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今天,全党同志无论职位高低,都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出自我国最古老的史书《尚书》,是民本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表述。在诸子百家思想争鸣的时代,相关内容曾被孟子、墨子等众多古代先哲引述和阐发,奠定了华夏民本传统的思想基础。

  民本思想以及与此相应的德政传统,奠基于中华上古的尧舜时代,其后由周公、孟子等思想家在汤武革命的历史背景中予以层层递进地重述,终致蔚为大观。对于汤武革命这个历史事件,《千字文》把它称为“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其中的“周发”就是周武王姬发,殷汤则是商朝的开国之君商汤。史载,夏朝末代君主夏桀不敬上天、滥用权力、祸国殃民、百姓怨声载道。上天倾听人民的呼声,兴起商汤,带领人民讨伐夏桀,推翻夏朝,建立商朝,使人民重归安乐。而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也是不敬上天、肆意妄为,不顾黎民百姓的生计死活。于是上天再次听从人民的声音,兴起周武王讨伐商纣,建立了被孔子赞叹为“郁郁乎文哉”的周朝。

  而记载着“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等古语的《尚书·泰誓》篇,就是武王伐纣时发布的誓约。虽然周武王原为商朝臣属,但2000多年来的传统文化并不把他看作犯上作乱的罪人,而是把他看作救民于水火的贤圣之君。武王伐纣被称为顺天意、应民心的丰功伟绩,《泰誓》甚至认为此举“于汤有光”,即周武王虽然推翻了商朝的统治,但从根本上讲,他发扬了商汤的精神,继承了商汤的事业。

  “敬天爱人,德政保民”是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周王朝建立后,总结桀纣失国的教训,迅速确立了民本德政的思想和国策。他们认为,上天可以在统治者有德的情况下给予天命,也可以在失德的情况撤回天命,转给别的有德者。统治者必须谨慎地认识和理解天命,并通过礼乐来发扬和实施让周获得天命的“德”,也就是“以德配天”。他们又认识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即上天并不直接向人说话,而是借着人民来表达意思和施行选择。于是,这种德性政治最后的落脚点,自然而然地由“敬天”转到了“爱人”,由“以德配天”过渡到“保民而王”。也就是说,周朝民本德政的核心在于,通过让人民实现安居乐业来彰显他们所具有的“德性”,并在“天命”之下,通过实施以“德性”为基础的礼乐措施,完成代天理民的国家和社会治理,从而通过民安保证国泰。由此,这种德性政治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敬天保民、明德慎罚、厚利民生。

  孟子是三代时期民本思想的集大成者,对这种德性政治有着极其透彻的理解和阐发,并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具体落实为听民音、达民意、厚民生。在国家与社会治理中,孟子认为民心民意在国家大事尤其是重大决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并突出对民生问题的制度解决。他再三强调,君王有养民的责任,要通过各种制度满足人民的需求,带给人民实实在在的福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制民之产”,也就是说让百姓的正当产业获得国家法制的有效保护,从而让人民有恒产、养恒心,养生送死,安居乐业。如此一来,国家必然能够实现长治久安。不仅内政如此,在处理列国关系时,孟子也坚持民心民意的重要性。孟子身为齐王顾问时,齐国举兵讨伐因王位继承不当而陷入内乱的燕国,很快就取得了军事胜利,控制了燕国局面。此时有人劝齐王尽快占领燕国,把燕国土地并入齐国版图。孟子则劝齐王要效法周武王的榜样,倾听燕国人民的声音,如果燕国人民愿意并入齐国,则可以占领;如果燕国人民不愿意并入齐国,则应该尽快把战争中俘虏的燕国老少遣返故土,并与燕国民众商议,选立新的燕王,恢复燕国秩序,然后撤兵。可惜齐王没有听从孟子。接下来,列国联合,攻齐救燕,齐国大败而归。

  秦汉以降,中国大多数思想家都是民本思想的信奉者和诠释者,重视民情舆论,强调厚利民生。而历朝伟大的政治家也都以民本思想为基础,直面时代问题,施行治理教化。2000多年来,时代更替,传统文化却拥有一个不变的民本结构,那就是以天为则、以史为鉴、以民为心,正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如今,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强劲复兴,从华夏民本思想中吸收有益元素,建立让人民安居乐业的时代文明,此其时哉,正其宜也。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

转自: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7-02/06/nw.D110000gmrb_20170206_1-02.htm

养育成“人”

问人工智能:

养育成“人”,这个“人”怎么理解?

