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当你委屈、迷茫时,一定要看看《杀死一只知更鸟》。
有人说,当你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时,不妨读读《杀死一只知更鸟》。
还有人说,当你对人性感到绝望时,可以看看《杀死一只知更鸟》。
好的小说就像一座宝藏,不同的人可以在里面挖到不同的东西。
它以一位6岁小女孩的视角,观察发生在她家人和邻居生活中的各种事。
有关偏见、有关种族、有关善恶、有关教育、有关亲情,写出了人性的复杂,社会的百态,发人深省。
书中这10句话,字字扎心,句句在理,足够每个人受用一生。
一个人没必要把自己懂的东西都展现出来,因为人们不喜欢他们身边有什么人比他们懂得更多。
听过一句老话:“熟人眼里,不允许有牛人存在。”
因为牛人的出现,会显出周围其他人不牛的事实,从而引发嫉妒忌恨。
人的嫉妒之心,从不源于远方,而是秉持就近原则。
离得越近,嫉妒心越强烈。
所以聪明的人,懂得藏,而不是露。
古人云,善藏锋者成大器,善用兵者隐其形。
懂十分,藏五分,剩下的五分露出来,三分用于合群,二分用来立命,足矣。
勇敢就是,在你没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但依然义无反顾去做。
毫无畏惧、敢打敢杀、不管不顾,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勇敢”。
真正的勇敢,并非不恐惧,而是带着恐惧,依然前行。
《老人与海》里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了,海上的风浪越来越大。
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也会空手而归,但仍然选择在第85天继续出海。
这是勇敢。
看清了生活的残酷真相,但依然热爱它,这也是勇敢。
勇敢是一种品性,更是一种选择。
没有天生勇敢的人,只有在一次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历练中,不断成长的人。
与生活交手,无论如何都需要一点勇气。
前进时需要,后退时也需要,进退两难时更需要。
驱散阴影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一切都摆在明面上。
人之相处,难免会产生摩擦、隔阂,在彼此心里留下阴影。
驱散它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一切都摆在明面上,说开了,心里的疙瘩也就散了。
但遗憾的是,很多人总觉得那很难为情,有话藏着掖着,有需求也不明说,结果阴影越来越深。
管理学上有种说法: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先让问题充分暴露出来。
藏着掖着,永远不会让问题得到真正解决,只是暂时把它压了下去。
想要远离阴影,就直接走到阳光下。
想要消除隔膜,就勇敢地把问题摆上桌面。
事情总会有办法解决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很喜欢一句话:“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存在的。”
只是我们经常只盯住问题,忘了去寻找方法。
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总是有原因的,只要锁定原因,就相当于找到了解决它的第一把钥匙。
人生就像走迷宫,出口肯定是有的,只是我们尚未找到。
神经语言程序学有个核心理念:凡事必有至少三种解决办法,不解决也是其中之一。
东方不亮西方亮,此路不通彼路通,路路不同,大不了自己挖路,反正天无绝人之路。
办法,一直都有。找到,问题则迎刃而解;找不到,无非多摸索一阵子,千万别放弃。
永远记住:人生没有过不去的事,只有过不去的自己。
世界上就是有那么一种人,你跟他们打招呼之前得先开一枪。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但也有一些人,骨子里就是坏的。
对于那些垃圾人,非必要不打交道,如果不得不打交道,必须先对他们“开一枪”,以示震慑和警告。
否则,你连跟他们平等对话的权力,都争取不到。
老话说,恶人还需恶人磨。
前一个“恶人”是真恶人,后一个是“恶人”是伪装成恶人的好人,手持利刃的正义之士。
拳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握拳的胆气和力量得有,出拳的自信和速度不能输。
有道是,不显金刚之怒,难见菩萨慈悲。
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人的良心。
良心像一把尺,每个人的尺寸标准都不一样。
有的人无恶不作,依然良心不痛;有的人踩死一只蜗牛,都要难过好半天。
绝大多人认为的对,不一定真的对,绝大多数人认为的错,也不一定都错。
国学大师章太炎说:“人当从自己良心上认定是非,不可以众人之是非为从违。”
对人对事,每个人都要拿出自己的良心做判断,而不是把大众的良心当成自己做判断的依据。
别人落难,可以不帮扶,但起码不要做“墙倒众人推”里的众人。
无论发生什么,在作出道德评判前,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人这一辈子,无论走得多远,守住了良心,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有些人吃饭习惯和我们不一样,可是你不能因为这个,在饭桌上给人家当面提出来。
书中的女佣卡波妮对她的小主人说:“那个男孩是你们家的客人,就算他要吃桌布,你也随他的便,听见了吗?”
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喜欢干涉别人,以此来证明自己。
但真正有教养的人,不是吃饭不吧唧嘴、不挑菜的人,而是自己不吧唧嘴、不挑菜,但同时也能允许别人吧唧嘴、挑菜的人。
教养这件事,只事关自己,不能拿去要求别人。
人活在世上,你得明白两件事:第一件事,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第二件事,允许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允许别人是别人,接受自己是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教养。
好人也会有自己的盲点。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每一个人都有好的基因,也有坏的种子,只看你的哪一部分被激活并放大了。
诗人金克木说:“‘只愿有一,不喜有二’是线性思维的结果。”
世界是多元多面的,人和人性更是如此。
好人,不是没有缺点,不是身上不带一点坏毛病,而是他们知道自己有这些东西,所以格外克制、谨慎。
好人也有盲点,但好在瑕不掩瑜。
一个有盲点的好人,可能是更真实、更诚恳、更接地气的人。
痛恨任何人都是不应该的。
有人痛恨世道不公,有人痛恨环境不好;有人痛恨上司,有人痛恨同事;有人痛恨出身,有人痛恨命运。
但痛恨像一根毒刺,除了刺痛自己,伤害不了任何人。
很多时候,你越痛恨什么,往往越需要什么。
“痛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你想要却无能为力。但你想要的东西,你自己去争取就好了,别人没有义务为你提供。
所以,不要痛恨,不要痛恨任何人。
努力提升自己,增强实力,才是消除问题的良策。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庄子》有云:“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你不是鱼,所以你永远无法了解鱼。即便你是鱼,此鱼与彼鱼也是有区别的,一只鱼不见得就能完全了解另一只鱼。
我们总是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己度人,但其实,你根本不可能完全了解另一人。
甚至,别人都未必完全了解他自己,更何况我们一个外人?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外人说了不算,尺子说了也不算。
当你认为别人跑得慢、走路难看时,把他的鞋给你穿上,可能走两步就已经让你痛苦不堪了。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自己很了解别人,然后对其随意评价。
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我最高级的修养。
有人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越早看《杀死一只知更鸟》越好。
因为现在人的那些烦恼和困惑:关于人际、关于自我、关于是非… …都被它说透了。
一个人,对人性了解得越透彻,看待关系的心态就越宽,烦恼就越少。
对自己认识得越清楚,面对世界的视角就越多,态度就越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