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学真能使人类的贪欲有所收敛吗

本文是莫言在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

演讲题目是:《哪些人是有罪的》

有人说,仅凭这篇演讲,莫言就应该获得诺奖

我们要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告诉那些暴发户们、投机者们、掠夺者们、骗子们、小丑们、贪官们、污吏们,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如果船沉了,无论你身穿名牌、遍体珠宝,还是衣衫褴褛不名一文,结局都是一样的。

感谢而且佩服日本朋友们,为论坛选择了这么一个丰满的议题。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点事儿。

中国古代有个大贤人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

中国的老百姓说:“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无论是圣人还是百姓,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文盲,都对贫困和富贵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

为什么人们厌恶贫困?因为贫困者不能尽情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无论是食欲还是性欲,无论是虚荣心还是爱美之心,无论是去医院看病不排队,还是坐飞机头等舱,都必须用金钱来满足,用金钱来实现。

当然,如果出生在皇室,或者担任了高官,要满足上述欲望,大概也不需要金钱。

富是因为有钱,贵是因为出身、门第和权力。当然,有了钱,也就不愁贵,而有了权力以后似乎也不愁没钱。因为富与贵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合并为一个范畴。

贫困者羡慕并希望得到富贵,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当的欲望。这一点孔夫子也给予肯定,但孔夫子说:

尽管希望富贵是人的正当欲望,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是不应该享受的。

贫困是人人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手段摆脱贫困是不可取的。

时至今日,圣人二千多年前的教导,早已变成了老百姓的常识,但现实生活中,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的人比比皆是,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但没受到惩罚的人比比皆是,虽然痛骂着那些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了的人,但只要自己有了机会也会那样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这就是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古之仁人君子,多有不羡钱财,不慕富贵者。像孔夫子的首席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国时高人管宁,锄地见金,挥锄不顾。同锄者华歆,捡而视之,复掷于地,虽心生欲望,但能因为面子而掷之,已属不易。

庄子垂钓于濮水,楚王派两个使臣请他去做官,他对两个使臣说:楚国有神龟,死后被楚王取其甲,用锦缎包裹,供于庙堂之下。但对神龟来说,是被供在庙堂之上好呢?还是活着在烂泥塘中摇尾巴好呢?

使臣说,那当然还是活着在烂泥塘中摇尾巴好。

庄子的这则寓言,饱含着退让避祸的机心。

尽管古人为我们树立了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道德榜样,但却收效甚微。人们追名逐利、如蚊嗜血、如蝇逐臭,从古至今,酿成了无数悲剧,当然也演出了无数喜剧。

文学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当然会把这个问题作为自己研究和描写的最重要的素材。

文学家大多也是爱财富逐名利的,但文学却是批判富人、歌颂穷人的。

当然,文学中批判的富人是为富不仁、或通过不正当手段致富的富人,文学中歌颂的穷人,也是虽然穷但不失人格尊严的穷人。

我们只要稍加回忆,便能想出许许多多的文学中的典型人物,作家在塑造他们的性格时,除了给予生死的考验和爱恨情仇的考验之外,经常使用的手段,那就是把富贵当成试金石,对人物进行考验,经过了富贵诱惑的自然是真君子,经不住富贵诱惑的便堕落成小人、奴才、叛徒或是帮凶。

当然,也有许多的文学作品,让他的主人公,借着金钱的力量,复了仇,雪了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有的文学作品,让自己的善良的主人公,有了一个富且贵的大团圆结局,这就又从正面肯定了富贵的价值。

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穷人有穷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

渔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只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后,她马上就要木房子,有了木房子,她要当贵妇人,当了贵妇人,她又要当女皇,当上了女皇,她又要当海上的女霸王,让那条能满足她欲望的金鱼做她的奴仆,这就越过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过大,必然爆破。

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

民间流传的许多具有劝诫意义的故事都在提醒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据说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肯放下食物。

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吗?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没有。

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美女的诱惑,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美女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权力的诱惑,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