人工智能答:

养育成“人”,这个“人”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它不仅仅是指生物学上的成熟个体,更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素养:一个人应该具备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标准,能够区分对错,做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

2、社会性:作为社会的一员,一个人应该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能够承担起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3、智力发展:一个人应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的发展。

4、情感成熟:情感成熟包括能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具备同理心和情绪调节能力。

5、自主性:一个人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依赖他人做出决策。

6、身心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成为一个完整“人”的基础,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

7、文化素养:一个人应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理解文化产品,传承和发展文化。

8、自我实现:一个人应该有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实现个人的潜能和价值。

    因此,养育成“人”是一个全面的过程,涉及到个体的各个方面,旨在培养一个身心健康、道德高尚、智力发展、情感成熟、社会适应性强、具有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完整人格。这个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影响。

    民不举,官不究

    “民不举,官不究”为古语法谚,翻译为现代法律语言,其大意为:虽有不当行为,但当事人不向当局提出追诉请求,当局就不应追究。

    对于“民不举,官不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每种理解又直接影响着司法、执法行为乃至法治的进程。

    在一些人的脑海里,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审查民事行为是否公平合理。“民不举,官不究”的思想,是封建官僚徇私渎职的借口,潜藏着封建意识的毒瘤。正因如此,对于法官是否应主动审查诉讼时效的问题,才会争论不休。也正因如此,法官超出当事人请求进行裁判的情况才会时有发生。

    可见,“民不举,官不究”经常被曲解。在我看来,于民事、商事等私法领域,此语非常可取,只要民事行为不侵害他人权益,不违反国家法律,即使存在瑕疵,只要民不举,官府就不应审查干预;而在宪政、行政、刑事等公法领域,职权部门则应主动查处违法,万不可以“民不举,官不究”为由,怠于履行职责。

    上述相反的事例说明,古语法谚有其适用领域,置之此处,则精辟入理,放于彼处,则谬之千里。

    转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91%E4%B8%8D%E4%B8%BE%EF%BC%8C%E5%AE%98%E4%B8%8D%E7%A9%B6/15165563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量:度量,指能宽容的限度。非:不是。君子:古代指品德高尚的人。度:指宽厚。丈夫:成年男子,男子汉。整句基本意思是:度量小就不是君子,没有宽厚的心,没有度量的人就不算一个男子汉。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谚语本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也是运用了对仗。可惜“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古人便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成为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

    社会上常讲:“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本来 “无度不丈夫”被人错读成“无毒不丈夫”。让人误认为要“狠毒”才是丈夫。“度”就是度量、气度。没有是度量的人不能称为丈夫。“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是培养人们的容量,是很好的格言,不应误解。

    转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7%8F%E5%B0%8F%E9%9D%9E%E5%90%9B%E5%AD%90%E6%97%A0%E5%BA%A6%E4%B8%8D%E4%B8%88%E5%A4%AB/10634543

    什么是孝?

    问人工智能:

    请问什么是孝?

    人工智能答: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尊老敬贤,体现了对父母的敬爱和照顾。孝道是儒家文化中的一个基本原则,被看作是个人德行的基础和社会伦理的根本。

    孝的具体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敬爱父母:内心深处对父母持有敬意和爱戴。

    2、顺从父母: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对父母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尊重。

    3、赡养父母: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照顾父母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在父母年老体弱时给予必要的关怀和帮助。

    4、传宗接代:传统上认为,结婚生子,延续家族血脉也是孝的一种表现。

    5、立身行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取得成就,为父母和家庭争光,也是孝的体现。

      孝道不仅仅是对父母的私德,它还扩展到对长辈、师长及所有年长者的尊敬和照顾,体现了社会和谐与秩序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孝道的意义也在与时俱进,但其核心价值——尊敬与照顾长辈——依然被普遍提倡和尊重。

      如何避免权力的毒害?

