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爲道者,微眇(通“妙”,精微,奥妙)玄達(畅达,通达),深不可志(叙述)。夫唯不可志,故强爲之容。
曰:與(yǔ,交往;朋党;盟国;同类)呵,其若冬涉水;猶(躊躇疑懼)呵,其若畏四鄰;嚴(郑重,庄重)呵,其若客;涣(涣者,散释之名。大德之人,建功立业、散难释险,故谓之涣)呵,其若淩(同“凌,líng,冰)澤(shì,泽古同“释”,解散);璞(喻人的天真状态,质朴,淳朴)呵,其若楃(wò,木帐);湷(hún,古通“浑”,混浊,糊涂)呵,其若濁(昏暗不明);?(旷,开朗,心境阔大)呵,其若浴。
濁而(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静之余(通“徐”,缓,慢慢地)清,女(通“安”)以(可,能够)重(chóng,再,又,重新)之(之,出也)余生(幸存的生命)。
葆(保持)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弃)而不成。
注解:
古代善于行“道”者,微妙通达,深奥的让人不能叙述。这正因为不能叙述,那就勉强为他们描摹一下人格肖像。
即:他与人交往时小心谨慎呵,好像是在冬天涉水渡河;他决难定疑时踌躇疑惧呵,好像在害怕四周的邻国;他处理事情时郑重庄严呵,好像是赴宴的宾客(举手投足都不敢随便放肆);他散难释险时顺应时势呵,好像(应时融化的)冰河;他对待他人时天真淳朴呵,好像(简陋粗糙的)木帐;他乍看起来混浊糊涂呵,好像(昏暗不明的)浊水;他蒙受非难时心境开阔呵,好像(敞豁、空旷的)水谷。
浑浊的水在平静后会慢慢变得清澈,安定的状态下能够重新慢慢焕发幸存的生命。
保持此“道”且不追求盈满,这只有不追求盈满,因此能放弃盈满而不刻意追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