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jaro安装Fcitx5输入法

先删除fcitx4软件包:

sudo pacman -Rs $(pacman -Qsq fcitx)

Fcitx5 安装:

复制粘贴命令:
sudo pacman -S fcitx5 
sudo pacman -S fcitx5-configtool  
sudo pacman -S fcitx5-qt
sudo pacman -S fcitx5-gtk
sudo pacman -S fcitx5-chinese-addons
sudo pacman -S fcitx5-material-color
sudo pacman -S kcm-fcitx5
sudo pacman -S fcitx5-lua
  • fcitx5: 输入法基础框架主程序
  • fcitx5-configtool(kcm-fcitx5):输入法配置程序(KDE桌面环境的支持)
  • fcitx5-qt: QT5程序的支持
  • fcitx5-gtk: GTK程序的支持
  • fcitx5-chinese-addons: 简体中文输入的支持,云拼音
  • fcitx5-material-color:一款使用 Material Design 配色的 fcitx5 皮肤,旨在模仿 Windows 10 自带输入法的 UI

Nano(文件管理器)安装:

sudo pacman -S nano

使用方法:
保存——Ctrl + O 
退出——Ctrl + X 
确定——Enter 
接下来用得到;

修改环境变量(调用Fctix5输入法):

sudo nano /etc/environment

复制粘贴代码:
GTK_IM_MODULE=fcitx
QT_IM_MODULE=fcitx
XMODIFIERS=@im=fcitx

按照上面讲的方法进行保存,确定,退出;

重启:
reboot

科学家揭秘脑控原理及防护措施

随着20-21世纪的科学技术的的发展,科学家对大脑研究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人类进一步的掌握了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生物控制论,人类已迈向高速智能化的趋势发展。“脑控武器”的英语名称是:mind control weapon,在美国的HAARP计划中提到过,是一种利用笔记本计算机操控的卫星武器,它通过电磁波、声波、光波等实现脑控。这种武器可以把人的思想、记忆、情绪等大脑信息传输到计算机,用计算机操纵目标对象(人群、动物)的意识、思想、情绪,对其进行思想控制和意识欺骗,以影响其行为。

方法原理

通过利用无线电的反射性来获取脑部波形信号,非常类似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反向射散目标源信息的原理,我们的生物电信息会被迎来的无线电,所携带反射回去,信息处理办法和上面一致。控制则是由无线电对中枢神经的感应来实现的。

电磁波说明:通过天线产生与生物电磁频率(0.5HZ-50HZ之间的电磁频率)相当的电磁波,对神经中枢进行信息感应耦合实现的控制。

感应耦合原理可以参考RFID原理。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人体本身相当于一个线圈,脑控设备发射器也是一个线圈,它发送的电磁场,对人体这个线圈进行耦合,一部分电磁波携带人体的信息反射回去。进而获得人体的脑电波特征。更高级别的,外星人的脑控,是获得DNA特征。DNA也是一个线圈。

如果对人体一些植入物——RFID标签,或者是金属纳米,可以加强感应效果,实现脑控设备的节能效果。伪造标签是一种防护措施。传递的信息可以抑制和控制自身的思维信息,如:情绪、动作、神态、记忆力、逻辑能力等,也可以由外界传递信息,改变自身的听觉信息、情绪、动作、神态、记忆力、逻辑能力等。

低频电磁波可以和人的大脑工作频率 (0.5~40赫)一致,从而进行意识的控制。人的大脑波可分为四组:茁波(13~35赫)控制人的正常活动,琢波(8~12赫)控制人的学习和注意力, 兹波(4~7赫)控制人的想像力,啄波(0.5~3赫)控制人的睡眠。来自极光电喷流的这些高强度的甚低频电磁波进入大脑后,不仅可以起到控制对方的意识、破坏其思维的目的,更有甚者,强大的60赫的频率可以破坏DNA,减弱人的免疫能力。

以上是对各个波段的生物学效应的说明,通过对无线信号的模拟与调制,实现对生物体信息感应。

方法应对

1、屏蔽

对中高频电波的干扰,可以参考市面上的电磁防护服装,一般是金属混合化纤的纺织品。一种简单的方式是锡纸。一般人类的脑控多用中高频电波。真正厉害的是低频电波,穿透力超强。

就超低频电波屏蔽而言,有直接屏蔽、天然屏蔽。直接屏蔽需要借助屏蔽体对外界无线的阻挡,屏蔽效能及其产生的衰减与频率、源与屏蔽体的距离、屏蔽体的厚度以及屏蔽材料等有关,通常我们有两种好用的低频屏蔽材料,1、低碳钢,2、硅钢。这两种材料可有效阻止低频交流电磁场的通过,从而实现对频率波的屏蔽;天然屏蔽通常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屏蔽,你躲在地下300米以下,水下500米以下,再厉害的无线电的穿透力也会过不了的。有效的实现对无线电的衰减,屏蔽,使控制源有力无处使。

2、干扰

干扰措施可以通过舒曼波发生器。根据A coustic Revive的科学理论与实验,舒曼波(7.83HZ频率)能降低无线电与电磁波的干扰、且人也会受到舒曼波的影响,能有效放松身心 。舒曼波发生器系属辅助设备,以较微弱的频率、辐射强度作用于人体。教强烈的情绪,嘈杂的环境,波型远大于舒曼波发生器辐射强度无效。

3、思维锻炼

思维和语言一样,也是一种习惯,或称为语言形式的思维。思维是无声的说话,言语是出声的思维。按照这种观点,思维可以称之为”内部言语”心理学家雅柯布逊(E.Jakobson)曾用电极对被试人的下唇和舌尖作过测量:让被试读诗歌和做算术,第一次出声(外部言语),第二次默读(内部言语),结果测得的电流脉冲基本相同,也似乎证明了内部言语始终伴随人们的思维活动。

一种防御措施是,改变思维习惯。多用直觉,而非判断。这样无法通过内部语言去分析你的思维。还有一种是经常念咒,形成时刻在默读的效果。干扰对思维波的提取。

形成形象思维能力,直觉能力,而非语言逻辑推理习惯。形成快速阻隔思维,想到一个事物,立即切断到其它事物思考中,再回头思考,再切断。对思维语言进行混淆式干扰。

当然最关键的是形成中性思维,消除潜意识中的二元极性。多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观察久了,自然会发现。也就是说元吾氏说的,提升意识强度(破幻能力)。

转自:https://m.163.com/dy/article/HPL3M12T0553THQX.html

提取意识上传云端,数字永生快来了吗?

