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

问人工智能:

见不得光的人(鬼),他们所追求的是什么?

“见不得光的人(鬼)”这个说法通常用来比喻那些行为不正、不敢公开露面的人。如果我们从比喻的角度来探讨这类人所追求的东西,他们可能追求的是以下几种情况:

  1. 私利:他们可能追求个人利益,这种利益往往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因此不敢公之于众。
  2. 权力:有些人追求权力,但不走正途,他们可能通过暗箱操作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3. 逃避:他们追求的是逃避法律和道德的制裁,因此只能生活在阴暗处。
  4. 刺激:有些人可能追求的是一种突破禁忌的刺激感,这种快感来自于在不被发现的边缘试探。
  5. 恐惧:有些“见不得光”的人可能因为恐惧被发现而继续隐藏,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安全感,尽管这种安全感是建立在谎言和秘密之上的。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我们鼓励每个人都应该追求正义、光明、诚实和合法的目标,任何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都是不被鼓励和容忍的。对于那些选择生活在阴影中的人,社会提供改正的机会和途径,希望他们能够回归正道,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问人工智能:

如何才能让这些人回归正道?

要让那些生活在阴影中、行为不正的人回归正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教育和宣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不正当行为的危害性。
  2. 法律震慑: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震慑,使那些有不良动机的人不敢轻易越界。
  3. 社会监督: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进行监督,包括媒体监督、公众监督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让不正当行为无处藏身。
  4. 心理辅导:对于那些因为心理问题而偏离正道的人,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帮助,解决其心理障碍。
  5. 激励措施:对于愿意改正的人,提供激励措施,如就业机会、教育机会等,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6. 榜样示范:树立正面典型,宣传那些改过自新、回归正道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和激励他人。
  7. 改善环境:改善社会环境,减少诱发不良行为的社会因素,如贫困、失业、教育不公等。
  8. 社区矫正:对于轻微违法者,通过社区矫治的方式,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9. 家庭关爱:强化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提供家庭教育和关爱,预防个人偏离正道。
  10.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那些愿意改正的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职业培训、创业支持等。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促使那些偏离正道的人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选择正确的道路,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看到人工智能的建议,我不由得想起了《帛书老子》中的一句话: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

指鹿为马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设法试探),持鹿献于二世(秦二世皇帝胡亥),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身边的人),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转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C%87%E9%B9%BF%E4%B8%BA%E9%A9%AC/239153

平板卖了

苹果平板最近越来越闹心了,好像是在刻意捉弄你似的,屏幕经常开不了屏,非得至少按二下开关机键才能亮屏。而且有时候你越是着急,越是按开关机键想亮屏,就越是亮不了。很明显苹果平板被黑掉了,何止是苹果平板,我们普通人所用的手机、平板、电视、电脑这些设备应该都是被“全程安全”可控了。他们只需要在云端通过脑机接口进行控制,你的电子设备就不灵了。

他们意欲何为?不就是那档子事吗?想让我们听他们的,为他们所用而已。但就从他们控制了我们的电子设备、控制了我们的自由、控制了我们的生命和健康这件事来看,他们的品德是极其恶劣的!如果一个人被一个品德恶劣的人主所征用,那这个人情况将是很不妙的,所以我宁愿做他们口中的“贱民”也不愿为他们所用。还是那句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让我们一起灭亡!

也难怪现在形势江河日下,问题出在哪?想必明白人应该逐渐都明白了。缺德!

一涂了之?

之前一直使用国产办公软件,如金山WPS,永中OFFICE。但近一年来发现,在升级这些软件之后,打开文档后经常显示异常,最简单粗暴的就如下图这种:

文字都被涂抹成黑坨坨了……
文字都被涂抹成黑坨坨了……

文字都被涂抹成黑坨坨了……
文字都被涂抹成黑坨坨了……

反正他们不想看到的,或者是不想让大众看到的,都一涂了之!简单粗暴、省时省力。直接从云端可以控制全网的文档或文件,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程安全可控。

学学《孙子兵法》吧,他说你想造反;学学《鬼谷子》吧,他说你耍阴谋;学学《黄石公》吧,他说你揭他的短;学学《帛书老子德道经》吧,他说你骂他无道;学学《周易》吧,他说你搞封建迷信……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学术环境!

