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的“无为”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为还是不为?这是个更大的问题。对于《老子》中的“无为”,历来的理解多有分歧。

很多近代的学者在提到老子的“无为”时,都喜欢使用“消极无为”这个限制性或者说指示性的提法。这似乎更多的来源于道教派的解老语境。道教派以养生的观点解老,他们认为人生就如同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旅途,人的脚步越迅捷人抵达终点的过程就越短暂。为了延长这个过程,我们要放慢人生的脚步,具体方法就是致虚、守静、寡欲、“无为”。“无为”在这里成为了一种自身修炼的方法。这个“消极无为”似乎是指向“不为”的。而道教派事实上从没说过不为,只是说做的要得法要有节制。如:黄帝问素女曰:“今欲长不交接,为之奈何?”素女曰:“不可。天地有开阖,阴阳有施化。人法阴阳随四时,今欲不交接,神气不宣布,阴阳闭隔,何以自补?练气数行,去故纳新,以自助也。玉茎不动,则辟死其舍,所以常行以当导引也。能动而不施者,所谓还精。还精补益,生道乃著。”。也就是说,从道教派的解老语境来看,“无为”并不是指向消极的不为,而是要为的有节制,为的得法。

在历史的解老过程中,不乏从政治学角度解老者,而他们更多的在“无为”前面冠以“清静”或“自然”。于是,“无为”在这个语境下则有了不妄为、不乱为的含义。

究竟哪一种理解更接近《老子》的本意呢?我们现就“无为”在其所出现的章节中意思进行一下分析: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在此章中,上德的“无为”显然是与后面的上仁、上义、上礼的“为之”相对比的,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我们似乎可以轻易的得出“无为”就是不为之。但如果我们就此得出“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这一结论,显然也是过于轻率。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必将将仁义礼的“为之”理解为无恶不作的胡作非为了。所以,我们还要先结合其他章节中出现的为和不为的具体内涵再来确定“无为”的含义。

2、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这一段中的“无为”是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的,但文中并没有对“无为”的具体内容进行更多的阐释。但是从该段文字与前面几章文字的关系来看,截止到这里,老子完成了其“德”、“德”与“道”的关系以及由之而确定的“治道”的总论。在这一段文字与上一章的后半部分,老子阐述了其“治道”的基本原则:“守弱”和“无为”。 “守弱”偏重于修身,也就是主观认识层面,“无为”则显然是为治的具体要求。老子在这里,用“无有”类比引申出“无为”,除了其字面的关联外,我以为,从内在的思想逻辑上,“无有”所指的是“天下之至柔”,而“柔弱”又恰恰是上一章中老子对侯王所提的在思想认识领域的“不凌驾于民众之上”的要求。在思想认识领域的“柔弱”原则确定了之后,则不难由之推出在具体为政实施方面的方法,也就是“无为”。 所以,如果我们深入的思考我们不难发现,由“无有”到“是以知无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蕴含着《老子》中最根本的思想体系在内的。我们从这里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无为”是在“柔弱”,也就是“不凌驾于民众之上”,这一指导思想之下的具体的为政方法。

3、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这一段明确的提示我们,“取天下”、“无不为”是最终的目的,而“无为”则是达到这一最终目的的方法。“无为”作为一种方法,如果还是有人坚持说就是什么都不做,就能够达到“无不为”和“取天下”的目标,恐怕我们都会觉得茫然。但是还有一种奇怪的论调说“无为”是假装什么都不做,“无为”就象考试作弊,桌上貌似心如止水桌下实则暗流汹涌,但这侯王作弊是作给谁看的呢?他又怎么个假装法呢?他又要迷惑谁呢?侯王难道要时刻都把群臣与百姓当成阶级敌人那么防着?在此章的后面,老子紧跟着说明“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可见,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百姓绝不是作为阶级斗争的对象这一对立面存在的,老子的指导思想中,百姓的意愿是第一位的。而什么都不做或者假装什么都不做的“无为”,显然是无法与这一指导思想相一致的。在此段中,我们对于“无为”的具体内容虽然仍然不够十分的明朗,但多少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端倪,那就是“恒无事”,也就是不生事端,如果再能结合下面的“圣人恒无心”章的主旨来理解的话,则“恒无事”就是指不生影响民生的事端。

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国家滋昬。人多知,而奇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点启发:

首先,“无为”与“好静”、“无事”、“欲不欲”等一样,都是对侯王的要求,都是对侯王的为政要求,都是对侯王的为政能够达到“取天下”这一最终目的的要求。而这些要求,或者说之所以提出这些为政要求,其目的,直接目的,在于能够让民“自化”、“自正”、“自富”和“自朴”。而民所达到的“四自”,与其说是文中提到的为政手段的目的,不如说是上述为政方法的必然结果。

其次,从文中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印象:与“无为”、“无事”等相对应的“有为”、“有事”,其表现形式在于“天下多忌讳”与“法物滋章”等。所以,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的结论:“无为”不是不为,它是针对侯王在为政过程中的造成生灵涂炭劳民伤财的诸多妄为的“不妄为”,或者说是“有所不为”。

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者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从本章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里的“无为”与其他各章中的“无为”意义并不完全相同。这章中,老子是要求“为”的,同时他对“为”提出了一个限定,那就是在“无为”的时候“为”。也就是在事情还处在“易”、“细”的阶段来“为”。所以,本章中的“无为”,是尚未“为”,或者确切点说是刚开始“为”的时候的“为”。

说到这里,我突然有了一个离经叛道的想法:为什么历来对于“无为”的理解有如此多的歧义与争论?我想其原因在于,在《老子》中,“无为”本身并非是一个根本性的概念,它在各章中出现时,它的义项是根据全章的主旨来确定的。但不知从何时始,老子的思想被贴上了“无为”的注册商标,于是“无为”成为了《老子》中必须脱离于具体语境的形而上的核心概念。这样一来,它的实在的、在各章中才能得以真实表达的具体内容反而被“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了。而这一核心概念本身的内涵还不足以丰富到同时也没有必要丰富到包括《老子》中所有的在各章中出现的“无为”的内容。于是各大家采取了一种看上去就不合理的方法:他们首先根据他们的理解,选定在某一章中的“无为”的义项作为它的原配,再根据这个原配来解释其他章节中的“无为”。也有的注意到了其中的不同,但仍然认定最终只应当有一个正解。我认为,这些都没有必要。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将在《老子》中有各种义项的一个概念生硬的作为其核心概念来进行附会。同时我认为,在老子的思想中,最重要的不是为还是不为,而是如何为。老子对此给出的答案是“辅”!是“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6、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此章中的几个“为之”、“无为”、“弗敢为”,内容比较容易引起混乱,必须要抽丝剥茧的慢慢捋清。

对于这一部分在讲什么,以前的译注多将之割裂为两个部分,似乎前面部分,即“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在讲哲学,在讲“从量变到质变”;而后一部分又回到了老子的“无为”。这么理解,不仅割裂了这一部分文字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割裂了整章的内容的联系。

