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抵巇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世间万物都有它的自然发展规律,事物也都有聚散离合的法则。有的近在身边却难以看透,有的远在天边却了如指掌。距离很近却难以看透,是因为没有互相考察言辞;距离很远却能了解得很清楚,是能够对历史和现状做出深入研究,用经验来推论将来的缘故。巘(微小的缝隙),发展下去就是缝罅(细小的裂痕);罅(细小的裂痕),发展下去就是涧(裂沟),涧(裂沟)不堵,任其发展就会发展成大的分裂。小的缝隙刚刚出现兆迹时,通过“抵”使其闭塞,通过“抵”使其减小,通过“抵”使其破裂停止,通过“抵”使其隐匿,通过“抵”来取代它。这就是抵巘之术堵塞缝隙的基本原理。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语助词,犹“其”)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事物发生前的征候或迹象,预示)萌牙蘖之谋,皆由抵巇。抵巇之隙,为道术用。

当事情出现危险征兆的时候,圣人洞察到之后,其会想办法进行自保。在自保基础上,圣人再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来谈论事情,筹划计谋和制定弥补的策略,并运用此来辨识细微缝隙产生的原因。事情初起时如秋毫之末那样微小,发展起来就可以产生撼动泰山根基的效果。所以如果要施策于外,必须根据巇的原理,在罅隙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及时发现其罅隙,并运用抵巇之术来堵塞它。善于发现罅隙并运用抵巇之术来堵塞缝隙,就是道术的现实运用。

天下纷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奇怪、怀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为高)

天下都纷乱动荡的时候,朝堂之上没有贤明的君主,公侯没有道德。那么小人就会谗害圣贤,贤能之人也不会被任用;圣人逃匿躲藏起来,贪赃枉法者兴风作浪;君臣之间互相猜疑,国家纲纪土崩瓦解,以致各种势力互相攻伐交战;父子离散不合,彼此反目成仇,这称之为“初生的裂痕”。当圣人看到初生的裂痕时,就会采取法制的方式来堵塞缝隙。当国家还能够治理时,就采取措施挤压堵塞缝隙。如果国家不可治理,就循其缝隙,毁掉它后再重新塑造。或像这种方法抵挡,或像那种方法抵挡;或通过“抵”使其恢复原状,或通过“抵”将其重新塑造。五帝时代的政治,是以抵巘之术堵塞天下,帮其弥补漏洞。三王时代的政治,是以抵巘之术取而代之,从而得到天下。当今之世,诸侯之间互相征伐,其次数之多已无法统计,在这个时候,能善于运用抵巘之术是为上策。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此道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从…出发)能循,为天地守神。

自天地有离合、始终以来,巇隙总是相伴相随,我们不可不留心观察。用捭阖之术去明察世道,又能运用抵巘之术解决问题的,就是圣人了。所谓圣人,乃是天地的使者。假如世间没有巇隙需要抵塞,就隐居起来等待时机;当世间出现巇隙需要抵塞时,就用抵巇之术进行谋划。这种方法可以协助君主治理国家,也可以对百姓进行督查。如果一切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又能遵循自然规律,就能够成为天地的守护神。

作者: 张津东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