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40-大音希聲

上士(听说;知道)道,(通“勤”,努力从事)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通“忘”);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爲道。

是以建言(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见)有之曰:明道如(通“拂”,逆,违背),進道如退,(平坦,平易)道如(瑕疵;毛病;缺点)

上德如浴,大白如(污黑),廣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質真如(改变,违背)。大(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通“愚”,笨傻,不聪明)大器(可堪大用能担负重任的人)(同“勉”,勉励,努力)(成,就也),大(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通“稀”,少有、不多)(声,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

天象(指日月星辰在天幕上有规律的运动现象)(通“形”,形容,形体),道(同“褒”,穿著宽大的衣服)(通“明”,明白;懂得)。夫唯道,善(滋生)且善成。

注解:

悟性好的人听说了道,能够努力地去践行;悟性一般的人听说了道,像是记住了又像是忘记了;悟性差的人听说了道,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称为“道”。

因此建言中有说:光明之道好像相逆背;进取之道好像要后退;平易之道好像有颣节。

上等的品德,好像水谷般有容(尚德者虚怀若水谷,不以功自恃,视有若无,道自来居);最纯净的洁白,好像满是污黑(真正高洁廉明的,往往是被栽赃和污名化的);最宽广的德,好像仍有不足(正是因为上士功成而不居,永远不满足,虽然德广,仍觉不足,才能道莅天下,德化于世);最具建树的德,好像偷偷摸摸(修道建德,出于自然,不求人知,偷偷去做,生怕被人发现,阴德报得厚);最纯真的品质,好像变化无常(修道之人质朴纯真,纯任自然,其本性至真,反而好像变化无常)。最大的方正是不愚笨,可堪大用的人是通过不断地勉励而成就的,(这些)振聋发聩的话很少有人说出来。

天象没有固定的形态,“道”像被宽大的衣服包裹一样让人无法看明白。这只有“道”,善于滋生万物并且善于成就万物。

德经39-昔之得一者

昔之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这里的意思为“和合”)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níng,安定;平靜),神得一以(同“灵”,灵验),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爲天下(纠正;改正;匡正),其(推极、穷究)(出)也。

胃天毋(同“以”,因为,由于)清,將恐(“艹”就是一横把二竖连串起来,即连贯起来的意思。“连”有二个意思,一为相接;二为联合。连贯起来就是联接);胃地毋已寧,將恐發;胃神毋已霝,将恐(休息);胃浴毋已盈,将恐渴;胃侯王毋(同“以”,因为)(原因,缘故)高,将恐(jué,通“蹶”,跌倒)

(这;那)(倘若,假如)貴而以賤爲本,必高矣而以下爲基。夫是以侯王自胃孤、寡、不?,此其賤(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相当于“是”)(同“欤”)!非也?

(求取;获得)(shuò,屡次;频频)(赞许,奖赏)无與,是故不欲(禄,福也)禄若玉,(luò,山上的大石)硌若石。

注解:

往昔曾得到“一”的有:天得到“一”而清明,地得到“一”而宁静,神得到“一”而灵验,水谷得到“一”而充盈,侯王得到“一”而使得天下得到匡正,这是穷究出来的。

说天不是因为清明,恐怕将要和地联接成一体;说地不是因为安宁,恐怕将要发生地震或火山喷发;说神不是因为灵验,恐怕将要休息;说水谷不是因为充盈,恐怕将要干涸;说侯王不是因为被人们所尊贵的原因而身居高位,恐怕将要跌倒。

那倘若要想被尊贵就要以地位卑贱的人为根本,倘若想要居高位就要以底下的人为根基。因此侯王自称“孤”、“寡”、“不?”,这是其把卑贱的人看做是根本!不是吗?

那求取频频赞许却(最终)没有赞许,因此不想要福禄如宝玉,而想要平凡如山石。

德经38-上德不德

上德不(通“得”,取得,获得),是以有德;下德不(错过、纵放)德,是以无德。

(崇尚,提倡)无爲(遵循自然规律,不妄为)而无(目的在于)(为,治也;治理)也;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简体字为“应”,回应。古体字外面“疒”表示有病的人才回应)也,則攘臂(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表示振奋)(这样,如此)之。

(这;那)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通“薄”,轻微;不厚道)也,(并且)亂之(开端、开始)也。

(认识;见识;知识)者,道之(浮华)也,而(笨傻、不聰明)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当,占,处于)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诚也;真实;诚实。内心与言行一致,不虚假)而不居其(繁盛,虚浮华靡)。故去(同“彼”,指“泊”和“华”;另一个是本意浅薄虚浮)取此。

注解:

上等的品德(做了有德之事)不营求取得,因此有德;下等的品德(做了有德之事)不忘记取得,因此无德。

崇尚“德”的人顺应自然不妄为且不有意去作为;崇尚“仁”的人有所作为但不有意去作为;崇尚“义”的人有所作为且有意去作为;崇尚“礼”的人有所作为但得不到回应(有病的人才回应),于是就捋起袖子露出胳膊鼓动大家照着样子做。

那失了道,而后重视德;失了德,而后重视仁;失了仁,而后重视义;失了义,而后重视礼。这“礼”,是忠信的浅薄(之象),并且是祸乱的开端。

(我们)前面的认知,不过是“道”的浮华部分,并且是愚昧的开端。因此大丈夫应当立身于敦厚,而不当立身于浅薄;应当立身于诚实,而不当立身于浮华。那舍弃浅薄、浮华,而采取敦厚、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