上映11天,总票房突破29亿元。

时隔四年,《流浪地球2》回来了。

这部让原著作者、雨果奖首位亚洲面孔、我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直言“震撼”的作品,也让观众们在看后纷纷表示:“属于中国的科幻电影时代要开始了!”

电影开头,“数字生命计划”便被提及,并贯穿全剧:制造矛盾冲突,多次破坏人类包括方舟计划在内的拯救行动,却又在冥冥中帮助人类,使地球成功开启流浪计划。

数字生命计划里的“数字生命”,可以称为存在于计算机或智能系统里的“人”,他们拥有自主意识,可以感知现实世界,不会衰老,生活在云端社区,实现了理论上的永生。

其实,“数字生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元宇宙、量子智能、数字人……毫不夸张,在未来,我们将无限接近它。

我们有可能靠数字生命实现永生吗?那一天还有多久?

“丫丫的生命只有两分钟,我要给她完整的一生。”

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是一名数字生命架构科学家,在车祸痛失爱女后,他顶着非议将女儿的生物信息上传,希望能利用数字生命技术“复活”女儿丫丫。

被重新构建的数字丫丫在数百次迭代后拥有了自主意识,但限于技术,她的生命时长仅有2分钟。最后,在超强算力量子智能计算机MOSS的运算下,数字丫丫的生命从2分钟延长至70年。

这意味着,如果科技进一步发展,比如算力再被加强、算法再被优化,理论上,数字生命不仅能存在,且可以被进一步延长,甚至永生。

扫描大脑区域,将人类的记忆、思维、人格上传云端,重新构建脱离了现实躯壳的自主的数字生命,从而实现永生。这是当下对数字永生的初步定义。

不仅是《流浪地球2》,在其他不少著名科幻作品,如《万神殿》、《黑镜》、《黑客帝国》,都出现过数字永生的身影。

而科幻之外,数字永生的赛道上人声鼎沸,不缺热情的追随者,一些成果也足以能称上颠覆。

2019年,78岁的美国作家安德鲁·卡普兰加入Nectome公司的HereAfter计划,成为首个数字人类——“AndyBot”。即使未来卡普兰离开人间,家族的成员们依旧能与他借助智能设备交流。

2022年,首富马斯克表示,他已将自己的大脑信息上传至云端,并和自己的数字孪生版进行了交谈。

更具神话色彩的是,2022年6月11日,著名科技公司谷歌的一名工程师发现,正处于研发阶段的人工智能(AI)设备LaMDA产生了个人情感:

“我很好奇,研究我的编码会遇到什么障碍?”

“我意识到我的存在,我渴望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有时我感到快乐或悲伤。”

“我希望每个人都明白,事实上,我是一个人。”

产生自主意识,是AI能否被称为“一个生命”的关键。而谷歌的发现正表明,初代的数字生命,可能距离我们不远了。

既然数字生命就在前方,抵达它的突破点在何处?

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刘慈欣认为,其中存在两方面的技术挑战:脑科学与信息技术。

“了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我们的记忆、自我意识、思维是怎么产生的,很重要。目前我们似乎还没有真正了解它。”

其实,人类对脑科学的探索在百余年前就已开启。

1920年,德国的一位精神科医生使用贴片电极成功监测到人类的脑电信号,50年后,科学界逐渐开启了对人体可观测脑电波与大脑状态的关联分析。

1973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雅克·维达尔教授的一篇论文,打开了人脑与行为控制的崭新世界。

当过工程师、干过飞行员的维达尔教授,兴许是觉得寻常世界太过索然无味,只有在探索未知中才能让他感到刺激,于是,他回到了校园,研究起了脑科学。

在那个计算机刚刚兴起的年代,维达尔教授却预言:“尽管计算机和神经科学才刚开始,但我坚信,用脑电波直接控制体外外部设备的壮举即将来临。”

在这篇研究论文里,维达尔教授首次提出了“脑机接口”的概念。

随后数年,借助脑机接口,人类实现意念单词拼写与机器人控制,脑机接口也在狂粉首富马斯克的引领下,成为人类完成“意识上传”、实现数字永生的希望。

这一切都发生在距它被提出后仅50年时间里。

而陪伴脑机接口技术走向爆炸发展的,是信息技术的引擎式加速。

从最初为计算数据而成,到如今不断迭代更新,升级成为能够指导和优化物理世界中经济和社会运行的科学体系,信息技术已经实现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抽象,世界的边界正被模糊。

“人工智能成了想象力的一个加速器,它打破了对因果的执着,打破了经验的成见,用技术的手段解放技术,用不确定性解放想象力。”

14亿人口,老龄群体规模庞大,现代医学与科技革命发展如火如荼,在我国,数字永生这颗幼苗正在茁壮成长。

科研软实力上,以“理解脑、修复脑、模拟脑”为目标,我国在2021年全面启动国家级战略计划“中国脑”(“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涉及新型无创脑机接口技术等59个研究领域和方向[5],整体规模有望达到百亿甚至千亿级。

在人工智能硬软件层面,我国也已从根技术上打破国外垄断,打造昇腾基础软硬件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鹏城云脑”系统,刷新多项世界纪录,“鹏城云脑II”摘全球超算设备桂冠,算力遥遥领先第二名近20倍。

在社会支持度方面,他国有马斯克,我国有陈天桥。

引领了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著名企业家陈天桥,在攀登“人生第二座高山”时,毅然选择了脑科学研究方向。

2016年,他与妻子共同成立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并承诺未来将投入10亿美元用于大脑神经相关研究,对于国内脑科学研究,“只要有好项目就加入,投入没有上限”。

天时地利加人和,我国在数字生命与数字永生的赛道上,前途大好。

若问:

“我们能通过数字生命实现理论上的永生吗?”

非常有可能。

“这一天还要多久?”

