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庞统之死

在三国演义中,关于取西川之地,庞统给刘备出上中下三策。上策为趁刘璋尚未反目,速令黄忠、魏延率二万精兵星夜攻取成都;中策是让刘备佯作班师荆州,诱雒城守将来送,至时擒下他们,定雒城立足,再图成都;下策是连夜退往白帝城,再返回荆州。刘备认为上策太急,下策太缓,中策又显得不仁不义。他为自己的仁义名声所累,认为师出无名,如果攻下西川,有违仁义,会丧失人心,因而内心矛盾纠结,犹豫不决。士为知己者死,庞统用自己的生命为刘备换来了师出有名,在退军的路上命殒落凤坡。事情的最后,刘备立刻借庞统之死为名,返军攻取西川。

从这件事上来看出刘备的几点不足之处:

一、假仁假义。返军路上会有埋伏,他自己也隐隐约约预判到了,但还是让宠统骑上自已的马,穿上自己的衣帽,当了自己的替身,最后代替自己而死。把危险留给他人,把安全留给自己,这足以说明他的仁义是假的,完全是假仁假义。

二、自私、迂腐。在乱世大谈仁义道德,实是迂腐的行为。乱世应以生存为第一要务,不取西川,自己将无立足之地,生存都成问题,还谈什么仁义道德?自己手下那么多兄弟的安危前途,却只考虑自己的仁义名声,让手下忠心追随的几万兄弟跟着自己颠沛流离,这才是最大的不仁不义!

三、听不进人才进谏的忠言。庞统为其出上中下三策,很明显上策能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可以以最少的代价攻取西川,但刘备却听不进人才的忠言。孙子说: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刘备听不进庞统的上策,但因为刘备对庞统有知遇之恩,又不能离他而去,故而导致庞统这样的人才自损性命去之。

四、不能真正地用人。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么重要的二个人才,凤雏还没来得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就陨落了;卧龙也是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场。人才永远是决策事业成功的关键!爱惜人才,并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安心地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才干,这才是真正的尊重人才!

然后再说说刘备的可取之处:

一、“仁义”的名声在外。所以能引得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才来投靠。

二、能“曲金”,谦卑待人。对待他人能放低姿态,所以能赚得人心。

三、有理想抱负。企业的愿景宏大,扯了“中兴汉室”的大旗,确实能吸引一些人才。

在三国,曹操能用人,跟着曹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刘备扯了“中兴汉室”的大旗,跟着刘备能显得自己是正统,显得正义;孙权安人之术了得,跟着孙权能君臣相处得愉快。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如果你生在三国,你会怎么选呢?

我认为,选择合适自己的。我上班这么多年,总结来总结去,工作不外乎就图这三条:干得开不开心?能不能赚不赚钱?能不能学不学得到东西?如果这三条都能满足,不外乎这是一个好工作,这是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你认为呢?

作者: 张津东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