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云笔记3

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

天下的人多各执一察以自耀。

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的方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人具有是非之心,却未必具备辨别是非的知识。

格物致知的功夫做得好,对于是非、善恶有更为明确的判断力,知道其合理性所在,才能够择善固执,而且很有信心,称为诚意。诚意的意思,是自心所发的意念真诚不妄,一切顺乎自然,不致自欺欺人。

有所愤怒,有所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的时候,心就不得其正。

这社会本就不公平,你有多有用,就有多特殊。

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书犹良药,可以医愚;书如巨尺,可以丈量世界。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未来某一个时刻得到回报。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互相使绊,双方都走不远;彼此成就,才有可能一起走向巅峰。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我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决心,就能打败所有人。

有好运气当然好。可我宁愿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当好运来临时,你已经准备好了。

现在不是去想你缺少什么的时候,想想拿你现有的东西能够做什么吧。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态度威严猛厉,不肯稍微宽容,下面的人,就会害怕而不敢亲近,因而深自隐蔽,不肯竭尽其情。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灯不拔不亮,理不辨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人生四然: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人生的旅途就是这样,用大把的时间迷茫,在几个瞬间成长。

谎言说过耳朵听,却让眼睛动了情。

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如得一欧冶。

人人都有脑子,未必人人会动脑子。

赏罚有信,不以远己而不赏,不以近己而不罚。

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公而忘私,一言而万民齐。

毁掉自己名誉最不露痕迹的方法就是对自己的承诺不负责任。

爱人为仁。

勇则能决断。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严于律己,用法严明。

当恶的模式所积的恶让其主人在控制不住时,大家就会一起加速它的崩溃。

民心就是政治,民意就是政治,民欲就是政治。凡是有关民心、民意、民欲的重大活动,必须慎重对待,让人民满意。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你的好,对别人来说就像一杯水,喝了就没了;而你的不好,就像一粒种子,会生根发芽,这就是人性。

当自己以势欺人,胡作非为时,认为理所当然。而当别人做出同样的恶行时,人性中良知得以发现,于是去谴责别人。但在谴责别人的同时,又有谁能反省自身呢?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相信,不管自己多么牛逼,但我们永远无法看到所有事情的真相,所以遇到大事的时候,一定要有“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的谨慎。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它说的就是朋友之间的误会导致了一方受到了致命的伤害。对策:1、维持情感关系最重要的永远是沟通;2、理性的感情关系永远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尚书·虞书·大禹谟》:“人心(是、为)危,道心惟(1、隐匿。2、精妙幽深)(仅、独、只有)(1、精,择也。2、心神;思想精华)(1、全。2、同。3、合。综合起来理解为“和合”)(允,信也;允,诚也)(固执;坚持)(同“其”,那个)(中正)。”

注解:

这里是舜告诫禹:人心是危险难安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择其精华、只有选择和合,诚信地秉执那个中正,才能治理好国家。

【后记:“聚精会神”这个成语,我个人理解为:和合精华(精英),就可以做到神而明之。另外,《易经》把所有的卦象结合起来,总结出一条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初难知、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上易知”,《易经》的二爻和五爻,无论是阴是阳,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吉、无咎的,为什么?因为居位中正。】

洪范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常理;常道)(同“序”,依次序排列)?”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gǔ chén,错乱陈列)其五行。帝乃震怒,不(bì,赐与,给予)‘洪范’九(通“筹”,筹划;筹算),彝伦攸(yì,终止)。鲧则(jí,殛,诛也)死,禹乃嗣兴,天乃(通“赐”,给予;赐给)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十三年,周武王访问了箕子。武王说道:“唉!箕子,上天荫庇安定天下百姓,使大家和睦地居住在一起。我不知道治理天下的常理如何变得有序?” 箕子说:“我听说在从前,鲧用土去堵塞洪水,把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搞乱了。天帝于是震怒,就不给鲧‘洪范’九种大法,治国的常理因此终止了。(后来)鲧被诛杀,大禹便继承并振兴。上天便赐大禹‘洪范’九种大法,因此治理天下的常理就变得有序。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态度要恭谨而严肃;说话要和顺,说话和顺办事就顺利;认识要清楚就能辨别是非;听事要聪敏谋事就能成功;思虑要通达,思虑通达就能圣明),次三曰农用八政(即管理民食、管理财货,管理祭祀,管理建筑,管理教育,管理司法,接待宾客,治理军务),次四曰协用五纪(就是要和岁、月、日、星辰、历数协调一致),次五曰建用皇极(帝王统治天下的准则。即所谓大中至正之道),次六曰乂用三德(即治理众民要以”正直”为本,同时在必要时又要刚柔并用,或者以刚制胜,或者以柔制胜),次七曰明用稽疑(就是通过龟卜和诬占以探询上天的旨意,同时参照卿士、众民和自己的意见做出判断和决定),次八曰(念,常思也)庶征(各种征候),次九曰飨用五福,威用六极(就是通过寿、富、康宁、好德、善终等“五福”劝导人向善;通过夭折、多病、忧愁、贫穷、丑恶、懦弱等“六极”警戒和阻止人们从恶)

(这九章)第一说的是五行,第二说的是恭敬谨慎地做好君王自身的五件事,第三说的是勉力施行八种政务,第四说的是协调运用五种符合天时的记时方法,第五说的是建立君王统治天下的法则,第六说的是治理天下的三种德行,第七说的是运用卜筮稽考疑难处理问题,第八说的是经常考虑运用各种征兆来验证君王行为,第九说的是运用五福来嘉奖,运用六极来惩罚。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同“從”,跟随)(变革,更改),土曰稼穑(“毛传”解释说:“种之曰稼,敛之曰穑。”用现代汉语翻译,就是种植叫“稼”,收割叫“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穑作甘。