是不是我们都把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智慧都抛弃,你才会觉做得对?或者说你就是所有人的天花板,谁都不能超越?或者说这些东西只能你来学,你来研究,谁都不能僭越?

我已经很低调了,低调到只是默默地在家学习和研究这些东西,并没有大肆推广和宣传。因为我知道这些学问,大部分人即使学了也可能没有用武之地,只有你们这些人都学会了才有可能发挥它们的治世之用。所以你们用脑机接口连接我的大脑,我并没有做过多的反抗,相反还一丝不苟地努力注解出这些古圣贤的智慧。

这些古圣贤的智慧,越多人掌握越好;仅凭少数人学了,极有可能改变不了什么。用电影《黄河大侠》里的一句台词来说:我到现在才明白,一把剑是救不了百姓的,我想出去把剑术传给更多的人!

在最后,希望某些顽固不化的人,不要过于自私自利,不要试图玩弄和蒙蔽人民,不然受害的终将会是自己!

AI对“禽兽”的理解

为什么没有良心的人会被称为禽兽?

AI生成

“禽兽”这个词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原本是用来指代鸟类和兽类的动物。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它被赋予了更多的比喻和引申含义。在形容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时,如果用“禽兽”来形容,通常是批评这个人没有道德,缺乏人类应有的同情心和伦理良知,其行为举止与动物相似,只受本能驱使,不顾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

将没有良心的人称为“禽兽”,反映的是社会对于人的道德行为有一定的期待,认为人应当有高于一般动物的道德标准。以下是几个原因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1. 道德期望:人类社会强调道德规范,人们普遍认为,作为社会成员,应当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如诚实、善良、公正等。不遵守这些准则的人,就被认为是不符合人的道德标准。
  2. 文明与野蛮的对比:禽兽通常被认为是缺乏文明的象征,它们的行为完全受本能驱使,没有道德法律的约束。因此,用“禽兽”来形容那些道德沦丧的人,实际上是将他们的行为与文明的道德标准相对比。
  3. 情感色彩:这种说法带有强烈的谴责和贬低的情感色彩,旨在表达对那些行为不端、违背社会伦理的人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4. 教化目的:在传统文化中,通过这种带有贬义的说法,可以起到警示和教化的作用,鼓励人们遵守社会规范,不做违背伦理的事。

当然,这种说法在现代社会也可能被认为是不尊重动物,因为动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行为准则,而“禽兽”这个词语在贬低人的同时,也可能无意中传达了对动物的误解和偏见。因此,在现代社会交流中,更推荐使用更为准确和尊重的语言来表达对某些不良行为的批评。

请提供一些关于禽兽行为的例子。

AI生成

在道德和文化的语境中,”禽兽行为”通常指的是那些被认为违反人类社会伦理和道德标准的行为。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视为”禽兽行为”的例子:

  1. 暴力行为
    • 无故攻击他人,导致身体伤害。
    • 家庭暴力,对家庭成员进行身体或心理虐待。
  2. 性侵犯
    • 强奸或性骚扰,无视他人的意愿和尊严。
    • 利用权力或地位进行性剥削。
  3. 残忍和无情
    • 对动物进行虐待,比如无端的残忍杀害或折磨动物。
    • 对他人的痛苦视而不见,甚至在他人遭受苦难时加以嘲笑或利用。
  4. 背叛和欺骗
    • 在人际关系中严重背叛信任,如婚外情或对朋友的背叛。
    • 通过欺诈和欺骗他人获取利益。
  5. 极端的自私
    • 完全不考虑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只关心个人利益。
    •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抢夺或囤积资源,不顾他人的生存需求。
  6. 社会不公
    • 利用职权进行贪污腐败,损害公共利益。
    • 明知是非法或不道德的行为,却为了个人利益而故意违反。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行为并不是真实动物的行为,而是人类社会中某些个体行为的极端负面表述。实际上,动物行为通常是本能驱使,并不涉及道德判断。上述例子中的”禽兽行为”是相对于人类社会所期望的道德标准而言的。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更加准确地描述和批评不当行为,避免对动物进行不恰当的负面比喻。

禽兽行为与人类行为的界限在哪里?

