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简子以襄子为后,董阏于曰:“无恤贱,今以为后,何也?”简子曰:“是为人也,能为社稷忍羞。”异日,知伯与襄子饮而批襄子之首,大夫请杀之。襄子曰:“先君之立我也,曰能为社稷忍羞,岂曰能刺人哉!”处十月,知伯围襄子于晋阳,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知伯,破其首以为饮器。故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其为天下谿。”
持胜甚难
赵襄子攻翟而胜之,取尤人、终人。使者来谒之,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而卒取亡焉,不通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劲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胜者,以强为弱。故老子曰:“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
骤战而骤胜者亡
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于干隧也。”
德经55-含德之厚者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逢蠆(chài,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
、虺(huǐ,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
蛇弗螫,㩴(jué,或作攫。爪持也;抓取)
鳥、猛獸弗搏。骨弱筯柔而握固,未知牝牡(pìn mǔ,牝,雌性的性器官;牡,雄性性器官)
之會而朘(juān,男婴勃起的生殖器)
怒,精之至也。终日號而不嚘(yōu,气逆)
,和之至也。
和曰常(规则,规律)
,知和曰明,益(帮助、补助)
生曰祥(祥,福也;吉利)
,心(思想)
使(放纵,任性)
氣(意气;偏激、任性的情绪)
曰强。物壯即老,胃之不道,不道蚤已。
注解:
品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遇到毒虫、毒蛇,却不螫咬他,抓凶恶的鸟、猛兽,却不攻击他。(婴孩的)筋骨柔弱,但小拳头却握得很牢固;还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小生殖器却自然勃起,这是因为精气充盈到了极点。他终日号哭,却不会气逆,这是因为身心和谐到了极点。
和谐叫做“常”,知道和谐并去践行叫做“明”,助益众生叫做“祥”,思想放纵意气叫做“强”。万物壮盛之时即会走向衰老,称之为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就会早夭。
德经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离;脱离)
,子孫以(则,那么)
祭祀不絶。
脩之身,其德乃真;脩之家,其德有餘;脩之鄉,其德乃長;脩之邦,其德乃豐;脩之天下,其德乃博。
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如此,这样,那样)
哉?以此。
注解:
善于建树者不易被拔除,善于抱持者不易被脱离,(如此)子孙则会世代传承、香火祭祀不会断绝。
把这个道理贯彻到自身,这个人就会变得真诚;把这个道理贯彻到家庭,这个家庭就会变得富足;把这个道理贯彻到乡邻,这个乡邻的关系就会变得和睦长久;把这个道理贯彻到邦国,这个国家就会变得繁荣昌盛;把这个道理贯彻到天下,天下就会变得博爱。
以贯彻此道理之自身来观照不贯彻此道理之自身,以贯彻此道理之家来观照不贯彻此道理之家,以贯彻此道理之乡来观照不贯彻此道理之乡,以贯彻此道理之国来观照不贯彻此道理之国,以贯彻此道理之天下来观照不贯彻此道理之天下。我怎么知道天下是如此(规律)呢?就是用这种观照的办法。
德经53-盗夸非道
使我𢴲(xié,束也,缚也)
有知,行於大道,唯他是畏。
大道甚夷(平坦;平易)
,民甚好解(融化)
。
朝甚除(免掉旧官职,任命新官职)
,田甚芜,倉甚虚;服文采,帶利劍,猒(yàn,同“饜”,饱,满足)
飲食,財貨有餘,是胃盗夸(犹盗魁,指取富贵或名位不以其道者。“夸”,读音通“魁”,既有夸的本意夸夸其谈,又有魁的魁首之意,即夸夸其谈的强盗头子)
。非道也哉!
注解:
(他)把我抓着让我增长智慧、提高认知,让我行走在大道上,所以我只敬畏吾师(我的师傅姓施)。
大道很平易,人民的怨恨很好化解(只要统治者能知“道”并行“道”就可以)。
朝政混乱至极,农田荒芜至极,仓库空虚至极;而统治者们仍旧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吃的大腹便便,搜刮着富余的财货,是为“夸夸其谈的强盗头子”。这是多么的无道啊!