第一章、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水性向下润湿,火性向上燃烧,木性可曲可直,金性跟随环境变革,土性种植与收割。向下润湿致有卤就产生咸味,向上燃烧致有焦炭就产生苦味,可曲可直的木头产生酸味,跟随环境变革的金属产生辛辣,种植百谷与收割庄稼便产生甜味。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従,视曰明,听曰聪,思曰(通达;明智)。恭作肃,従作(yì,乂,治也。治理,安定),明作(有智慧),聪作谋,睿作(古之王天下者)

第二章、君王自身的五种行为标准:一是仪容,二是言语,三是观察,四是听闻,五是思考。仪容要恭敬,言语要跟随环境,观察要明白清楚,听闻要聪敏广远,思考问题要通达。仪容恭敬就能庄重肃穆,跟随环境就能使天下得到治理,观察得清楚明白就能有智慧,聪敏广远就能善于谋断,通达问题就能王天下。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五曰司徒(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唐虞因之。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六曰司寇(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司法和纠察的长官),七日(通“傧”,接引客人。用宾客的礼节相待,礼敬),八曰师。

第三章、要施行好八种政务:一是掌管好农业生产,二是掌管好财货,三是掌管好祭祀活动,四是掌管好内务工程,五是掌管好文德教化,六是掌管好司法刑狱,七是掌管好诸侯朝觐事宜,八是掌管好军事行动。

四、五祀: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第四章、五种记时方法:一是年,二是月,三是日,四是星辰的出现情况,五是日月运行所经历的周天度数。

五、皇极:皇建其有(特指君位)。敛(当时的)五福,用(陈述)(其;他的;她的)庶民(一般的民众)(用在句首,表希望、祈使)时厥庶民(引入动作行为的施事,相当于“被”)汝极。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邪党。亦谓勾结,朋比为奸),人无有比德(指结党营私的行为),惟皇作极。凡厥庶民,有(谋略、计划)有为有守,汝则(念,常思也)之。不协于极,不(遭受苦难或不幸)于咎,皇则受之。(néng,能够)(安抚;平定;安定)(惊惧),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时人(尽、都)(听从,随从)皇之极。无虐茕独而畏高明(具有独到见解,高超技艺的人),人之有能有为,使(推荐;进用)其行,而邦其昌。凡厥正人(做官长的人)(已经)(住室)谷,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罪、过错)。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尊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曰:“皇,极之敷言,是(常道、常法)(训,说教也。教导,教诲)。”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第五章、皇位:皇建立统治天下的法则才有君位。聚集当下的五种幸福,用来陈述和施予给其庶民,希望当下的庶民能能泽被在你的君位之下。赐给你保护君位的方法:凡其庶民没有结成邪党的,人没有结党营私的,希望皇作君位。凡是庶民中,有谋略,有作为,有操守的,你就要惦记他们。不愿意协助君位的,不愿意遭受灾祸的,皇就要容忍他们。要能够安抚且能够惊惧,倘若某人说“我遵行美德。”你就要赐给他福禄,当下的人就都会听从皇的君位。不要虐待那些孤苦无告无依无靠的人并且要敬畏具有独到见解,高超技艺的人。倘若某人有才能有作为,就要使他施展才能,这样国家就会繁荣昌盛。凡是做官长的人,已经富足了住的和吃的,你就不能使他们喜好于你的国家(做贡献),当下的人就都会怪罪你。对于没有美好德行的人,你即使赐给他们福禄,他们却以罪恶来回报你。不要偏颇不正,应当遵循君王的仁义;不要私心偏好,应当遵循君王的正道;不要为非作歹,应当遵循君王的正路。不要偏私,不要结党,君王的道路无比宽广;不要结党,不要偏私,君王的道路无比平坦;不反不乱,不偏不倚,君王的道路中正平直。君王团结臣民有其君位,庶民归附君王有其君位。曰:“皇,君位的陈述,是常道是教导。”天帝教导(我们):凡庶民,君位的陈述,是教导是奉行,以亲附于天子的光彩。曰:“天子作为庶民的父母,因而作天下的君王。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谓以刚强取胜),三曰柔克(谓和柔而能成事)。平康,正直;强弗(互相合作),刚克;(xiè,谐和,调和)友,柔克。沈潜(地德深沉柔弱),刚克;高明,柔克。惟(bì,君主)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邪佞,不正),民用僭忒。

第六章、三种德性:一是正直,二是以刚强取胜,三是以和柔成事。中正平和,不刚不柔,便是端正平直。倔强而不合作的,以刚强取胜;调和而合作的,以和柔成事。深沉柔弱的,以刚强取胜;具有独到见解,高超技艺的,以和柔成事。只有君主能够造福于臣民,只有君主能够施加威罚,只有君主能够享受美好的食物。百官都没有这些权利。倘若百官有权给人造福,有权对人施加刑罚,有权享用美好的食物,就会有害你的家,有凶于你的国。百官用了将会邪佞不正,百姓用了将会犯上作乱。

七、(卜问)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十筮。曰雨,曰(霁,雨止也),曰(阴暗),曰驿(落驿,稀疏貌),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yǎn tuī,推算过失)。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従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従,龟従,筮従,卿士従,庶民従,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壮大,茂盛),汝则従,龟従,筮従,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従,龟従,筮従,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従,龟従,筮従,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従,龟従,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第七章、用卜决疑:选择建立掌管卜筮的官员,教导他们卜筮的方法。龟兆有的叫做雨,有的叫做霁,有的叫做蒙,有的叫做驿,有的叫做克;有的叫做贞,有的叫做悔,共计有七种。龟兆用前五种,占筮用后两种,根据这些推算过失。设立这种官员进行卜筮。三个人占卜,就听从两个人的说法。你若有重大的疑难,你自己要考虑,再与卿士商量,再与庶民商量,再与卜筮官员商量。你赞同,龟卜赞同,蓍筮赞同,卿士赞同,庶民赞同,这叫大同。这样自身会康强,子孙会壮大。你赞同,龟卜赞同,蓍筮赞同,而卿士反对,庶民反对,也吉利。卿士赞同,龟卜赞同,蓍筮赞同,你反对,庶民反对,也吉利。庶民赞同,龟卜赞同,蓍筮赞同,你反对,卿士反对,也吉利。你赞同,龟卜赞同,蓍筮反对,卿士反对,庶民反对,在国内行事就吉利,在国外行事就不吉利。龟卜、蓍筮都与人意相违,不做事就吉利,做事就凶险。