      避免权力的毒害,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

      1、坚持为民用权:始终牢记权力来自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

      2、增强法治意识: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3、接受监督:主动接受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等各方面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4、自我约束: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廉洁自律,不利用权力谋取个人私利。

      5、公正用权: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确保权力公正无私。

      6、民主决策: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听取不同意见,防止个人专断。

      7、培养良好家风:家庭是抵御权力毒害的重要防线,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防止家庭成员利用自己的影响谋取私利。

      8、持续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9、正确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接受他人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及时纠正错误。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权力的毒害,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

        张居正驭人8术

        张居正驭人8术:驭吏、驭才、驭忠、驭奸、驭智、驭愚、驭心…

        古来欲窥驭人之秘者不计其数,但鲜少有人能得其精髓。

        明朝天子帝师、万历首辅张居正,曾写过一篇《驭人经》。

        在此领域,可谓登峰造极。

        接下来,就从8个方面,为你分享张居正在本文中提到的驭人8术。

        建议收藏,反复学习!

        一、驭吏

        “吏骄则斥之。吏狂则抑之。吏怠则警之。吏罪则罚之。”

        张居正认为,领导者若不能有效管理下属,反映的是领导者在道德形象上的不足。

        但是,如果不能驾驭好下属,那就是领导能力的问题了。

        面对自满的下属,应予以斥责;对于行为放纵的下属,需要加以抑制。

        如果下属工作懒散,则应给予警告;一旦犯错,则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领导者应当以身作则,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但对于那些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也不必强行打破。

        毕竟,现实职场并非非黑即白,对君子可以坚守原则,而对那些居心叵测的小人,就要讲谋略了。

        二、驭才

        “才不侍昏主,庸不从贤者。驭才自明,驭庸自谦。”

        想要成为优秀领导,不仅需要懂得如何管理庸人,还需要学会如何驾驭人才。

        然而,有才能的人不会轻易服从于无能之辈,而平庸之人又可能跟不上优秀领导的步伐。

        在管理有才能的下属时,领导者需要了解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更好地利用他们的能力。

        但对这些人才,就不应过于苛求。

        当然,在待遇上可以适当优厚,但在违法问题上,处罚不能手软。

        三、驭士

        “以文驭士,其术莫掩。以武驭士,其武莫扬。”

        这里所指的“士”,是指团队中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成员。

        古代的“士”,不仅是有文化,还很有一番抱负。要管理这样的下属,需要从建立情感联系入手。

        若你尊重并礼遇他们,他们就会为你效命。相反,如果你轻视或侮辱他们,他们就很可能会将你视为敌对势力。

        与他们交流时,应该真诚而非阴险,背地里不要藏着什么小心思;即使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也要避免过度张扬,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这些人的成长和成功,也会反过来提升领导的素质和能力。

        四、驭忠

        “乱不责之,安不弃之,孤则援之,谤则宠之。”

        忠臣对你的心无比坚定,但他们的性格直率,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在公众场合让你陷入尴尬。

        就如宋江,也有很多次想把李逵的嘴巴给封上。

        这类下属脾气急躁,一旦受人挑拨,可能会立即与你对质,因此需要谨慎引导。

        要彻底赢得他们的心,当他们在团队中造成困扰时,就不要严厉指责;情况恢复平静后,也不要将他们丢到一旁。

        如果他们受到孤立,要伸出援手;当他们遭受诽谤,要给予更多的关怀。

        管理这样的下属,不能有私心,只有以公心行事,他们才会真心支持你。

        奖赏并不能完全驾驭他们,只有将他们树立为团队的榜样,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并带动整个团队的活力。

        五、驭奸

        “以利使奸,以智防奸;以力除奸,以忍容奸。”

