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1、行有所得也。2、恩惠,感恩)
,是以有德;下德不失(遗漏)
德,是以无德。
上(崇尚,提倡)
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𤻮(简体字为“应”,回应。古体字外面“疒”表示有病的人才回应)
也,则攘臂(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表示振奋)
而乃(这样,如此)
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栖止,停留)
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认识;见识;知识)
者,道之华(浮华)
也,而愚(笨傻、不聰明)
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当,占,处于)
其泊(通“薄”,指人心、世道、纲纪等衰微轻薄;不庄重)
,居其实(shí,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
不居其华(繁盛,虚浮华靡)
。故去皮(同“彼”,指“泊”和“华”;另一个是本意浅薄浮华)
取此。
注解:
上德之人做了有德之事而不期望从中获得恩惠,因此有(得)德;下德之人做了有德之事而不忘记从中获得恩惠,所以无(得)德。
提倡用“德”治理国家的人顺应自然地无为而不刻意去作为;提倡用“仁”治理国家的人有所作为但不刻意去作为;提倡用“义”治理国家的人有所作为且刻意去作为;提倡用“礼”治理国家的人有所作为但得不到回应(有病的人才回应),于是就捋起袖子露出胳膊鼓动大家照着样子做。
所以道失去了,就开始提倡德;德失去了,就开始提倡仁;仁失去了,就开始提倡义;义失去了,就开始提倡礼。“礼”的提倡,是忠信缺失的表现(忠信的栖止),推行它就是祸乱的开始。
(我们)前面的认知,不过是“道”的浮华部分,追随它就是愚昧的开始。所以大丈夫应当立身于敦厚,而不当立身于浅薄;应当立身于实际,而不当立身于虚浮。因此应当舍弃其外在的浅薄、虚浮,而采取敦厚、实际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