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抵巇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预兆;迹象),可(抵,挤也)而塞,可抵而(退;退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控制)。此谓抵巇之理也。

世间万物都有它的自然发展规律,事物也都有聚散离合的法则。有的近在身边却难以看透,有的远在天边却了如指掌。距离很近却难以看透,是因为没有互相考察言辞;距离很远却能了解得很清楚,是能够对历史和现状做出深入研究,用经验来推论将来的缘故。巇,也就是罅,小的裂缝不管,就会发展成中缝;中缝不堵,就会发展成大缝。小的裂缝则出现死道时,通过“抵”使其闭塞,通过“抵”使其减小,通过“抵”使具破裂停止,通过“抵”使其隐匿,通过“抵” 来取代它,这就是抵之术堵塞缝隙的基本原理。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犹将,多用于疑问句)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事物发生前的征候或迹象,预示)萌牙蘖之谋,皆由抵巇。抵巇(通“止”)隙,为道术用。

当事情出现危险征兆的时候,圣人能洞察一切,并且采取措施进行自保。在能够自保后,圣人会顺应事物的变化并暗中思量琢磨,制定各种策略来找到产生微隙的原因。事情初起时如秋毫之末那样微小,发展起来就可以产生撼动泰山根基的效果。所以把德政向外推行时,一定要运用抵巇之术,在罅隙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发现,并采用抵巇之术来弥补。抵巇堵塞缝隙,是游说处世权术。

天下纷(背离;违背),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指好诽谤中伤残害良善的人),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奇怪、怀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谓不守礼法,胡作非为)反目,是谓萌牙巇罅。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获取)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颠覆;灭亡)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为高)

天下都纷乱动荡的时候,朝廷没有贤明的君主,公侯没有道德。小人就会谗害圣贤,贤能之人也不会被任用。圣人逃匿躲藏起来,贪赃枉法者兴风作浪,君臣之间互相猜疑,国家纲纪土崩瓦解,以致各种势力互相攻战杀伐,父子离散不合,彼此反目成仇。这些就叫作 “轻微的裂痕” 。当圣人看到轻微的裂痕时,就会采取相应的手段去对付这种局面。当国家还能够治理时,就采取措施弥补漏洞,恢复原状。如果国家不可治理,就循其缝隙,毁掉它后再重新塑造。或用这种手法治世,或用那种手法治世;或通过“抵”使其恢复原状,或通过 “抵” 将其重新塑造。五帝时代的政治,是以抵巇之术堵塞天下,帮其弥补漏洞。三王时代的政治,是以抵巇之术取代它,从而得到天下。当今之世,诸侯之间互相征伐,其次数之多已无法统计。在这个时候,善于运用抵巇之术者就能成功。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此道可以上合,可以(通“敛”,收聚;收敛)下;能(顺;顺应)能循,为天地守神。

自天地有离合、始终以来,裂隙总是相伴相随,我们不可不留心观察。用捭阖之术去明察世道,又能运用抵巇之术解决问题的,就是圣人了。所谓圣人,乃是天地的使者。假如世间没有裂隙需要抵塞,就隐居起来等待时机;当世间出现裂隙需要抵塞时,就用抵巇之术进行谋划。这种方法可以协助君主治理国家,也可以对百姓进行督查,如果能够顺应自然规律来运用,就能够掌握天地间一切自然规律的变化。

作者: 张津东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