本章的难点在于,前一部分老子说“为之于其未有”而这一部分却说“为之者败之”,这两个从表面上看显然相悖的论断是否能够统一。正是由于无法解释这一矛盾,诸多大家都认为此处有错简。而我认为,这种理解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些译注者实际上未能真正把握老子思想的实质。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上一部分的的“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是从“治”或者说是从“治道”的角度,也就是从如何处理在为政中将要或者已经出现的问题的角度来进行阐述。《老子》中的“无为”并不是“不为”,对于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要“为”的,而这个“为”的原则就是“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这是对“治道”的具体要求。但是,这个“为”很显然在老子的理论体系中是要遵循“无为”这一大原则,这一根本原则的。“为”是面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无为”则是针对侯王的最终原则,“为”要在“无为”的指导下来为。或者说“无为”是指导思想,而“为”则是具体手段。“为”这一具体手段,当它是依循着“道”而为的时候,它就是“无为”。也只有依循“道”,“为”和“无为”才能够统一。

如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老子在前面说了“为”之后,再次强调“无为”这一根本原则的必要性。

“合抱之木”诸句,在此并非是单纯的为了表达老子的哲学观点,而是为了承上启下。一则,前文说到“为之于其未有”,要防微杜渐,这里的几句,正是说明“毫末”、“虆土”等小的事物,小的问题,如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的处理,及时的“为”,没有“为之于其未有”,则会发展成“合抱之木”、“九层之台”的大问题。进而,当它们成为大问题之后再“为”,其必然的结果就是“为之者败之”。所以赵又春先生认为“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此处的含义是“不懂量的积累可能导致质变,因而一定要等到出了大问题才去处理的人(为之者),最后必定失败;不明白小问题可能酿成大问题而只顾就事论事地处理小问题的人(执之者),则会失去解决问题的时机。”我觉得是相当精辟的,只是在逻辑上我认为“为之”、“执之”的“之”都是指已经出现了的大问题。此处“为之者”的“为”不是“无为”的“为”也不是“为之于其未有”的“为”而是“强为”。

最后的“无为”,从表面文字上来看是与“无执”同构,都是针对前面提到的“为之”、“执之”,但实际上,我理解,是通过文字的手法,在理论上又上升了一个层次,把“无为”、“无执”的形而上概念顺势再次引出。当然,在理解中只认为“无为”、“无执”仅是针对前文的“为”与“执”也未尝不可。

所以,此章中出现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指不要等到事务发展到不可收拾了再去收拾,再去为。老子提出的“为”,在这里,是及早处理,把敌人扼杀在摇篮里。而“为”的根本原则则是: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也就是从辅助民众之自然的角度去“为”。

7、世人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故: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显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为而弗恃,成功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从本章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子所提倡的“无为”并不是“不为”。他并没有对“为”持全面的否定态度,他只是对于“为”做了限定,要求做到“为而弗恃”。所以,此章节中的“无为”,我认为理解为“不妄为”还算贴切。如果再进一步,理解为因循着天道来“为”则是更加在理论上上升了一个层次。

8、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世传本为:“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一段文字在帛书本中没有“无为”,而在世传本中将“弗为而已”改为了“为无为”。从中可以看出,这里的“无为”,实际是“弗为”的意思。而“弗为”在本章中,通过上下文我们可以看出,是针对“知不敢”的“弗为”。也就是,侯王针对“无知无欲”的基本要求,“知不敢”以后,即:侯王针对在为政过程中,不以自己为知,不体现自己的私欲的基本要求,知道哪些事该做能做哪些事不该做不能做之后,要做到“弗为而已”——对这些事没有做、不去做就停下来。所以这段中的“无为”或者实际上当是“弗为”,从字面上看就是“不为”,从内涵上理解则显然是“不妄为”。

由以上对在《老子》中出现的“无为”进行分析,我认为:

1、在《老子》中,“无为”并非如现在我们所理解的那样是一个核心概念。“无为”在各章中出现时,它的意义和内涵根据具体的文义不同,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别的。而并非是一个统领《老子》整个意识形态的形而上的原始概念或终极概念。

2、具体到各章节,“无为”的内涵大致分为几个层次:

一是,“不为”,或者说是“不妄为”,在文中,老子多用“無为”来表达这层意思。这里的“不为”决不是泛指的什么都不做的混吃等死,而是提出了不做什么的要求,也就是要求侯王,对于那些有损于国计民生,体现自己私欲的行为,要做到不为,不妄为,“無为”

二是,顺应着事物的最本始的自身规律来作为,在文中,老子多用“无为”,在这里我不得不再重点强调一下“无”与“有”的区别,“无”在《老子》中被定义为“名万物之始”,也就是事物的本源、本始,从这一点来看,“无”与“有”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三是,如果我们一定要为《老子》的“無为”和“无为”下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性的能够指导《老子》的言说对象——侯王的为政行动的定义的话,那就是一个字“辅”,“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这才是《老子》中的“无为”所体现的真正的理论来源和理论内涵。

转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145464028

流水不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是说做人要像水一样,帮助万物,默默不争。水很接近于道的品性,它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以水悟道,可以看到成功人生里的七种境界。

  • 01 –

水,百折不挠。

冰生于水,却比水强硬百倍。水,越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它越能体现出坚如钢铁的特性。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百折不挠。

  • 02 –

水,聚气生财。

水化成气,气看无形。若气在一定的范围内,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便会变得力大无穷,动力无比。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种境界——聚气生财。

  • 03 –

水,包容接纳。

水净化万物,无论世间万物多脏,它都敞开胸怀无怨无悔地接纳,然后慢慢净化自己。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种境界——包容接纳。

  • 04 –

水,以柔克刚。

水看似无力,自高处往下流淌,遇阻挡之物,耐心无限,若遇棱角磐石,即可把棱角磨圆,亦可水滴石穿。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四种境界——以柔克刚。

  • 05 –

水,能屈能伸。

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下化作雨露,汇涓涓细流聚多成河,从高处往低处流,高至云端,低入大海。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五种境界——能屈能伸。

  • 06 –

水,达济天下。

水虽为寒物,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它从不参与争斗,哺育了世间万物,却不向万物索取。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六种境界——达济天下。

  • 07 –

水,功成身退。

水雾似飘渺,却有着最为自由的本身。聚可成云结雨,化为有形之水,散可无影无踪,飘忽于天地之内。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七种境界——功成身退。

《天幕红尘》语录

简单地说,官商早晚要退出市场经济,但是现在还没退。什么叫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探索符合中国社会条件的市场经济,就是允许你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摸索。

见路不走就是实事求是,不住一法,你理解成不拘经验教条就行了。

苏维埃不是谁骂垮的,欧盟也不是为了主义凑在一起的,是成员国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生产力资源社会化和全球化是生产力自身发展要求,是人类要过好日子的本能。如果欧盟有一天沦为政治工具或另一种形式的大锅饭,它会像苏联一样垮掉,半点没商量。

