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扁斫轮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①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 ② ,疾则苦而不入 ③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选自《庄子·天道》

注释

①轮扁:制造车轮的人。②甘而不固:滑动而不牢固。指轮孔太大车辐条松动。甘,滑。③苦而不入:滞涩而难进入。

【译文】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问,您所读的是什么书呀?”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又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去了。”轮扁说:“既然这样,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砍削(木材)制作轮子,(榫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进入。(我做得)不宽不紧,从手中做出的活儿,正符合心中摸索出的规律。这种火候嘴里说不出来,但是有个规律存在其中。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让你看透人生真谛的“熵增定律”

如果这世上有一种定律是最让人绝望的,那一定是熵增定律。

1943年,物理学家薛定谔在其著作《生命是什么》里提出:

“生命以负熵而生,人活着,就是为了对抗熵增定律。”

为何“熵增定律”如此之强?又为什么让人绝望?

1.什么是熵增定律?
要了解“熵增定律”,首先要了解“熵”。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在1865年提出了“熵”这一概念。

“熵”可以理解为,在一个封闭系统里,一切物质的总混乱度和总平衡度。

克劳修斯提出,在没有外力作用和没有外部能量注入的情况下,“熵”是增长的,称为“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是宇宙的终极定律。

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封闭系统,随着“熵”不断增加,在无限遥远的未来,“熵”会达到最大值。

此时宇宙的状态称为“热寂”,“热寂”过后,宇宙将陷入死寂,不复存在。这就是令人绝望的“熵增定律”。

我们也会发现,“熵增定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比如,冰箱里的东西,开始时都是整齐有序的,不久就会混乱不堪。

桌子上的物品,今天收拾的整整齐齐,到了明天,又是乱七八糟。

其实,“熵增”就是从有序走向无序,完整走向破碎的过程。

比如,新衣服总会慢慢变旧,挂在衣柜里也会逐渐变乱。

杯子打碎了,就再也恢复不到打碎前的模样了。

又比如,太阳终有一天也会燃烧殆尽,不复产生热量。

2.人生真谛:对抗熵增,即自律
其实人生就是不断对抗“熵增”的过程。

比如,桌子乱了,我们会重新收拾整齐。

地脏了,我们会重新打扫干净。

但是宇宙最终会消亡,人也将不复存在,那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确实,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人类太过渺小。

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活着就是意义。

生命短暂,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一些价值。

在外力的作用下,一定空间里的“熵”是会减少的。

而所谓的外力,就是自律,自我要求,自我约束。

人都有惰性,不加以约束,人生就会混乱和无序,生命将失去一些色彩。

只有自律,才能将生命引向有序,人生才能井井有条,不慌不忙。

自律即自由,真正自由的人生,都是以自律作为底色的。

多读一本书,每天多跑一公里,早睡早起,学习一项新技能…

自律的方式有很多种,重要的是行动。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行动不一定有结果,但不行动一定没有结果。

结语:

人生是一个矛盾的过程,不断经历“熵增”,同时也在对抗“熵增”,最终走向生命终点。

自律即是生命真谛,只有自律,生命才能充满色彩。

就如现代诗人臧克家所说: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愿你我,感悟人生,活出生命的价值。

转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454149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