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芻狗

今天下班的时候,想到身边有这么多没有开悟的奴隶,这样的环境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我不由得想起了老子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芻狗;聲人不仁,以百省为芻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与?虚而不淈,蹱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于是我一路上开始参悟这句话的意思。

这段话中的“芻狗”两个字我之前理解为“草扎的祭品狗”,后来我从近段生活和工作的经历中领悟到我这个理解是错误的。翻阅汉典中的解释,再对比自己的经历,我觉得这个“芻”应当解释为浅陋、鄙俗。“狗”不能理解为动物狗,因为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这里面的“叩”是敲打的意思;“吠”的意思是恶言攻击;“以”的意思是使,令。“叩气吠以守”的意思是进行敲打出气且恶言攻击使其自坚其操守。再回过头来理解“芻狗”,马上就茅塞顿开了。

结合这几年的经历来看,上述的这个理解才是准确的。在你开悟之前,这个社会会践踏你、蹂躏你,以促使你能早日开悟;然后等你开悟之后,又会有很多已经悟道的“聲人”来敲打你,使你自坚操守,使你有朝一日能成为与他们一样悟道的“聲人”。

于是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我决定把老子说的这段话注解为:天地不滥施恩惠,它们把万物看作是浅陋的、要被敲打的对象。遵道而行的人也不滥施恩惠,他把所有省悟的百姓看作是浅陋的、要被敲打的对象。天地之间,不就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往正中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你越趋于中正,在跌跌撞撞中停止愚昧并省悟的童蒙就越多。)这样的人和事屡见不鲜,太多了,不如守持中正。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解: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够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千里马的食量而喂养它。这匹千里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美好的才能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嘶鸣的时候,又不能明白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面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