有新立场才可能有新视角、新史观。

见路不走是“见路非路,即见因果”的意思,跟“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一个道理。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执行和具体,更具提示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啥叫路呢?成功者的经验、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没人走了,它管借鉴、模仿、参照的用。但是我们说它有漏,不究竟,因为成功者的经验是他那个条件的可能,你不可能完全复制他的条件,完全复制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见路不走就是提示你,不要拘于经验、教条,要走因果,只有因果是究竟的,是无漏的。

“见相非相,即见如来”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的如来当真相讲,往大里说就是悟得道的意思。

见路不走不是让你跟别人一样的,也不是让你跟别人不一样的,它不以一样不一样为判断,它是让你立足自身的条件,以自身的条件可能为判断。

叶子农用手指沿着那堆豆子画了一个圈,说:“这是个‘场’的世界,有多少立场就有多少观点、主义。众生是立场的、利益的、好恶的,众生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出离立场的观点在立场的圈里是没地方立足的,因为没有‘场’可以让你立。”“昨天人们相信共产主义,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相信了一个许诺。今天不信了也不是因为它不是真理,是没得到预期的实惠。众生不管你真不真理,他们只需要许诺、兑现。”

众生泛指一切生命,在认识范畴里特指迷界群体,是一个与“觉者”相对应的词。用“人民”,你把人民里的觉者往哪里搁?官员就一定是觉者吗?平民就一定无明吗?学术讲实事求是,不讲爱憎。

觉者与众生是社会研究对象的泛指,既有你觉的就必有你惑的,明白了这个不一定明白那个,人人都是有所觉有所不觉,不做具体指。

叶子农到卫生间摘下挂在墙上的镜子,回来将镜子竖在豆子旁边,说:“它就是,它照到什么是什么,它没立场,没好恶。其实‘客观’也是一‘场’,也未必是真相,客观只表示没有利害关系,不表示没有好恶,也不表示有如实观照的能力。”

合作不是你死我活,是利益的趋同和妥协。

碗里少了一块肉,经济结构就会调整,有所淘汰,有所催生。碗里连饭粒都没有的就会闹事,只有我挨饿你就别想活踏实了,社会就会朝着稳定的结构整合。共产其实是一个很平常的词,可以是几个人合伙的共产,可以是企业联合、兼并的共产,可以是地域与地域或国家与国家合作的共产。地域性的社会化经济,你可以叫它社会主义。发展到全球结构的人类大经济,就是全球经济高度依存、高度一体化,这种经济形态给它起个名字就叫共产主义。人类各个角落的经济会因不同条件呈现不同形态,但不管什么形态,基本质都是朝着社会化和全球化的方向演化,它不管你什么政党、主义,那是经济规律,是由生产力发展要求决定的,是人类趋利的本能。

人是我要比你强的,我要比你尊贵、富有,比你荣耀……归根到底是我得比你强,比你强了才踏实,这就是人的原动力。所以,尊重、关爱才成了道德,而能众生平等的就不是人了,是佛,是基督。资本的本性是逐利,面把货币、技术、信息……包括青春美色和健壮体格等一切可用之用都转化为资本的,是人。市场经济是丛林法则,当社会矛盾演化到谁都过不踏实的时候,生存秩序和生产力要求就会催生与之相适应的新规则,就是以国家意志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分配有所干预、有所调控的社会机制。教条的社会主义以为消灭了资本就没事了,其实关资本什么事,丛林法则的原动力是人,遏制了人的原动力,经济就没活力,苏联解体和中国改革都是作为果存在的,无需论证。社会化经济就是不“唯”的经济,不唯资本形式和结构,不唯所有制形式,不唯资本意志,不唯市场经济……资本是有规律的,运用资本规律协调社会关系,不断解放生产力,人民安居乐业过日子,这就是社会化经济,就是马克思没有我们在140多年后看得清楚的社会主义。人们出于各自的好恶可以不叫它社会主义,人类不能被一堆名词困住了,不必为一堆名词吵得脸红脖子粗,其实那只是一堆符号,注重本质的就不会在意它叫什么。

在我看来,马克思的资本规律说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辨别、证明的认识观。也许是我太笨了,我看来看去就只看出了一句话:实事求是。以辨别、证明的认识观实事求是认识事物,这就是我认为的马克思主义。

啥叫路呢?成功者的经验、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没人走了,它管借鉴、模仿、参照的用。但是我们说它有漏,不究竟,因为成功者的经验是他那个条件的可能,你不可能完全复制他的条件,完全复制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见路不走就是提示你,不要拘于经验、教条,要走因果,只有因果是究竟的,是无漏的。

人最难做到的是实事求是,妄念、贪念、杂念一大堆,就算想实事求是,你也不知道怎样实事求是。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通俗版,是提醒你不要唯经验、教条,要走因果、走条件的可能。见路不走是让你解放思想,不要怕跟别人不一样,因为很多人一看到跟别人不一样就觉得不正常了,心里不踏实。也不要怕跟别人一样,因为也有很多人是生怕跟别人一样显不出自己高了。见路不走是解决实事求是的可操作性问题,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念、思想,是一切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基础。

实事求是也是由人来操作的,谁来认定这个实事求是?人民。你不行,人民就请你下去,这就不是真理了,是定律。

民主不是先挖渠还是先放水的非此即彼,不是为民主而民主的事于道,民主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不是谁想不要就可以不要了。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在我看来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见路不走,不唯经验、教条,讲实事求是。

奢华之所以奢华,是因为大众不可及。如取规模效应,则必须大众可及,普天下的规模效应无不安住于规模消费集群,这是规模效应的因果律。

平静的心作为果存在是有条件的,取决于你的觉悟和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由不得你可选可控。真宁静了,就真了无明了,也就没什么致远致近了。

美国是主张美国的国家利益的,处在竞争优势的时候他们是主张自由贸易的,到了竞争劣势的时候就不主张了,甚至反对自由贸易了,这个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由不得他们自己。当贸易保护能捞到好处的时候,你觉得美国会为了一个概念去牺牲国家利益?你信吗?

凡是国家所有权属于人民的,就是民主。凡是人民的意志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就是好民主。

民天下基础上的管理方法不属于民不民主的判断,属于科不科学、有不有效的判断,不是一个范畴的问题。授权在人民,人民是给自己的利益选择执行者,不是给自己选择天敌。

用自己的民主去否定别人的民主,这本身就不民主,都一刀切了还谈什么民主?您是为您的民主的,人民是为过好日子的,您的需要有没有可能取代社会发展条件的需要?不可能嘛,什么民主能让人民过好日子,人民才需要什么民主。

众生是敢啐圣人一脸的,是不敢啐强盗一脸的,所以要有文明,不以谁力气大抢食物,让众生也可以啐强盗一脸,让女人、孩子有优先权,这就是文明。

我们在教室里学习了很多方法和技巧,正如老师反复所讲的,是引导、启发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让我们去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其本质,就是培养我们见路不走的能力。