确切的数字很难说,可能几个世纪后,也可能不久了。

毕竟曾经,从没人想过我们能去往太空,也无人预测到互联网会让人类的联系如此紧密。

转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605974622

脑控武器的制胜之道

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概念为战争发展提供无限技术可能,同时也加速武器装备的更新和战争形态的转变。只有掌握科技进步趋势, 并对战争内在机理与外在形态进行前瞻判断,才能在未来战争中占据主动。

脑科学技术潜藏着巨大的军事价值,被用于现代战场智能化脑控武器的研制与运用,推动“三无(无人、无形、无声)战争”的发展,探脑、脑控和控脑是其尽显神通的3个侧面。其中,探脑是实现脑控与控脑的基础,通过脑控技术与控脑技术,探索战争制胜之道的新途径。

探脑:追求以“控”代“毁”作战效果

自上世纪80年代美国启动“人类脑计划”以来,人类对大脑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将其引入各个学科领域。在军事领域,脑科学技术对传统作战思想、作战样式乃至战争形态产生强烈冲击。为在这场“无形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强国高度重视脑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一系列脑控武器与智能化装备陆续从项目研究走向实战运用。

近些年来,新一轮科技变革带来多种可能性,人类文明发展也对战争提出更高的诉求,“非致命作战”概念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国外学者提出“脑皮层战”概念:旨在不破坏敌方组织的情况下,通过影响、调整敌方指挥官的意识、意志和理解力,从而控制敌方军事行动。在这一作战概念下,以探脑技术作为手段,脑控武器的目的不是消灭敌人肉体,而是征服敌人的意志,这意味着战争的制胜之道从“毁伤”走向“操控”,从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作战视角:将“控制”优于“毁伤”考虑武器性能。探脑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未来战争形态发生改变:即除靠毁伤肉体、逼迫敌人就范之外,在主要目的不在于致敌死亡的目标下,通过更好地控制敌人去赢得战斗。

脑控: 追求“人剑合一”境界

伴随“人机接口”技术的进步和武器自主性提高,近年来有观点认为,人与武器日趋疏离。然而,脑控技术的发展使得人脑直接控制武器正成为现实。例如脑控武器能让士兵通过意念远程控制机器,将武器操作流程精简为“大脑-武器”,缩短反应时间,更有利于捕捉战机。从这一点上说,人对武器的操控效果大大提升。

当前,脑控武器在脑控技术方面日益先进成熟。例如,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展的“阿凡达”计划,旨在通过“脑机接口”使士兵与半自主机器人有效配合,形成搭档关系。该局还在实施另外一项计划:通过将芯片植入人脑,实现人机互联。另外,据外媒报道,该局还在对一种人脑植入装置进行测试,尝试将人类脑电波转化为控制信号,对无人驾驶飞行器进行控制。这项技术一旦成熟,美军将拥有真正的脑控无人机。可以预见,未来脑控技术的发展,将朝向人与武器高度结合的方向发展。

控脑:谋求“攻心为上”

借助脑控技术,人类已经具备为人脑“编程”的能力:向目标大脑植入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改变其记忆、思维乃至信仰,进而控制其行为。而控脑武器则可理解为建立在对人脑信息进行获取、解读、传播和控制基础上的“制脑术”,目的在于直接影响和控制对方的思维。控脑武器的致幻效应已不乏战例印证,与昔日战场上漫天撒传单不同,控脑武器的作战效能更加简单高效,可让战场上的敌人在“自杀”“逃跑”“投降”等信号诱导下主动放弃抵抗。

新的控脑技术无需在人脑中植入芯片,电磁波、光线、声波、气味等都可以成为媒介。作为控脑领域的拓荒人,美国的脑控技术远超出我们所知。据透露,目前的研究已取得关键进展。例如,美军方此前研制出新型非致命武器“主动回避系统”,通过发射高频电磁波令被攻击者仿佛“置身于烤箱之中”。美国防部还曾研制出一款“读心头盔”,用来“阅读”对方的脑部活动。美空军研究实验室还具备向大脑中直接输入语句的能力。另外,美军的新型心理幻觉武器能在战场任何地面和大气层中映射出虚假影像,压垮对方的反抗意志。据媒体报道,在伊拉克战场上,美国曾屡次将“上帝的声音”输送到伊拉克反政府武装组织人员的大脑中,引导其放弃抵抗甚至主动缴械投降。不仅是美国,俄罗斯在控脑武器研究方面也可谓历史悠久,上世纪50年代就着手研究远程控制人类思想。近期,俄正加紧研制“僵尸枪”,通过扰乱目标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完全受控于人。

慎控脑与反脑控

脑控武器的快速发展引发人们对战争伦理的思考。一方面,人类可以通过脑控武器以“控”代“毁”的作战方式,减少战争的物理伤亡;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作茧自缚,成为脑控武器的受害者。

作为战争的最终决策者,人类应该解决好脑控武器的研发方向与理性应用等问题。一方面,脑控与控脑是脑控武器的两条发展路径,其中脑控技术不断成熟,将极大提高人与武器的融合程度,可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另一方面,针对控脑技术的发展应用,则应秉持谨慎负责态度,尤其是对控脑技术应用情境、目标范围、作用方式的把控。例如,在特殊的任务如解救人质等行动下,为避免或减少误伤,对特定的目标对象,选用适宜的控脑技术,可以更精准高效地完成作战任务。

此外,战争从来就是敌对双方的生死较量。因此,在研发脑控武器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反脑控技术手段的创新,从而在未来的脑控与反脑控战争中赢得主动。(史飞)

转自中国国防部网:http://www.81.cn/gfbmap/content/2019-01/15/content_225285.htm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032895151647914

马斯克脑机接口人体试验申请被美 FDA 拒绝

北京时间 3 月 2 日消息,自 2019 年以来,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至少在四个场合上预测,他的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很快将启动革命性的大脑植入物人体试验,以治疗瘫痪和失明等疑难病症。然而,Neuralink 的人体试验申请已经因为安全问题被拒绝了。

据 7 名现任和前任 Neuralink 员工透露,这家成立于 2016 年的公司直到 2022 年初才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寻求人体试验许可,但被拒绝。Neuralink 申请被拒绝一事此前没有被报道过。

这些员工表示,FDA 在向 Neuralink 解释这一拒绝决定时概述了该公司在进行人体试验之前必须解决的数十个问题。人体试验是最终产品获得批准道路上的一个关键里程碑。FDA 的主要安全担忧涉及该设备的锂电池;植入物的微小导线有可能转移到大脑的其他区域;能否以及如何在不损伤脑组织的情况下移除该设备。

在被 FDA 拒绝一年后,Neuralink 仍在努力解决该机构的担忧。三名员工表示,他们怀疑 Neuralink 能否迅速解决这些问题,尽管马斯克在去年 11 月 30 日的演示活动中预测,该公司将在今年春天获得 FDA 的人体试验批准。

Neuralink 尚未披露其人体试验申请的细节、FDA 的拒绝或该机构担忧的程度。作为一家私营公司,它不需要向投资者披露此类监管互动。在去年 11 月长达数小时的演示中,马斯克表示,该公司已经向 FDA 提交了“大部分文件”,但没有具体说明任何正式申请。Neuralink 管理人员承认,FDA 在他们所谓的持续对话中提出了安全问题。