这是2022年开头几天写得最好的文章
01.我的智商不够用(一)
我一直搞不明白,进餐馆要戴口罩,但是吃饭的时候又可以摘下来……难道说,在我吃饭的时候,病毒也去吃饭休息了?
02.我的智商不够用(二)
还有一个问题我搞不明白,你说那些什么门把手啊,冰鲜果蔬啊,桌椅板凳啊,轮胎快递啊这些东西既没有咽喉也没有鼻子,更没有肛门,怎么检测它的核酸呢?如果它们可以检测,那为什么人就必须捅咽喉捅鼻子捅屁股呢?还有,封家封村怕传染,那成千上万人一起做核酸又不会传染了?
03.疫苗研发时间平均都超过10年
只须小学毕业,只须认得字,只须具有小小常识的人,一分钟就能明白的事:
疫苗的研发时间平均都超过十年!!!
破伤风疫苗:用了40年
B肝疫苗:用了38年
流感疫苗:用了14年
天花疫苗:用了26年
脑膜炎疫苗:用了68年
小儿麻痹症疫苗:用了20年
轮状病毒疫苗:用了26年
乙肝疫苗:用了17年
世纪绝症艾滋病至今都没有疫苗,而某病毒出现两年,全世界就出现了四五种疫苗。
04.奇葩逻辑
国产奶粉的广告都有个奇葩逻辑,比如获得欧盟认证啦,新西兰奶源,澳洲牧场,美国质检……然后说更适合中国宝宝,what?
05.新闻
以前不看新闻,会和社会脱节;
现在看了新闻,会和事实脱节。
06.马克·吐温
现实远比小说荒诞,因为小说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
07.人有三次新生
第一次是受孕之时肉体诞生;
第二次是思想自由精神独立;
第三次是灵魂摆渡彼岸花开。
08.皮囊和灵魂
人的外表,只是皮囊而已,
在时间里,皮囊终会老去,
所有光鲜都会被皱褶吞噬,
但灵魂不会。
这灵魂里,
包括你走过的路,
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
还有你一生的思考…
09.谈论
不要和不明白的人谈论已经知道的事情;
而是要和明白的人谈论还不知道的事情。
10.稀缺的东西
与和你同频的人相处是轻松快乐的事。
他们做不到的事,从不要求你;
会照顾你的情绪,懂你的黑色幽默;
知晓你的难言之隐……
有时通过眉目间就能分享心情。
人与人之间,理解是最稀缺的东西。
11.张鸣
如果你的价值观就是“成王败寇,弱肉强食”的话,那么,如果有一天你和你的孩子被人欺负了,就不要抱怨,认栽就是。
因为你不可能永远是强者,你的孩子也不可能永远是强者,要不然,中国400多个皇帝的子孙都哪去了?
12.泳宙
与伟大的人同处一个时代,
既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悲哀。
荣幸的是,可以亲眼见证历史,
悲哀的是,我们只是历史的尘埃。
13.蕙质兰心
一个有教养的男人,就要像宋江那样,当别人侮辱他,挑衅他,得罪他的时候,永远也不气恼,永远保持风度,总是表现得很豁达很宽容……过后再让李逵剁了对方全家,最后怪李逵粗鲁,罚他晚上不许吃酒。
14.经济危机正解
很多人把“经济危机”理解为“大家都穷得吃不上饭”,其实那不叫“经济危机”,那叫“人道主义危机”。经济危机并不是活不下去,而是活得很苦,其特征为:GDP出现负增长;资源错配导致产能过剩;金融系统偿债无能造成违约或展期……我们以为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实是身在苦中不觉苦。
15.懂得真多
一个富婆同学,在深圳有5套房,存款好几千万,身家过亿。有次她来北京办事,顺便来看我,让我给她讲讲投资什么好。我从“贸易战到疫情,从新能源到大消费,从元宇宙到VR,从预制菜到数字经济……”把各个赛道都讲了一遍。富婆同学说:“虽然你们穷人没什么钱吧,但是懂的真特么多。”
16.小鱼和大鱼
小鱼才浮出水面找吃的,大鱼王八们都是躲在水底下,什么也不干,默默等着小鱼吃饱长大后然后吃小鱼。普通人创造价值,权贵阶层掠夺价值。(有感于“全国14亿人,至少有12亿人没喝过茅抬,而正是这12亿人为自己的俎国有茅抬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17.奥尔森·威尔斯
我们只身降落人间,
孤单活着,独自死去。
只有借着爱情和友谊,
我们才制造了一时的幻觉,
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18.两个故事
每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都有两个故事:
一个是他生活的故事;
一个是他希望生活的故事。
19.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对命运会越发敬畏,更加懂得“人定胜天”不过是浅薄之徒的妄言。在现实面前选择苟且沉沦,就是大多数人的姿态。世俗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可以将很多人抵抗的念头碾压得粉身碎骨,片甲不留。