有一个很中国化的提法,叫解放思想,跟老师讲的“创新”基本是一个意思,都是主张挣脱模式思维的束缚,用实事求是的、辨别的、证明的科学思维去认识事物。所谓“决策”,是指具有方向性意义的重要决定,正确的决策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见路不走”就是企业决策的法则,不唯经验、教条,不唯标签、模式,只以企业的根本利益为目的,遵循因果律,走条件的可能。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定律是定律,路是路。路是方便的、经验的、模式的、固化的、既有的,定律是必然的、因果的、规律的。

见路不走是不唯经验、教条,不是排除经验、教条,不唯就已经包含了学习、借鉴。任何一个成功的经验起初都不叫路的,走的人多了才叫路。

见路不走不是让你非要跟别人一样或不一样,是让你以结果对条件的需要去取舍。不唯经验教条,不是否定,经验教条也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你的预期果对条件有什么要求,你就去准备这些条件,不在意这些条件是新的还是旧的,也不在意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见路不走。

有些事是能想不能说的,说了就是邪恶,就是精英主义的蔑视大众,就是与人民为敌,一大堆罪名。有些事是能说不能想的,民主、自由、人权,说了没事,放之四海不挨骂,一想就蹦出一堆问号,摁都摁不住。

如果数了半天人头,人民不是所有权利益的受益者,您再怎么数人头也是假民主。

你的意志能体现什么?是你的好恶和认知能力。凡是符合你的好恶和认知能力的,你就赞成,否则就反对。如果意志一定体现利益,那就只有开张的,没有倒闭的,没有谁开张是为了倒闭。如果意志不一定体现利益,你在重大利益面前是愿意相信你的意志还是愿意相信科学认证?如果这时候有人一味迎合你的好恶和认知能力,你会害怕吗?小事不会,大事会。所以佛法才让你依法不依人,马克思主义才跟你说事物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所以,一个实事求是的机制是否比一味迎合意志更可能接近科学呢?

自由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生存秩序所能允许的基本权利。

政治是百人一步的事,如果中华民族每个人都往前迈了一步,集合起来就是这个民族往前迈了一步,就是历史的一步。

一个药方包治百病那一定是瞎扯。土壤不一样,也许栽到人家的地里就开不出富强的花朵了。佛法讲不住一法,马克思主义讲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都是这个道理。只能这么说,意志不一定体现利益,人类作为一个社会整体要认识到这一点,可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你、我、奥而菜恩,世上所有的人,只要人性没发生质变,就都是人的那点事,只是随着条件的变化以什么形态呈现而已,已有的日后必有,已行的日后必行。《圣经》跟你说这个啥意思呢?知道点,大惊小怪就少点,心态就平和点。

说到专制,不管什么事、什么条件,不问青红皂白,唯数人头论,也是一种专制,是对实事求是的专制,是对科学决策的专制,本质上还是对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专制,而违背科学的,违背事物规律的,就没有不付出代价的。

判断一种文化的利弊,如果不是以认识事物真相和接近事物规律的法理论,而是以东方和西方的方位论,以黄土与海洋的颜色论,以传统与现代的时间论……这就唯了,要么东方西方,要么黄色蓝色,要么唯心唯物,要么儒家法家,很多的,这个思维半径已经不足以有效判断事物了。讲唯本身就错,说唯已经有了一堆,再弄个唯心与唯物的统一就更错,那不叫统一,叫搅拌,就更一锅粥了。人陷在这个境里面出不来,很多事物就无解,不是所有的判断都适用非此即彼的。如果不以方位、地域、新旧为判断,而是以认识事物真相和接近事物规律的有效为判断,你就不在意它古今中外。

阴阳五行学说

什么是五行学说?什么是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是古代汉族人民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将古代哲学理论中以木、火、土、金、水五类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认识、解释自然的系统结构和方法论运用到中医学而建立的中医基本理论,用以解释人体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阴阳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

阴阳五行学说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这种观点中是建国以后,老中医为了表明中医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特征而注释的。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方式。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预测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在这一观点中,“行”被理解成运动。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阴阳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我们把对于人体具有推进、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归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于阴,阴阳是相互关联的一种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 道:指“道理”、“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五行是道家学说还是阴阳家学说

阴阳五行说最早见于周易与《尚书·洪范》,最早被阴阳家使用,后来阴阳家消亡,汉代时佛教东传,道教兴起,五行说就被道教吸纳了。在道家起源很早,而道教比较道家后道教里不只有道家东西,还民间东西,五术等。所以道教和道家思想是不太相同,主只是主要部分是相同的。

变化之始

两仪四象

太极生两仪,即阴、阳。

两仪生四象,即少阴、太阴、少阳、太阳。

四象进一步映射为:水(太阴)、火(太阳)、木(少阳)、金(少阴)。万物生于土,归于土,因此又有四象生灭之地——土。此为五行。

天干地支

五行又分阴阳:

阳木、阴木
阳火、阴火
阳土、阴土
阳金、阴金
阳水、阴水
此为十天干。分别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命名。

十二地支类似:

寅卯木
午巳火
辰戌、丑未土
申酉金
子亥水
生克乘侮

五行之间存在四种关系:

生:强助弱,旺助衰为生。
克:强损弱,旺损衰为克。
乘:生之过头反受损为乘。
侮:克之不成反被克为侮。
此间,生与乘互为正反两面。克与侮互为正反两面。

五行相生为: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五行相克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中的任一员都存在五种关系:生他、克他、他生、他克,以及与同类互比的关系。

五行相乘

「乘」体现的是中间状态下的消长、转化关系。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土赖火生,火多土焦。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金赖土生,土多金埋。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木赖水生,水多木漂。

五行相侮

「侮」体现的是绝对状态下的生克关系。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

地支类象

时间

四季各有五行,季节之末属土。

春属木,寅卯辰
夏属火,巳午未
秋属金,申酉戌
冬属水,亥子丑
除了四季,地支还用来表示月份、时辰:

阴历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以此类推。
23:00 ~ 1:00 为子时,1:00 ~ 3:00 为丑时,3:00 ~ 5:00 为寅时,以此类推。
天,运动不息;地,值守轮回。因此用地支表示时间,而不用天干。

方位与生肖

子为正北,丑寅为东北,卯为正东,以此类推。

举一例说明方位五行在中医上的延伸应用,看舌象时舌尖为心火,舌根为肾水。

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以此类推。因此十二生肖亦有五行。

转自:https://www.buyiju.com/bzzs/wuxing/3209.html

地支五行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又称十二支。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纪时、纪月。地支纪时就是将一日均分为12个时段,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子时为现在的23~1时,丑时为1~3时,等等,称为十二时辰。地支纪月就是把冬至所在的月称为子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等等。地支与十天干顺序相配,组成甲子、乙丑……癸亥,以六十为周期用以纪日、纪年。

地支五行

1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此以奇偶分阴阳。

2 、寅、卯、辰、巳、午、未为阳,申、酉、戌、亥、子、丑为阴。此以四季分阴阳,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十二支与阴阳五行

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

巳午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

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

子亥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

辰戌丑未属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未戌为干土,丑辰为湿土。干土者其中藏火,湿土者其中藏水。