中国的哲学里,其实一直不缺少这样的理性和智慧,但人们总是“身后多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贪婪是人的本性,或者说是人性的阴暗面。依靠道德劝诫和文学的说教能使人清醒一些,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佛教就用“万事皆空,万物皆无”来试图扼制人的贪欲,因为贪欲是万恶之源,也是人生诸般痛苦的根源。于是,就有了《红楼梦》里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要控制人类的贪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还是法律,法律如同笼子,欲望如同猛兽。

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做的事,也就是法律、宗教、道德、文学与人的贪欲的搏斗。

尽管不时有猛兽冲出牢笼伤人的事件,但基本上还是保持了一种相对的平衡。

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需要克制欲望才能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关系,也只有克制欲望才能实现。一个人的欲望失控,可能酿成凶杀;一个国家的欲望失控,那就会酿成战争。

由此可见,国家控制自己的欲望,比每个人控制自己的欲望还要重要。

我们要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告诉那些暴发户们、投机者们、掠夺者们、骗子们、小丑们、贪官们、污吏们,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如果船沉了,无论你身穿名牌、遍体珠宝,还是衣衫褴褛不名一文,结局都是一样的。

在人类社会中,除了金钱、名利、权势对人的诱惑之外,另有一最大的也是致命的诱惑,就是美色的诱惑。这问题似乎与女性无关,但其实也有关。

历史上曾经爆发过因为争夺一个美女而发生的战争,也曾经因为美女,而让某些统治者丢掉了江山社稷。

绝对地否定色欲当然不对,因为没了这欲望,人类社会也就无法延续。

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人的性欲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但他们多半是口是心非,尽管深宫中妻妾成群,但民间却要存天理灭人欲,男女之情,被视为洪水猛兽。这样的观念,体现在封建王朝的法律和道德中。

对于人类贪婪的财富欲望和权势欲望,文学与法律、道德是基本保持一致的,但对于性欲,尤其是升华为爱情的性欲,文学作品却经常地另唱别调,有时甚至扮演吹鼓手的角色。

中国有《牡丹亭》、《西厢记》、《红楼梦》,外国有《卡特莱夫人的情人》。

这也是一个文学的永恒的主题,没有男女之间的欲望,没有情与爱,似乎也就没有了文学。

毫无疑问,贫富与欲望,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人类痛苦或者欢乐的根源。

但时至今日,我感到人类面临着的最大危险,是日益先进的科技与日益膨胀的人类贪欲的结合。

在人类贪婪欲望的刺激下,科技的发展已经背离了为人的健康需求服务的正常轨道,而是在利润的驱动下疯狂发展以满足人类的——其实是少数富贵者的病态需求。

人类正在疯狂地向地球索取。我们把地球钻得千疮百孔,我们污染了河流,海洋和空气,我们拥挤在一起,用钢筋和水泥筑起稀奇古怪的建筑,将这样的场所美其名曰城市,我们在这样的城市里放纵着自己的欲望,制造着永难消解的垃圾。

与乡下人比起来,城里人是有罪的;与穷人比起来,富人是有罪的;与老百姓比起来,官员是有罪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官越大罪越大,因为官越大排场越大欲望越大耗费的资源就越多。

与不发达国家比起来,发达国家是有罪的,因为发达国家的欲望更大,发达国家不仅在自己的国土上胡折腾,而且还到别的国家里,到公海上,到北极和南极,到月球上,到太空里去瞎折腾。

弄得地球四处冒烟,浑身颤抖,大海咆哮,沙尘飞扬,旱涝不均等等。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的文学其实担当着重大责任,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责任。

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人们,尤其是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了财富和权势的富贵者们,他们是罪人,神灵是不会保佑他们的。

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虚伪的政治家们,所谓的国家利益并不是至高无上的,真正至高无上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

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一千条裙子,一万双鞋子的女人们,她们是有罪的;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十几辆豪华轿车的男人们,他们是有罪的;我们要告诉那些置买了私人飞机私人游艇的人,他们是有罪的。尽管在这个世界上有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但他们的为所欲为是对人类的犯罪,即便他们的钱是用合法的手段挣来的。

我们要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告诉那些暴发户们、投机者们、掠夺者们、骗子们、小丑们、贪官们、污吏们,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如果船沉了,无论你身穿名牌、遍体珠宝,还是衣衫褴褛不名一文,结局都是一样的。

