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电波侵害者使用的七种仪器

脑电波侵害者通常使用的七种仪器:一、电磁波摄像仪、X射线摄像机。二、脑电波扫描仪(人体摄像机/思维语言接收机)三、人体生命探测仪、人体生命探测器(也成人体雷达)。四、电磁波定向仪,电磁波定向能用于精神控制。。五、超声波音像集束电子发射仪、微波射线发射器。六、放射性射线发射器工业探伤机。七、侮辱机。

一、电磁波摄像仪、X射线摄像机用来采集脑电波指纹即脑电波特征码,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在500米内用X射线摄像机照射建筑物里的人头部,即可采集到该人脑电波指纹,类似电视机搜索频道后保存节目号,将脑电波指纹标记为该人的身份证号,以后只要输入身份证号就能接收该人的脑电波,现在数据库中保存着每个人的脑电波指纹,(脑电波指纹与手指纹和眼睛巩膜指纹一样具有唯一性,世界上找不到具有相同脑电波指纹的两个人),可穿过建筑物看见5公里以外建筑物中的人,墙壁就像玻璃一样透明,人就浮在空中,在晚上也看的一样清楚,能分辨出5公里远的人有几颗牙齿,外形似数码摄像机。(原理:X射线天文望远镜可看见10万光年远的天体,如火车站的行李扫描仪,海关的集装箱检查仪)。

二、脑电波扫描仪(人体摄像机\思维语言接收机)用来接收人的脑电波,脑电波也是一种电磁波,人脑本身就象一个电视台不断向外发射脑电波信号,脑电波能被接收,不需要向大脑内植入芯片,接收脑电波就像接收电视信号一样,能从脑电波中分离出思维信号、视觉神经信号、听觉神经信号,其中思维信号转换成声音,文字和图像(类似天线接收的电视信号),不管想什么,脑电波扫描仪都能接收记录下来,不用张嘴说话就能将想的事转换成声音、文字和图像。声音通过喇叭输出,文字和图像显示在显示屏上(分辨率很高);视觉神经信号也转换成图像,成为一架人体摄像机,被害人看见什么物体,脑电波扫描仪的屏幕上就显示什么物体。听觉神经信号转换成声音也通过喇叭输出,脑电波扫描仪外型似MP4播放器和中文信息机,可接电脑。脑电波扫描仪的接收范围是方圆100公里到200公里,超过以上距离必须使用卫星,在100公里以内将脑电波扫描仪接收的的信号发射到GPS卫星上,通过卫星转发就可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用另一个脑电波扫描仪接收,只要输入特征码编号。现在所有人类思维的内容通过脑电波被不远处脑电波扫描仪接收并存储在电脑中,每个人的脑电波指纹不同,一台电脑可同时分别记录1万个人的脑思维,要看一个人在干些什么,想些什么,只要输入身份证号就可,也可搜索关键词找想该关键词的人,由于这样的技术,整人非常隐蔽和方便。全国有许多受害者受不了这整人设备的迫害而跳楼自杀,许多被人造脑溢血和心肌梗塞害死。我们知道人可用二种方式获得声音信号,第一种是通过声波直接传到耳朵,引起听骨的振动,产生微弱的电信号,大脑感知声音;第二种是把振动体放在耳后的听骨上,直接把声音传到听骨上,产生电信号,让大脑感知声音。而现在脑电波扫描仪能将声音信号转换成脑电波信号,也是一种电磁波信号,直接传到被接受脑电波的人听觉神经上,感知声音,边上的人听不到。脑电波扫描仪除了可以接收人的脑电波外,还能将信号传送给被害人的听觉神经,(是一种能被人听觉神经接收的电磁波,只有在脑电波扫描仪中输入该人脑电波指纹的人才会接收得到的脑电波信号,听得到脑电波扫描仪使用者的讲话而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在被害人边上没有被输入脑电波指纹的人收不到这正脑电波信号);还可发送类脑电波信号用来骚扰人和迫害人,可以发射各种信号让人关节痛,头痛,胃痛,身上各个部位痛,让人性欲增强也可以让人性欲减退,总之人类能感受到的状态他们都可用发射电波的方法将疼痛强加在受害者身上,在类脑电波信号中加入各种不良感觉信号就可迫害人,他们研究不同部位产生疼痛的脑电波波形,要烧人时输入相应的波形即可,可使人身体的某一部位产生疼痛,这些行为和手段,和日本731有过之无不及,受害者说给别人听没有人会相信。

三、人体生命探测仪,人体生命探测器(也称人体雷达),用于给电子精神控制武器,定向能武器提供人体的精确跟踪定位。它是通过探测人体各组织器官所发出的超低频电波来进行远距离人体跟踪定位成像的,人体在它的显示器上呈现成一个红色人形活动体。比如每个人的心脏跳动都会产生一个电信号,心跳产生的微弱超低频信号即使是隔着混泥土和钢制屏障都会被检测到,据资料介绍20世纪美苏军备竞赛时期,苏联海军占优势,核潜艇常常出没在黑海,波罗的海,下潜后二三个月不上浮,美海军难以确定潜艇所在方位,给美海军带来威胁。美海军为确定苏联核潜艇所在方位,发明了人体生命探测器,军用级的人体生命探测器能探测到10海里以外的人体,这一发明使得美军的抵御能力大大提高。迫害行动中使用的人体生命探测器隔墙对人体器官定位的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只有依靠它定向能武器才有了用武之地。

四、电磁波定向仪,电磁波定向能,用于精神控制。他们对我们脑电波的遥控都是通过电磁波定向能束照射头部完成的,相比,这样做不留证据,功率集中,针对性强,控制效果更好,不会影响他人,保密性好,便于秘密跟踪。用专业电磁波检测设备是可以很容易发现这些异常的大功率电磁波信号的,所以这种控制方式只能用于对付单个平民。传、视觉系统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等造成多方面的,复杂性的损害。当损害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体就会出现头疼、头晕、失眠多梦、烦躁激动、食欲减退、血压失常、白血球减少等症状,如果长期受到电磁波辐射,还会引发生育畸形和癌变。而他们对付我们的是大功率特种电磁波定向能长期照射,对人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以目前的技术水平以上的一切都可以整合到两个小箱子中,一个是人体信号综合探测,超声波功能及特种电磁波定向能发射箱,另一个是一台专用笔记本电脑箱,监视者沉浸在读脑器,人体探测器,隐形摄像头,窃听器,电脑显示屏辐射窃密所取得的受害者丰富的实时资讯中,受害者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感尽在掌握中,监视者就像一个沉浸在电脑游戏中的玩家,用手中的定向能发射器操控受害者。电磁波定向能用于人体生理折磨迫害,研究表明长期低强度的电磁辐射可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和遗传、视觉系统以及肌肉免疫功能等造成多方面的、复杂性的损害。当损害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体就会出现头疼、头晕、失眠多梦、烦躁激动、食欲减退、血压失常、白血球减少等症状,如果长期受到电磁波辐射,还会引发生育畸形和癌变。而他们对付我们的大功率特种电磁波定向能长期照射,对人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以上装备是密切配合的我们统称为电子精神控制武器,配备以上完美武器系统后,间谍们确实可以随心所欲,不留证据地迫害一个普通人了,害人者投入巨额资金自然要看到工作成绩,受害者于是就象被关进了一个隐形的电子黑狱,遭受日复一日的电子折磨,永无宁日。从受害者的亲身体验来看,用电子精神控制武器进行迫害的方法可谓花样繁多,无奇不有,而且估计他们只用了几层功力,肯定还有更意想不到的能力受害者还没领教过,如果写一本详细讲述的书将会象一本百科全书一样厚。