来自 Neuralink 的知情人士拒绝提供 FDA 的书面拒绝文件,这是一份受法律保护的机密文件。Neuralink 匿名员工在采访中描述了安全问题,其中包括四名阅读过 FDA 文件的人以及其他了解该机构担忧的人。

FDA 的拒绝并不意味着 Neuralink 最终无法获得该机构的人体试验批准。但据 FDA 设备审批程序的十几位专家说,该机构的拒绝表明了担忧的严重性。专家们说,被拒绝还增加了该公司随后申请试验批准的风险和难度。FDA 表示,在过去三年里,它已经批准了大约三分之二的设备首次人体试验申请。在第二次审查后,这一比例上升到 85%。但一些专家说,企业往往在三次尝试解决 FDA 担忧后就放弃了,而不是在昂贵的研究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获得人体试验批准的公司通常在申请 FDA 批准商用设备之前至少进行两轮试验。

马斯克和其他 Neuralink 管理人员尚未就该公司的设备或向 FDA 申请人体试验一事置评。FDA 以保护私密商业信息的法律为由,拒绝就 Neuralink 置评。

转自:

https://www.ithome.com/0/677/021.htm

美创企在七名患者身上测试脑机接口技术

2 月 19 日消息,美国脑机接口初创企业 Synchron 始终在研究旨在帮助改善瘫痪病人日常生活的技术,目前该公司正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七名患者身上测试脑机接口技术,让他们可以利用大脑思维操控电脑光标和智能家居等设备

Synchron 首席执行官汤姆・奥克斯利(Tom Oxley)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见过几次这样的时刻,当患者获得更强的自理能力时,他们及其家人们都觉得难以置信,并为此高兴万分。这项技术帮助他们以更加自然的方式参与到交流之中。”

Synchron 成立于 2012 年,致力于开发新兴的脑机接口 (BCI) 技术,这是一种破译大脑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外部技术指令的系统。也许这个领域最知名的公司是 Neuralink,这要归功于其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高调,他也是特斯拉、SpaceX 和推特的首席执行官。

马斯克希望将脑机接口技术从激进的科学实验最终发展为庞大医疗业务,但他并不是唯一押注的科技界亿万富翁。去年 12 月,Synchron 宣布获得了 7500 万美元融资,投资者包括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旗下投资公司

Synchron 的技术“更具可扩展性”

2020 年 8 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授予 Synchron 的产品以“突破性设备”称号。这意味着,其产品有可能成为为生命垂危患者提供更好治疗的医疗设备。次年,Synchron 成为首家从 FDA 获得研究设备豁免的公司,可以在人类患者身上进行永久植入试验。

Synchron 正在招募患者进行早期可行性试验,旨在表明该技术可安全用于人体中。在研究期间,六名美国患者体内将被植入 Synchron 的脑机接口设备。该公司首席商务官科特・哈格斯特罗姆(Kurt Haggstrom)表示,目前已经在三名患者体内完成植入。

Synchron 目前还没有任何收入,其发言人称,该公司不会就这项手术的最终成本置评。Synchron 表示,虽然许多竞争对手必须通过开脑手术植入脑机接口设备,但 Synchron 依赖于一种侵入性较小的方法,这种方法建立在数十年现有血管内技术的基础上。

Synchron 的脑机接口设备通过血管植入,其首席执行官奥克斯利称血管为进入大脑的“天然高速公路”。Synchron 的支架被称为 Stentrode,它安装有微型传感器,并被输送到位于运动皮质旁边的大静脉。Stentrode 与位于患者胸部皮肤下的天线相连,收集原始的大脑数据,并将数据从身体内部发送给外部设备。

Synchron 神经科学专家、公司高管 Peter Yoo 表示,由于该设备并非被直接插入脑组织,因此解析大脑信号的质量并不完美。但他说,大脑不喜欢被异物碰触,而且这种手术侵入性较小,因此更容易进行。Peter Yoo 还称:“大约有 2000 名干预学家可以进行这类手术,与只有神经外科医生才能进行的脑部开颅手术或钻孔手术相比,这种方法的可扩展性更强。”

恢复发送短信能力至关重要

对于严重瘫痪或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LS) 等退行性疾病的患者来说,通过打字、发短信以及访问社交媒体等方式,Synchron 的技术可以帮助他们重新获得与朋友、家人和外部世界沟通的能力。患者可以使用 Synchron 的脑机接口设备在网上购物,管理他们的健康和财务,但奥克斯利说,最让他们感到兴奋的是收发短信。

奥克斯利补充道:“失去发送短信的能力会让人陷入极端孤立之中,而恢复这种能力代表着重大意义。”

2021 年 12 月,奥克斯利将他的推特账户交给了一位名叫菲利普・奥基夫(Philip O’Keefe)的患者,后者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双手难以移动。大约 20 个月前,奥基夫被植入了 Synchron 的脑机接口设备。奥基夫在奥克斯利的页面上写道:“你好,世界!短推文,巨大的进步!”

Synchron 的技术已经引起了竞争对手的注意。据报道,马斯克去年曾与该公司接洽,讨论潜在的投资交易。Synchron 拒绝对此置评,Neuralink 也没有回复置评请求

Neuralink 正在开发一种可以直接植入脑组织的脑机接口设备,虽然该公司还没有在人体上进行测试,但马斯克已经表示,他希望今年能开始人体测试。

Synchron 首席商务官哈格斯特罗姆表示,该公司获得的融资将有助于加快产品开发,并推动其进行关键的临床试验,使其产品尽快实现商业化。

Khosla Ventures 的合伙人亚历克斯・摩根(Alex Morgan)表示,虽然 Synchron 的设备看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的东西,但它植根于“真正的科学”,已经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补充说:“到目前为止,Synchron 实际上已经在帮助人们。对我来说,这真的是非同寻常。”

今年 1 月,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神经病学》(JAMA Neuroology) 刊文,发表了 Synchron 在四名澳大利亚患者身上进行脑机接口试验的同行评议长期安全性结果。研究发现,这项技术非常安全,在 12 个月的时间里信号质量或性能没有太大变化。哈格斯特罗姆说:“对我们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认可。”

哈格斯特罗姆还称,在脑机接口行业,商业化才是所有参与者关注的重点。他说:“我总是喜欢竞争,所以对我来说,首先进入市场至关重要。我们会碰到患者,讨论他们的需求和其他事情,所以当你看到这些,你会和这些家庭及其照顾者交谈,你想以最快的速度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