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许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盖了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房子盖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空调之前,热死的人并不比现在多。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远比现在少。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有了网络后,人们的头脑里并没有比从前储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没有网络前,傻瓜似乎比现在少。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们失去了旅游的快乐,通讯的快捷使人们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过剩使人们失去了吃的滋味,性的易得使人们失去恋爱的能力。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动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营养,就含有激素和其他毒药。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悠着点,慢着点,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我们要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告诉人们,维持人类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是空气、阳光、食物和水,其他的都是奢侈品。人类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当人们在沙漠中时,就会明白水和食物比黄金和钻石更珍贵,当地震和海啸发生时,人们才会明白,无论多么豪华的别墅和公馆,在大自然的巨掌里都是一团泥巴;当人类把地球折腾得不适合居住时,那时什么国家、民族、股票,都变得毫无意义,当然,文学也毫无意义。

我们的文学真能使人类的贪欲有所收敛吗?结论是悲观的。

尽管结论是悲观的,但我们不能放弃努力。

因为,这不仅仅是救他人,同时也是救自己。

转自:https://new.qq.com/omn/20220422/20220422A0136900.html

标本兼治,治病救人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对于如何预防邪恶的政治,孔子的答案是选择做一个“正”的领导,起表率作用。

对于那些已经变邪恶的官员,怎么处理?是约法三章还是怎么办?老子提出: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在目前这种投鼠忌器,一损俱损的胶着状态下,约法三章可能不是好办法。今天注解了《老子》的道经37篇,老子他老人家给出了建议:浊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并给出了终极办法:阗之以无名之楃。

老子的方法不杀一人,标本兼治,既治病又救人,真可谓是有智慧。

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生活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暴秦。

楚怀王的军队中有两个后来影响历史的人。一个名叫刘邦,另一个名叫项羽。一天,楚怀王对他们说:“你们谁要是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称王。”于是,刘邦和项羽分别带着军队向西路和北路出发。一路上,刘邦没有受到什么阻力,还打了几场胜仗。

公元前207年,刘邦领兵抢先由中原进入秦川到达秦王朝国都咸阳,秦王子婴出城献国玺投降,秦朝正式灭亡。

刘邦入城后,秋毫无犯将秦朝的宫廷重地及财宝物资府库予以保护或封存,将十万大军撤驻城外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如今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除此之外,秦朝的繁律苛法均可全部废除!各级官吏都各自按原任职务坚守岗位,执行公务。”父老、豪杰们对此都表示拥护。接下来,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使约法三章家喻户晓。

三秦之地的老百姓们十分高兴,纷纷送牛羊酒食慰问刘邦的军队将士,刘邦一再推辞不肯收下,说:“仓库里粮食很多,士兵们并没有挨饿,我不想再给父老乡亲们添麻烦,让大家破费财物了!”当地的老百姓们听到刘邦这番体贴人心的话,更加欢喜地宣传:“如果刘沛公(刘邦)能留在关东,我们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唯恐刘邦不在三秦大地为王。而所有的秦廷官吏和以前一样,平安无事,也都很高兴。

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分享几点关于读书的经验

这阵子在家注解鬼谷子的《本经阴符七术》,中间碰到一些麻烦,我发现之前购买的二本《鬼谷子》是假书,里面的重要内容被刻意地篡改了。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我除了鄙视之外,别无他言。这跟那些为了愚民而篡改《老子》、《黄帝阴符经》的人有啥区别?人民有学习传统文化的权利,如果觉得中华传统文化都有威胁,那我们还能说什么?只准你们武装头脑,就不允许人民武装头脑,这是什么道理?民智渐开,是某些人开始害怕了吗?