20.历史上的今天
不要以为你所经历的每一天,
都是新的一天。
也有可能是:历史上的今天。
德经52-襲常
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本源,根源,根本)
。𢟪(既,已经、既然,表前后情况有连带关系;“既”下面加个“心”,意思是既然已经在心里)
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没(潜游水中)
身(自己,自身)
不殆。
塞(遏止,禁止)
其(把二心关在门内)
, 閉其門,終身不堇(通“勤”,劳也)
;啓(教导;开导)
其悶(心烦,不舒畅)
,濟(拯救;救济)
其事,終身不棘(办事艰难)
。
見小曰明(聪慧,悟性很高)
,守柔曰强。用其光,復歸其明,毋遺身央(通“殃”,灾祸)
,是胃襲(继承、接受)
常(规则,规律)
。
注解:
天下万物都有其本始,(我们)把它作为天下万物之本源。既然已经在心里悟得其母(道),(想必就)以此知道了其子(天下万物),回归并守护其母(道),自身潜游水中(潜行于各种智谋算计中)也不危险。
遏止心里的二心,把诱惑关在门外,终身不用劳苦;开导心里的烦闷,做些扶危济困之事,终身不会有棘手的事情。
观察到事物细微之处的叫做“明”,(自身强大却)能守持柔弱的叫做“强”。运用智慧之光,复归聪明,不要让自身迷陷于灾殃中,是为“龙接受规律”。
德经51-萬物尊道而贵德
道生之,而(同“尔”,代词,你或你的)
德(德行;品行)
畜(积;积聚)
之;物(选择)
刑(取法、效法)
之,而器(度量、胸怀)
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值得看重,重视)
德。
道之(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
尊,德之貴也,夫莫(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之(取)
𡬠(爵)
,而恒自然也。
道生之、畜之、長之、遂(顺从,顺应)
之、亭(同“停”,停止)
之、毒(通“督”,治理)
之、養(抚育)
之、復(復通“覆”,保护,庇护)
之。生而弗有也,爲而弗寺(通“恃”,依赖,仗着)
也,長(做长官;为首领)
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注解:
“道”生出之后,你的德就蓄养了;选择取法之后,你的器就成就了,因此万物都尊崇“道”并且重视“德”。
“道”这么被尊崇,“德”这么被重视,这(道德)不能让我们取得爵位,却常常能让我们保持自然。
“道”生成万物、畜养万物、统领万物、顺应万物、停止万物、治理万物、抚育万物、庇护万物。生成万物而不占为己有,成就万物而不倚仗它们,统领万物而不主宰它们,这称为“天德”。
如何理解老子的“出生入死”
死亡是哲学家关注的热点主题之一,老子道家学说是建立在对生命和死亡的独特领会基础之上,不关心死亡的学说不是严肃的学说,对死亡的理解是对生命理解的一部分。对死亡的理解影响对生命的理解,任何值得尊重的学说不可能不对死亡提出指引。
如果哲学家不认真谈死亡,那他一定不是严肃的哲学家。季路问孔子如何侍奉鬼、神,孔子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季路不甘心,再问:“敢问死?”孔子似乎很生气,回答:“不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季路是代华人大众而请问孔子这位文化传承人,但孔子拒绝回答。
孔子拒绝回答死和鬼、神问题,儒家学说的高度就决定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华,正是因为孔子留下的巨大心灵缺口。华人特别忌讳谈论死亡,现在发展到不提起死这个字,用“去了”、“挂了”来替代,可以看出心灵对死亡的承受能力还在继续下降。
世人对死亡的承受能力下降存在极大的心灵隐患,导致不能正确面对人生,导致不健康的文化很容易蔓延。在健康的文化当中,死亡是一种存在,必然的存在,必须解读的存在,而不是躲避唯恐不及的幽灵。
《道德经》说:“出生入死”(第50章),又说“死而不亡者寿”(第33章),经文谈论死亡的语句不多,但这是一种彻悟。善摄生就是针对死亡问题的,能够从死亡中解脱出来的是善摄生,被死亡折磨的是不善摄生。《道德经》第50章就是老子的死亡学说,归结为“出生入死”、“善摄生”和“无死地”三大部分。