五、超神波音像集束电子发射仪,微波射线发射器。被照射时双耳嗡嗡响,口干,眼干,皮肤灼热,内脏翻腾,长时间照射能将人烧死。是一种把人烧死了而没人能查出死亡原因的机器。

六、放射性射线发射器工业探伤机。被照射时身体有寒冷感,有恶心,呕吐,没有食欲,感觉疲劳,得感冒,人被连续照射一个月就会因白血球严重降低而得白血病死亡,是一种把人照死了而没人能查得出死亡原因的机器,其穿透力最强的能穿透厚度50mm的钢板。

七、侮辱机:能对人的思维进行误导,施恶者用语言骚扰的同时能产生众多人的议论声。改技术使用了遥感卫星,脑电波扫描仪,大型数据库,整人设备:微波射线发射器,激光发射器。

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掌握了远程对人脑进行探测和干扰的技术,国际上一般称为“精神控制”或“电子折磨”等(MindControl&Electronic Harassment)。总结受害人的亲身体验,该技术已经达到如下程度:

1、能够在绝大多数场所内获取受害人的思维。该场所包括地下室、电梯、飞机等对电磁信号屏蔽较强或教敏感的地方。思维包括人的情感,例如痛苦或喜悦,兴奋或疲惫,喜好或憎恶等,也包括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等。

2、在上述场所内刺激受害人的大脑神经系统,使受害人产生听觉效果。改声音有一种可以很微小,无方向性,似乎就是从人的潜意识里发出,但足以对受害人形成影响;也可以很大,并且有方向感。

3、能够合成所有具体人的语音,也包括模仿动物或非生命的声响。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如何知道施恶者(perpetrator)能够测取人的思维呢?就是因为他们把受害人思考的内容有重复播放给受害人听,或者针对受害者思考的内容进行攻击。他们模仿受害人的亲属、熟人的声音,也模仿从身边走过的陌生人的声音,来与受害人对话,所以知道这些声音都是合成的。受害人通常会有如下经历:开始时感觉有人跟踪,没人与你面对面地讲话,但感到周围的人在谈论你。渐渐的,每当你想到某一个概念,或出于一种特定的思维状态时,都会立即听到某种声响。最后他们开始对你释放永无间断的噪音和语音。这些语音充满威胁,侮辱,淫秽等内容。至于细节上,不同受害人会有一些差别。例如有的受害人认为自己的梦境被操纵。很多受害人肌肉经常无端地抽动。因为施恶者可以模仿电话、汽车、电视、电脑、水流等非生命的声音,并在里面夹杂话音,所以有的受害人会误认为,是这些电子设备等在传播这些信号。施恶者还会受害者进行骚扰,一般发生在侵害初期,目的为了达到最大的侵害效果,受害人会产生极大的怀疑和恐惧心理。施恶者的目的就是要受害人丧失所有社会关系、丧失工作机会和工作能力,损失财物,无法睡眠,健康状况恶化,丧失生活条件,受害人精神上受到折磨,最终产生身体或精神上的疾病,导致犯罪或自杀行为,来达到他们谋杀此人的目的。

我们无法指证施恶者的具体身份,但是从此技术的尖端程度可以很容易判断,这绝不是普通个人或组织所能做得到的。

转自:https://www.doc88.com/p-190102760030.html

问ChatGPT人工智能:脑电波侵害者通常使用的七种仪器?

ChatGPT人工智能答:脑电波侵害者通常使用的七种仪器包括:

1. 脑电波干扰器(EEG Jammer):用于干扰和干扰脑电波信号的设备。

2.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用于读取和解析脑电波信号的设备,可以用于控制外部设备。

3. 脑电波放大器(EEG Amplifier):用于放大脑电波信号的设备,以便更好地分析和处理。

4. 脑电波记录仪(EEG Recorder):用于记录和存储脑电波信号的设备,通常是用于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

5. 脑电波刺激器(EEG Stimulator):用于刺激和调节脑电波信号的设备,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

6. 脑电波分析软件(EEG Analysis Software):用于分析和处理脑电波信号的计算机软件,通常包括信号处理、频谱分析和模式识别等功能。

7. 脑电波监测设备(EEG Monitoring Device):用于实时监测和记录脑电波信号的设备,通常用于临床监护和研究。

关于这些设备的详细信息和相关链接,可以在以下网站上找到更多信息:

1. EEG Jamme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EG_jammer

2.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rain%E2%80%93computer_interface

3. EEG Amplifie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EG_amplifier

4. EEG Recorde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EG_recorder

5. EEG Stimulato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EG_stimulator

6. EEG Analysis Softwar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EG_analysis_software

7. EEG Monitoring Devic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EG_monitoring_device

请注意,脑电波侵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涉及到个人隐私和安全。这些设备的使用应该遵循法律和伦理规范。

问ChatGPT人工智能:对脑电波侵害者通常哪几种仪器?

ChatGPT人工智能答:对脑电波侵害者通常使用的仪器包括以下几种:

1. 无线电频谱分析仪:用于监测和分析无线电频谱,包括探测和追踪脑电波信号。

2. 脑电波发射器:一种设备,可以产生特定频率和强度的脑电波信号,并将其传输到目标人体。

3. 脑电波拦截器:用于干扰和阻止脑电波信号的传输,以便干扰或控制目标人体的思维和行为。

4. 脑电波放大器:用于放大和增强脑电波信号的设备,以便更好地捕捉和操控目标人体的脑电活动。

请注意,脑电波侵害者通常是非法行为,违反了个人隐私和人权。对于相关法律问题,请咨询当地法律专业人士。

“揭秘”脑机接口技术的安全风险

脑机接口技术虽仍未被大规模商用,但其战略价值与安全风险已引发国际技术政策界的关注。

2023年2月21日,据美媒报道,继去年10月出台限制中国获取人工智能和超算等相关技术所需的芯片技术后,美商务部正考虑对中国禁运脑机接口技术。什么是脑机接口技术?其发展态势如何?战略意义与安全风险何在?