气愤之余,静下心来想了想我们应该如何读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读书就要优先读那些圣贤的书,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像孔子、老子、孙子、鬼谷子、释迦牟尼、柏拉图等圣人的著作,都应该优先地、用心地去读。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没有人能反驳孔圣人说的这话。

二、读书是门学问,既然是学问,就要在学的过程中带着疑问,尽信书不如无书。像我的买的几本假的《鬼谷子》,如果不假思索地全盘吸收了,岂不是要走不少弯路?另外,如果对一些奸邪的歪理邪说不加思考地全盘吸收,那后果是更可怕的。孔子说过:“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对圣人的著作,我们也要带着正确的心态去读。因为时间和空间的环境不一样,那些圣人毕竟是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环境下写下了他们的经验,适用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环境;而拿到现代,也不一定完全适用。所以学习他们的著作时,也要先了解他们那个时代的背景和文化因素,抱着边思考边吸收的心态去学(这也是我为什么要独立注解《老子》等圣人经典著作的原因)。

三、黄帝在《黄帝阴符经》里说过:“诸世万般,何为首道?传承优进,天之大道。”我们要传承前辈们的智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和进步。所以读书的时候,最好抱着超越前人的信念去读书。立意要高,读书的收获才会多。

以上是我读书学习的一点经验,这三点经验帮助我克服了读书学习中的一些困难,具有可操作性,所以推荐给大家。

绝学无忧

昨天在家里注解了一天的《本经阴符七术》,注解完了以后,虽然感觉到增长了智慧,但心里不由得生起忧虑。因为我想起了两幅图:

老子下山的时候,是骑着青牛的;鬼谷子下山的时候,坐下骑着老虎,这是两位圣人的真实写照。是做一个有道者,还是做一个智者?又是一道选择题。眼下世道混乱,伤人的老虎很多,这些老虎已经把我们的下一代拉下了死局。没有智慧,根本无法自保或是保护身边的人。但有了智慧这把神剑,能制服眼下的老虎,也可能因无法克制自己而步他们的后尘把自己成为新的老虎。两难!

今天早上起来注解老子的德经19篇,找到了答案:绝学无忧——最好的学问能让人不再忧虑。目前学习《老子》,是感觉很舒畅的,所以目前要以学习《老子》为主。但老子的精华领悟了以后,还是会继续学习鬼谷子的学说。以“道”御“智”,才不会有危险和忧虑。目前自己能做的就是忍耐,沉下心来尽快领悟老子的“道”的精华。

天道轮回,那些吃人的老虎,上天总有一天会收拾他们。

对干部的一点自我认知

下面根据我的工作经历来说一点我对“干部”这一角色的个人体会。

作为干部最重要的是:既要把自己当人看,也要把部属当人看。人具有感恩心和爱人之心。首先要有感恩心,要感谢部属的辛苦付出,肯定他们的贡献;其次要有爱心,要尊重部属,善待部属,同情他们的难处;最后要有仁心,以仁爱之心去辅助部属,成就部属,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困难,想办法协助他们完成目标。只有干部自己做到了这些,你才有资格去要求部属。

再一个是要虚心,要能接受批评,并善待提出批评的人。柏拉图曾说过:“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基本上就是谎言。”

什么是乌合之众?

一百多年前的一幕:谭嗣同等被押赴刑场时,路边围满看热闹的群众,他们往谭等人身上扔烂菜叶臭鸡蛋,吐口水,义愤填膺地痛骂他们是卖国贼……

被斩时,兴致勃勃地围观群众中,有很多拿着事先准备好的馒头,准备蘸血吃……

当时谭嗣同被用钝刀“锯”了三十多刀才死的,这过程是痛入骨髓的。但围观群众的表现,应该是让他更为心痛,悲凉……

“本爱丘山”的寥寥数语让人背脊寒颤!无数冰山排山倒海回返寒武纪!

乌合之众的愚昧是罪恶的深渊,或许连上帝也无力拯救!无力把他们从沼泽中拽出!最深的深渊是乌合之众们无法看清自己身陷泥沼、以及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乌合之众被无知愚昧固化,被无情循环操纵,分不清是是非非,反而反噬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引领光明、用生命祭献光明的人,把那些用生命朝拜真理的人看成十恶不赦的敌人,从而自掘更深的坟墓、更深的深渊!

一切滑向深渊的坠落皆是乌合之众自己赋予的!一切救赎不是他人也不是个体英雄造就,是自己,自我救赎往往遥不可及!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STATE OF MIND:超人类主义下的二元分裂世界

前言

如果一款游戏,试图向你灌输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这些高深的学问,你是否会觉得无所适从?