八、庶征:曰雨,曰(yáng,晴天),曰(yù,暖和),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fān wǔ,茂盛)。一极备,凶;一极无,凶。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差失,罪过;乱),恒旸若;曰(豫,乐也),恒燠若;曰(急难,危急的事),恒寒若;曰蒙,恒风若。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成,乂用民,俊民用(通“彰”,彰明,表彰),家用平康。日月岁时既易,百谷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従星,则以风雨。

第八章、各种征象:雨天,晴天,温暖,寒冷,刮风。一年中这五种天气齐备,各根据正常的时序出现,就会草木繁盛,庄稼丰收。倘若这五种天气中,某一种天气过多,就会是凶灾;某一种天气过少,也会是凶灾。美好的征兆是:君王庄重肃穆,就会有及时雨降临;天下得到治理,日光就会适时普照;君王明智地处理政事,其后就会温暖;君王运用计谋,天气就会适时转寒;君王通达天下,就会有和风及时而至。恶劣的征兆是:君王行为狂妄放肆,就会常下大雨;君王举动错乱,天气就会久旱不雨;君王贪图安乐,天气就会炎热不消;君王严酷急促,天气就会寒冷不止;君王昏庸愚昧,就会大风不停。君王视察政事得失,就像一岁统率四时;卿士视察政事得失,就像月统于岁;百官视察政事得失,就像日统于月。岁、月、日倘若适时而不变,庄稼就会丰收在望。天下得到治理就会民尽其用,贤能之人就会得到表彰,国家就会中正平和。倘若岁、月、日秩序颠倒错乱,庄稼就不会有收成,天下的治理就会昏暗不明,贤能才德之士就得不到重用,国家就不会安宁太平。庶民好比星星,有的星喜欢风,有的星喜欢雨。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则会有冬天和夏天。月亮顺从星星,则用风和雨润泽他们。

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第九章、五种幸福:一是长寿,二是富贵,三是健康安宁,四是遵行美德,五是高寿善终。六种困厄:一是早死,二是疾病,三是忧愁,四是贫穷,五是邪恶,六是懦弱。”

老子到底悟出了什么“道”

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曾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学问。在那次对话中,老子建议孔子要与时俱进,随机应变,并隐藏自己的锋芒。后来,孔子对自己的弟子说,老子就像龙一样神秘莫测。

公元前485年左右,老子看见周朝衰落,便去云游四方。到达函谷关的时候,官吏尹喜对他说,既然您要归隐了,请务必给我们留下您的著作。于是老子花了几天功夫,写下了五千多字的道德经,此后便不知所踪。老子用简单平实的语言,将自己一生的感悟和智慧融入进道德经之中,影响了后世2500年,至今仍被无数人奉为圭臬。那么,这道德经到底讲了什么呢?换句话说,老子到底悟出了什么道呢?现在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老子说有这样一个东西,我们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它绵绵不绝而不可名状。它超越了我们一切感官的知觉,它独立长存而生生不息,它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因为它无声无形,所以可以把它叫做“无”,但它却创造了万物,所以又可以称之为“有”。那它到底是有还是无?干脆就把它叫做“道”。“道”无为而无不为, “道” 创生万物,培育万物,成长万物,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依靠任何外力。另一方面,它没有任何目的。它虽然生养了万物,但却不占有,不主宰,不横加干涉,也不会自视甚高。它处于一种隐秘的状态中,万物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万物却无不在他的影响之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是不会偏私的,没有所谓的仁与不仁,它依照自然法则在运行,任凭万物自然生长。这宇宙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我们人类尤其是统治者,也要消效法“道”的自然无为。老子曾深切的感受到朝政的腐败,他看见农田荒芜,仓库空虚,为政者却锦衣玉食,生活奢靡,像吸血虫般到处搜刮财物。在为政者的横征暴敛和严苛法令之下,老百姓饱受剥削和压迫之苦。在严峻的刑罚之下,无数生命被轻易的剥夺。老子感叹,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却是损不足而补有余。由于逼迫过甚,最终导致人民不再惧怕威压,不再害怕死亡的恐吓。到了这种极端的情况下,人民就只能铤而走险,大的祸患也就开始了。所以老子呼吁统治者要自然无为。当然,老子说的无为并非完全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乱来。在老子的理想社会中,为政者不轻易发号施令,只是不着痕迹的辅助人民,能够因势利导,顺应自然,让百姓们按照各自的禀赋去自由发展,社会能包容差异性和特殊性,最终的效果就是人民根本感受不到统治者的存在,他们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换句话说,老子认为政府应该是服务大众的工具,而不是压迫人民的工具。老子反对战争,他认为主动发起战争是一种自取灭亡的行为,就算是被迫应战,也应该恬淡为上。杀人众多的时候,要带着哀痛的心情去对待。打了胜仗,也要用丧礼的仪式去处理。

弱者道之用,老子认为人还应该向“道”学习柔弱的作用,道的作用虽然是柔弱的,却能够绵延不绝。当然,这里的柔弱并非指软弱无力,而是含有柔韧敛藏的意思。人活着的时候是柔软的,死后就变坚硬了。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的,死后就变枯槁了。所以柔软的东西充满生机,强硬的东西丧失生机。水是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却能攻克天下最坚硬的东西,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在老子看来,真正有德的人应该具有水的品质。水无私地滋养万物,且甘愿往人们厌恶的低处流,从不自恃甚高。正因为他不争,所以没有什么能与之相争。同样的道理,天地不争,所以他能够长久。圣人谦下不争,反而能得到人民的爱戴和推崇,国家也是一样。大国谦下不争,就会汇聚小国。小国谦下不争,就能够被大国所容。不争不是一味的消极逃避,而是一种功成身退的气度和智慧。老子还说,要“致虚极,守静笃。”道虽然是虚状的,但它却能化身天地万物,作用永不穷竭。天地之间就像一个风箱,虽然是虚空的状态,但一旦开始运动,万物就生生不息。