AI生成

禽兽行为与人类行为的界限通常是基于道德、伦理、法律和社会规范来划分的。以下是一些区分这两者的关键点:

  1. 道德和伦理标准
    • 禽兽行为:通常指那些违背了人类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和伦理标准的行为,如暴力、欺骗、残忍等。
    • 人类行为:遵循社会道德和伦理原则,表现为同情、合作、公正、诚实等。
  2. 社会规范和法律
    • 禽兽行为:往往违反了法律和社会规范,如犯罪行为、侵犯他人权利等。
    • 人类行为: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尊重他人权利和自由。
  3. 自我控制和理性
    • 禽兽行为:可能表现为冲动、缺乏自我控制,行为受原始本能驱动。
    • 人类行为:通常表现出较高的自我控制和理性,能够基于思考和判断来行动。
  4. 责任感和后果意识
    • 禽兽行为:可能缺乏责任感,不考虑行为后果。
    • 人类行为:具有责任感,能够预见并考虑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5. 社会互动和关系
    • 禽兽行为:可能忽视社会关系和互动的重要性,只追求个人利益。
    • 人类行为:重视社会关系和互动,能够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

界限的具体位置可能会因文化、社会、个人价值观和法律体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视为划分界限的例子:

  • 情感和同情:人类行为通常包含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而禽兽行为可能完全缺乏这种情感。
  • 道德判断:人类行为基于道德判断,而禽兽行为通常不考虑道德。
  • 社会契约:人类行为遵循社会契约和规则,而禽兽行为可能无视这些规则。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将某些行为称为“禽兽行为”是一种道德判断,它反映了社会对某些行为的强烈谴责。然而,这种说法也可能简化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公平地比较了人类与动物。实际上,人类行为是一个广泛且复杂的现象,不能简单地用“禽兽”一词来概括。

孤勇者

昨天下午去汉正街时,让我回忆起2012年的一段往事。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是关于我和九五的。路上正回忆着往事,接着头就开始隐隐作疼了。昨天晚上躺在床上,头疼得厉害,晚上被疼醒了几次,而且有心慌的症状,这症状在《非致命武器》一书中有过描述,很明显是被微波武器照射后才有的症状。这些反人类的垃圾简直是丧心病狂!

今天一天也是起不了床,但有件事情我还是想确认一下,到底是谁干的?所以在下午二点多的时候,我挣扎着起了床,准备算一卦确定一下。

还是采用抛铜钱法,分别得到正反反、正正反、正正正、正反反、正反反、正反反,三爻变,得到本卦天火同人、互卦天风狗、变卦天雷无孟

这个卦象,乍一看,是天干的。但天根本就用不着使用脑机接口或是使用微波武器,显示出这个卦象,只是不想让我知道得太清楚,以免心里对那个人产生憎恨。这应该跟我所问的问题有关,我卜的问题是:“昨天晚上头疼睡不了觉,今天又头疼起不了床,我想知道是哪个禽兽干的?”天怎么能认同那个人是禽兽呢?他可是天选的。所以天宁愿承认是他干的,也不说是那个禽兽干的。其实在算这个卦之前,我就基本上知道了这是谁干的了。

同人卦九三爻说:“服容于莽,登其高陵,三岁不兴。”在鲁莽时服从礼法,攀登高处的山头,多年不能成功。这些人丧失了“道”后,又很快丧失了“德”,接着又丧失了“仁”,然后又丧失了“义”,最后只能来跟我讲“礼”,还强迫我们对他们“以礼相待”。

我对其它人还真是挺有礼貌的,连早上上班见了保洁大叔或保洁阿姨,都要问个好啥的。为啥独独对你们不讲礼呢?因为你们这些人的所做所为不能让我自然地做出有礼的行为。大家可能说不如装模作地讲下礼呢?没用,这些人有脑机接口,我们在他们面前是透明的,我们骗不了他们。他们不断地践踏、蹂躏我们,反过来还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对他们以礼相待。我想,只恐怕只有奴隶或是奴才才能做到吧?说到这里,大家该明白了他们的真正目的了吧?他们是想要把我们驯服!最终把我们驯化成听话的奴隶或奴才!