十二支藏干:子 — 癸,丑 — 已癸辛,寅 — 甲丙戊,卯 — 乙,辰 — 戊乙癸,巳 — 丙戊庚,午 — 丁已,未 — 已丁乙,申 — 庚壬戊,酉 — 辛,戌 — 戊辛丁,亥 — 壬甲。

十二支与四时方位/地支

寅卯东方木,已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戌丑未四季土。

少阳见于寅,壮于卯,衰于辰。寅卯辰属木,司春,为东方。

太阳见于巳,壮于午,衰于未。巳午未属火,司夏,为南方。

少阴见于申,壮于酉,衰于戌。申酉戌属金,司秋,为西方。

太阴见于亥,壮于子,衰于丑。亥子丑属水,司冬,为北方。

十二支月建/地支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月建以十二节令为准,即立春后,寅木当权,惊蛰后卯木执令,清明后辰值班,余仿此。

十二支配十二时辰/地支

23-1 点为子时, 1-3 点为丑时, 3-5 点为寅时, 5-7 点为卯时, 7-9 点为辰时, 9-11 点为巳时, 11-13 点为午时, 13-15 点为未时, 15-17 点为申时, 17-19 点为酉时, 19-21 点为戌时, 21-23 点为亥时。

十二支配生肖/地支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支配人体/地支

十二支配身体:子为耳,丑为胞肚,寅为手,卯为指,辰为肩、胸,巳为面、咽齿,午为眼,未为脊梁,申为经络,酉为精血,戌为命门、腿足,亥为头。

十二支配脏腑:寅为胆,卯为肝,巳为心,午为小肠,辰戌为胃,丑未为脾,申为大肠,酉为肺,亥为肾、心包,子为膀胱、三焦。

阴阳五行的由来

阴阳五行,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是上古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学说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孳生着、发展着和变化着的。

五行是一种文化。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是由于这五种最基本物质之间的相互资生、

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而构成了物质世界。这个行,不是走路的意思。是代表运动。用现在的解释有动能的意思。

金,不是黄金。是坚固和凝固的意思;

木,代表生的功能和根源。中国字“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五行中对”木的解释。生是一个象形字,下面是一个“土”字,上面代表破土生发出来的一个枝一片叶。

水,代表流动,具有循环和周流的意思;

火,代表热能;

土,代表地球本身。所以土在五行的方位上居中。

五行是说这五种物质是相互变化的,相互影响的。这种变化和影响就是生和克。

生和克是阴阳学说里面的说法。

严格的说,五行学和《易经》没有根本的联系。只有在运用《易经》的法则和占卜的时候,《易经》才和五行学产生联系。

转自:https://www.buyiju.com/bzzs/wuxing/3210.html

五行属性

五行是古代汉族人民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学说是汉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素问》曰: “……五行者, 金木水火土, 更贵更贱, 以知生死, 以决成败·”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方式。古代汉族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中国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迷信的人用五行推算人的命运.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五行基本属性
 
木——植物
 
火——热能
 
土——土地
 
金——金属
 
水——液体

五行属性对应关系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藏矿生金;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兵器、剪刀不宜放床头)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木可扎根土里;木材
 
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石料
 
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泉水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熔化金属。
 
看似相克,其实是相生,木克土生火,水克火。(冰)亥克水。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滴之水,北方。

五行属性·方位

木:东方,甲乙,绿色,青龙
 
火:南方,丙丁,红色,朱雀
 
土:中央,戊己,黄色,黄麟
 
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
 
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

五行属性·八卦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火—离: 离为火;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水—坎: 坎为水;

土—艮、坤: 艮为山,坤为地。五行地理
 
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中央属土,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五行属性·季节关系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长夏属土,长夏是夏和秋之间的一段过度期,天气湿热,庄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时期,所以长夏属土。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古人认为一年可细分为五季,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

五行属性·时间
 
干支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它以立春为岁首,年长即回归年,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没有闰月。干支历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
 
所以干支历的月份按五行来说:
 
寅、卯、辰月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
 
巳、午、未月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月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丑月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为四方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

干支的五行属相对照表

01甲子金鼠  02乙丑金牛  03丙寅火虎
04丁卯火兔  05戊辰木龙  06己巳木蛇
07庚午土马  08辛未土羊  09壬申金猴
10癸酉金鸡  11甲戌火狗  12乙亥火猪
13丙子水鼠  14丁丑水牛  15戊寅土虎
16己卯土兔  17庚辰金龙  18辛巳金蛇
19壬午木马  20癸未木羊  21甲申水猴
22乙酉水鸡  23丙戌土狗  24丁亥土猪
25戊子火鼠  26己丑火牛  27庚寅木虎
28辛卯木兔  29壬辰水龙  30癸巳水蛇
31甲午金马  32乙未金羊  33丙申火猴
34丁酉火鸡  35戊戌木狗  36己亥木猪
37庚子土鼠  38辛丑土牛  39壬寅金虎
40癸卯金兔  41甲辰火龙  42乙巳火蛇
43丙午水马  44丁未水羊  45戊申土猴
46己酉土鸡  47庚戌金狗  48辛亥金猪
49壬子木鼠  50癸丑木牛  51甲寅水虎
52乙卯水兔  53丙辰土龙  54丁巳土蛇
55戊午火马  56己未火羊  57庚申木猴
58辛酉木鸡  59壬戌水狗  60癸亥水猪

转自:https://www.buyiju.com/bzzs/wuxing/3212.html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世界是由五种基本元素组成。在战国时期形成了五行学说的派别,而其起源则更早。五行学说不但是中医的理论基础,而且是周易、八字、算卦等民间预测学的理论基础。而五行相生相克,就是五行学说的核心理论。就八字算命而言,其批命的方法也是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为基本构架,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八字命理基础知识中的五行相生相克:

阴阳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四方: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五行又分阴五行和阳五行。用天干表示就是甲木、丙火、戊土、庚金、壬水为阳五行;乙木、丁火、己土、辛金、癸水为阴五行。阴阳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力度有所不同,比如同性相克会厉害,就是说阳五行克阳五行、阴五行克阴五行,可较厉害。而异性相克则轻一些,比如阳五行生阴五行,或者阴五行生阳五行。这些属于深层次的知识,兹不赘述。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相克口诀

按语:五行并相生为吉,相克为凶,均要适度为宜,过则为忌。下面就是讲的这个道理。比如金太旺,反而需要火来相克;土能生金,土太多了,反而把金埋住了,如此种种,需用心体会。

: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五行之性

木主仁,其性直,其情和,其味酸,其色青。木盛的人长得丰姿秀丽,骨骼修长,手足细腻,口尖发美,面色青白。为人有博爱恻隐之心,慈祥恺悌之意,清高慷慨,质朴无伪。木衰之人则个子瘦长,头发稀少,性格偏狭,嫉妒不仁。木气死绝之人则眉眼不正,项长喉结,肌肉干燥,为人鄙下吝啬。