山谷虽然是空虚的,却有大量的水源聚集而来。老子借此告诉人们,要深藏若虚,把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不要得意自满,不自满才会不断的更新。此外,还要虚怀若谷,拥有一个深广的胸怀,能够谦虚的容纳别人的意见。当一个东西是虚的状态,那么它也会呈现出“静”的状态。老子说,芸芸万物蓬勃生长,最终都要返回到他的本根,也就是静的状态。清静则天下正,守静对于统治者来说,就是不能迷失在物欲中,要消除内心的巧诈,不骄不躁。老子将治理国家比喻成烹煮小鱼,如果老是急躁的去翻动就会破烂不堪。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守静是要在忙碌中静下心来,消除心机和成见,还原内心的明澈,消解心灵的蔽障,厘清混乱的心智活动,通过守静畜养精神,储藏能量。老子说,道不断的在运动,宇宙万物跟随着它在运动变化,而这种运动变化呈现出一个总体的规律,那就是“反”,即反也者道之动。反包含了“相反”和“返回”两层含义。

首先,事物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在对立的状态下形成和发展的,即相反相成。当人们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时候,丑的观念也就随之出现了;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随之出现。有无相互生成,难易相互促就,长短相互凸显,高下相互呈现,这对立的双方是会互相转化的。正所谓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当事物发展的某种极限就会转变成它的反面。将要合拢的,必先张开,将要衰弱的必先强盛,将要废弃的必先兴举,将要拿走的,必先给予。物极必反,势强必弱。老子告诉我们,对于任何事情,我们都要看到其正反两面,并且认真仔细的去对待。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凡事从小成大,由近至远。我们一方面要重视祸患的根源,做好预防。另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的作用,只有基础稳固,才不易动摇,才能长久。正所谓根深固柢,长生久世之道。老子还认为,处理困难的事情要从容易的入手,实现远大的目标,要从细微处入手。轻易允诺的一定会失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一定会遭到更多的困难。圣人把每件事情都看得很难,所以终究没有困难。

反的另一层含义“返回”,说的是事物循环运动的规律。因为“道”是“周行而不殆”的,是循环运动,生生不息的。那么从道中被创生出来的万物也是这样的,最终都会回到他的本根。即“夫芸芸万物,各复归其根”。这个本根就是清净的状态,所以人也应该去除内心的巧诈贪欲,返回到淳朴本真的状态,过着慈爱俭约的生活。老子说,这世上之人自然长命的有十分之三,自然短命的也有十分之三,还有十分之三本来长命,却因为过度奉养而糟蹋了生命,只有十分之一是爱惜生命的。他们清心寡欲,清静质朴。如果把道看作是江河之水,在无声无息的滋养着万物,那么当我们从中取来一瓢作用于我们的人生,成为一种人生准则的时候,那么他就成了“德”。自然无为是老子从道中悟出的最重要的“德”,是道德经中的中心思想。老子的所有精神内涵,都是围绕这一点来展开的。自然无为就是顺应事物自身的状况去发展,而不用强力去约束它。由此延伸出了柔弱不争,谦下处后,致虚守静,慈俭淳朴的人生准则。另外还有一些我前面没有提到的,比如老子告诉我们,名利会损害身体,要懂得知足,懂得适可而止。即“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再比如老子还说要注重内观自省,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那是优点。如果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那是一种缺点。圣人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当然,道德经的内涵远不止于此。我个人献于水平和篇幅只能粗浅的讲一讲。总而言之,老子的思想就如粗布衣中怀揣着的美玉,外表质朴,但内涵丰富,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就算放到今天仍然不过时。但是就像老子自己所说的“知我者希”,真正懂他的人太少了。

转自:https://www.ixigua.com/7014735349968699941

曾仕强精典名言3

说实在话的结果对社会的危害有时候比说不实在话还要严重,所以我们只能尽量地讲一些妥当的话,最起码不要害人。

人生就是自己的选择,命运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你要做好人,你绝对可以做好人,你要做坏人,没人能抵挡的了。

每一句话多多少少都有一点道理,但是都不是全部的道理。

中国人只讲一统,他很少去讲统一,统一就是样样都要一样,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你看中国有史以来,没有一次真正统一过,因为做不到,总是有一两人我就是不甩你。

坏人有一天会恶贯满盈,但是在恶贯满盈这个漫长的过程当中,他就是给所有的人,他有机会,随时可以变好,但他自已不愿意,那只有越来越坏,最后恶贯满盈而死。

天下没有坏人,只有愚蠢的人,因为人的未来是可以自己选择的,你可以走这条路,也可以走那条路嘛,你自己可以做决定。选择错误就叫坏人,选择正确的就叫做好人。所以不要说这个人是好人,那个人是坏人,就说啊很遗憾,他为什么这么好的机会他选择错了。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人生很少只有一条路可走,很少,摆在你面前的都是好几条可以让你选择的路,你选择对,选择对,选择对,叫做运气好;运气好,就是几次都选对了。一直选对下去,你就是有智慧的人,你一定是好人。

二十一世纪,谁掌握了那些不变的东西,谁就有胜算。

小事情,人定胜天,因为天老爷不会去管小事,天老爷去管小事,那还得了,你就没有自主性;但是大事情,天定胜人,所以大位是由天定。

好人一定受委屈,这话怎么说?倒过来说,你就听懂了,你不受委屈,你怎么证明你是好人呢?受了一大堆委屈,果然是好人!