这或许就牵扯到游戏的媒介作用,它是不是一定就要指向娱乐性呢?那倒不一定,不同的开发者对于游戏介质的思考是不一样的,跟他们自身的认知和价值取向表达有关。因此,这个问题到不必过于纠结。作为玩家的我们,自然能潜移默化地抓住一些东西,这在传播效力中并不少见。

Daedalic Entertainment 的新作 State of Mind 看似有着故弄玄虚的主题,但实际上,它所要探讨的点并不高深,不过是借以不同的角度或者更浅显的方向来展开对晦涩主题的探讨。比如,人生的价值、分裂和统一的二元命题等。

超人类主义

STATE OF MIND 直译过来是心境、思想状态的意思,暗含了游戏对于思维意识上的表达诉求。

它的设定特殊之处在于,游戏通过存储在实体介质的记忆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浸透着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的哲学思想。

在近未来的2048年的柏林,人类的身体和意识,从虚拟到现实,皆被“公司王国”(corporatocracy)所掌控。

乍看之下,STATE OF MIND 引入了一些很陌生、很奇诡的概念,他们对于玩家理解游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超人类主义”。“超人类“意味着,超越人类自身的极限。因此,它的主诉求是通过改进人类自身条件,尤其是希望开发和制造各种广泛可用的技术来消除残疾、疾病、痛苦、衰老和死亡等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消极问题。同时,技术对于人类发展的危害,也包括在研究方向之内。

又比如,“公司王国”,这是一个由全球正义运动(Global Justice Movement)支持者发明的新词,用来形容屈从于组织实业压力的政府。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凌驾于传统体制之上,具有超然地位的巨大垄断体,从经济到政治都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一种从属关系,即“公司王国”作为强大的实体,对于人类生存的影响,也就是前者对于“超人类主义”的具体实践。

由此看来,这个高级的背景可以分解为:当政府屈从于寡头(“公司王国”)之后,不再是传统认知上的秩序维护者和民众福祉的保障者,反而借由“公司王国”的技术实力,引领人类和社会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但是,它的影响同样作用于正、反两个方面,当公民的个体价值、生活意义全被封装在物理介质当中,那么,这究竟是好还是坏?是整体利益的提升还是禁锢民众的自由思潮呢?超人类主义在探讨改进人类基础素质之外,也同样对新技术带来的危害表达了聚焦。

二元分化世界

以上只是一个方面,它代表了游戏不可妥协、不可将就的部分,开发者认为游戏能够承载更多的东西。

回到现实,我们同样对游戏有接地气的需求,比如,玩法和娱乐性。一旦我们撕开这些让游戏蒙上的神秘色彩的标签,STATE OF MIND 实际上是一款泛科幻类型的 3D 冒险游戏,同时还加入了惊悚元素(thriller)。

STATE OF MIND 包含两个分裂的世界。一个是数字网络空间(cyberspace),一切都是那么光鲜亮丽,代表着乌托邦(utopian);而另一个则是现实世界——混乱黑暗,充斥着反乌托邦(dystopian)的思潮。

“这是一个二元分化的世界,在反乌托邦的现实柏林,有着不完美的角色。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完全相反的世界形态。“为游戏剧情执笔的德国作家 Martin Ganteföhr 指出。

玩家扮演的角色理查德•诺兰(Richard Nolan)是来自柏林最大的媒体工作室之一 Voice 的首席记者,同时也是一位父亲。尽管他的职业生涯看似非常成功,但是,个人生活却一团乱麻:他爱上了一个已婚的女人。游戏开始于一场重大的事故,诺兰与同事对此展开调差,最终却发现受困于医院。结果显示,所有人都是由于大脑遭遇黑客攻击,而引发了健忘症。

诺兰从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分裂性之外,就便开始积极地寻求拯救之法。他的目标与家人团聚,寻回自己失去的记忆。在冒险的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这并不仅仅只是关于他自己,而是关系到人类的未来。

STATE OF MIND 有多达6个角色可玩,这大概算得上多角色操控游戏的一个极限。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动机和故事,而彼此之间的关联又造就了群像式的体验。比如,其中的女性角色 Lydia,则跟诺兰有染。