什么是脑机接口技术?

对脑机接口最著名的描写莫过于1999年上映的由基努·李维斯主演的系列电影《黑客帝国》。电影中,以年轻的人类黑客尼奥为首的“人类反抗组织”历经波折回到现实世界,才发现自己此前一直处在虚拟空间,所依赖的乃是插在脑后的一根电缆。当然,现实中的脑机接口并没有这样“简单粗放”。

脑机接口技术,英文称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或Brain-Machine Interface(BMI),是一种在人或动物的大脑(或脑细胞的培养物)与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起通讯与控制连接的生物信息技术。脑机接口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侵入式”,通过开颅手术等方式将多个电极植入到大脑皮层内部,直接获取不同的脑内神经元发出的电信号;一种是“非侵入式”,即无需手术,只通过戴在头上形似“头盔”的穿戴设备感应大脑不同部位发出的脑电波;还有一种则称为“半侵入式”,虽然同样需要进行开颅手术,但只将其植入在大脑皮层之外,通过更近的感应距离提高脑电波感应的灵敏度。

对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其初始研究得到了美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与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资助,可谓“含着金钥匙出生”。1989年,美国又动员国内学者进行脑科学研究计划,还将20世纪最后10年命名为“脑的十年”。2013年4月,白宫提出旨在探索人类大脑工作机制、绘制脑活动全图的“脑计划”,媒体普遍认为该计划的重要性可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媲美。该计划将在12年中投入45亿美元,目前已接近投资尾声。我国自2010年起开始投资脑科学领域,且资金不断增长,从2010年的每年约3.48亿提升至2013年的每年5亿元人民币,并于2016年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力争在未来15年内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器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成果。

脑机接口技术仍未得到大规模推广,其主要应用场景是在残障人士的医疗康复领域:对于四肢残疾的患者,脑机接口能够利用“幻肢效应”使其通过意念控制电控轮椅或假肢;对于神经疾病患者,脑机接口能够及时感应病发时的脑电波,及时控制植入体内的微纳医疗设备投药抑制病发过程;对于应激创伤等心理疾病患者,脑机接口能够通过改变病患脑电波模式的方式,抑制抑郁、焦虑等情绪的发生;对于先天性耳聋患者,脑机接口能够将麦克风拾取的声音转化为脑电波,从而实现复聪。

而在未来,脑机接口技术有望帮助人类突破种种生理极限,借助科技手段全面提升人体机能。如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相结合,能够使人以前所未有速度进行阅读和学习,借助自动翻译无障碍理解全球各国语言,利用人脑进行此前唯有计算机能够进行的复杂运算。这将大大改变目前受人的寿命和人体自身能力限制而趋于停滞的基础科学研究面貌,使种种在没有人工智能辅助下无法被发现或总结的科学规律得到发现。脑机接口还可以通过与一系列生物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提早检测出人体发生的异变,在预防中风、老年痴呆等方面发挥作用。

脑机接口的四大安全风险

尽管脑机接口仍处于大规模商用的前夜,但其战略价值与安全风险已引发国际技术政策界的关注。

其一,脑机接口将使网络攻击的代价急剧上升。目前,网络攻击仍然很少造成人员伤亡,后果最严重的案例主要出现在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攻击上。但随着脑机接口等与人体直接发生互动的电子设备的普及,网络安全将成为成为性命攸关的问题。黑客可能利用恶意软件来拦截或窃取,甚至是篡改脑信号数据。如果脑机接口将脑信号翻译为错误的语言或指令,也可能会对用户造成危害。

其二,脑机接口将带来新军事变革。自诞生之初,脑机接口技术就得到美军方高度关注,目前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便携植入式脑机接口,以电信号刺激人体神经,实现士兵身脑素质提升,打造“超级士兵”。如兰德公司报告《脑机接口军事应用和影响初步评估》中就指出,脑机接口可有效在战场上减轻人体痛觉,抑制恐惧心理,并提高人类士兵在关键时刻的决策速度和准确性。若将其与外骨骼与脑控武器装备结合起来,将不仅仅是一种战术优势,更是核心战略优势。

二是充分发挥脑机接口后方操控能力,在战场上实现“无人战争”。如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2015年就启动了名为Brain-Swarm Interaction and Control Interfaces的研究项目,能够赋予飞行员以意念同时操控飞机与多架无人机的能力。DARPA生物技术办公室的负责人贾斯丁·桑切兹称:“截至今天,大脑信号已经能够用于下达命令,并且同时操控三种类型的飞机。”可以想见,一旦相关技术未来在美军中得到大规模应用,将使美初步具备发起“无人战争”的能力,使其在面对他国的区域拒止战略时损失更小、顾虑更少。

其三,脑机接口将击破人脑保密最后防线。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脑机接口拥有将人所听到的一切转化为数据并由机器解读还原成音频的能力,未来在视觉乃至记忆读取方面出现类似的技术恐怕只是时间问题。而一旦脑机接口技术如同今天的智能手机一样大范围普及,即使部分人出于各种原因拒绝佩戴,外国情报机构依然可以借助其身边佩戴设备的人,或与目标在生理、教育、职业等各方面都十分相近的其他人的思维模式,大致准确地推断出目标的思维模式,再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予以印证。这势必使得保守国家秘密面临比今天更加困难的局面。

其四,脑机接口将加深对人的“思想控制”。美国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首席分析员威廉·汉纳斯指出,脑机接口不仅能够让人脑控制机器,反之亦然,即使用机器发出的电波信号,调节人的情绪。这一技术领域被称为“情感计算”(affective computing),并随着解读脑电波理论的不断发展,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对人脑记忆的擦除和覆盖,进而实现“神经元层次的思想控制”。由于当前软件算法的不透明特性,这就可能导致各国民众的思想受到比互联网虚假信息更严重的、且是字面意义的“洗脑”,使意识形态斗争“代码化”,给各国维护政治独立与自主带来严峻挑战。

(作者单位:现代院科技与网络安全研究所)

转自:http://www.cssn.cn/gjaqx/202303/t20230303_5600894.shtml

manjaro安装deb包

首先检查有没有安装 debtap:

sudo pacman -Q debtap

没有就先安装:

yaourt -S debtap

然后升级debtap:

sudo debtap -u

安装deb包的方法:

sudo debtap xxxx.deb

安装时会提示输入包名,以及license。包名随意,license就填GPL吧!

