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做事很少考虑私利,他遵从天命,倡导仁道。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坚决避免四种品格缺陷:不主观臆测,不强加于人,不固执不化,不以自我为中心。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一行在匡地被围困,(情况紧急,弟子们都很紧张),孔子说:“文王既没,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等先王的文化道统不都保存在我们这里吗?如果上天要灭亡它,就不会让我来继承了,如果上天不会灭亡它,匡人又如何奈何得了我呢?”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社会普通民众从事的工作)。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问子贡:“孔子是圣人吧?怎么这么多能呀!”子贡说:“这是上天有意让他成为圣人,同时使他多能。”孔子听到后说:“太宰了解我呀!我少时贫贱,所以学会了很多谋生技能。君子有这么多技艺吗?没有这么多。”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牢说:“孔子说过:‘因为我(少时)没有被任用参与政事,所以学会较多技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两端,犹言两头。言终始、本未、上下、精粗,无所不尽)而竭焉。”

我是有知之人吗?我无知啊。有个普通老百姓问我一个问题,我就一无所知,但我从这个问题的各个不同角度去反复考察研究,就弄明白了。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凤鸟不至,河图不出,(难逢盛世明君),我恐怕要完了!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颜渊喟然感叹说:“(先生的学问)抬头仰望,愈望愈高,看不到极限。用心钻研,愈钻愈坚,探不到深底。看之似在眼前,忽而又到身后,难以着实抓住。先生教人循循善诱,以学问知识令我学识广博,以礼乐制度约束我。(先生学问的魅力),使我想停止学习都无法做到。我已尽了全力,但它仍然高耸立于前,我虽然想继续攀登,却找不到攀登的的途径。”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放在柜了里藏起来,还是寻找识货的商人把它卖掉?”孔子说:“卖掉它!卖掉它!我自己也在等待识货的商人。”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想去九夷之地居住。有人说:“那里条件艰苦,如何居住!”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条件艰苦不艰苦又有什么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奔腾,一去不回。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我没有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呀。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古代盛土的筐子),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譬如以土为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如果停下来,那我就无法取得成功;又譬如以土平地,虽然只覆下一筐土,如果坚持下去,那我就会接近成功。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孔子评论颜渊说:“颜渊真是可惜呀!我只见他一直前进,未见他停止。”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年轻人不可轻视,怎么知道他们不如现在这一代呢?但如果四五十岁了,还未取得成就,闻名于世,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恭顺之意)与之言,能无(通“悦”,愉悦)乎?(yì,绎,抽丝也。抽出,理出头绪)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听从之后能够改正才最可贵。顺耳的话,听了能不高兴吗?但高兴之余能够理出头绪、分析真意才最可贵。只知高兴,不加分析;只知听从,不加改正,那我就不知拿他该怎么办了。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如何判断“有志”?有志不是固执已见。有志主要体现在重大非原则问题上,在巨大压力面前,甚至在生死考验之前,能不能坚持自己的正义立场,果如此,才算有骨头。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zhì,害,嫉妒,指因嫉妒而起伤害之心)(索取,贪的意思),何用不(zāng,善,好)?’”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孔子说:“穿着破絮袍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耻的,大概只有仲由了吧!正如《诗经》所说‘不嫉妒,不贪求,怎么会不好呢?’”子路于是经常吟诵这两句诗。孔子说:“这样做,怎么能算是好呢?”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暮天寒,然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智者明白事理,所以没有疑惑;仁者以天下为公,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勇敢者因有胆量,所以不畏惧。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往,归向)道;可与适道,未可与(坚守);可与立,未可与(变通,不依常规)。”

可与共同研究学习的,不一定有共同的志向;有共同志向的,不一定能共同坚守这一志向;能共同坚守这一志向的,不一定能懂得因时权变以实现这一志向。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康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有首诗说:康棣之花,迎风翩翩摇动。难道是不思念你吗?是因为我们住的太远了。”孔子说:“还是没有思念,如果思念,还有什么远的呢?”

作者: 张津东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