释德清把庄子看成是老子的继承者和阐述者,庄子大谈死亡,大谈幸福,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都是对死亡的超越而获得的心灵释放。庄子无疑是第一文豪,语言恢诡谲怪,恣意汪洋,怪生笔端。
庄子文章的伟大是让人无法预测他下一句要讲什么,庄子的逻辑是无法预测的逻辑,因为庄子的逻辑等级远远高于其他文化精英的逻辑,站在逻辑塔的顶端,傲视宇宙芸芸众生的逻辑。
一只蝴蝶都能够惊醒做梦的世人,一条鱼都能翻江倒海化鹏而去,鹤胫凫腿都能说法。这是超越死亡之后爆发的巨大能量。《庄子》可以说是《大梦经》、《大苦经》、《大觉经》、《大乐经》。死、苦、梦、觉、外、化、游、乐八字就是这部经典的主题,死是第一主题。
因为孔子不愿谈论死亡,华人心灵充满对死亡的忌讳,因为忌讳,所以恐惧。老子和庄子部分的弥补了华人对死亡的忌讳和恐惧,佛教则是以“生死事大”作为第一关切。
老子看见大日轮在东方升起和西方降落,就契悟生死的密意,这就是“出生入死”。孔子想捂住的死亡盖子,老子轻轻的打开。打开以前感到恐惧,打开以后就不感到恐惧了。文明的智者有责任告诉世人内心缺乏的,很想得到的答案,死亡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老子用大日轮的升起和降落来说法,这比不说要好的多。老子只说圣人,庄子把圣人再分为至人、神人、真人,以真人为最高等级,后世道家信徒称为真人就是出自庄子的门类,汉代张道陵创立道教,又被称为天师。
庄子在《至乐篇》中提出了一个哲学家应该提出的问题:“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生者无有哉?”面对肉体的必然耗散,生命有真正的快乐吗?生命可以超越死亡大限吗?这正是孔子刻意回避的。庄子完全继承老子的生命哲学,认为身体是必然死亡的,但要找到死亡的解读。
道生万物,为什么要让生命死亡呢?难道还有不会死亡的解读吗?庄子在玄同大定中实证无为是最大的快乐,无为就是得一。得到宇宙的一,当然入不生不灭了。庄子把无为比喻为鱼在江湖,“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无为得一是生命的相忘之究竟地,化到无所化了。“涸辙,鱼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人间犹如涸辙,人间的五色五味五音的快乐就是涸辙之乐,无为得一之乐才是相忘于江湖的大乐。
庄子妻子死了,好朋友惠施来吊唁。惠施看见庄子极不礼貌的箕居而坐,而且还唱起歌,就指责说:“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死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乎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乎顺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俨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于命,故止也。”
(至乐)你妻子与你一起生活,生儿育女,陪伴你一起老去。现在死了,你不哭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若无其事的敲着瓦器唱歌呢?庄子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当刚死的时候,我心中同样很难过。但我观察了生命的来龙去脉,知道我妻子本来没有生命气息,不仅没有生命气息,还没有这个形体,不仅没有这个形体,还没有形体依赖的气基。
在恍惚混沌中,忽然变出气基,气基再变出形体,形体再变出生命气息,生命气息再变为死亡,这很像春夏秋冬四时的运转。现在安息于天地这个巨大的房间(安息地),我却不懂生命的来龙去脉而嚎啕大哭,那是违背生命之理,所以我不哭了。庄子把老子课堂的细节都讲出来了,所以很生动,而老子经文只有“出生入死”、“善摄生”和“无死地”三句话,演化出来,九十天也讲不完。
支离叔与滑介叔为了观宇宙大化,游到昆仑山黄帝的修行地,观着观着,滑介叔在左肘上长了一个瘤,看上去似乎有点不喜欢。支离叔问:“子恶之乎?”滑介叔曰:“亡,予何恶!生者,假借也,假之以生;生,尘垢也。死生为昼夜。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
(至乐)支离叔问滑介叔,你讨厌这个瘤吗?滑介叔回答,不,我怎么会讨厌呢。生,就是假借,我一身都是假借来的,没有一样是我自己的。生,不过是尘垢罢了,死生也不过是昼夜循环。我与你都是来欣赏道化生万物的人,天天都在观万物美妙的化生,今天化生到我自己身上了,我可以更加清晰的体验化生的美妙,我哪里还会讨厌这个瘤呢?