上述操作完成后会在deb包同级目录生成×.tar.xz文件,直接用pacman安装即可:

sudo pacman -U x.tar.xz

Arch系Linux常用命令

搜索包:

pacman -Ss 关键字:在仓库中搜索含关键字的包。

pacman -Qs 关键字: 搜索已安装的包。

pacman -Qi 包名:查看有关包的详尽信息。

pacman -Ql 包名:列出该包的文件。

安装软件包:

sudo pacman -S package_name或sudo pacman -Sy package_name

yay -S package_name(若要使用yay,先安装,安装方法 sudo pacman -S yay)

删除单个软件包,保留其全部已经安装的依赖关系

sudo pacman -R package_name

删除指定软件包,及其所有没有被其他已安装软件包使用的依赖关系:

sudo pacman -Rs package_name

要删除软件包和所有依赖这个软件包的程序:

sudo pacman -Rsc package_name

警告: 此操作是递归的,请小心检查,可能会一次删除大量的软件包。

要删除软件包,但是不删除依赖这个软件包的其他程序:

sudo pacman -Rdd package_name

sudo pacman 删除某些程序时会备份重要配置文件,在其后面加上*.pacsave扩展名。-n 选项可以删除这些文件:

sudo pacman -Rn package_name

sudo pacman -Rsn package_name

盐碱地也能变丰收田

10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考察调研,走进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察看大豆、苜蓿、藜麦、绿肥作物长势,了解盐碱地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耐盐碱植物育种和推广情况。他特别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总书记的这番话道出了盐碱地的重要作用,也为当前我国盐碱地综合治理指明了方向。

  盐碱地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挖掘盐碱地潜力,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于粮食安全有着特殊意义。当前盐碱地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综合治理的痛点和难点在哪里?如何通过生态化利用将盐碱地变成丰收田?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科技示范

  激发盐碱地粮食生产潜力

  一片滨海盐碱地,变身优质良田。这样的变化发生在河北、山东、辽宁和天津等环渤海省市的低平原区。据了解,2013年,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启动,针对盐碱荒地和中低产田,重点突破土、肥、水、种等关键技术,主要解决环渤海地区4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盐碱荒地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问题。

  “历经5年时间,示范工程带动了区域中低产区粮食增产增效,夯实了我国粮食安全基础。累计实现增粮209.5亿斤,节本增效185亿元,节水43亿立方米,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刘小京研究员把这项工程的效益账算得很明白。

  盐碱地是指土壤含有过量可溶性盐类的土地,它的形成除了受到气候、地理、水流等条件影响,还与不合理的耕作管理有关。目前,全世界现有灌溉土地中约有一半存在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威胁,大部分新开垦的盐碱荒地因灌溉与排水措施不当,产生新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我国耕地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灌溉农业和补充灌溉农业。由于降水少而蒸发强烈,灌溉水带来的盐分被留在土壤中。当土壤耕层可溶盐累积到一定程度,会使作物出苗、生长受影响,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介绍到,以新疆为例,盐碱地分布广泛,具有面积大、类型多、积盐重、形成复杂等特点。而且局部灌区因灌溉方式的改变,产生了新的盐渍化土壤,严重阻碍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目前,我国拥有各类可利用盐碱地资源约5.5亿亩,具有较好农业开发价值的盐碱地集中分布在东北、中北部、西北、滨海和华北五大区域。“在这些具备农业改良利用潜力的盐碱地中,综合改良3500万亩盐碱障碍耕地,每年可增加200亿斤以上的粮棉油产量。”他补充到。

  遵循规律

  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盐碱地

  盐碱地问题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反复性特点,它的治理利用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探索盐碱地治理的技术模式,并在各盐碱区形成了一些区域特色明显的关键技术,如东北盐碱区的种稻洗盐改碱技术、西北盐碱区的膜下滴灌技术、滨海盐碱区的“上覆下改”控盐培肥技术、中北部盐碱区的生物节水农艺技术、华北盐碱区的有机培肥盐斑改良技术等。

  “尽管具体方法有所不同,但始终要遵守水盐运动规律。”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保国解释,他打了个比喻:“就好比自家种花一样,花盆要是没有排水的孔,长期浇水就会造成土壤的盐碱化。”不管是以水压盐、大水洗盐还是通过结冰使得盐水分离,最终目的都是将根系生长的土层内溶于水的盐碱成分降低。

  “另外还要进行分区治理。”李保国补充说。东部季风区、内陆区、滨海区的自然条件各不相同,有些地区的盐碱地能够通过治理发展盐土农业,而内陆干旱区域更多的要考虑优先保护自然盐渍生态环境系统,以免发生因为短期的小面积局部改良利用,带来永久性大面积的生态环境灾难。总体而言,需要对不同区域的盐碱地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且在淡水资源有保障和具有排水条件下,因地制宜形成配套的盐碱地治理技术与方式。

  田长彦也表示盐碱地的综合治理需要按照分类治理的原则进行。以新疆为例,首先需要搞清新疆耕地盐碱地分级类型的数量和分布规律,进而分析与评价耕地盐碱地成因和危害程度,结合当地的生产条件,依据“改良利用结合、增产增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原则,提出新疆灌区盐碱地防治战略对策和措施。

  随着盐碱区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盐碱土的分布、分类、发生、发展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盐碱地的治理依然沿用过去的基础资料,缺乏盐碱地治理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造成盐碱地治理的盲目性,投入大、效果差。田长彦建议,要加快新时期我国盐碱地资源普查,掌握盐碱地的分布、数量、成因和障碍程度,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改革创新

  拓展盐碱地利用发展空间

  在新疆克拉玛依小拐乡新垦盐碱荒地上进行的生物改良试验,通过第一、二年种植盐地碱蓬吸盐,第三年种植细齿草木樨培肥,第四年种植棉花的种植模式,依靠耐盐碱植物的生长发育吸收土壤中的盐碱成分,实现土壤脱盐,从而使盐碱地变成可种植经济作物的优质地。

  “这种盐土农业发展模式改变了以往通过改良盐碱土地适应作物种植的理念,转而以土壤适应性种植将有经济价值的盐生植物栽培引上产业化之路,既增地又增效,拓展了盐碱地区农业发展空间。”田长彦讲到。

  长期以来,盐碱地的治理利用是通过水压盐、大水洗盐来降低土壤的盐碱含量,实现作物的种植,对水的需求量要求很大。但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大水洗盐的方式难以展开。

  “盐碱土很难种植一般的农作物,但却适宜一些盐生植物的生长。”田长彦提到,耐盐植物盐碱地原土种植改良利用技术就是利用盐生植物吸盐特性,并筛选出经济盐生植物进行种植。

  盐生植物有着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如盐角草、盐地碱蓬、高碱蓬、野榆钱菠菜和红叶藜等可作为盐生饲草植物,还可以进行盐生鲜菜、盐基生物炭、盐生植物保健油品的开发。