火主礼,其性急,其情恭,其味苦,其色赤。火盛之人头小脚长,上尖下阔,浓眉小耳,精神闪烁,为人谦和恭敬,纯朴急躁。火衰之人则黄瘦尖楞,语言妄诞,诡诈妒毒,做事有始无终。

土主信,其性重,其情厚,其味甘,其色黄。土盛之人圆腰廓鼻,眉清木秀,口才声重。为人忠孝至诚,度量宽厚,言必行,行必果。土气太过则头脑僵化,愚拙不明,内向好静。不及之人面色忧滞,面扁鼻低,为人狠毒乖戾,不讲信用,不通情理。

金主义,其性刚,其情烈,其味辣,其色白。金盛之人骨肉相称,面方白净,眉高眼深,体健神清。为人刚毅果断,疏财仗义,深知廉耻。太过则有勇无谋,贪欲不仁。不及则身材瘦小,为人刻薄内毒,喜淫好杀,吝啬贪婪。

水主智,其性聪,其情善,其味咸,其色黑。水旺之人面黑有采,语言清和,为人深思熟虑,足智多谋,学识过人。太过则好说是非,飘荡贪淫。不及则人物短小,性情无常,胆小无略,行事反覆。

四柱五行宜从事的行业与方位

宜木者,喜东方。可从事木材,木器,家具,装潢,木成品,纸业,种植,养花,育树苗,敬神物品,香料,植物性素食品等经营和事业。

宜火者,喜南方。可从事放光,照明,光学,高热,易燃,油类,酒精类,热饮食,食品,理发,化妆品,人身装饰品,文艺,文学,文具,文化学生,文人,作家,写作,撰文,教员,校长,秘书,出版,公务,正界等方面的经营和事业。

宜土者,喜中央之地,本地。可从事土产,地产,农村,畜牧,布匹,服装,纺织,石料,石灰,山地,水泥,建筑,房产买卖,雨衣,雨伞,筑堤,容水物品,当铺,古董,中间人,律师,管理,买卖,设计,顾问,丧业,筑墓,墓地管理,僧尼等方面的经营和事业。

宜水者,喜北方。可从事航海,冷温不燃液体,冰水,鱼类,水产,水利,冷藏,冷冻,打捞,洗洁,扫除,流水,港口,泳池,湖池塘,浴池,冷食物买卖,飘游,奔波,流动,连续性,易变化,属水性质,音响性质,清洁性质,海上作业,迁旅,特技表演,运动,导游,旅行,玩具,魔术,记者,侦探,旅社,灭火器具,钓鱼器具,医疗业,药物经营,医生,护士,占卜等方面的经营和工作。

宜金者,喜西方。可从事精纤材或金属工具材料,坚硬,决断,武术,鉴定,总管,汽车,交通,金融,工程,种子,开矿,民意代表,伐木,机械等方面的经营和工作。

五行对应的身体部位

木: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又属筋骨和四肢。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肝,胆,头,颈,四肢,关节,筋脉,眼,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小肠,心脏,肩,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腹部,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脾,胃,肋,背,胸,肺,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大肠,肺,脐,咳痰,肝,皮肤,痔疮,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脑与泌尿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肾,膀胱,胫,足,头,肝,泌尿,阴部,腰部,耳,子宫,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三命通会》论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者,往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是故谓之行。北方阴极而生寒,寒生水;南方阳极而生热,热生火;东方阳散以泄而生风,风生木;西方阴止以收而生燥,燥生金;中央阴阳交而生湿,湿生土。其相生也,所以相维,其相克也,所以相制,此之谓有伦。火为太阳,性炎上;水为太阴,性润下;木为少阳,性腾上而无所止;金为少阴,性沉下而有所止;土无常性,视四时所乘,欲使相济得所,勿令太过弗及。

夫五行之性各致其用。水者,其性智;火者,其性礼;木者,其性仁;金者,其性义;惟土主信,重厚宽博,无所不容,以之水则水附之而行,以之木则木托之而生,金不得土则无自出,火不得土则无自归,必损实以为通,致虚以为明,故五行皆赖土也。

推其形色,则水黑、火赤、木青、金白、土黄,此正色也,及其变易则不然。常以生旺从正色(当生旺则正气全,可见正色),死气从母色(水者,木之母,木死绝则黑;木者,火之母,火死绝则青;火者,土之母,土死绝则赤;土者,金之母,金死绝则黄。夫五行死绝则气归根,见母之色。凡人遇苦楚而呻吟,母者乃其义也),成形冠带从妻色(少壮之年及衰老之际,仰妻之是也),病败从鬼色(病败之地是鬼旺之乡,受克则气归鬼),旺墓从子色(旺为传,墓为敛藏,故色在于子)。

其数则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生旺加倍,死绝减半。以义推之,夫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过与不及皆为乖道。故高者仰之使平,下者举之使崇,或益其不及,或损其太过,所以贵在折衷,归于中道,使无有余不足之累,即财官印食贵人驿马之微意也,行运亦如之。识其微意,则命之说,思过半矣。

金木水火土命相生相克喜忌

木命相生相克喜忌

喜:琢削、生扶、助火、土培、生旺、有党成林。

忌:空折、飘落、空亡、动摇、死绝、枯槁、自焚、耗泄、湿烂。

木性腾上而无所止,气重则欲金任。使木有金,则有惟高惟敛之德。仍爱土重,则根蟠深固。土少则有枝茂根危之患。木赖水生,少则滋润,多则漂流。甲戌乙亥木之源、甲寅乙卯木之乡、甲辰乙巳木之生,皆活木也;甲申乙酉木受克、甲午乙未木自死、甲子乙丑金克木,皆死木也。生木遇火而秀,丙丁亦然;死木得金而造,庚辛必利。生木见金自伤,死木得火自焚。无风即止,其势乱也;遇水返化其源,其势尽也。金木相等,格为斫轮,若向秋生,反为伤斧,是秋生忌金重也。阴木重火,舌辩能言。

生于春月,余寒犹有。喜火温燠,别无盘屈之拘。藉水资扶,而有舒畅之美。春初为宜水盛,阴浓则根损枝枯。春末阳气烦燥,无水则叶竭根干,是以水火二物既济方佳。土多而损力,土薄则财丰。忌逢金重,伤残克伐,一生不闲。设使木旺,得金为良,终身获福。

夏月之木,根干叶燥,盘而且直,曲而已伸。欲其水盛,而成滋润之力,诚不可少。忌其火旺,而招焚化之忧,故独为凶。喜土在薄,不宜重厚,厚则反为灾咎。恶金在多,不可欠缺,缺则不能琢削。重重见木,徒以成林。叠叠逢华,终无结果。

秋月之木,气渐凄凉,形渐凋败。初秋之时,火气未除,犹喜水土以相滋。中秋之令,果已成实,欲得刚金而修削。霜降后不宜水盛,水盛则木漂。寒露节又喜火炎,火炎则木实。木多有多材之美,土厚无己任之才。

