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

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正,直),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穷究事物之理),则自谓行持(佛教说,谓精勤修行。此处指做善事),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骂,责骂)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出于本心)者真,袭迹(谓沿袭他人的行径,不知变化地学样)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指自我考察,省察)

何谓端曲?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指创造万物的天地)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何谓是非?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指某事引起的坏作用,也指相沿下来的弊端);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决择。

何谓偏正?故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

何为半满?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书曰:“商罪贯盈。”如贮物于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此一说也。“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修仙要积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已满矣。”此又一说也。又为善而心不(执着)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着于善,虽终身勤励(勤劳奋勉),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指布施时住于空观,不执着能施、所施及施物三轮),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没有边际)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此又一说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何谓大小?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何谓难易?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仁者先难而后获!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何谓与人为善?吾辈处未世(指一个衰亡的时代),勿以己之长而(遮蔽,掩盖)人,勿以己之善而(比。以己之长,较人之短,以突显自己了不起)人,勿以己之多能而(为难,压制)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宽容;包涵)掩覆(掩藏,掩饰)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形容改变得很快而彻底)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赞扬,赞美)而广述之。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立则(建立规则,建立榜样),此大人(指道德至高,至于圣贤地位的人)天下为公之度也。

何谓爱敬存心?君子与小人,就形迹(人的言行和神色)观,常易相混,惟一点存心处,则善恶悬绝(指相差悬殊,相差极远)判然(形容差别特别分明)如黑白之相反。故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发语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指示代词,这)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全部,所有的)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何谓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引导和扶持)而成就之。或为之奖借(称赞推许),或为之维持,或为(表明;辩白;得昭雪)(诬陷、冤枉)(分担)其谤,务使成立而后已。大抵人各恶其非类,乡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世俗),亦难自立。且豪杰铮铮(金属撞击的声音。引申为刚正不阿的样子),不甚修形迹,多易指摘(指责),故善事常易败,而善人常得谤。惟仁人长者,匡直(犹匡正,纠正)而辅翼(辅助,帮助)之,其功德最宏。

何谓劝人为善?生为人类,孰无良心?世路(犹世道,指社会状况)役役(劳苦不息的样子),最易没溺。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拉扯;提携),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广大)。韩愈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较之与人为善,虽有形迹,然对(同“症”。症状)发药,时有奇效,不可废也;失言失人,当反吾智。

何谓救人危急?患难颠沛,人所时有。偶一遇之,当如恫瘝(tōng guān疾苦,病痛。恫,哀痛,痛苦。瘝,病,痛苦)在身,速为解救。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或以多方济其颠连(困顿不堪;困苦)。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盖仁人之言哉。

何谓兴建大利(指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大众的事)?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或开渠导水;或筑堤防患;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缘劝导,协力兴修,勿避嫌疑,勿辞劳怨。

何为舍财作福?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指智慧通达的人)内舍六根(亦指六情。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外舍六尘(是由六根所产生的作用,即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对环境的感受。这六种感受会使人产生错觉,令人陷于生命不净的境地,所以叫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神色安定,自然、从容的样子),最可以荡涤(清洗,洗除)私情(自己自私的心念),祛除执吝(指悭吝不化的念头、思想)

何谓护持正法?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参赞(指人与天地自然间的参与和调节)天地?何以裁成(筹谋而成就之)万物?何以脱尘离缚(指脱离凡尘世俗的约束)?何以经世(指治理国事,经历世事)出世(对世俗之事不关注,摆脱世俗的束缚)?故凡见圣贤庙貌、经书典籍,皆当敬重而修饬(整治;整修)之。至于举扬正法,上报佛思,尤当勉励。

何谓敬重尊长?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注重,特别注意,特别用心)奉事(侍候;侍奉)。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和顺的仪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感通上天)之本。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放纵自己,不受约束)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谓利用威权滥施刑罚)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论(精当的言论,至理名言),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久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何谓爱惜物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周礼“孟春之月(阴历春季的首月)牺牲(指古时祭祀或祭拜时用的牲畜)毋用牝”,孟子谓君子远庖厨,所以全吾恻隐之心也。故前辈有四不食之戒,谓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者不食。学者未能断肉,且当从此戒之。

作者: 张津东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