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壤誓言

问人工智能(智谱清言):

请详细说一下甘茂在和秦武王的“息壤誓言”中列举的三个典故?

人工智能(智谱清言)答:

在甘茂与秦武王的“息壤誓言”中,甘茂列举了三个典故来说明他的观点和担忧。这些典故分别如下:

1、曾参杀人的典故
甘茂讲述了曾参的故事: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以贤德著称。有一次,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曾参杀人了”,她不相信,继续织布。接着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相继来报告同样的消息,曾参的母亲最终吓得扔下织布的梭子,翻墙逃走。甘茂用这个典故来说明,即使是贤如曾参,在多人怀疑下,其母亲也会失去信任。他以此比喻自己,表示自己并不如曾参贤德,秦王对他的信任也不如曾参的母亲,因此担心秦王会听信谗言,改变对他的信任​​。

2、乐羊攻中山的典故
甘茂提到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乐羊花了三年时间终于攻下中山。回国后,魏文侯展示了一箱诽谤乐羊的书信,乐羊看后叩头感谢魏文侯的信任,说“这不是我的功劳,而是君主的力量”。甘茂用这个典故来提醒秦武王,成功不仅依靠将领的能力,更依靠君主的信任和支持。他担心自己作为外籍臣子,如果秦王听信樗里子、公孙衍等人的谗言,不仅会破坏秦魏联盟,还会让自己受到冤屈​​。

3、张仪的典故
甘茂还提到张仪为秦国西并巴蜀、北取西河、南取上庸的事迹,指出张仪虽然功绩显著,但天下人并不因此认为张仪有多厉害,而是认为先王(秦惠文王)英明。他以此来说明,将领的功绩最终还是要归功于君主的决策和信任。甘茂借此强调,自己现在的处境需要秦武王的坚定支持,否则难以取得成功​。

    通过这些典故,甘茂成功说服秦武王坚定信任他,最终在息壤立下誓言,继续攻打宜阳,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问人工智能(智谱清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人工智能(智谱清言)答: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是孔子回答齐景公问政时所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要像君主的样子,尽到君主的责任;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尽到臣子的责任;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尽到父亲的责任;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尽到儿子的责任。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和“名分”观念,强调每个人都要安于自己的地位,做好自己的角色,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这样,社会秩序才能得以维持,国家才能安定。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那么社会就会陷入混乱。

    简单来说,这句话强调的是各安其位、各尽其责的重要性。

    靠“躺平”而出名的人

    在五千年历史里,几乎所有人都在努力向前,而有一个人却驻足在了当下。没错,他就是诸子百家里最闪烁的“庄子”,唯一靠“躺平”而出名的人。

    在庄子所处的时代,如果一个人不当官,不做生意,也不是富二代,那当然只剩下“穷”了。庄子很穷,穷到你难以想象,借粮度日、穿补丁衣裳、卖草鞋为生。实在借不到粮了,就去河边钓鱼,然后回家煲汤。但是他是聪明人,声名远扬,上门求学和请他出山的人络绎不绝。楚国的国君楚威王就是其中一位,便有意请庄子到楚国,许以高官厚禄,可是未曾想,穷的叮当响的庄子却拒绝了他。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很聪明,他明白伴君如伴虎。与其焦头烂额地身处尔虞我诈的险境,甚至丢掉性命,倒不如自己孑然一身,自食其力,能够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