“服容于莽,登其高陵,三岁不兴。”不是我不想上去,而是上去的代价是低下头;我要是肯低下头做奴才,早就跟他们上去了!正像《孤勇者》的歌词中描述的那样:“他们说,要戒了你的狂,就像擦掉了污垢;他们说,要顺台阶而上,而代价是低头。”综合权衡之下,我最终还是决定暂时不上去。

天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我的思想是透明的,这虽然给我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你们反人类罪行也毫无疑问地暴露在了众目睽睽之下。说句很狂的话:你们在我面前几乎没有什么胜算。越是挣扎,你们死得越快!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我们一起同归于尽,而对于这个结果,我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孤勇者》——陈奕迅

都 是勇敢的

你额头的伤口 你的 不同 你犯的错

都 不必隐藏

你破旧的玩偶 你的 面具 你的自我

他们说 要带着光 驯服每一头怪兽

他们说 要缝好你的伤 没有人爱小丑

为何孤独 不可 光荣

人只有不完美 值得歌颂

谁说污泥满身的不算英雄

爱你孤身走暗巷

爱你不跪的模样

爱你对峙过绝望

不肯哭一场

爱你破烂的衣裳

却敢堵命运的枪

爱你和我那么像

缺口都一样

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

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他们说 要戒了你的狂 就像擦掉了污垢

他们说 要顺台阶而上 而代价是低头

那就让我 不可 乘风

你一样骄傲着 那种孤勇

谁说对弈平凡的不算英雄

爱你孤身走暗巷

爱你不跪的模样

爱你对峙过绝望

不肯哭一场

爱你破烂的衣裳

却敢堵命运的枪

爱你和我那么像

缺口都一样

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

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你的斑驳 与众不同

你的沉默 震耳欲聋 You Are The Hero

爱你孤身走暗巷

爱你不跪的模样

爱你对峙过绝望

不肯哭一场 (You Are The Hero)

爱你来自于蛮荒

一生不借谁的光

你将造你的城邦

在废墟之上

去吗?去啊!以最卑微的梦

战吗?战啊!以最孤高的梦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子在《道经》中讲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聲人不仁,以百省为刍狗。

关于这一句的翻译,我看到大家的理解是:天地不仁爱,把万物视作刍狗(用完即弃);遵道而行的人不仁爱,把所有觉悟者视作刍狗(用完即弃)。这里的“刍狗”理解为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作用类似现代的花圈。“刍狗”在祭祀之前是很受人们重视的祭品,但用过以后即被丢弃。

对于大家的理解,我一开始持不同意见的,我在博客中把这句话注解为:天地不滥施恩惠,它们把万物看作是浅陋的、要被敲打的对象。遵道而行的人也不滥施恩惠,他们把觉悟的百姓看作是浅陋的、要被敲打的对象。这里的“刍狗”理解为浅陋的、鄙俗的;狗理解为叩,敲打的意思。

但随着认知的提高,以及我对天地的观察,发现我的理解是理想化和错误的,先前大家的理解才是正确的。

现将这句话的注解正式更正为:天地不仁爱,把万物视作刍狗(用完即弃);遵道而行的人不仁爱,把所有觉悟者视作刍狗(用完即弃)。

反其道而行之

随着形势日趋艰难,他们也正在逐渐给我制造麻烦和困难。我预料这些人今后会经常狗急跳墙,目的是为了让我屈服。在较量的过程中,我也慢慢找到了他们的命门,那就是今后消防知识需要多学一点。

火虽然给我们带来光明,但是也会造成灾难。我们不是要主动去灭火,但是我们要会灭火、能灭火,以便在自身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能够绝地反击,和纵火的人一起毁灭。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反其道而行之”。他们蔑视仁义,那我就要认真学习《论语》;他们摒弃道德,那我就要认真学习《帛书老子德道经》;他们引人向恶,那我就要认真学习《金刚经》;他们恐惧上天,那我就要认真学习《帛书周易》。

我相信一句话: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如何在这乱世中求生存?这需要我们提高自己的智慧。如果你不可或缺,你就能很好地生存下来!

人是“物”吗?