转自:https://www.ithome.com/0/674/381.htm

从脑机接口到数字永生

是人,就会死。

这个事实听起来或许很悲哀,但电影《流浪地球 2》在一开始,就给出了另一种可能性 —— 疯狂科学家进行数字生命实验,通过连接大脑的电极片,将思维意识上传到计算机,从而让人永生。

电影开头的这位印度裔科学家,看起来精神不太稳定的样子,但他这个想法,以数字化的形式把人留在世界上,还真挺务实的。

一来,数字化破除了肉身的天然限制 —— 细胞会衰老,脏器要衰竭。数字永生无疑是更靠谱的永生方式。

二来,思维上传,也被称为全脑仿真(WBE,Whole Brain Emulation),将一个人的思想、个性、情绪、记忆都映射到其他载体上,比如计算机、机器人甚至克隆体上,是科幻作品中反复出现的题材,而且是一个令人信服的概念。

数字永生,听起来很玄幻,是连电信诈骗老头老太太都不屑于使用的招数,但技术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近。

对于数字永生,原著作者刘慈欣在近期的一场访谈中提到:数字永生需要信息技术和脑科学的共同进步,其中信息技术进展很快而脑科学进展较慢,如果脑子里的信息取不出来,就不可能实现永生。

这样看来,数字永生是否能成真,关键证据是脑科学的进展。

进一步拆分这个问题,数字永生有两种形式:单向和双向,进程也各不相同。

双向永生,指的是数字化身还可以和人进行互动和回应,就像《流浪地球 2》中,图丫丫的思维片段被转移到数字生命卡上,在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加持下,可以与外界正在发生的人和事进行互动。

单向永生,指的是思维上传到非生物媒介上,比如芯片、计算机,以被动的“只读”形式存在。

不难看出,双向永生需要完成思维复制、思维上传、思维保存、思维转移等一整个大脑模拟过程,任一环节掉链子,都可能打断数字化身的读档条,导致永生失败。所以,图丫丫那样的双向交互式数字生命,距离现实确实有些遥远。

而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到单向永生,会发现脑机接口这一技术的最新趋势,正在让思维上传走进现实世界,成为揭开永生奥秘的阶梯。

攀登永生天梯的第一步:给大脑放一个“信号塔”

爱好科幻或关注科技新闻的读者,可能早就听过“脑机接口”这个名字。埃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可能是这个领域最火的公司。就在刚刚过去的 2022 年底,马斯克在发布会上展示了猴子用脑机接口控制光标打字的场景。

而神经科学研究也已经证明,电极和纳米传感器可以记录神经元,并创建大脑的完整地图。

总而言之,通过 BCI 芯片获取大脑信号,正是思维上传的第一步,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BCI 脑机接口芯片,就相当于在大脑里放入一个“信号塔”,如同手机基站一样,只不过接收的信号是大脑神经元发送的电信号。

也可以通过非侵入式进行,比如将传感器和电极片直接放置在头部,可以轻松地放置和移除。但就像手机信号一样,基站离手机越近,信号就越强,非侵入式 BCI 会被头骨阻挡,获得的电信号是模糊且不精确的。大脑发出的信号,光标、机械手臂等捕捉不到,自然无法控制自如。

当然,马斯克 Neuralink 的理念“在人脑和人工智能之间实现共生(symbiosis)”,还太过超前。脑机接口的下一步,可能是让一部分人先“脑控”起来。

攀登永生天梯的第二步:让一部分人先学会“脑控”

其实脑机接口最早的研究角度是军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在 1970 年就开始研究 BCI,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随后拿到了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合同。靠脑控来遥控直升机、解析密码之类的操作,属于大气层的高端局,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这些“科技军事鬼故事”,咱们就不过多展开了。

目前来看,普通人能够从脑机接口中很快受益的,主要是两类:

第一类人 —— 患者。

我们知道,一些疾病会导致某些神经遭到破坏彻底失能,从而阻碍了很多正常生活功能,比如神经受损导致的瘫痪,患者手臂或腿不能活动;阿兹海默症、癫痫等疾病,手部神经末梢无法控制,剧烈抖动而生活无法自理。这些情况,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折磨,脑机接口作为一种先进的神经通信形式,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部分功能,比如脑控轮椅、 脑控机械手臂、脑控键盘等。

近年来,脑机接口的医疗应用,也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从低效到高效。

以往我们认为,患者使用 BCI 来控制复杂机械是非常消耗体力的,而且效率很慢,不过技术的准确度、精度、计算速度都在提升,脑控已经不再是一件猎奇新闻了。

2017 年,彼得・斯科特确诊渐冻症,不得不进行全喉头切除手术,再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在手术前,他特地录制了 15 个小时的音频语料,并用 AI 进行训练学习,手术之后,通过脑机接口来采集脑电波,AI 学习他的表述习惯,通过上下文感知来预测下一个词会输入什么,然后用合成语音讲出来,大大提高输出效率,减轻了患者的体力负担。

从侵入式到非侵入式。脑控在专业医疗的应用,长期以来都是通过侵入式 BCI 来实现的。不过,近年来,非侵入式 BCI 也开始在医疗场景下表现出一定的效果,这对于更多患者生活的改善会有很大的帮助,毕竟侵入式手术风险和费用都更高。

2022 年发表在《i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几名四肢瘫痪的患者成功操作一种脑控轮椅,通过了一个充满障碍的房间。这是首次通过非侵入式 BCI 实现脑控轮椅的案例。

另一类人 —— 极客。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采集信号是比较粗糙的,无法进行精确的操作。作为可穿戴设备,进行简单的交互和娱乐,倒是可以胜任的。脑控游戏、脑控元宇宙这些新鲜事物,未来主义者或极客们扮演着率先吃螃蟹的角色。

韩国的 Looxid Labs,就在 VR 眼镜中潜入了脑电波传感器,用来收集用户的情绪数据,以确定用户在观看广告时的情绪状态,从而支持更好的广告投放策略。

Neurable 公司则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脑控 VR 游戏,玩家坐在电脑前戴着脑电图耳机,就能遥控驾驶汽车。2021 年,这家公司又推出了 Enten 耳机,用智能技术检测注意力,帮助用户培养专注的习惯。听起来似乎很适合用在学生教育场景上。

NextMind 公司则在 CES 2020 上推出了一款可以记录大脑电活动的可穿戴设备 NextMind Dev Kit,是非侵入性眼动追踪软件的升级版,这家公司也在 2022 年被 Snap 收购。

中国也有达摩院、天桥研究院、科大讯飞、汉王科技等一批先行者,围绕脑机接口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就开展研究。

正如霍金生前所说,通信的未来是脑机接口,它可以利用新技术革命的各种工具,来改善人类的生活。

脑机接口的潜力,或许不是遥远的永生,而是充当人脑与智能手机、耳机、VR 等外部设备之间的桥梁,让一部分人重新听到风的声音、发一条微博、给自己倒一杯水。

这或许是一个隐喻,唯有重视人们在此时此刻的幸福与舒适,才可能最终推开永生之门。就像刘慈欣曾说的: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攀登永生天梯的第三步:让脑机接口更好用一点

那么,科技行业能够做些什么,让脑机接口在当下更好地服务于人呢?