冬月之木,盘曲在地。欲土金而培养,恶水盛而亡形。金纵多不能克伐,火重见温燠成功。归根复命之时,木病安能辅助。惟忌死绝,只宜生旺。

火命相生相克喜忌

喜:和暖、生助、空亡、炎上、高远、土照、水济。

忌:局促、急燥、清冷、水重、木枯、杂党、木败、死水之木。

炎炎真火,位镇南方,故火无不明之理。辉光不久,全要伏藏,故明无不灭之象。火以木为体,无木则火不长焰。火以水为用,无水则火太酷烈。故火多则不实,太烈则伤物。木能藏火,到寅卯而方生。火不利西,遇申酉而必死。生居离位,果断有为,若居坎宫,谨畏守礼。金得火和,则能熔铸,水得火和,则成既济。遇土不明,多主蹇塞,逢水旺处,决定为荣。木死火虚,难得永久,纵早功名,必不久长。春忌见木,恶其焚也。夏忌见土,恶其暗也。秋忌见金,金旺难克制。冬忌见水,水旺则灭形。故春火欲明不欲炎,炎则不实。秋火欲藏为欲明,明则燥。冬火欲生不欲杀,杀则暗。

生于春月,母旺子相,势力并行。喜木生扶,不宜过旺,旺则火炎。欲水既济,不愁兴盛,盛则沾恩。土多则蹇塞埋光,火盛则伤多爆燥。金见多可以施功,纵重叠妻财犹遂。

夏月之火,势力行权。逢水制,则免自焚之咎。见木助,必招夭折之患。遇金必作良工,得土遂成稼穑。金土虽为美丽,无水则金燥土焦。再加火助,太过倾危。

秋月之火,性息体休。得木生,则有复明之庆。遇水克,难逃陨灭之灾。土重而掩息其光,金多而损伤其势。火见火以光辉,纵叠见而转利。

冬月之火,体绝形亡。喜木生而有救,遇水克以为殃,欲土制为荣,爱火比为利。见金而难任为财,无金而不遭妻害。天地虽倾,水火难灭。

土命相生相克喜忌

喜:生扶、坚厚、疏通、生金。

忌:崩颓、木重、水多、空亡、气寒、金重、虚浅。

五行之土,散在四维。故金木水火依而成象,是四时皆有用。所忌者,火死酉也,水旺子也。盖土赖火印,火死则土囚;土喜水财,水旺土虚。土得金火方成大器。土高无贵,空惹灰尘。土聚则滞,土散则轻。辰戌丑未,土之正位,分阴分阳,土则不同。辰有伏水,未有匿木,滋养万物,春夏为功。戌有藏火,丑有隐金,秋火冬金,肃杀万物。故土聚辰未为贵,聚戌丑不为贵,是土爱辰未而不爱丑戌是也,明矣。若更五行有气,人命逢之田产无比,晚年富贵悠悠。若土太实无水,则不和柔,无木则不疏通,土见火则焦,女命多不生长。土旺四季,惟戌土困弱,戌多为人好斗,多瞌睡。辰未人好食。丑人清省,丑有艮土,有癸水,能润而膏,人命遇此,主能卓立。

生于春月,其势虚弱。喜火生扶,恶木太过。忌水泛滥,欲喜比助。得金而制木为祥,金若多仍盗土气。

夏月之土,其势燥烈。得盛水滋润成功,忌旺火煅炼焦赤。木助火炎,生克无良。金生水泛,妻财有益。见比肩蹇滞不通,如太过又喜木袭。

秋月之土,子旺母衰。金多而耗盗其气,木盛而制伏纯良。火重重而不厌,水泛泛而非祥。得比肩则能助力,至霜降不比无妨。

冬月之土,外寒内温。水旺财丰,金多子秀。火盛有荣,木多无咎。再加土助犹佳,惟喜身强足寿。

金命相生相克喜忌

喜:木象、土生、空亡、煅炼。

忌:木旺、火旺、墓败、水寒、金销、刑煞克害。

金以至阴为体,中含至阳之精,乃能坚刚,独异众物。若独阴而不坚,冰雪是也,遇阳则消矣。故金不炼不成器,聚金无火,难成脱朴之名。金重火轻,执事繁难。金轻火重,煅炼消亡。金极火盛,为格最精。金火全名铸印,犯丑字即为损模。金火多名乘轩,遇死衰反为不利。大火炼金,幸功名而退速。纯金凑水,遇富显以赢余。

金能生水,水旺则金沉。土能生金,金贵则土贱。金无水干枯,水重则沉沦无用。金无土死绝,土重则埋没不显。两金两火最上,两金两木财足。一金生三水,虚弱难胜。一金得三土,顽钝自损。金成则火灭,故金未成器欲得见火,金已成器,不欲见火。金到申酉巳丑亦可谓之成也,运喜西北不利南方。

生于春月,余寒未尽,贵乎火气为荣,性柔体弱,欲得厚土辅助。水盛增寒,难施锋锐之势。木旺损力,反招锉钝之危。金来比助扶持最喜,比而无火,失类非良。

夏月之金,性尚在柔,形未执方,尤嫌死绝。火多而却为不厌,水盛而滋体呈祥,见木而助鬼伤身,遇金而扶持精壮。土薄而最为有用,土厚而埋没无光。

秋月之金,当权得令。火来煅炼,遂成钟鼎之材。土多培养,反为顽浊之气。见水则精神越秀,逢木则琢削施威。金助愈刚,刚过必缺。气重愈旺,旺极则害。

冬月之金,形寒性冷。木多则难旋琢削之功,水盛而未免沉潜之患。土能制水,金体不寒,火来取土,子母成功。喜比肩聚气相扶,欲官印温养为利。

水命相生相克喜忌

喜:清洁、宽远、相生、火济、润下、西北。

忌:空亡、泛滥、克害、木多、气寒、枯涸、死绝、焦燥。

天倾西北,亥为出水之方,地陷东南,辰为纳水之府。逆流到申而作声,故水不西流。水之性润下,顺则有容。顺行十二辰,顺也,主有度量,有吉神扶助,乃贵格。逆则有声。逆行十二辰,逆也,入格者主清贵有声誉,忌刑冲则横流,爱自死自绝则吉。水不绝源,仗金生而流远。水流泛滥,赖土克以堤防。水火均则合既济之美,水土混则有浊源之凶,四时皆忌。火多则水受渴,忌见土重,则水不流。忌见金死,金死则水囚。忌见木旺,木旺则水死沉芝。云:水命动摇,多主浊滥,阴人尤忌之。口诀云:阳水身弱穷,阴水身弱贵。

生于春月,性滥滔淫。再逢水助,必有崩堤之势。若加土盛,则无泛涨之忧。喜金生扶,不宜金盛,欲火既济,不要火多。见木而可以施功,无土而仍愁散漫。

夏月之水,执性归源,时当涸际,欲得比肩。喜金生而助体,忌火旺而太炎。木盛则耗盗其气,土旺则克制其流。

秋月之水,母旺水相,里莹表光。得金助则能清澄,逢土旺则嫌混浊。火多而财盛,太过不宜。木重而妻荣,中和为利。重重见水,增其泛滥之忧,叠叠逢土,始得清平之意。

冬月之水,司令专权。遇火则增暖除寒,见土则形藏归化。金多反曰无义,木盛是谓有情。土太过克制水死,水泛涨喜土为堤。

五行相生相克宜忌大全

五行相克之宜

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水,方成相济。水旺得土,方成池沼。土旺得木,方能疏通。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五行相生之忌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五行泄气之忌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五行反克之忌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热。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五行相克之忌