外媒 Gamereactor 曾在去年5月发布了游戏的初体验文章,他们指出,玩家在游戏中探索、解谜时,会使用到角色切换,并同时与不同的对象交互。“随着游戏的推进,玩家可以黑入(hack)无人机、技术设备等。“

据悉,STATE OF MIND 的时长约有20小时,故事的进展会遇到很多“分岔”,也就意味着,玩家必须做出自己的决定,最终的结局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多样化。

在哲学化大背景的覆盖之下,STATE OF MIND 融入了更多宽泛的议题,使得整款游戏呈现出一种 The Matrix (《黑客帝国》)和 Black Mirror (《黑镜》)的即视感。

Low-poly

除此之外,STATE OF MIND 在美学上亦有着不俗的追求,更好地服务游戏的主题。

游戏整体采用了 Low-poly 低多边形美学,并吸取了赛博朋克的特色,演绎出了一个分裂的柏林都市,从科技感的城市到光影的渲染,都能看出这种融合性的科幻色彩。

Daedalic Entertainment 指出,Low-poly 的美学是对游戏中这个破碎的(shattered)、赛博朋克式(cyberpunk-ish)的反乌托邦(dystopian)世界的隐喻(metaphor)。

Low-poly 本身就是一种从现实抽象出来的艺术风格。而 STATE OF MIND 中的世界被切割成虚拟和现实、乌托邦和反乌托邦,从风格到蕴含的深意,使得两者产生出了贴切而互相渗透的关系。

结语

老实讲,当一款游戏牵扯到了这些哲学系的概念之后,会给人一种高级感。这种高级意味着“不够接地气”,因此会营造出一种云里雾里、晦涩艰深的体验语境。我在文首也提到,游戏高深理念并不为所有人所接受,但是无可厚非的是,对于游戏媒介本身而言,这是实现了自我表达的诉求。

从玩家的立场出发,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木头,或多或少也能揣摩出开发者试图想要展示的内容,即使是朦胧而不具象的,但这种疏离反而会让人好奇入戏,揭开探索和发现的序幕。

因此,我个人并不担心 STATE OF MIND 最终的成品会“曲高和寡”,反而会调高个人的期待值,毕竟,随着大家对于游戏的追求也一直在发生变化。

最后,STATE OF MIND 将于2018年上架,具体日期尚不明确,敬请关注 indienova 的后续报道!

中国的文化要正本清源

读了近一半的老子的《道德经》,又读了《黄帝阴符经》,发现这二本书的通行版本(流传版)竟然是假的。以至于后人读不懂,甚至误解。

先说老子的书。《帛书老子》,出土于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用不同字体的朱丝栏墨形式抄写《德》《道》两篇文章的合称。分甲乙两个版本。经整理复原后人们发现,该版本与当下流行的《道德经》,存在数百处差异,部分差异甚至是颠覆性的。从玄学的角度以及工作生活实践的经验来看,通行版《道德经》完全是被篡改过的,目的很明显,就是通过愚民以便于统治百姓。有关《道德经》注解的书我买了不下十本,只有高明老师撰写的,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帛书老子校注》让我眼前一亮,上半本《德》经快读完了,也凭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总结进行了逐篇翻译。从中悟到了很多老子的智慧,受到了很大启发,老子真是圣人!

再说一下黄帝的书。《黄帝阴符经真本》是我翻墙从维基百科网站得到的,看过一遍后,如获至宝。之前背过的《阴符经》流传版是阉割版的,完全不能表达出黄帝的思想。让阉割后的《黄帝阴符经》流传在世上,做这种事情的人真是祸害中华文化千年,可耻!看了《黄帝阴符经真本》以后,你就能明白黄帝为什么能位列三皇五帝之列了。他的一些治国之道可供现今参考。因为历史不断地在轮回,我们现在所处的境况与黄帝所处的世道有相似之处。

总之,如果努力的方向不对,你永远也不可能成功!看老子的书,一定要看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真得感谢这些考古学家);看黄帝的书,一定要看《黄帝阴符经真本》,这真本现在在国内网站搜不到,可以参照我站的《黄帝阴符经真本》

中国的现状是由中华文化造就的,病根在传统文化上。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只有正本清源,让古代圣贤们的精华思想流传于世,中国才会保持强盛繁荣。文化强,中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