  据了解,中国有425种左右盐生植物可以在盐碱地生长,而在新疆目前鉴定出315种,其用途主要分为药用、食用、观赏、饲料牧草、纤维、濒危保护、蜜源植物和盐渍生境生态建设植物种。

  “尽管拥有丰富的盐生植物资源,但高耐盐的盐生植物在产业开发中产品种类还比较少,市场认知程度还较低,在生产上进行大面积推广较慢。”田长彦提出自己的看法。他总结认为,现阶段迫切需要筛选培育高耐盐优质的农作物和经济耐盐植物品种,以满足盐碱地适应性高效种植需求。

转自:https://www.cas.cn/zt/kjzt/htlc/mtbd/202111/t20211116_4814288.shtml

升级Linux Mint系统内核

Linux Mint系统用了二个月,觉得着还可以。但因为安卓手机连接系统时报错的问题,就想尝试着把系统内核升级一下,以解决安卓手机连接系统时报错的问题。解决思路:使用 dpkg 手动方式升级 Linux 内核。

一、到https://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网站手动下载可用的最新 Linux 内核。

二、点击你所选择的 Linux 内核版本链接,找到你对应的架构的那部分。我的电脑CPU是amd64的,就选“Test amd64/build succeeded”那个版本,然后逐个下载内核文件到一个专门的文件夹。

三、打开下载的文件夹,右键选择“在终端中打开”,然后执行安装命令:

sudo dpkg -i *.deb

四、安装完毕后,重启系统,使用新内核:

sudo reboot

五、检查是否如你所愿:

taiji@taiji:~$ uname -r
6.4.0-060400rc2-generic

操作完以上步骤后,再用安卓手机连接Linux Mint系统,发现可以通过系统操作手机的存储文件了。所以解决问题的思路很重要,尝试也很重要。马云说人最大的错误是害怕犯错,有时候我们不妨大胆地去尝试一下,说不定会有意料不到的惊喜。

AI 已能解读人类思维?

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一篇文章显示,科学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大型语言模型实现了非侵入性的脑机接口。我们知道大型语言模型创造了划时代的 ChatGPT,那么现在就来看看它又是如何在脑机接口领域实现了侵入式到非侵入式的跨越。

大语言模型 + 磁共振技术,AI 已能解读人类思维?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测量大脑活动的非侵入性方法,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感官,激活大脑皮层相应部位的神经,并通过磁共振图像来显示。近日,科学家将 fMRI 与大型语言模型(LLM:一种人工智能算法,也是 ChatGPT 的技术基础)结合,对人脑的思维活动进行了解读。

脑机接口的突破

大多数现有的脑机接口都是侵入性的,需要通过大脑植入物来监测一个人大脑皮层的活动,并预测出被监测者可能输出的语言。

而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家们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大型语言模型,描绘出参与实验的 16 名志愿者的大脑如何对不同的单词和短句做出反应,构建了非侵入性语言脑机接口的方法。成果发布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的子刊《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

模拟结果的对与错

科学家们让志愿者们躺在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仪中,记录每个人的大脑活动,同时让他们收听或者观看同一个故事。实验过后,科学家基于大型语言模型,将志愿者大脑的血流量与故事的细节对应,编码了一套反应每个人大脑活动的流程。

这套流程可以看成是一个解码器。对无法用声音交流的人来说,这种思维解码器给了他们一个方便的与外界沟通的机会。在特定情况下,解码器会比目前已经较普及的语音控制更有效率。

研究显示,解码器会比较准确地记录下每个人对不同的单词和短句做出的反应,但是这个反应本身就含有被监测者的主观想法。因此,解码器产生的结果在不同人之间会存在差异。

同时,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被监测者大脑中想象的是另外一个故事,那么就会大大降低解码器结果的准确性。也就是说,目前,这项人工智能技术很容易被“欺骗”。

解读思维的是与非

目前这项技术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加上设备、成本的限制,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广泛应用于个人。但是,这项复杂的非侵入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许多人的预期,这对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来说都是一个警钟。

有专家担心解码器结果的不准确性会影响司法判断。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科学哲学家阿迪娜・罗斯基斯表示:“它们(目前解码器会搞错的语义)的差异非常明显,会在法律案件中导致完全不同的走向。”

另外,针对这项技术,更多的人表示了隐私和歧视方面的担忧。文章作者 Jerry Tang 和 Alexander Huth 也呼吁政策制定者积极解决这项技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和什么情况下不能使用的问题。

我们知道对于患有强迫症等精神疾病的人来说,有时候大脑中会出现随机的、并非自己本意的侵入性想法,这是患者不想要的但是却很难控制住的强迫行为。因此,专家担心在对这些人实施思维解读的过程中,如果被监测者出现了侵入性想法,解码器会把这个想法实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参考文献: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1486-z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3-01304-9

转自:https://www.ithome.com/0/693/416.htm

无需开颅即可采集脑电信号

沿血管植入传感器,无需开颅即可采集脑电信号。5月4日,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在北京取得成功。试验在猴脑内实现了介入式脑机接口脑控机械臂,对推动脑科学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此次试验由南开大学教授段峰团队牵头,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完成。试验是在前期介入式脑机接口动物(羊)试验基础上取得的进一步成果,实现了介入式脑电信号从被动采集到主动控制的技术飞跃,突破了血管内脑电信号采集、介入式脑电信号识别等核心技术。

●试验 介入式脑机接口兼顾安全性、识别稳定性

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将脑电信号转换为控制指令,从而帮助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如脑卒中、渐冻症等与外部设备交互,提升生活质量。技术研究过程中发现,侵入式脑机接口创伤大,例如美国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侵入式脑机接口试验猴已有多只死亡;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易受大脑容积导体效应的影响,脑电信号长期稳定性差。段峰团队牵头研发的介入式脑机接口通过介入手术将介入脑电传感器贴附在猴脑血管壁上,无需开颅手术即可采集到颅内脑电信号,相较于传统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兼顾了安全性、识别稳定性。

此次试验的介入手术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吴东东团队操作完成。介入式脑电传感器通过颈静脉,进入矢状窦,到达猴运动皮层脑区。在术后成功采集并识别到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电信号,实现了动物对机械臂的主动控制。

段峰介绍,此次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脑内开展的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研究成果,促进了介入式脑机接口从实验室前瞻性研究向临床应用迈进,有助于推动医疗企业产业升级,通过医工结合打造高端医疗设备民族品牌,未来在脑疾病医疗康复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回顾 把大脑皮层的信号活动直接转变为计算机指令