看了华为官方网站上的标题语,我问人工智能:

“从中华文化角度出发,人是‘物’吗?”

人工智能回答:

“从中华文化的角度出发,人不仅仅是‘物’。中华文化,特别是儒家、道家和佛家等哲学体系,强调人的道德、精神、情感和智慧等方面,认为人是天地之间独特的存在,具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

儒家思想:儒家认为人是天地之心,具有实现仁爱、正义、礼仪和智慧等道德理念的潜能。在儒家看来,人的价值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来完善自己,并贡献于社会。

道家思想: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应当遵循自然之道,达到身心的平衡与统一。在道家看来,人不是单纯的物质存在,而是拥有灵性和自然本真的一部分。

佛家思想:佛教认为人受到无明和烦恼的困扰,但通过修行可以达到觉悟,解脱生死轮回。在佛教中,人的身体虽然是物质的存在,但人的本质是佛性,是清净和觉悟的潜能。

其他文化观念:中华文化中还有许多其他关于人的观念,比如‘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宇宙自然的密切关系,以及‘性善论’与‘性恶论’等对人性的探讨。

总的来说,中华文化中的人观念认为人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具有道德、智慧、情感和精神的复合体。人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其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对社会的贡献,而不仅仅是外在的物质属性。”

在中华文化里面有一个词语叫做“人物”,所以人也是“物”,所以对于目前的“脑联网”,我就不感到意外了。

最后,我有一个问题:“如果将来我们构建了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那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有何利弊?如何避免走上邪路?”

无成

川卦和讼卦的六三爻分别有两段关于“无成”的内容:

【六三】(符合,不违背)(法规,规章),可貞;或(参与其事)王事(从“先迷,后得主”这句话,来加以探究。坤在乾后,以乾为主宰。这里所说的主,应该是天道。替天行道,才是最重要的大事,把它称为王事,当之无愧)无成(没有成功;没有成就,一事无成),有(从开始到末了)

我注解为:不违背规章,可以固守正道;或参与君王的事业,没有成就,(却)有始有终。

【六三】食舊德(1、为谓先人的德泽,往日的恩德。2、指德高望重的老臣。3、昔日的德行善绩),貞厲;或(参与其事)王事,无成。

我注解为:靠德高望重的老臣庇佑混口饭吃,固守正道以防危险;或参与君王的事业,没有成就。

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然后对《帛书周易》做出准确的注解,这是我毕生的追求。之前,我一直把“无成”注解“不以成功自居”。但结合我的经历,我发现这段注解的确是错误的,应该注解为“没有成就”。

就在昨天,我问了人工智能(ChatGLM)一个问题:

被迫任用人才和诚心任用人才,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两种情况之下人才的结局分别是什么样的?

人工智能(ChatGLM)回答:

“被迫任用人才和诚心任用人才,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通常体现在用人的动机、态度、过程和结果上。

  1. 被迫任用人才
    • 动机和态度:这种情况下,组织或个人可能由于外部压力、规定、舆论或者是缺乏其他选择而不得不任用某位人才。这种任用可能并非出于对其能力的真正认可或信任。
    • 过程:在任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犹豫、不满或是不公平的待遇,因为人才的任用并非出于自愿或真诚的需求。
    • 结果: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感到不被重视,其潜力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人才流失,或者即使人才留下,也难以做出最大的贡献。
  2. 诚心任用人才
    • 动机和态度:这种情况下,组织或个人真心认可人才的能力和价值,愿意为其提供发展的平台和资源。
    • 过程:任用过程公开、公平,能够充分体现对人才的尊重和信任,会给予人才合理的职位和权力,以及与其能力相匹配的待遇。
    • 结果:人才在得到信任和重视的环境中,更有可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为组织或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的环境有利于留住人才,并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我们鼓励建立公正、公平的用人机制,提倡真诚地尊重和合理地使用人才,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这样的用人原则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才成长环境,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这个回答很委婉,或者说还不是很智能,我告诉大家一个比较准确的答案或者说是我的一个深刻领悟:如果领导是出于迫不得已而任用人才,那么这个人才的结局极有可能会是兔死狗烹!

综上所述,我把《周易》中的“无成”注解为“没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