金衰遇火,必见销熔。火弱逢水,必为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衰遇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五行泄气之宜

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泄其势。强木得火,方化其顽。强火得土,方止其焰。强土得金,方制其害。

其于五行相生相克之道,斯言简而尽也。

转自:https://www.buyiju.com/bzzs/wuxing/3209.html

五气朝元

五气朝元,中华道家修行的技法。指的是通过修行打通任督二脉,身体的五气归集到脑海,从而去人间烦恼达成无忧无虑的“神仙”境地。

道教以修至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为最高境界,成为金仙。“金仙”为仙道极品,即是无极金仙,他不生不灭、永不轮回。“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为道家上乘功夫,未能修至如此,则无法进入金仙境界无极圈内。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妙义如下:

三花聚顶

人花 – 炼精化气,人本由精化而生,故精为轮回种子,修道者心必空於下焦,戒去淫欲,精不妄泻,则精满不思淫,铅花生矣;

地花 – 炼气化神,人之生存赖以气,心必空於下焦,无惊无恐,无忿无怨,则气平顺,道畅通,中气足而不思食,银花生矣;

天花 – 炼神还虚,精气虽足,无神者,则其体无光,其人无命,故神为主宰,今心空其上焦,不执不着,神满不思眠,常清常醒,则脱壳还虚,归入虚空境界,则金花生矣。

五气朝元

一、心藏神,后天为识神,先天为礼,空於哀,则神定,南方赤帝之火气朝元。

二、肝藏魂,后天为游魂,先天为仁,空於喜,则魂定,东方青帝之木气朝元。

三、脾藏意,后天为妄意,先天为信,空於欲,则意定,中央黄帝之土气朝元。

四、肺藏魄,后天为鬼魄,先天为义,空於怒,则魄定,西方白帝之金气朝元。

五、肾藏精,后天为浊精,先天为智,空於乐,则精定,北方墨帝之水气朝元。

以上为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理。人之修道,必由五行归五老,三花而化三清,始能归原无极本体,而达圆通究竟。

天干五合

五合是专指天干而言的,地支为六合。命局中干支五行力量的对比与变化,会充分表现在天干的五行上,因此天干五合情况的出现,也会进一步影响或改变命局中的五行力量强弱关系。

何谓五合:

所谓合局,意味着干支某种五行力量的集结,合局有两种情况:
1、一种是合而能化;
2、一种是合而不化,也就是说只有相合的现象,没有相合的结果。
天干五合有哪些呢?包括甲己相合为土,乙庚相合为金,丙辛相合为水,丁壬相合为木,戊癸相合为火。
正常情况下,此五合一般相合为天干的某一种五行,如甲木与己土相合,如能合化一般的是合化为己土的五行;
相合的天干在五行上属于相克关系,由于天干只有10位,相合者为每隔五位跳一步,在五行上形成相克的关系,如甲己合,甲木克制己土,乙庚合,庚金克制乙木,其他类推…..
相合者的五行在阴阳上刚好相反,如甲木属阳,己土属阴,乙木属阴,庚金属阳。

实质:

是指当合局出现时,其中一种五行被改变,如甲己相合为土,便是甲木的五行向土的五行转化,从而使某一种五行力量集结而力量增强。

表现形式:

A、原命局天干上有相合的天干五行出现;
B、命局天干上所透之干与太岁或流年上的天干相合。

成功与否:

并不是每种合局都能合化成功,有的可以合化成功,有的则无法合化成功,五合只要相合,即可以合去原五行,谓之合去,谓之合化成功。天干五合对于改变命局五行力量的分布状态,具有重要的份量。

规律:

1、如果命局中所合的某一种五行力量强大时,则合局能够合化成功,如甲己相合,如果命局中己土的力量强旺则天干甲己相合成功, 至于如何判断某一种五行力量强弱的方法,绝对不能以五行个数来看,我站撰写的其他文章中有详细讲解。
2、对于甲己相合,如果甲木力量强旺,则合而不为,其实质是甲木克合己土,己土力量减弱。
3、关于妒合争合的问题,也就是指出现多重合局的情况。如天干上有两庚金合一位乙木,便为争合;天干上有两乙木合一位庚金,此为妒合。一般而言,争合能够合化成功;妒合则只有相合之像,但最终不能合化成功。
4、看合化的条件,对于两合者,一定须某一种五行力量旺,才能合化成功,如甲己相合需土旺,乙庚相合需金旺,丙辛相合需水旺,丁壬相合需木旺,戊癸相合需火旺。
5、被克制不能论合化。如对于丙辛相合,如果天干上透出戊己土,命局中土的力量强旺,旺土克制水的五行,所以天干丙辛合水而不能合化成功。
6、隔位不论合化,如天干两相合者,在空间分布上位置较远,也难合化成功,这是因为相合的两天干位置分布较远,因而力量分散,合力也较小。
7、有根系不能论合化,如天干乙庚相合,如果乙木在地支有强根,这时的乙庚相合也不能合化成功。
8、不得月令者也不能合化成功,例如丁壬合木,必是寅月,卯月等木旺之时方可合化成功;如是亥、未月等月,丁壬也基本上能合化成功;但是如果月令为申、酉等秋天之时,丁壬合木是根本无法合化成功的。

清净

释义

(1) [clean,quiet]∶心境洁净,不受外扰。如:清净守节。

(2) [peace and quiet]∶安定,不纷扰。如:图清净。

(3) [clean and pure]∶清洁纯净。如:清净的山,清净的水。

(4) [concise]∶简明不繁。如:清净简易。

(5) [quiet]∶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如:出家清净。

国语辞典:

  1. 清静不纷扰。《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红楼梦.第十回》:「我是清净惯了的,我不愿往你们那是非场中闹去。」
  2. 清纯干净。《大宋宣和遗事.贞集》:「古来有生人投于中,不可作油,此水顿清净。」《文明小史.第三十五回》:「况且清净地方,如何容得俗人前来蹧蹋?」
  3. 佛教用语。指离恶行过失、烦恼垢染。南朝梁.王僧孺〈礼佛唱导发愿文〉:「愿现前 众等,身口清净。」唐.张谓〈送僧〉诗:「一身求清净,百毳纳袈裟。」

百科释义:

清净,道家哲学。是清洁纯净的意思。也可指人心境洁净,不受外扰。做到外在的清净不难,但要达到内心的清净就不易了。清净”最早出现在文子所著《道原》:”真人体之以虚无平易,清净柔弱,纯粹素朴,不与物杂,至德天地之道,故谓之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