        奸恶之人会永远存在,只有有效地驾驭他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的危害。

        小人的破坏活动永不休止,只有采取恰当的措施,才能及时遏制他们的恶行。

        面对小人,管理者可以以利作饵,用智防范,抓住适当的时机坚决清除。在无法立即根除的情况下,可以先暂时容忍。

        高尚的人,不纠缠于他人的过去恶行;而下流的人,则从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

        在他们罪行未被人知时,不必过度追究或张扬;一旦罪行被揭露,引起公愤,就必须严厉惩罚。

        六、驭智

        “智者驭智,不以智取;尊者驭智,不以势迫;强者驭智,不以力较。”

        一个智者,不会对无能的领导表示敬意,但如果你表现出真诚,他们也不会完全排斥你。

        有能力的领导者,不需要与下属比拼智慧和能力;地位高的领导者,一不会利用职权来威胁或迫使下属屈服。

        面对问题时,如果自己想不出好办法,就交给有智慧的下属去思考,以集思广益;如果发现自己难以将事情做到完美,那就应该放手,让值得信赖且有能力的人帮助你完成。

        不要只关注别人的错误,而忽略了别人的功绩。

        一个既聪明又有能力的人,是不会背叛道德高尚的领导的。

        七、驭愚

        “君子驭愚,施以惠也;小人驭愚,施以诺也。”

        愚昧无知的人,缺乏理解力,可以用“诈”引导;愚昧的人,缺乏智慧,可以用“谋”引诱;愚昧的人,不够谨慎,可以进行误导。

        有德行的管理者在与愚昧者打交道时, 会给予他们一些小恩小惠;而缺乏德行的管理者,则会仗着他们的愚笨,开各种空头支票。

        作为领导者,应避免将关键任务和职位托付给不智者,不要轻易做出承诺,即使是小事情也不应随意许诺。

        在事业面临挑战时,可以适度利用他们的能力;在事业顺利时,则应保持适当距离,不要跟他们关系过近。

        八、驭心

        “不知其心,不驭其人也;不知其变,不驭其时也。”

         在未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想法之时,不要急于去管理他;在未观察到他在不同情境下的真实反应和变化之前,也不要急于驾驭他。

        明智的领导者能通过日常小事识别真正的人才,而平庸的领导者,则可能仅凭亲信和私交来做出决策。

        只要愿意与下属共享声誉,不计较他们的失误和抱怨,不吝啬分享财物和资源,任何人都能够在你的领导下发挥出他们的潜能。

        如何灭度贪嗔痴?

        贪嗔痴(梵文:rāga dveṣa Moha)是佛教概念,又名三毒、三垢、三火,佛教中说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贪是指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嗔是指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痴是指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问人工智能:

        依佛家所讲,如何灭度贪嗔痴?

        人工智能答:

        佛教中灭度贪嗔痴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修行实践来实现的,以下是一些佛教推荐的修行方法:

        1、修习戒定慧:这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通过持戒来防非止恶,通过修定来摄心不乱,通过修慧来断除无明。

        • 持戒:遵守佛教戒律,如五戒、十戒、菩萨戒等,以戒为师,防非止恶,使行为端正,减少贪欲。
        • 修定:通过禅修等方法培养心念的专注和宁静,减少贪嗔痴的干扰。
        • 修慧:深入闻思佛法,开发智慧,正确认识事物的真相,从根本上断除无明。

        2、四无量心:即慈、悲、喜、舍,通过培养对所有众生的慈爱、同情、喜悦和平等心,来对治贪嗔痴。

        3、六度(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通过这些实践来清净心灵,减少贪嗔痴。

        • 布施:减少贪心,培养舍心。
        • 忍辱:对治嗔心,学习忍受他人的过失和自己的不如意。
        • 精进:不懈努力修行,克服懒惰和放逸。

        4、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是直接通往灭谛的道路,能够逐步减少直至断除贪嗔痴。

        5、观照自心:通过禅修等方法观察自己的心念,了解贪嗔痴的生起和消失,从而不被它们所控制。

        6、学习佛法:深入经藏,学习佛陀的教诲,用佛法智慧来指导生活,对治烦恼。

        7、礼佛、念佛、诵经:通过修行这些功课,净化心灵,培养对佛法的信心和恭敬心,从而减少贪嗔痴。

        灭度贪嗔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修行和不断的努力。在修行的过程中,应当以佛陀和历代高僧大德为榜样,不断自我反省和改进。

        如何让自己的胸怀变得宽广?

