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

从季节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等客观因素来看,销售的确有旺季和淡季之分。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创新改变自然的淡旺季,让淡季不淡、淡季变成旺季;另外,淡季和旺季有时候是信息差、地域差异导致的,如果信息交换充分、打破地域差异,淡旺季就可以转换。另外,我们要把自然淡季充分利用起来,不浪费淡季的时间,厉兵秣马、为旺季做充分的准备,在自然旺季到来的时候赢得盆满钵满。

与一般企业认为只有淡旺季不同,我们奥康将传统季节中的季节过渡地带也划分出来,分为了八季,按照八季对鞋子分类,极大地拓宽了产品线的宽度,同时加快了物流周转速度。以棉鞋为例,细分后的棉鞋品类为:9月为时尚棉鞋,9月~11月为时装棉鞋,11月~1月为保暖棉鞋,1月~3月是商务棉鞋,产品的丰富保证了消费者的选择权。我们还延长了退货期。例如,5月开始凉鞋上市,但到7月才是销售旺季,如果按照原来1个月的退货期,那么到7月旺季的时候经销商和专卖店在退货的压力下早已把凉鞋下架。延长经销商的退货期后,凉鞋可以到10月退货,充分保证了产品的上架率,提高了销售率。我们的新品类多量少,老品类少量多,这种调整避免了专卖店在物流结构上的失衡。

旺季的辛苦劳碌和淡季的休生养息,已然成为大多数公司的运行规律。但机会还是存在的。淡季销量的增长显然不会来源于市场的增量,而是来源于对手的减量。说白了,就是在对手松懈时从他们手中抢。这也是“淡季旺做”策略被采用的原因。

我们有好多位店长,在淡季的时候,通过多种营销手段,都取得了非常好的销售业绩,营业收入甚至比旺季还多。

营销的本质就是要将同质的产品卖出不同来。创新就是要创造差异化,差异性的促销、差异性的市场定位和市场选择来完成淡季销量的增长。

对鞋企而言,每年的6、7月是个休养生息的季节,生产和销售趋淡。2005年的这个时候,奥康却比往日更繁忙,我们对外宣布招聘近千名制鞋技术人员,让业界颇为震惊。

此次大招聘主要是为了服务奥康国际品牌产业园。国际品牌产业园是奥康三大制鞋基地之一,位于温州东瓯工业园区,2004年10月11日正式启动,全部采用国际顶尖设备,主要为国际品牌代工。在这一年的所谓淡季,奥康的订单非常多。这是由于地域和信息差异被打破,来自国际市场的订单填补了我们国内市场的传统淡季。只要我们将眼界放得足够宽阔,我们的信息匹配度足够高、地域限制被打破,淡季就不会淡。

显然,淡季除了有时间限制外,还有区域限制。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内,在不同的区域市场,淡旺季是不同的,至少程度上是不同的。例如,有的产品就存在“南淡北旺”和“南旺北淡”更替的特点。中国幅员辽阔,横跨多个气候带,有市场转移的腾挪空间。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中国的地理特征,根据地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活动。如果我们放眼全球市场,这种腾挪空间就更大了。

事实证明,通过创新营销、技术改进等手段,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淡季不淡,变淡季为旺季或者延长旺季的时间。

用旺季的决心去做淡季,还有更深远的意义。

产品品牌效应是品牌商决胜市场的“利器”,市场淡季应该成为品牌商的品牌推广旺季。

如果我们能在淡季的时候,依旧用旺季的决心去做市场,虽然绝对数量(销量指标)不能够有所突破,但是在销量上哪怕是小小的提高,在相对数量上(市场占有率指标)一定会将对手甩得更远。因为经过对渠道通路的挤占,只要比对手取得一点优势,而且一路保持优势,也就是保持了淡季时的市场占有率,到了旺季,消费者对自己品牌的信心会因为铺市率和曝光率的优势而促进形成对品牌的偏好,这对于在旺季跟对手拉开差距,形成市场马太效应有直接推动作用。

有一句老话说,“旺季取利,淡季取势”。取利,就是要获得最大销量;取势,则是获取制高点,争取长期的战略优势。石处于山底,大而无力;置于山顶,则小而有势。

很多卖家在淡季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彻底放松了。奥康绝不能这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奥康来说,淡季并不是闲下来,而是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我们要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强电商渠道建设,做好总结与规划,起到承上启下作用;把握营销节点,抢占市场有利地位;加强培训、学习;进行用户调查、运营方案探究等等。

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

转自:https://www.sohu.com/a/448698223_120974514

作者: 张津东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