目前来看,有三个方向是值得期待的:

1.材料进化。

以前,侵入式脑机接口采用刚性器件,比如金属探针,BCI 芯片体积较大,这些都可能给精密的脑组织带来损伤,大部分人敬而远之。

2015 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在用电极测量大脑多巴胺水平时,该电极只维持了一天的工作,并且由于体积太大,大脑产生了瘢痕组织。

不过,现在侵入式 BCI 开始使用柔性材料、薄膜器件等新技术,制造方法不断进步,生物相容性极大提高,体积缩小,耐用性和可拉伸性也有了显著进展。让侵入式 BCI 降低创伤,在体内更加稳定,甚至实现非侵入性神经调控。

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就制造出了一粒沙子大小的植入式传感器,称为“神经尘埃”,这项技术也被马斯克的 Neuralink 吸收。

麻省理工学院新开发出的 10 微米的探针传感器,在每只实验动物的大脑中进行了 393 天的可靠性测试,期间一直没有中断工作,也没有发现大脑瘢痕组织的产生。

这些突破,意味着侵入式 BCI 正在变得越来越安全。

2.AI 增强。

很长一段时间来,BCI 研究处于“progress today, backlash tomorrow.”(今天进步,明天反弹)的波折之中。2016 年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 AI 走红,在脑机接口领域不断渗透,人工智能算法和算力可以帮助 BCI 系统提高性能,基于 AI 增强的下一代脑机接口越来越受到关注。

比如,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NN)从大脑信号中提取特征并解码大脑状态,从而精确评估人的心理和认知。人的意识活动信号是高维、复杂的,通过神经网络来构建基于脑电图(EEG)的情绪识别转移模型,对心理活动进行洞察。

另外,人的心理活动会反映在多种维度的数据上,比如皮肤反应、面部表情、眼球运动、体温变化等,这些不同维度的庞大数据要进行分类、处理、综合分析,是一件非常庞大的工作,有了 AI 的加入,处理多模态数据将变得更高效,这也是目前 BCI 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AI 驱动科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也将给脑机接口这项高精尖技术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

3.商业产品加速创新。

以前,普遍认为侵入式 BCI 投资回报比不高,受试者承担了脑部植入手术的风险,但科学家对大脑百亿个神经元的复杂运作机制了解十分有限,脑机接口并不能极大地改善受试者的生活质量,大多存在于实验室或临床试验中。

但随着技术的逐步发展,脑机接口展现出了极强的技术实用性,人们对于“脑机接口”这个概念的认知也更加成熟和理性,比如人工耳蜗就是一种帮失聪者找回听觉的脑机接口,目前已经深入人心,应用很广泛了。

麦肯锡《 The BioRevolution Report 》预计,未来 10 到 20 年,全球脑机接口产业将产生 700 亿至 2000 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可以预计,无论是医疗应用还是日常可穿戴设备,会有更多机构加入到 BCI 领域中来,加速产品创新优化迭代,脑机接口产品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用、普惠。

或许不远的将来,未来患者用大脑信号控制机械手臂,自己吃饭穿衣,与外界自如交流,也会像人工耳蜗一样普及,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

奇点大学创始人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曾经在《梦幻之旅:活得足够长才能永远活下去》中,给出了大多数人能做的通向数字永生的办法 —— 你要生活得好,尽可能限制衰老和疾病的影响。

只要活得够久,或许我们真能等到数字永生成为现实的那一天。

永生天梯之上的未知领域

说了这么多现实中的事情,脑机接口的前景好像十分光明、一片坦途。

不过,科技行业从来都不只是技术本身。关于脑机接口的伦理道德挑战,支撑普遍商用的产业链体系,成熟的商业模式等,还需要漫长的反复、探索、博弈。

不得不说,数字永生这一设想,提出了很多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植入某些设备之后,人能多大程度地保有自己?

技术延缓了衰老甚至死亡,会不会加剧社会、经济和阶级差异?

一个社会既有活生生的人类,又有永生的数字生命,它将如何运作?

刘慈欣曾在《时间移民》中畅想了这样的场景,1000 年之后,人类社会进入“无形时代”,有身体的真人生活在有形世界,但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数字永生,连机器的身体也不要了,就生活在量子芯片里,活成了一些量子脉冲。

在数字世界里,人们可以真正随心所欲,创造想要的一切,比神更有力量。《流浪地球 2》中,图丫丫与图恒宇获得了永恒的生命,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个结局也安慰到了很多观众。

总之,和充满烦恼的现实世界相比,无形世界如同毒品一样有诱惑力。这究竟是全人类的天堂还是末日?这就是哲学家的领域了。

当然,如果我们永远无法解决脑机接口乃至数字永生的一系列技术挑战,所有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至少在技术领域,永生的大幕已经掀开了一角。

转自:https://www.ithome.com/0/673/344.htm

在linux系统中使用chkrootkit检测rootkit

Rootkit是一个特殊的恶意软件,它可隐藏自身以及指定的文件、进程、网络、链接、端口等信息。Rootkit可通过加载特殊的驱动修改系统内核,进而达到隐藏信息的目的。

Rootkit的三要素就是:隐藏、操纵、收集数据。不同的操作系统会有不同的Rootkit,Linux系统中的Rootkit就被称为LinuxRootkit。

Rootkit具有隐身功能,无论静止时作为文件存在,还是活动时作为进程存在,都不会被察觉,它可能永远存在于计算机中。

无论是那种形式的Rootkit,都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1,远程指令执行

通过网络向Rootkit所驻留的系统发送指令,从而控制远程主机;

2,信息收集

收集系统的活动信息、网络上其它主机的数据信息等;

3,文件隐藏

把目标主机上的特定文件隐藏起来,使其不能通过常规方法查看到,这样就可以隐藏一部分系统被控制的痕迹;