去年6月2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介入式脑机接口在北京成功完成动物试验。那次试验的介入式脑机接口也是由段峰教授科研团队牵头,与上海某科技公司联合研发。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脑机接口、介入机器人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那次试验是国内首次在羊脑内实现介入式脑机接口,突破了介入式脑电电极、血管内脑电采集等核心技术,完成了支架、导管等神经介入器械产品研制,解决了传统侵入式脑机接口对脑区造成不可逆损伤的弊端,填补了国内介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空白,对推动我国脑科学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在不依赖外周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的情况下,把大脑皮层的信号活动直接转变为计算机指令,控制外界设备。对于严重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脑机接口能够帮助他们独立控制外界设备,恢复部分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据段峰教授介绍,人体内血管的支架经过长期临床应用及研究,已经拥有较高的安全性。事实上,通过介入式脑机接口这一方式,沿着血管植入传感器,可以连通并激活大脑区域,无需侵入大脑即可获得脑电信息。在动物脑内开展的介入式脑机试验研究,在改善人们因脑、脊髓、周围神经或肌肉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瘫痪患者的功能独立性,在治疗癫痫、睡眠障碍、帕金森病等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据段峰教授介绍,传统脑机接口分为侵入式脑机接口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侵入式脑机接口需要通过开颅手术或者钻透颅骨将脑电传感器植入脑内,如马斯克的Neuralink脑机接口需要直接从头骨植入,这可能会导致患者大脑的长期炎症。而非侵入脑机接口虽然对人没有伤害,但是脑电信号微弱,识别准确率和实时性受限。

段峰教授科研团队牵头研发的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只需要通过类似心脏搭桥的微创手术便可实现脑机连接。科研团队采用治疗中风的神经介入技术,通过静脉将脑电传感器植入到大脑运动皮层、视觉皮层等脑区后,神经支架膨胀,将电极挤压在靠近大脑的血管壁上,从而获取相应脑区信号。这一技术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颅骨钻孔或开颅手术即可获得脑电信号,整个手术植入过程可在两小时内完成。

●重视 “脑科学和类脑研究”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和工程项目

目前,脑机接口已被应用于医疗健康、状态检测、智能生活、国防安全等众多场景,被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众多发达经济体视作战略级科技。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未来10到20年,全球脑机接口产业将产生最多20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美国早在1989年就率先提出全国性的脑科学计划,并把20世纪最后10年命名为“脑的10年”,他们还在2013年提出被认为可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媲美的“脑计划”,旨在探索人类大脑工作机制、绘制脑活动全图、推动神经科学研究、针对目前无法治愈的大脑疾病开发新疗法。

1991年,欧洲出台“欧洲脑10年”计划。2013年1月,欧盟委员会宣布人脑工程入选“未来新兴旗舰技术项目”,并设立专项研发计划“人类大脑计划”,可在10年内(2013年至2023年)获得10亿欧元经费。日本脑/思维计划(通过用于疾病研究的集成神经技术绘制脑图),于2014年6月启动,计划开发脑图绘制技术,并绘制人类脑图谱。该项目在10年内受到共400亿日元的资助。

我国也高度重视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已将“脑科学和类脑研究”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和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也于2022年初成立脑科学和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2023年2月,中国脑机接口产业联盟成立,将积极发挥政产学研用桥梁纽带作用,为我国脑机接口、脑机交互、脑机智能领域规划布局提供支撑建议,加强跨领域与行业交流,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探索,开展标准和测试研究,培育和构建产业生态,以便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

科学进程

为了解大脑,科学家至少花了200年

早在1924年,德国精神科医生汉斯·贝格尔(Hans Berger)就通过检测发现了脑电波,这意味着人的意识可以转化成电子信号被读取。此后,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开始出现,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真正逐渐成形。

当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雅克·维达尔(Jacques Vidal)在科学文献中首次用到“脑机接口”这一术语。1977年,他通过提取视觉诱发电位,完成了通过脑电对屏幕上光标样物体的控制,这是脑机接口最早的实验室实现形式,也意味着该技术的发展由设想进入了研究阶段。

如何理解脑机接口的概念呢?要从我们的大脑谈起。它是人体的控制器,主要由神经元组成,数量多达860亿个,可以说是宇宙中最复杂的存在之一。大脑神经元对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和转发,神经元之间通过级联方式形成网络,这些网络进一步形成更复杂的交联网络。通常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外周神经系统连接身体的感觉、运动、语言等信息收发器官,实现身体内部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互。

而脑机接口则由“脑”+“机”+“接口”组成,简称为BCI(brain-computer interfaces),指的是将人脑与外界具有处理或计算能力的设备(比如电脑或其他装置)实现连接,进行直接通信的方式。

我们的大脑复杂精密但又极度脆弱,一点疾病就可能让人束手无策。为了理解大脑,科学家们至少花了200年时间。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蒲慕明所述,现在我们对神经细胞如何处理信息了解得很清楚,但是对整个大脑复杂的网络结构了解仍不多。“到底是什么原理使得神经细胞在某种情况下发生某些反应,我们并不是很清楚;还有大脑中的信息处理,我们对各种情绪的感知,还有一些高等认知功能——思维、抉择甚至意识等,理解得比较粗浅。”

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我们就可以全面地解析认识大脑了。同时,它也是神经修复领域最有潜力的诊疗工具,对于治疗神经功能损伤引发的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脑机接口技术迎来大爆发

时间回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科学家们不仅研发了可行的脑机接口系统,还定义了几种主要范式,实现了脑机接口技术真正的破冰,这些范式至今仍在采用。

1988年,法韦尔(L.A.Farwell)和唐钦(E.Donchin)提出了著名的脑机接口范式——“P300拼写器”,该范式通过检测电位输出目标字符,帮助瘫痪病人与外界进行通信和交互。

1992年,埃里希·萨特(Erich E. Sutter)提出了基于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系统。这是基于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范式首次被应用于临床,帮助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称“渐冻症”)患者以高于10个单词/分钟的速度向外界传递信息。

1998年,埃默里大学的研究员菲利普·肯尼迪(Philip Kennedy)首次将脑机接口装备植入人体,使用无线双电极获得了高质量数据,实现了对电脑光标的控制……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最近10年,在机器学习算法和脑电信号处理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脑机接口的技术迎来大爆发。大批多元化范式涌现,如视觉BCI、语言BCI、情感识别等;消费级脑电传感器和脑机接口系统问世,不仅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得到快速推进,非医学领域如情绪识别、虚拟现实和游戏等方向上也出现了尝试与探索。

用意念“手写”,准确率可达99%

当下脑机接口的研究进展如何,又带来了哪些改变呢?