观念正确,你可以解决很多事情,你可以化除很多的危机。

我们有权力来选择我们自己的未来,但是你要小心,周遭有很多的干扰,这就是你累世所造成的业障。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弱点,这个弱点是你先天带来的,你很难摆布,很难摆脱。我们一辈子小心翼翼,就是要把那个缺点,把它修起来。所谓修,就是修那一点而已,不是修别的。

站在怀疑的立场上来相信别人,这才是正确的。你不能完全怀疑,也不能完全信任,那都不可以。

当你觉得你是一个很和善的人,当你觉得你是一个很讲理的人,你要提醒你自己,就是因为你没有钱没有势,你才会这么好;哪一天有钱有势以后,你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因为在我们人身体里面,永远有两股势力在那里,一个叫positive(阳),一个叫negative(阴),它永远是在这里,天人交战。所以一个人老实讲一辈子没有钱也没有势,你也不要说你是好人,你是没有机会做坏人而已;一个人有钱有势,而又能够做好人,才是真的好人。但是大部分有钱有势以后他就经不起考验,他由大好人变成大坏人。

脑筋要转弯,而不是急转弯。

年轻要留白,但是不能空白。

你有什么能力,不要随便表现出来。

胜其实不见得是好事情,败也不见得是坏事情。

要很能干又能装成不能干,才是真能干。

我今天讲一句很重要的话,你这辈子就是要改变你自己,你这辈子不改变,你下辈子是这样,还是一样,你会照那个模式再来一次(佛家叫轮回)

人生不过是开关而已,一开一关,你选对,没有太大的问题。

中国人只能智取,他不服诈取。孙子兵法中的“兵者,诡道也。”诡,就是变化。你可以变化,但是不能耍阴诈。你怎么变化,变化到人家料不中,人家服你。你用那个阴险诡计,我就是不服。

人当然定可胜天,不过只限于小事。小事由人决定,大事则由天做主。大事与小事的区别,在于所能够影响的范围。为公的,称为大事。为私的,便是小事。做大事的人,一定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拉着往前走,丝毫不放松。我们所说的天命,指的便是天大的事,是自然界在前进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事。公正而未必公平,是天定胜人的标准,不能够拿小事的尺度,来衡量大事。

忙碌并不是珍惜生命的象征,忙些什么,才是应该深究的对象。

一分一秒,对我们短暂的人生来说,都是十分珍贵,不容许轻易浪费。

方向正确,忙起来才有实际的功效;若是方向出现偏差,只算是盲目忙碌,并无助益。

什么才是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做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做喜欢做的事情,这也是莫枉此生的基本守则。

孔子提出“从吾所好”,就值得大家借鉴。我喜欢做的,有乐趣做的,我兢兢业业去做,做到最后证明我是成功的,我很高兴;证明我是失败的,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人生到最后只求问心无愧,不枉此生就好。

曹操统一北方以后,就颁发了两个命令:一个叫做封功臣令,第二个是败军抵罪令。

所以说能力本位,最后就是残杀;你说年资本位,最后就是昏庸;因此我们才走第三条路叫做无为而治。

有一句话,清官难断家务事,叫做疏不间亲,人家家里的事情我们外人少去出意见,才是对的。

当我有所得的时候,我去想想,我失掉了什么;当我有所失的时候,我去想想,我得到了什么。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这是阴阳平衡的道理。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我们翻开《易经》就看到乾,下面四个字:元、亨、利、贞。

乾是什么?乾就是这卦的名称,叫做卦名。六条没有间断的、连续的阳爻,就是乾卦的卦象。六爻都是阳的,六十四卦里就这么一个纯粹的阳卦。元、亨、利、贞四个字是解释乾这个卦名的,叫做卦辞,卦辞就是把一个卦的要点说出来让我们去体会。元、亨、利、贞四个字代表什么?它可以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也可以代表一个团体或一个人群里每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还可以代表一件事情从开始到最后的阶段性的变化。

什么叫做元?用现在的话来讲叫做慎始。

一个朝代开始的第一年叫元年,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叫元宵,一个地方开始有的第一座寺庙就叫开元寺。元就是开始,所以我们中国人造出来最古老的神叫做元始天尊。元告诉我们不要随便去开始做任何事情,要事先盘算盘算,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谋定而后动,如果没有谋定就动了,怎么会是良好的开始呢?很多人很草率,说只要开始就是良好的,哪有那回事情?开始之前要有一段准备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要找找合适的人,大家盘算盘算,计划计划,去测试测试,才能开始。

现在很多商店油漆还没有干就开始营业了,这样合不合法?当然不合法,因为安全检查一定通不过的,可是他居然开业了,说只是试卖,还没正式卖,这就是不懂什么叫做元,然后客人一进来,第二次就不来了,这叫做欲速则不达,太急躁。很多人《易经》会背,但不会用。

元,就是要求我们做好准备。

我们现在读英文都读得很好, Are you ready?下面就有人yeah,那都是嘴巴在yeah,这种人是没有出息的。听到Are you ready,要想一想,检查检查,怎么可以随便yeah呢?

亨是什么?中国人做事情都是有一定的套路的,我们会先把情况搞清楚,作出合理的判断之后,才有动作,这就叫做谋定而后动。就是我们做好准备,有了很好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时机,就去做了,自然亨通顺利。亨是从元来的,没有慎始怎么可能通达呢?随随便便开始,最后肯定是一塌糊涂。元能不能亨,关键看我们元做得好不好,元做得好,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任何事情都是有条件的,这个很重要。所以说一开始就会亨通,这种话我们最好不要相信。实际上,很多事情开始时并不亨通。一家店铺好不容易开张了,没过三天就倒闭了。一件事情开始时好好的,但很快就一团糟了。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可见元要亨,就必须要把元做得很好,叫做:固本培元。

