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本身并非喜怒哀乐,而是指对喜怒哀乐的持中状态)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平时能持中,一旦表现出来,就能中节,这就叫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称之为“中”;喜怒哀乐的感情表现出来,符合常理,适中有节度,恰到好处,可以称之为“和”。中是天下最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
之,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
之,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
之,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
之,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切实、踏踏实实,一心一意)
,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决不罢休。聪明人学一下就学会,你就学一百下,聪明人十次能学会的,你就学一千次。如果真能这样做,即便愚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会变得强壮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