2021年,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首次破解了“与手写笔迹相关”的大脑活动,其开发出的皮质内脑机接口系统,让研究受试者(因脊髓损失瘫痪)每分钟可以打出约90个字符,是以往利用此类脑机接口打字记录的两倍多,并且在线原始准确率达到了94.1%,自动更正后的离线准确率超过了99%。

以往,脑机接口的主要功能是恢复患者的“运动技能”,比如借助脑机接口设备操控机械臂抓取物品、移动电脑光标、点击字母输入等。而这位65岁的受试者“想象着用笔在纸上写字”,此时其大脑中植入的电极检测到了他试图写字的活动,算法会对每个字符对应的模式进行解码,并转化成可在屏幕上显示的文本。

相关论文登上Nature(《自然》)杂志,封面上还展示了用脑控“手写”出的字母。

2014年,脑机接口领域的学术奠基人米格尔·尼科莱利斯(Miguel Nicolelis)为一位瘫痪少年做了一套“机械战甲”,让少年用大脑控制机械外肢,成功为巴西世界杯完成了开球。

在运动辅助上,还有一些非植入式脑机技术也取得了惊人的成果。2019年,BrainCo做出了全球第一款脑控机械义肢产品——智能仿生手,通过采集残疾人残肢末端的肌电神经电信号,用深度学习的算法来还原残疾人的运动意图,并让假肢执行相应的动作,做到“手随心动”。并且,用户不需要做任何的手术,直接在残臂上布上一群高通量的信息采集器,采集他的肌电和神经电。

应用

有望帮助航天员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

早在20多年前,清华大学就对于无创脑机接口(非侵入式)进行了研究。当时,航天员上天之前,都需要进行耐力方面的特殊训练,目的是使受训者在接受转动、旋转、失重和超重等刺激时,不会发生眩晕和错觉症状。在太空环境适应训练中,航天员训练最多的是离心机,因为离心机高强度的刺激环境,在训练中人常常会来不及喊停便陷入眩晕。来自清华大学的团队负责在离心机实验环境中检测受训人的大脑意识状态,通过脑机接口系统分辨出受训人是否清醒。这种基于脑电状态来评价人的精神状态,并基于用户需求给予特定反馈的技术,形成了多类应用——开发更为轻便的可穿戴设备,应用在冥想、放松、睡眠等健康场景以及专注力、智能玩具、艺术装置等教育或消费类场景中。

随着载人航天的发展,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也日趋复杂。为了突破双手操作的限制,中国航天员已经开始试验一种脑机交互技术。

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中,我们的航天员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脑机交互试验。航天员戴上脑电帽后,还要涂上导电膏。当导电膏从脑电帽的小孔内注入以后,导电膏里的细粒就可以填充在接触面的缝隙里,相当于增加了采集脑电信号的触头和头皮的接触面积,可以让脑电帽更好地采集到头皮的脑电信号。准备好后,航天员完成了视觉刺激实验、运动想象实验,还通过意识控制拼写。

我国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进展

2022年初:中国科学院成立脑科学和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2022年6月25日:我国首次在羊脑内实现介入式脑机接口,突破了介入式脑电电极、血管内脑电采集等核心技术,完成了支架、导管等神经介入器械产品研制,解决了传统侵入式脑机接口对脑区造成不可逆损伤的弊端,填补了国内介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空白。

2023年2月:中国脑机接口产业联盟成立,为我国脑机接口、脑机交互、脑机智能领域规划布局提供支撑建议。

2023年5月4日: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在北京取得成功。试验在猴脑内实现了介入式脑机接口脑控机械臂,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三条技术路线

●侵入式脑机接口

需要通过开颅手术或者钻透颅骨将脑电传感器植入脑内,可能会导致患者大脑的长期炎症。

●非侵入脑机接口

将设备覆盖在头皮上,虽然对人没有伤害,但是脑电信号微弱,识别准确率和实时性受限。

●介入式脑机接口

沿着血管植入传感器,可以连通并激活大脑区域,无需侵入大脑即可获得脑电信息。

整合:朱林

文图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北京日报、《瞭望》新闻周刊等

转自:https://www.sohu.com/a/673402119_161795

脑机接口的新突破

谈及脑机接口,外界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马斯克让猴子实现“意念打字”的场景。不过,最近让外界惊艳的,是来自中国的团队。

5月4日,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在北京获得成功,该试验在猴脑内实现了介入式脑机接口脑控机械臂,这对推动脑科学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此次试验由南开大学段峰教授团队牵头,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突破了血管内脑电信号采集、介入式脑电信号识别等核心技术。从视频资料来看,这只手术后的猴子,只需要“想一想”,就能让机械臂把食物送进口中了。

这项技术在医疗、军事等多个领域的应用空间非常广泛,如可帮助脑卒中、渐冻症等患者康复,甚至未来能将人类的思考、意识、记忆存储下来。这一系列听起来非常神奇的成果,已经开始实现。一些科幻大片里的场景,也许距离我们没有那么遥远。

介入式脑机接口的突破

脑机接口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目前脑机接口主要有3种,包括侵入式脑机接口、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和介入式脑机接口。由“硅谷钢铁侠”马斯克及科学家团队创立的Neuralink,就是少数从事侵入式脑机接口研发的企业代表。

不过,侵入式脑机接口创伤大,例如Neuralink公司侵入式脑机接口试验猴已有多只死亡,该公司的人体试验也迟迟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许可。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易受大脑容积导体效应的影响,脑电信号长期稳定性差。而介入式脑机接口是通过微创介入方式,将血管穿刺小口,通过类似心脏支架介入的微创手术实现脑机连接。这种方式的创伤较侵入式脑机接口更小。

此次段峰教授团队牵头研发的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是通过介入手术将介入脑电传感器贴附在猴脑血管壁上,无需开颅手术即可采集到颅内脑电信号,兼顾了安全性、识别稳定性。

段峰长期从事脑科学、机器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实际上,上述3种脑机接口方式,他都尝试过。

早在2014年夏天,段峰研究团队在南开大学就完成了“脑控汽车”的试验。试验人员头戴装有16个采集点的脑电信号采集设备,通过脑电信号对一辆装有计算机处理系统、车载电控单元等装置的汽车进行“发号施令”,汽车在人脑的操控下能够准确执行启动、直线前进、直线倒车、刹车、车门上锁或解锁等规定指令。据介绍,该成果在国内首次实现人脑驱车及脑电信号与汽车系统的“联结”,这有望彻底改变“手”“脚”并用的驾车模式,让肢体残障人士的“驱车梦想”不再遥远。

段峰团队还在大鼠身上做了侵入式脑机接口的试验,可以实现“人想往左,大鼠往左;人想往右,大鼠往右”。在这之后,团队对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情况也非常了解了。

