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道数,方法)
;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栝,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凡是揣度人的智谋、考量人的才干,用以收集或远或近的各方面信息,确立威势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必须先观察对方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是否一致,辨别出对方言语中的是与非,了解对方言语中表面和背后的含义,判断对方是否具有高超的权谋韬略;从而制定出事关安危大事的计谋,并进一步确立双方的亲疏关系,然后再加以衡量。其中那些可以匡正裨补我们决策的人,便征召他,聘请他,重用他。
引钩箝(谓诱使人说出实情而钳制之)
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收集)
之,而后重累(zhòng lèi ,沉重的累赘)
。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sì,观察,侦候)
候见涧而箝之,其事用抵巇。
与人谈话时,引用能诱导其说出实情的言辞,通过恭维来箝制他们。以钩箝之词进行游说,这个说辞呢,要忽而表示认同,忽而表示反对(以便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对于那些以钩箝之术仍没法控制的对手,可以先收集对方的信息,然后采取不断抬高他的名誉和地位的方式,使其背上沉重的累赘(为日后诋毁他做准备)。有时候使他背上沉重的累赘,使其名不副实从而达到毁掉对方的目的;有时候反复高扬对方优点是为了诋毁他,有时历数其缺点以显现其优点是为了使他背上沉重的累赘。(将欲毁之,必重累之;将欲踣之,必高举之。)想要重用某些人时,或者通过赏赐财物、珠宝、玉石、白璧和美女来试探对方;或者依据他才能的大小用名禄地位来诱导对方;或者伺机寻找对方的漏洞来控制对方,以上办法要结合“抵巘之术”来运用。
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岨崄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以箝求之。
假如要将飞箝之术运用到天下大势政治斗争中,在游说君主时,一定要先审度其君主的谋略并衡量其才干,观察天时是否助该国的兴盛或者衰败(国家命运的发展趋势),判断该国地形的宽窄、山川险阻和平易,掌握该国人口、财富的数据,了解其与哪个国家亲密友爱,与哪个国家疏远仇恨,君主怀着什么样的心思。摸准了其君主的心意和意图,知道了他的喜好和憎恶,然后针对其君主最重视和关心的问题进行游说,再用“飞”的言辞诱出其喜好所在,最后用“箝”的言辞将其控制住,让他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办。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宣(疏导)
之,此飞箝之缀也。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通“纵”)
,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运用飞钳之术和别人打交道,就要先衡量对方的智慧,权衡对方的才干和实力,度量对方的气势,把对对方的充分了解作为与之相处的关键。抓住对方的喜好弱点去迎合他、随顺他,再用飞箝之术调和他与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双方相互适应、协调),最后用我们的意志去开导、启发他,这就是用飞箝之术来联结。对人使用飞箝之术时,要先用赞扬、称颂的空话去赞誉对方,使对方说出真情,收到实效,然后与紧紧与之联结,以探究其话语中的真意。如此一来,就可以箝制住对方,可使他合纵,也可以使他连横;可引导他向东,可引导他向西;可引导他向南,可引导他向北;可以引导他一反旧策,也可以引导他恢复旧策,即便是恢复了旧策还能让他执行新策,无论怎么样也脱离不了我们既定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