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05-不若守於中

天地不(仁爱;相亲。仁是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以萬物爲芻狗(即用草扎成的狗,在古代刍狗用于祭祀,作用类似于现代的花圈。刍狗在失去祭祀功能以后会被丢弃);聲人不仁,以(所有;一切;凡)(知觉,觉悟)爲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tuó yuè,古代的一种鼓风吹火器:“具炉橐,橐以牛皮”。两边有把手,往中间挤压鼓动就可以出风)與?虚而不(gǔ,枯竭)(zhōng,左边的“足”意思为止,右边的“童“意思为愚昧、浅陋,合起来的意思是:停止愚昧)(通“愈”,病好了)(产生,发生)(只、只是)聞,(道理)(穷尽,完结)不若守於中。

注解:

天地不仁爱,把万物视作刍狗;遵道而行的人不仁爱,把所有觉悟者视作刍狗。(古代利用芳祀,即运用美德进行祭祀。刍狗就是用草扎的狗,因为被人们赋予了祭祀的功能而被摆放到重要的位置;而一旦失去祭祀功能,就会被抛弃。万物失去功能,就会被天地所抛弃;所有觉悟者失去美德,就会被遵道而行的人所抛弃。《帛书周易》里面有过描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閵。”)

天地之间,其不就像个橐籥吗?空虚而不枯竭(越往正中鼓动风就越多)。停止愚昧而病愈重生的只是听说,道理穷尽不如守于中正。

作者: 张津东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纳。

《道经05-不若守於中》有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