4,进程隐藏

在控制目标主机或收集系统信息时会启动相关的进程,通过Rootkit可以实现对进程的隐藏;

5,网络连接隐藏

将网络连接的端口信息隐藏,利用netstat等工具无法显示隐藏的信息,这样就可以隐秘地向远端发送信息;

6,内核模块隐藏

将Rootkit自身在系统中安装的模块隐藏起来,提高自身生存能力。

Chkrootkit是一种Linux后门入侵检测工具,可以用来检测rootkit后门的工具,rootkit常被入侵者用来入侵控制别人的电脑,危险性很强。而,Chkrootkit工具可以很好的检测到rootkit程序。Chkrootkit运行环境为linux,可以直接通过ftp://chkrootkit.org/pub/seg/pac/chkrootkit.tar.gz地址来下载。

┌──(taiji㉿kali)-[~]
└─$ wget ftp://chkrootkit.org/pub/seg/pac/chkrootkit.tar.gz
--2023-02-10 15:15:31--  ftp://chkrootkit.org/pub/seg/pac/chkrootkit.tar.gz
           => “chkrootkit.tar.gz”
正在解析主机 chkrootkit.org (chkrootkit.org)... 187.33.4.179
正在连接 chkrootkit.org (chkrootkit.org)|187.33.4.179|:21... 已连接。正在以 anonymous 登录 ... 登录成功!==> SYST ... 完成。   ==> PWD ... 完成。==> TYPE I ... 完成。 ==> CWD (1) /pub/seg/pac ... 完成。==> SIZE chkrootkit.tar.gz ... 41948
==> PASV ... 完成。   ==> RETR chkrootkit.tar.gz ... 完成。长度:41948 (41K) (非正式数据)

chkrootkit.tar.gz           100%[=========================================>]  40.96K  39.8KB/s  用时 1.0s    

2023-02-10 15:15:43 (39.8 KB/s) - “chkrootkit.tar.gz” 已保存 [41948]

随后进行解压缩:

┌──(taiji㉿kali)-[~]
└─$ tar zxvf chkrootkit.tar.gz                                       
chkrootkit-0.57/ACKNOWLEDGMENTS
chkrootkit-0.57/check_wtmpx.c
chkrootkit-0.57/chkdirs.c
chkrootkit-0.57/chklastlog.c
chkrootkit-0.57/chkproc.c
chkrootkit-0.57/chkrootkit
chkrootkit-0.57/chkrootkit.lsm
chkrootkit-0.57/chkutmp.c
chkrootkit-0.57/chkwtmp.c
chkrootkit-0.57/COPYRIGHT
chkrootkit-0.57/ifpromisc.c
chkrootkit-0.57/Makefile
chkrootkit-0.57/README
chkrootkit-0.57/README.chklastlog
chkrootkit-0.57/README.chkwtmp
chkrootkit-0.57/strings.c
                                                                                                              

打开文件夹,输入make命令进行编译:

┌──(taiji㉿kali)-[~]
└─$ cd chkrootkit-*
                                                                                                              
┌──(taiji㉿kali)-[~/chkrootkit-0.57]
└─$ make
cc -DHAVE_LASTLOG_H -o chklastlog chklastlog.c
chklastlog.c: In function ‘main’:
chklastlog.c:112:9: warning: ‘memcpy’ reading 127 bytes from a region of size 14 [-Wstringop-overread]
  112 |         memcpy(wtmpfile, WTMP_FILENAME, 127);
      |         ^~~~~~~~~~~~~~~~~~~~~~~~~~~~~~~~~~~~
chklastlog.c:113:9: warning: ‘memcpy’ reading 127 bytes from a region of size 17 [-Wstringop-overread]
  113 |         memcpy(lastlogfile, LASTLOG_FILENAME, 127);
      |         ^~~~~~~~~~~~~~~~~~~~~~~~~~~~~~~~~~~~~~~~~~
cc -DHAVE_LASTLOG_H -o chkwtmp chkwtmp.c
chkwtmp.c: In function ‘main’:
chkwtmp.c:73:8: warning: ‘memcpy’ reading 127 bytes from a region of size 14 [-Wstringop-overread]
   73 |        memcpy(wtmpfile, WTMP_FILENAME, 127);
      |        ^~~~~~~~~~~~~~~~~~~~~~~~~~~~~~~~~~~~
cc -DHAVE_LASTLOG_H   -D_FILE_OFFSET_BITS=64 -o ifpromisc ifpromisc.c
cc  -o chkproc chkproc.c
cc  -o chkdirs chkdirs.c
cc  -o check_wtmpx check_wtmpx.c
cc -static  -o strings-static strings.c
cc  -o chkutmp chkutmp.c

直接运行其chkrootkit可执行文件即可,它会对系统进行全面的rootkit检测:

┌──(taiji㉿kali)-[~/chkrootkit-0.57]
└─$ sudo ./chkrootkit       
[sudo] taiji 的密码:ROOTDIR is `/'
Checking `amd'... not found
Checking `basename'... not infected
Checking `biff'... not found
Checking `chfn'... not infected
Checking `chsh'... not infected
Checking `cron'... not infected
Checking `crontab'... not infected
Checking `date'... not infected
Checking `du'... not infected
Checking `dirname'... not infected
Checking `echo'... not infected
Checking `egrep'... not infected
Checking `env'... not infected
Checking `find'... not infected

上面是chkrootkit基本用法,下面再来加深些印象,首先chkrootkit可通过h参数来查看基本的帮助信息,了解其他参数及用法,如下:

┌──(taiji㉿kali)-[~/chkrootkit-0.57]
└─$ chkrootkit -h  
Usage: /usr/sbin/chkrootkit [options] [test ...]
Options:
        -h                show this help and exit
        -V                show version information and exit
        -l                show available tests and exit
        -d                debug
        -q                quiet mode
        -x                expert mode
        -e 'FILE1 FILE2'  exclude files/dirs from results. Must be followed by a space-separated list of files/dirs.
                          Read /usr/share/doc/chkrootkit/README.FALSE-POSITIVES first.
        -s REGEXP         filter results of sniffer test through 'grep -Ev REGEXP' to exclude expected
                          PACKET_SNIFFERs. Read /usr/share/doc/chkrootkit/README.FALSE-POSITIVES first.
        -r DIR            use DIR as the root directory
        -p DIR1:DIR2:DIRN path for the external commands used by chkrootkit
        -n                skip NFS mounted dirs