准备得很充实,顾虑得很周到,时机又很合适,方方面面都准备得很妥当,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一开始就能亨通。亨通以后,一定会获取相当的利益,因为皇天不负苦心人,一分努力,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这时一个最大的考验就出来了,就是那个贞字。贞是正的意思。当你获利的时候,你就要小心,要分清是正当利益,还是不正当利益。因为利益一定也有阴阳两种,一种是正当的利得,一种要么是暴利,要么是邪利,要么是不法的利益。如果获得的是正当的利益,就会贞下起元,就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大更好。

元、亨、利、贞也是循环往复,不断向前发展的。刚开始是小规模的,元、亨、利,到贞,只是一个小圈圈。通过了贞的考验,下次元就会做大,亨利贞也就更大,然后一圈一圈都是元、亨、利、贞,元、亨、利、贞……,整个事业就这样大展宏图。

一年四季也是元、亨、利、贞的循环往复。春天就是元,夏天就是亨,秋天有收获了,就是利,冬天要好好储藏,就是贞。如果今年冬天没有好好储藏,或者秋天收获以后就赌博输掉了,那么来年春天连种子都没有了,还能做什么呢?

一个人要记住,一切都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但是,这个过程可大可小。你的努力到底是要使它大还是使它小,都是自作自受,怨不得别人。

我们也可以把一天看成元、亨、利、贞,清晨是元,慢慢到了中午,就是亨,下午把一天的收获做一个归纳即是利,到晚上好好休息,就是贞了。第二天精神抖擞,又开始了下一个元、亨、利、贞。所以孔子认为,元、亨、利、贞是四种美德,元就是慎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慎始,亨是追求正当的利益,利是把正当利益所得好好地储藏起来,贞即是该用的时候用,以备贞下起元,下一次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天底下只有一个道理,就叫自然律。人顺着自然的道理去走,就能吉无不利;不按照自然的道理去走,迟早有凶有祸,这是必然的。所以说,很多书上把“自天佑之”解释为“来自上天的保佑”是不对的。上天凭什么保佑你?老天又没有手没有脚,也没有嘴巴。自然是各种现象的一种循环往复,一种变化,并没有神在里面。你自己争气,自己走正道,自己守规矩,自己遵照自然的道理,老天会在旁边帮助你。这不是老天对你好,而是顺着自然律在走。就像你搭上这班火车,自然会到达成都,你搭上那班火车,自然会到达西安一样,是同样的道理。

切记:同样是循环往复,有人阶段性进步,螺旋式上升,有人却一层不变的重复水深火热的苦难历程,甚至更糟!因为,历史会重演,只是,每次都不尽相同,人会不断地犯同样的错误,除非你刹车,除非你改变,否则就会这样团团转、团团转,转一辈子。

转自:https://www.360doc.cn/mip/715664992.html

有道云笔记2

我们不能安贫,要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基本的物质利益。但是也要认识到,金钱并非万能,物质不能穷尽人性之根本。过分追求物质,人就失去了自由,就会被物欲所遮蔽,而失去人的本性。两者都要有,只是需要一个平衡。具体到个人,总是有所偏至:如果偏重于精神追求,在物质上就要有所牺牲;如果一门儿心思追求物质,就不要总觉得空虚。

曾经的孔夫子奔走于各国,寻找赏识他的思想、学问,给他以实践机会的明君。结果,他失败了,成了一只“丧家犬”。但是,正是这种失败最终让孔夫子成为一位独立的知识分子,并且开创了中国独立知识分子的传统:——始终坚持理想,“有学问道德,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不满现实”,高扬“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精神。“独立、自由、批判、创造”这种独立知识分子的传统,才是我们真正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我们研究传统文化,既要“进得去”,更要“走出来”。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理解的越深入,就越容易被折服,这本也正常。但如果由折服变为顶礼膜拜,就会被俘虏,失去独立思考的愿望,也就成了 “传统之奴”,失去了研究的意义。

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尖锐的形式突然呈现在面前,如果想同时兼顾二者,就要把理想划分为两个层面的理想。一个层面是现实条件已经具备,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另一个层面的理想是现实条件还不具备,需要长期的等待和努力准备才能实现。如果一个人只有未来的理想,没有现实目标,就变成了空想;一个人只有现实的目标,而没有理想,就会满足于现状。

社会的进步是靠精英来推动的,但精致利己的精英只会损害社会,真正的知识精英,要能超越一己私利。

钱先生(钱理群)称,其家庭出身决定了其的研究的基本立场:“因为我的家庭成员中,既有国民党员,也有共产党员,而且我的感觉中,他们都是好人,甚至我敢说他们都是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历史就是这样,在20年代初中期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站到国民党那边,三四十年代最优秀的到共产党这边来。我父亲为了救国,加入国民党,我哥哥姐姐为了争取民主自由加入共产党。我要写出历史的复杂性。”

一把刀子,要是在凶手手里,就会杀人。要是在医生手里,就会救人。

切记,一定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做任何决策,否则,一定会受人所制。

李光耀说:一人一票必须建立在全民高度开智和富裕的情况下,否则一人一票一定会沦为资本买票;同时一个任期短暂的政党,其核心利益一定是维护其短期目标,而不能用更长远的发展模式建设国家。

换位,可化干戈为玉帛,解决世间一切矛盾。

谁都没有错,只是以偏概全而已。

解决矛盾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换位。

很多偏见与隔阂的产生,往往都是源于我们站错了地方。

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到的只是片面;站在自己的角度,往往无法解决矛盾。

人若总想着改变别人,不懂得反思自己,只会加剧现存的问题,恶化彼此矛盾。

佛家讲:“改变自己就是佛,改变别人就是魔。”

