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泽睽38+

睽,小事吉。

《睽》卦象征乖背睽违,小心处事吉祥。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睽卦六三、六五都是阴爻,爻位上升,故言)得中而应乎刚(六五是阴爻,居上卦中位,和居下卦中位的九二相应,故言),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彖传》说:乖背睽违,譬如火焰燃动炎上,泽水流动润下;又如两个女子同居一室,志向不同而行为乖背。此时应当和悦附丽于光明,用柔顺之道求进才能向上直行,还要处事适中而应合于阳刚者,这就是小心处事可获吉祥的道理。天地上下乖睽但化育万物的事理却相同,男女阴阳乖睽但交感求合的心志却相通,天下万物尽管乖背睽违但禀受天地阴阳气质的情状却相类似:“乖睽”之时有待施用的范围是多么广大啊!

《象》曰:上火下泽(火和泽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分析异同才能掌握事物,故下文说“君子以同而异”),睽。君子以同而异。

《象传》说:上为火下为泽,象征乖背睽违;君子因此谋求大同并存小异。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观察;知道;了解)恶人,无咎。

悔恨消亡。马匹走失,不要追逐,它会自行归来;了解恶人,无咎害。(《大易缉说》:“失马逐之,则逾逐逾远;恶人远之,则愈远愈睽;故勿逐而听其自复,见之而可以免咎也。处睽之初,其道当如此;不然,‘睽’终天睽矣。”)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象传》说:“了解与己对立的恶人”,是为了避免乖睽激化的咎害。(初九处睽之始,睽违刚刚开始,还不深刻,这时恶人主动来与我合,我应以礼待之,逊而见之,以不使睽违加深而得咎。)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在巷道中与主人不期而遇,无咎害。(按照《春秋》记载,礼仪齐全的会见叫会,礼仪简约的会见叫遇。巷是贴近宫墙的小路,君臣宾主相见,升堂由庭不由巷。九二要与六五相见相合的愿望十分迫切,以至于“遇主于巷”。主指六五,九二当“睽”之时,失位不安,本有咎害;但阳居阴位,守谦顺时,又处中道,终能于不期然间与所应之六五遇于巷道,“睽违”遂合,故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象传》说:“在巷道中与主人不期而遇”,说明九二未曾违失处睽之道。

【六三】见舆(yè,拉,牵引),其牛(chè,拉,拽),其人(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yì,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种酷刑)无初(指先天条件不足,超初不具备条件)有终(指结果很好,最终达到理想状态)

看见牛车被拖曳,驾车的牛被阻掣,车上是一个遭刺额并割鼻的受刑之人。起初乖睽,终将欢合。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象传》说:“看见牛车被拖曳”,这是六三居位不妥当所致;“起初乖睽,终将欢合”,说明六三终必与相应的阳刚(火上九)相合。

【九四】睽孤,遇(1、元,君也。2、元,大也)(文言文中用於句末,表示感嘆或疑問)!交孚,厉,无咎。

在睽违、孤独之际,竟然遇到了君王(六五)和大人(六三)!彼此诚信相交,有危险,但无咎害。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象传》说:“诚信相交”无咎害,九四的志向可得到实施。

【六五】悔亡,厥(宗族,同族)噬肤,往何咎?

悔恨消亡,他的宗亲(九二、九四、上六)像咬噬柔嫩皮肤一样和顺应合,这样下去有何咎害?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象传》说:“其宗亲者如咬噬柔嫩的皮肤一样和顺地应合”,这样发展下去将有喜庆。

【上九】睽孤,见(shǐ,猪)(泥,泥巴),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tuō,通“脱”,解脱,松开)之弧,匪寇,婚媾;(1、去,到。2、交际、交朋友),遇雨则吉。

在睽违、孤独之际,看见猪背负着泥,车上载着一堆鬼怪一样的人,起初张弓想欲射,后来放下弓了,原来他们不是盗寇,是求婚者;去和他们交朋友,在遇到雨时会吉祥。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象传》说:遇到雨时的吉祥,是众人的疑虑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