        问人工智能:

        如何让自己的胸怀变得宽广?

        人工智能答:

        胸怀宽广是一种美德,也是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以下是一些帮助您开阔胸怀的建议:

        1、修身养性: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理解“和为贵”的传统美德。

        2、培养同理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培养共情能力。

        3、积极学习:广泛阅读,学习历史、哲学、文学等人文知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4、理性思考:面对问题和矛盾时,保持冷静和理性,客观分析,避免情绪化。

        5、包容差异: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尊重不同的意见和生活方式。

        6、修身克己: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自私、狭隘、嫉妒等不良心理。

        7、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志愿活动等,了解社会多样性,体验人间百态。

        8、交流沟通:与他人交流思想,分享经验,通过沟通加深理解和信任。

        9、自我反思:定期进行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勇于改正错误。

        10、保持乐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学会从挫折中寻找成长的机会。

          通过上述方式,您可以逐步让自己的胸怀变得更加宽广,成为一个心胸开阔、受人尊敬的人。

          民主决策

          正确决策是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体制、机制和制度,提高决策的水平和质量。

          从党政领导班子的决策角度来说,民主决策机制主要是指用于规范党政领导班子决策行为,通过预定的程序、规则和方式,确保决策能广泛吸取各方意见、集中各方智慧、符合本地区实际、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制度设计和程序安排。它主要是由制度设计、程序设定、规则设立、机构设置有机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从其含义来看,民主决策机制主要包括决策制度、决策规则、决策程序和决策机构四个要素。决策制度是民主决策机制的核心内容。民主决策机制大量的内容体现为制度形式,并通过制度来规范和保障这一机制的有效运行。作为要素的制度主要民主决策源于政治协商有:调查研究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民主集中制,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等。决策规则是民主决策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制度运作的相关规定和实施细则。

          规则通过对决策的范围、主体、原则、纪律、方式、方法等作出具体规定,使制度得到进一步细化,为制度的具体化、操作化提供有力的支持。作为要素的规则主要有:议事规则、表决规则、工作规则等。决策程序必须经过一系列相互衔接、环环相扣而又相互作用的环节和步骤。这些环节和步骤是民主决策机制必不可少的关节点,起着坚实的支点作用,哪个关节被省略、简化或颠倒,都将造成程序要素的不完整和缺失,最终导致机制的功能受损。作为要素的程序至少有六个前后相继的环节和步骤: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深入调研、形成预案,咨询论证、综合评估,集体研究、会议决定,组织动员、决策实施,监督反馈、修正完善。决策机构是民主决策机制的载体,制度、规则、程序的要素都要依托机构这个载体才能运作,机构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作为要素的机构主要有:决断机构,如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班子;决策辅助机构,如调研机构、咨询机构、论证评估机构等。

          支持体系:

          第一,建立服务于决策的高层次参谋团队。党政机关可根据需要,适当配备经济、科技、金融、法律、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智囊团或顾问委员会,还可以选聘一批优秀企业家参与决策咨询工作。

          第二,健全决策信息支持系统。准确、全面的信息是正确决策的基础。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决策的突出问题。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为决策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信息资料。

          第三,改进统计制度和方法。要建立健全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统计制度、体系和方法。特别是要加快完善国家基本数据库体系,对党和国家决策需要而尚不健全的统计指标体系,应优先健全起来。

          第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改进行政决策手段。要学习和运用现代科学调查方法,如统计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络调查等,收集和处理决策信息。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控制论以及规划与优选方法、预测与评价方法、计算机仿真方法等,对决策资料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和论证。

          转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91%E4%B8%BB%E5%86%B3%E7%AD%96/422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