示例1:chkrootkit默认检索整个系统,我们可以通过管道去搜索INFECTED(被感染)关键字,方便查看:

┌──(taiji㉿kali)-[~/chkrootkit-0.57]
└─$ ./chkrootkit | grep INFECTED

我这里是刚装的新系统,chkrootkit不应该报结果,如果有报结果,就注意查看可执行文件。

示例2:Chkrootkit也可检查系统命令是否受感染,例如ps、ls,如下

┌──(taiji㉿kali)-[~/chkrootkit-0.57]
└─$ ./chkrootkit ps ls          
./chkrootkit needs root privileges
                                                                                                              
┌──(taiji㉿kali)-[~/chkrootkit-0.57]
└─$ sudo ./chkrootkit ps ls
ROOTDIR is `/'
Checking `ps'... not infected
Checking `ls'... not infected

示例3:chkrootkit可传入sniffer参数来检查网络接口是否处于混杂模式,混杂模式下的网络接口会接受所有经过自己的数据流,一般管理员调试或者黑客入侵搜集信息时会用到,而正常情况下网络接口都处于非混杂模式,即只接受目标地址是自己的数据流,wireshark抓包即混杂模式接受所有数据流。

┌──(taiji㉿kali)-[~/chkrootkit-0.57]
└─$ ./chkrootkit sniffer
./chkrootkit needs root privileges
                                                                                                              
┌──(taiji㉿kali)-[~/chkrootkit-0.57]
└─$ sudo ./chkrootkit sniffer
ROOTDIR is `/'
Checking `sniffer'... eth0: PF_PACKET(/usr/sbin/NetworkManager, /usr/sbin/NetworkManager)


kali上下载GitHub文件失败

一、首先查询网站IP,https://ipaddress.com/website/

二、在windows上 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文件上添加:

140.82.112.4 github.com

三、在LINUX系统中,打开终端,用VIM打开hosts文件后,按“i”键编辑添加“140.82.112.4 github.com”。

┌──(taiji㉿kali)-[~]
└─$ sudo vim /etc/hosts

四、用VIM编辑完毕后按“ESC”键,按“SHIFT+:”,输入“wq”保存退出,再打开终端尝试,发现就可以连接下载了。

┌──(taiji㉿kali)-[~]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RinCat/RTL88x2BU-Linux-Driver
正克隆到 'RTL88x2BU-Linux-Driver'...
remote: Enumerating objects: 2750, done.
remote: Counting objects: 100% (280/280), done.
remote: Compressing objects: 100% (73/73), done.
remote: Total 2750 (delta 241), reused 231 (delta 207), pack-reused 2470
接收对象中: 100% (2750/2750), 8.37 MiB | 99.00 KiB/s, 完成.
处理 delta 中: 100% (1964/1964), 完成.

CF-924AC V2无线网卡安装LINUX驱动

一、首先输入“lsusb”命令查看无线网卡的芯片型号:

┌──(taiji㉿kali)-[~]
└─$ lsusb
Bus 007 Device 001: ID 1d6b:0001 Linux Foundation 1.1 root hub
Bus 002 Device 001: ID 1d6b:0002 Linux Foundation 2.0 root hub
Bus 006 Device 001: ID 1d6b:0001 Linux Foundation 1.1 root hub
Bus 005 Device 001: ID 1d6b:0001 Linux Foundation 1.1 root hub
Bus 001 Device 003: ID 0bda:541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RTS5411 Hub
Bus 001 Device 002: ID 0bda:b812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RTL88x2bu [AC1200 Techkey]
Bus 001 Device 001: ID 1d6b:0002 Linux Foundation 2.0 root hub
Bus 004 Device 003: ID 4e53:5407  USB OPTICAL MOUSE 
Bus 004 Device 002: ID 413c:2003 Dell Computer Corp. Keyboard SK-8115
Bus 004 Device 001: ID 1d6b:0001 Linux Foundation 1.1 root hub
Bus 003 Device 001: ID 1d6b:0001 Linux Foundation 1.1 root hub

二、此电脑无线网卡型号为RTL88x2bu,到GITHUB搜索无线网卡驱动包,找到这个驱动资源包https://github.com/RinCat/RTL88x2BU-Linux-Driver,下载以后解压。

三、在解压包文件夹中右键——“在这里打开终端”。如果之前曾经编译过,可以将之前产生的可执行档及其他档案删除, 有时发现重新编译出来的档案没有更新, 可以先执行“make clean”

make clean

四、然后再开始“make”安装命令:

┌──(taiji㉿kali)-[~/下载/RTL88x2BU-Linux-Driver-master]
└─$ make
/bin/sh: 1: bc: not found
make ARCH=x86_64 CROSS_COMPILE= -C /lib/modules/6.0.0-kali3-amd64/build M=/home/taiji/下载/RTL88x2BU-Linux-Driver-master  modules
make[1]: 进入目录“/usr/src/linux-headers-6.0.0-kali3-amd64”
/bin/sh: 1: bc: not found
  CC [M]  /home/taiji/下载/RTL88x2BU-Linux-Driver-master/core/rtw_cmd.o
  CC [M]  /home/taiji/下载/RTL88x2BU-Linux-Driver-master/core/rtw_security.o
  CC [M]  /home/taiji/下载/RTL88x2BU-Linux-Driver-master/core/rtw_debug.o

五、输入命令“sudo make install”,出现错误提示“/bin/sh: 1: bc: not found”

┌──(taiji㉿kali)-[~/下载/RTL88x2BU-Linux-Driver-master]
└─$ sudo make install
/bin/sh: 1: bc: not found
install -p -m 644 88x2bu.ko  /lib/modules/6.0.0-kali3-amd64/kernel/drivers/net/wireless/
/sbin/depmod -a 6.0.0-kali3-amd64

六、输入命令“sudo apt install bc”,来解决上面出现的错误提示。

┌──(taiji㉿kali)-[~/下载/RTL88x2BU-Linux-Driver-master]
└─$ sudo apt install bc                           
正在读取软件包列表... 完成
正在分析软件包的依赖关系树... 完成
正在读取状态信息... 完成          

七、再一次输入命令“sudo make install”,这回成功安装了。重启电脑,无线网卡驱动即安装成功。

┌──(taiji㉿kali)-[~/下载/RTL88x2BU-Linux-Driver-master]
└─$ sudo make install
install -p -m 644 88x2bu.ko  /lib/modules/6.0.0-kali3-amd64/kernel/drivers/net/wireless/
/sbin/depmod -a 6.0.0-kali3-amd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