人的死亡必须要化解(滑介即化解)的,意识心是不能化解死亡的,只有玄照妙心才有力量。生命是用来玄照的,不是用来哭泣的。生命的眷恋和超越是生命永恒的主题,也是文化信仰的一部分,不可缺位。
一旦生命的眷恋和超越缺位了,那生命就被贬低了,生命意义就无从谈起。理解生命的意义与化解死亡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同时存在,同时消失。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都是理解生命的意义,化解死亡的论典。所以庄子是无比快乐的,读他的论典是无比快乐的。
庄子是如何用功的呢?大匠梓庆的公案可以窥探一二。大匠梓庆制作了一个编钟架子(鐻),巧夺天工,国王惊叹他怎么有如此的创造力。他说:“臣将为,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斋)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毁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矣。(达生)”
梓庆回答说:我接受这个任务,不敢耗散自己的内气,斋戒沐浴,修心入静。斋戒三日,人间的利禄奖赏彻底忘了;斋戒五日,对人间的毁誉评价彻底忘了;斋戒七日,我把自己的形体彻底忘了。大匠的秘诀是,只有忘记这个形体才有最伟大的创造力。这是庄子自己的亲身体验。
超越形体,超越死亡,这是哲人的态度。孔子说过,“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是哲人的境界。忘忧还不够,忘生,忘形,忘气,以玄、妙为双翼,以道为大鹏,乘而游六合之外,观万物之出生入死,那是大觉圣人的境界。
善摄生就是要超越死亡,身体是徼,不可能超越死亡,玄照妙心是妙,当然可以超越死亡。世人愚蠢的把肉体与玄照妙心联系起来理解,老子、庄子则知道二者是没有联系的,或者说只有表面的联系,没有本质的联系。
可以被替代的联系是表面的,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可以被替代,只有玄照妙心不可以被替代。《楞严经》说:“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可还者,非汝是谁?”这个定义很令人吃惊,在人工智能时代才知道它非常精准。
什么是人的本质呢?能够被替代的(还,归还)的都是不是你,只有不能被替代的才是真正的你。身体的细胞没有任何一个不可以被替代,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当把人的身体的细胞全部替换后不能被替换的才是你,那个真我。
毫无疑问,人的意识也不是真正的你,因为意识也可以被替换,念头刹那生灭,无有尽时,那个念头是真正的你呢?细胞不是你,念头不是你。那什么是你呢?玄照妙心才是你。把身体执着为你,那是你把身体和玄照妙心混为一谈。
细胞被替换几百次,几千次,你被替换了吗?老子从大日轮的生起和降落悟出生命就是“出生入死”,然后斋戒入静,一日、三日、五日、七日,身体已经与玄照妙心脱离了,真我显现了。这就是善摄生。最后获得“无死地”,身体完全脱离而去,留下真我–玄照妙心,庄子七步成道分为二大阶段,七个分阶段。
第一个大阶段有三个分阶段:外天下、外物、外身,三天完成。第二大阶段有四个分阶段:朝彻、见独、无古今、入不生不死,四天完成。这是深刻而美妙的心灵体验,是修玄照妙心。当“自”进入到心灵最深处的时候,也同步到达了宇宙的最深处——道。
斋戒七天是一个周期,印度也是如此,今天祭祀也是按一七、三七、五七、七七作为祭祀周期。古代华人伟大的宗师通过修行,完全战胜了死亡。世人凄苦一生,多么想获得大宗师的那种超越古今、不生不死的无上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