“这种试验实时性、信号稳定性、准确性都很好,因为是在脑内,没有外界干扰,但它的伤害性很大,老鼠做完试验以后,还有其他后期的一些影响,我就没有在这条路上再往下走了。”段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我就在想,怎么能找到一个识别脑电交流信号准确、伤害性又小的方式,那就只有在血管内。用这种方式,能测到脑电信号,又没有做开颅手术,没有伤害脑。”

在羊身上完成了介入式脑机接口动物试验后,团队才开始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试验。
不过,若要将技术应用到临床,实现产业化,可能还需要走较长的一段路。这涉及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人员匹配、法律法规建设等一系列配套建设。

“在临床上,我们没有先例,并且还有未来人体试验、志愿者审批等一系列问题。这不单单涉及技术,是一个综合体。”段峰说道。

目前,国内外都在围绕脑机接口技术进行争夺。全球已有多家企业完成脑机接口动物试验,其中包括Neuralink、BrainCo和Synchron等。我国也有多项成果,如2006年,清华研制成功脑机接口系统可用“思维”踢足球;2014年,我国首次成功在脑中植入电极用意念控制机械手臂;2021年,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的“Enhance decoding of pre-movement EEG patterns for brain-computer interfaces”研究论文,被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授予“CHINA TOP cited paper award 2021”,该奖项旨在表彰研究人员发表的最具影响力的论文。

在未来,我们有可能实现“人脑中植入芯片”吗?

段峰认为,这个设想不是卡在技术上,而是面临资金、政策、法律法规、伦理等方面的约束。“这种试验非常烧钱,可能数亿元都不够。还需要人才的适配,这不是看你毕业985、211、发多少SCI论文,而是需要具有工程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在人脑中植入医疗器械现在已经不是禁区,当下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产品,只是在于植的东西是芯片还是其他?”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涵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他也认为,从技术角度来说,在人脑中植入医疗器械是可能实现的,但核心的是要考虑伦理、安全性、使用目的等方面的问题。

心玮医疗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为本次试验提供了设备技术支持。在张涵看来,若要促进脑机接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方合作非常重要。“这次试验涉及采集信号的仪器、解码信号的仪器、算法等,也涉及医学、生物、计算机、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大家共同把交叉学科做起来。基础研究对我们产业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话,产业方能做的事情就很受局限。”

他也直言,目前从产业端来说,国内外可能还谈不到成熟的盈利模式和业务模式,因为大家都在探索阶段。

“除了脑机接口,我们也有很多其他项目,这些项目不是每一个都能孵化出成熟的、具有很强商业化和盈利能力的产品,但哪怕10%、20%的项目能够孵化出来,这对于支撑公司长期盈利和发展的意义都巨大。”张涵说,“我们选择脑机接口,因为它跟我们有很多契合点。其器械使用跟我们现有的神经介入产品高度相关,我们的机器人研发团队,也可以在技术上做一些支持,在这项试验上,参与试验的所有人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

科幻大片场景并不遥远

实际上,段峰不仅在脑机接口技术领域见长,在人工冬眠、记忆移植、飞行器制造等方面均有研究成果。

2022年8月,由段峰团队自主设计研发、国内首款垂直起降喷气动力飞行器在天津试飞成功。据他介绍,传统小型旋翼飞行器载重小,而载重大的直升机起降需要开阔地形。此次试飞的垂直起降喷气动力飞行器,可以解决这两大难题,未来有望应用于空中人员运送领域,比如复杂地理环境救援、城市急救等。

段峰团队还成功实现了让大鼠体温降24℃进入冬眠状态,并且持续24小时,时间是国外小鼠试验的3倍。对于未来人体“冬眠”的需求体现在哪里,他提到了航天事业的应用场景。

最早,欧洲航天局(ESA)曾提出一个从地球一路“睡到”火星的载人探测概念——宇航员冬眠。一般情况下,从地球到火星需要飞行180天左右,宇航员通过服用一种特殊药物进入“麻木”的冬眠状态,随之舱室的亮度变暗、温度大幅度降低以将宇航员身体“冷却”。

这不由让人们想到电影场景:宇航员躺在冬眠舱中,心脏每分钟只跳动3次,体温徘徊在2.78℃,他们在途中只需要摄入最低限度的资源,最后在适当的时候醒来……

“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一点点做,然后把所有东西串起来,就像下围棋一样,最终形成一个体系。”提到自己的众多研究成果,段峰说道。

他特别提到两点,科学研究国际化、科研成果产业化。

“我们在努力获取一手信息:国际在做什么,我们跟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怎么适应中国,怎么差异化发展;产业化方面,我们通过引进消化前沿技术,建立适合国内产业发展的技术,比如实现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化替代,把价格降下来,普惠更多人群。”段峰说道。

他还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使用相关产品或技术的用户多了,第一手的临床数据才更充分,然后再根据企业发展面临的需求,研发新产品,促进科研提升。“这是一个双向循环,有技术链和产业链,两者结合,是双链条体系。在这个前提下,会源源不断有新鲜的、颠覆性的东西出来,并且可以落地。”

段峰认为,他可能更像一个“投资人”。“但我投的不是钱,是培养学生,把机会给他们,让他们从事高精尖的技术研发,培养一批‘产业人’,把技术落地,变成产品。”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9期)

转自:https://new.qq.com/rain/a/20230516A05KNA00

Manjaro安装Fcitx5输入法

先删除fcitx4软件包:

sudo pacman -Rs $(pacman -Qsq fcitx)

Fcitx5 安装:

复制粘贴命令:
sudo pacman -S fcitx5 
sudo pacman -S fcitx5-configtool  
sudo pacman -S fcitx5-qt
sudo pacman -S fcitx5-gtk
sudo pacman -S fcitx5-chinese-addons
sudo pacman -S fcitx5-material-color
sudo pacman -S kcm-fcitx5
sudo pacman -S fcitx5-lua
  • fcitx5: 输入法基础框架主程序
  • fcitx5-configtool(kcm-fcitx5):输入法配置程序(KDE桌面环境的支持)
  • fcitx5-qt: QT5程序的支持
  • fcitx5-gtk: GTK程序的支持
  • fcitx5-chinese-addons: 简体中文输入的支持,云拼音
  • fcitx5-material-color:一款使用 Material Design 配色的 fcitx5 皮肤,旨在模仿 Windows 10 自带输入法的 UI

Nano(文件管理器)安装:

sudo pacman -S nano

使用方法:
保存——Ctrl + O 
退出——Ctrl + X 
确定——Enter 
接下来用得到;

修改环境变量(调用Fctix5输入法):

sudo nano /etc/environment

复制粘贴代码:
GTK_IM_MODULE=fcitx
QT_IM_MODULE=fcitx
XMODIFIERS=@im=fcitx

按照上面讲的方法进行保存,确定,退出;

重启:
reb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