阳光比水重要,水当然也很重要,但阳光和水若是调配不当,就会酿成大祸。

要是我离世的时候也能说一句“生活如此美丽”,那么其他的也就不再重要。

既然他不怕死,存心找死,那么诀窍就在于,让他唯独不想死在你的手里。他害怕的事情只有一件——不是死亡,而是他或许会死在你手里,到那个时候,他就完全属于你了。

你的正义将得到伸张。有一天——或许永远不会有这一天——我会请你报答我,帮忙办点小事。在那天之前,就当这份正义是礼物吧。

唐.柯里昂招待每个人都同样热情,无论对方是穷是富,位高权重或者微不足道。他不怠慢任何一位。这就是他的性格。

伟大的人并非生而伟大,而是越活越伟大。维托.柯里昂就是明证。

让朋友低估你的优点,让敌人高估你的缺点。

不要憎恨你的敌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我花了一辈子,就学会了小心。女人和小孩能够粗心大意,但男人不行。

离你的朋友近些,但离你的敌人要更近,这样你才能更了解他。

但凡男女之间的那点“意思”,常常是从“不好意思”开始,到“真没意思”结束。

把人类看做虫子的三体人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虫子从来没有被战胜过。

在疯狂面前,理智是软弱无力的。

在宇宙中,你再快都有比你更快的,你再慢也有比你更慢的。

你的无畏来源于无知。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所有。

死亡不是你的敌人,永恒才是。

我有一个梦,也许有一天,灿烂的阳光能照进黑暗森林。

没有什么能永远存在,即使是宇宙也有灭亡的那一天,凭什么人类就觉得自己该永远存在下去。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注:这句话只有部分道理,但不是全部道理,注意不要以偏盖全,忘记了文化的重要性)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意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有道云笔记1

兵家文武二德。文德是以不战为战,止戈为武。武德是指禁止强暴、消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和顺大众、丰富财物,这是兵家七德。

当我们考虑问题遇到瓶颈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考虑在外,在不添加任何主观思想时,我们就能看透事情的本质;然后从事情的本质出发,再把自己考虑在内,看看这件事情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再以此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不要做对手希望你去做的事情,逼对手去做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要学会塑造你的对手,限制住你对手的选择余地,要把控制权掌握在你的手中。

高明的战略家总是把敌人拉到对我有利的战场。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如果你同你的对手想的一样,就等于你没有思考。

最致命的一击,往往不来自正面。正:在预期的地点和预期的时间以预期的方式发起的进攻。奇:攻其不备,出奇不意。正代表常规的思路,奇代表创新的思路。

费曼学习法:确立目标——理解目标——输出——回顾——简化。

在关键点上,形成你绝对的优势,你就能取胜,这是取胜原理的核心中的核心。

我们在论功行赏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赏那些战功卓著的一些战将,能打天下的人,但我们往往忽视了那些在默默无闻中把我们的危机化为无形的人,这些无名英雄。所以你在论功行赏、在确立激励机制的时候一定要关注这一条。

佩戴勋章最多的将军不是最好的将军(参考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危机管理最高的层次是没有危机。

先胜而后求战,控制住竞争的进程与结局,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重视根据地,重视基础,波浪式地向前发展,重视基本面。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伐谋、伐交为一种不争之争,是一种最高明的竞争,要把制胜点抬高。

攻城就是硬打,没多少智慧。攻城就是一种同质竞争,同质化的一种竞争。最典型的就是价格战,价格战只能给你带来短期的优势,对手马上仿效和报复,那么你的优势迅速消失。

伐兵一个最典型的模式是什么?差异化。通过差异化来发挥你的比较优势。

用兵的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略,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再次是挫败敌人的军队,下策才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全胜就是不战而胜的意思,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和平,对手活,你也活。

知兵体现在知害、知利,对于风险的这种了解、理解远远超出一般人,这是战略家不同于常人的所在。

你的战略扩张,一定要跟你的资源有一个匹配,你的战略计划,你的发展,一定要建立在你的资源的基础上。你的资源的边界,你的力量的边界就是你扩张的边界,要学会停下来,要学会节制,知道到哪个地方为止。

在敌人最脆弱的时间最脆弱的地点去攻击他,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决定性的战果,这就是制胜之道的全部奥秘。

变强大敌人为虚弱之敌,变不好打之敌为好打之敌,变有组织之敌为无组织之敌。

执行:不令之进,不得进;不令之退,不得退。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

作为指挥战争的人,一定要有高度的理智、高度的清醒、高度的节制。

有阴就有阳,有寒就有暑,这个天时是会变化的,如果你仅仅把你的企业的成功关键的因素寄托在一个机会的基础上的话,那么机会的寿命就是企业的寿命。所以我们说,完全建立在机会基础上的这种成功,是非常脆弱的。

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宋)梅尧臣

孙子最基本的哲学信条是:如果你能够仔细规划好的战略,那么你就能够获得胜利。而且,如果你能够拥有一个真正伟大的战略,你甚至可以不战而胜。这种东方的侧重于用战略智慧来击垮对手的战略思想与西方大不相同,后者强调行动(比如说发动大的战役)来取得胜利。东方讲以智克力,西主讲以力克力。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中国文化四大支柱:《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易经》。

无事如有事,时提防,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可以消局中之危。

战略把握宏观,战术把握微观;战略关照全局,战术关照局部;战略着眼长远,战术着眼近前;战略强调理念,战术强调操作;战略偏重想象,战术偏重实际;战略做对的事情,战术把事情做对;战略举重若轻,战术举轻若重;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战术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王者用人非难,尽其才为之难。观太宗之责任也,谋斯从,言斯听,才斯奋,洞然不疑。

愿望思维:人们在接收信息时总是趋于避开自己不愿意听到和看到的事情,他是有选择性地去看待他接收来的信息。愿望思维最大的弊端是忽略了另一种事物的可能性。把决策建立在侥幸之上,一旦另一个结果出现了,另一种可能出现了,往往猝不及防,束手无策,吃了大亏。

霍布斯认为,国家,即伟大的利维坦——是一个人工模造的人。其中,主权是它的灵魂,官员是它的关节,奖惩是它的神经,财富是它的实利,安全是它的事业,顾问是它的记忆,公平法律是它的理智,和平是它的健康,动乱是它的疾病,而内战则是它的死亡。

