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是一则成语,最早出自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该成语解释为把抓住兔子的猎狗烹煮吃掉,比喻成就事业后就把有功之臣杀了,只能共患难,不能共欢乐,多指独裁专权。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
越王攻吴王,吴王谢而告服,越王欲许之。范蛰、大夫种曰:“不可。昔天以越与吴,吴不受,今天反夫差,亦天祸也。以吴予越,再拜受之,不可许也。”太宰豁遗大夫种书曰:“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大夫何不释吴而患越乎?”大夫种受书读之,太息而叹曰:“杀之,越与吴同命。”
这个成语的典故是:
范蠡是春秋时越王勾践很得力的一位谋臣。在勾践被吴王夫差围困在会稽山的最艰难的时候,是范蠡献策让勾践忍辱负重,待机图报;后来越王经过卧薪尝胆,又帮助勾践策划兴兵攻吴,报仇复国,也是范蠡。范蠡对越国的功绩是很大的。可是就在越王勾践灭掉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的时候,他却舍去富贵荣华,自行引退,过着隐居生活。
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范蠡离开越国来到齐国后,托人捎了一封信给他从前的同事大夫文种,信上写道:“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意思是说:飞鸟打完了,良弓就要收藏起来;狡兔死尽了,猎狗就要被杀吃掉。从我的观察看,越王颈长而鸟嘴,只可同他一起共患难,而不能同他一起享受欢乐的。你为什么不早些离开呢? 文种看了信后,觉得范蠡讲得有道理。就以生病为借口,不去上早朝了。这时候,有人就乘机陷害文种,说他要谋反。越王勾践不调查,也不分辨,就赠给文种一把宝剑,说:“你教给我七条攻打吴国的办法,我才用了三条,就把吴国灭掉了;其余四条还在你那里,你还是带到我的祖先那儿去试着用它们吧!” 文种无奈,只好自杀了。
为什么我会有这个感触呢?前几天,我还问了ChatGPT人工智能:“为什么有些人把人当成狗看待?这类人是抱着什么心理?”
ChatGPT回答:有些人可能会将人类当成狗看待,这可能是出于不同的心理动机和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一、蔑视和歧视:有些人可能出于蔑视和歧视的心态,将某些人群或个人贬低为“狗”。这种行为可能源于对特定人群的偏见和歧视,试图将其看作低贱、无价值或不值得尊重。二、惩罚和控制:有些人可能使用将人当成狗看待的方式,是为了惩罚或控制他人。这种心理可能表现为对他人的压迫和虐待,试图将其置于自己的支配和控制之下。三、表达愤怒和敌意:有些人可能出于愤怒、敌意或恶意,将人类比喻为狗,是为了表达对他人的不满和敌意。这种行为可能是一种侮辱或攻击的手段,试图伤害他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四、调侃和幽默:有些人可能将人类当成狗看待是为了调侃或制造幽默效果。这种行为可能是一种戏谑或娱乐的方式,不一定带有恶意或贬低的意图。需要注意的是,将人类当成狗看待的行为通常是不尊重和不恰当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权益,避免使用贬低、歧视或侮辱的言语和行为。建立和谐、尊重和包容的社会关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以我的人生阅历和认知来看,如果一个领导不能接受下级的正直和刚直,那作为他的下级,他就有以下几种人生结局:
一、为领导的威逼利诱所屈服,最后沦为一条唯主人马首是瞻的奴隶或者走狗,在领导觉得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被抛弃,兔死狗烹。
二、只低头做事,不思考为什么,为领导的故作姿态或高明骗术所欺骗,这种人的下场稍微好一点,榨干价值以后就被搁置一边,鸟尽弓藏。这种人也有醒悟的,最后要么屈服于主人沦为奴隶或者走狗,要么不愿意同流合污而急流勇退。
三、边做边思考,知彼知己,知善知恶,不同流合污,在需要退的时候能做到急流勇退,追求得善终。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作为一个“民”,你隐藏不了,也躲避不了,在遇到邪恶的时候,你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妥协、屈服,从此沦为邪恶势力的奴隶或者走狗;二是勇敢地去战斗,迎难而上,干掉一切敢于挡路的邪恶。我很喜欢老人与海中的一句话:人可以被毁灭,不可以被打败。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这样,这世界上哪有什么邪恶。那些邪恶之人只敢蝇营狗苟地躲在阴暗之处,偷偷的干着邪恶的勾当,见不得光。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愳之也?若民恒是死,则而为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人只有在吃亏的时候,才会长记性,那些邪恶也是一样。
智慧加上勇气,永远是我们克服困难和战胜邪恶的重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