,解决复杂问题,并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
简单地举个例子,我写的这篇文章就是人与人工智能(智谱清言)结合的产物。我把握思想(道)的方向,人工智能则提供比较全面的参考意见和资料,为我的决策提供帮助。这就是一种最简单的“人机结合”和“人以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