当人都想获取一件东西,但是却不愿意跟别人分享的时候,彼此一定会成为仇敌。——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

愿你有追求卓越的能力和韧劲,更有接受平凡的智慧和勇气。

如果孩子只是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我们是不是爱他一如当初。

观察、判断、决策、行动这四个环节,战争中谁能更快完成这一循环,并打乱敌方的循环,谁就能赢得主动和胜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为人真实坦诚,必然会有极大的感召力。

要把个人智力优势转化为群体的智力结构。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真正获得部属,获得士兵的拥护与爱戴,人家才跟着你去干。

凡事一定要当机立断,不能瞻前顾后,不能患得患失,认准的事就去干,别自找麻烦。

为将者一定要变通,不能死心眼一根筋,不能轴,不能犯犟脾气;要有安之若素的定力,要有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胸怀,要有果断的意志和主见。

两个人以上相互之间的爱就是仁。

开会时可以争论,但出了会议室要一个声音。

领导力有两种,仁爱的领导力和恐怖的领导力。只有爱,没有恐怖,这兵就不能用。

仁爱的王者,致力于成就全天下的所有人,还要成就天地万物,让山川河流,一草一木,空气土壤,都成就在最佳状态,这就是明君圣主。

领导力的关键,在于成就他人,首先让每一个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他真的想成就他们,你才有资格领导他们。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对贤才,你是要大用,还是要小用?要大用,你就听他的话。要小用,你就让他听你的话,那就是把人家的大材砍小了用。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但不可有利必趋,有害必避。

人能自助,然后别人才能帮你。如果你自己都放弃了自己,所有人都会放弃你。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你用我,我就行道于天下,不用我,我一身本身卷而藏之,带进棺材也不遗憾。

“圣人甚祸无故之利。”无功无劳,无缘无故,突然有人给你送上巨大利益,圣人认为是祸,不能接受。

有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千金市骨的故事,也是儒家思想。近悦远来,又叫悦近来远。

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以有利于人民为本,从事政治工作的原则,就是令行禁止。施行恩德先从地位低贱的人开始,推行法令先从亲贵的人开始。

时诎举赢:在困难的时候而做出奢侈的事情。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一千人人唯唯诺诺,不如有一个人敢说真话)

事情成不成,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意志力,不取决于所谓“实际困难”。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一般人见识短浅,安于现状,习于常态,害怕改变。你要跟他们商量,他们千顾虑万问题,啥都不能改。但是,你只要逼着他们干了,他们得到了好处,自然高兴。德行高尚的人,讲的话往往和世俗不同,成就大事业的人,只会小范围讨论决策,不跟一大堆人商量。圣人之所以能富国强兵,就是因为能改革,不墨守成归旧法。)

看一个人,一看他平时亲近的人,二看他富贵时资助的人,三看他显达时保举的人,四看他遇困难时有所不为之事,五看他贫穷时有所不取之利。这五个方面,就足以看透一个人。

君仁则臣直。

一个人屡犯过失,结下的冤仇不在明处,不能因为看不见就不加防备。君子能在小事上谨慎,才没有大患。

安慰剂效应指的是由于个体对于治疗会产生良好效果的信念而导致的健康的增强。

有效的管理者应该始终督促他人,以保证应该采取的行动事实上已经在进行,保证他人应该达到的目标事实上已经达到。

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上帝给了人们有限有力量,但却给了人们无限的欲望。

有些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则只是被淋湿。

人生应该删繁留简,任世事摇曳,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此去不经年,后会必有期。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要有大大小小的期待,生活才不会百无聊赖。

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一无所知的世界,走下去才有惊喜。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我追索人心的深度,却看到人心的浅薄。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天空是永远宁静的湖水,湖水是永难平静的天空。

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来不后退。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非烟尘人间。

即使我上了年纪,也请不要遗弃我。

当你遇见大海,也就不会在意池塘的是非了。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

未知全貌,不予评价,出言有尺,做事有余。

少年最好的地方就是,嘴里说着要放弃,心里都憋着一口气。

慢也好,步子小也好,是在往前走就好。

悲喜自渡,他人易误难悟。

圣人甚祸无故之利(圣人把无缘无故获得的利益看作是严重的祸患。说明应以正当方式获利;发横财,会招致灾祸)。——《史记·赵世家》

公羊博弈论

有个独木小桥,下面是万丈深渊。有一天来了两只羊,一只红羊,一只黑羊。它们在独木桥上相遇,但是独木桥一次只能过一只羊。这两个羊呢,头顶着,脚对着脚,谁都不让谁。如果他们一直僵持下去,天黑以后筋疲力尽,两只羊都会掉到万丈深渊。

所以公羊博弈的结论就是必须有一方让步,那么到底是黑羊让步,还是红羊让步呢?很难回答是吧?

这时候再给一个信息。假设黑羊生活困顿,刚得了绝症,还能活一个星期。红羊丰衣足食,又中了五千万大奖,明天就要娶美女结婚。请问是得绝症的让路,还是中大奖的让路啊?

答案不言自明:红羊让路。因为“牺牲成本”悬殊:红羊的未来有更幸福的人生,黑羊已经被不幸湮没。

其实,公羊博弈还有一个升级版,叫做破釜沉舟。什么意思?小心那些“亡命之徒”。他们可以了无牵挂,自绝后路,你何必和他们硬拼到底?

山木与雁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伐木人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这繁复无序的人世呢?”庄子笑道:“我还是选择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对于这有用与无用之间的分寸太难把握,而且也不符合人生的规律,因而人活着难免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灭;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平,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所得就会失,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之道吧!”

感悟凡事必须看清事物的本质,掌握其内在规律,才能知道看似矛盾,实际合理。人们取舍的基本条件就是:利我!从这个故事看,很明显:对人有用的木材,砍!不能鸣叫用于看家的鹅,杀!会鸣叫看家的鹅,留着让它为人服务。注:古时,人们养鹅用来看家。雁:鹅就是由大雁驯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