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要正本清源

读了近一半的老子的《道德经》,又读了《黄帝阴符经》,发现这二本书的通行版本(流传版)竟然是假的。以至于后人读不懂,甚至误解。

先说老子的书。《帛书老子》,出土于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用不同字体的朱丝栏墨形式抄写《德》《道》两篇文章的合称。分甲乙两个版本。经整理复原后人们发现,该版本与当下流行的《道德经》,存在数百处差异,部分差异甚至是颠覆性的。从玄学的角度以及工作生活实践的经验来看,通行版《道德经》完全是被篡改过的,目的很明显,就是通过愚民以便于统治百姓。有关《道德经》注解的书我买了不下十本,只有高明老师撰写的,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帛书老子校注》让我眼前一亮,上半本《德》经快读完了,也凭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总结进行了逐篇翻译。从中悟到了很多老子的智慧,受到了很大启发,老子真是圣人!

再说一下黄帝的书。《黄帝阴符经真本》是我翻墙从维基百科网站得到的,看过一遍后,如获至宝。之前背过的《阴符经》流传版是阉割版的,完全不能表达出黄帝的思想。让阉割后的《黄帝阴符经》流传在世上,做这种事情的人真是祸害中华文化千年,可耻!看了《黄帝阴符经真本》以后,你就能明白黄帝为什么能位列三皇五帝之列了。他的一些治国之道可供现今参考。因为历史不断地在轮回,我们现在所处的境况与黄帝所处的世道有相似之处。

总之,如果努力的方向不对,你永远也不可能成功!看老子的书,一定要看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真得感谢这些考古学家);看黄帝的书,一定要看《黄帝阴符经真本》,这真本现在在国内网站搜不到,可以参照我站的《黄帝阴符经真本》

中国的现状是由中华文化造就的,病根在传统文化上。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只有正本清源,让古代圣贤们的精华思想流传于世,中国才会保持强盛繁荣。文化强,中国强!

无为,不争,后其身

今天休息,但下午还是去参加了马老师组织的《督导人员的角色》的培训,我想通过此次培训对过往的工作进行一个总结。在培训过程中,马老师的一段公司企业文化的讲述让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要无为?为什么要不争?为什么要后其身?

回想之前我的做法,遇到自己非常想做或是认为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时,往往无处不显出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锐气。后面虽然事情虽然做成功了,但费力不讨好,领导不高兴,同事也不喜欢,到头来自已反而被搞得孤立和被动。今天我突然明白了原因,因为在我内心深处,一向是有为、争强好胜、先其身,所以二十几年来一直在工作上没什么长进和突破。

在培训结束后,我又重新理解了一下老子的无为、不争、后其身:

无为:一是不违事物规律去为;二是顺其自然不强为,不过多干涉别人;三是自己尽量不要有想法和主意,有别人提出的想法和主意就够了,学会用问问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以无为而有为。

不争:一是不要与愚人、蠢人争,天下的愚人、蠢人很多,不要与他们争辩,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二是不与领导和同事争功劳,避免受到打击和孤立。

后其身:一是能而示之不能,先让那些示之能的人去做,他们做不了的时候,你才出来做,咱不争先也不恐后;二是有好处的时候要先人后己。

在今天的培训结尾,马老师提了一个重点重温:由明天起你会开始实行哪一项日常工作而之前一直也没有做的?你真的会做吗?

我回来的路上,我认真反思了一下自己,并且在心里对马老师的问题有了答案——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无为、不争、后其身。自胜者强,我一定会做到。

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yú同“余”,我)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即莫违予)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阴阳捭阖吉凶

阴含阳内,弗如相对。阴有正邪,阳分善恶。阴者隐匿秘谋,阳者显明画算。阴谋善正为德,阳谋恶邪为罪。再战蚩犹魔兽遗祸而得其志者,可知阴谋合化之妙,此谓《阴符》。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观人的七条途径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从是非的判断来考察其将来的志向,看看是否胸有大志。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提出尖锐的问题对其诘难,看其观点有什么变化,能否随机应变。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即就某方面的问题咨询其看法和对策,看其知识经验如何,具不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即观察其在困难面前的表现,看其有没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处事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即以美酒款待,看其个人品德如何,是否二两三刀,阳奉阴违。

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即观察其在金钱财富面前的表现,看其是否能经得住物质利益的诱惑,是否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托付其办事以视其信用如何,是一诺千金,还是信口开河。

知雄守雌

赵简子以襄子为后,董阏于曰:“无恤贱,今以为后,何也?”简子曰:“是为人也,能为社稷忍羞。”异日,知伯与襄子饮而批襄子之首,大夫请杀之。襄子曰:“先君之立我也,曰能为社稷忍羞,岂曰能刺人哉!”处十月,知伯围襄子于晋阳,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知伯,破其首以为饮器。故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其为天下谿。”

持胜甚难

赵襄子攻翟而胜之,取尤人、终人。使者来谒之,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而卒取亡焉,不通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劲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胜者,以强为弱。故老子曰:“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

骤战而骤胜者亡

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于干隧也。”

概率论在系统安全中的应用

今天和上安弱电蒋师傅的聊天,在聊天中擦出了思维的火花。在谈到门禁卡安全的时候,蒋师傅说无法防止别人复制这个门禁卡,所以无法保证门禁系统的安全,在这点上我表示有异议。

根据8020原则,首先假定100个人里面有80%的人不知道门禁卡可以复制,然后这80个人是可控是安全的。接着假设这剩下的20个人里面又有80%人知道门卡复制,但是复制不了,然后这16个人可控是安全的。然后假定剩下的这4个里面有80%人复制了卡,但是不会犯罪,然后这3个人是安全的。最后假定这最后的一个人既可以复制卡又想犯罪,然后这也是可控的,通过大数据分析,通过监控,通过打击威慑,完全可以抑制这1个人的犯罪。

同样的逻辑,根据8020原则,首先假定社会资讯高度发达,100个人里面只有20%的人不知道门禁卡可以复制,然后这20个人是可控是安全的。接着假设这剩下的80个人里面又有80%人知道门卡复制,但是复制不了,然后这64个人可控是安全的。然后假定剩下的这16个里面有80%人复制了卡,但是不会犯罪,然后这11个人是安全的。最后假定这最后的4个人既可以复制卡又想犯罪,然后这也是可控的,通过大数据分析,通过监控,通过打击威慑,完全可以抑制这3个人的犯罪。

显而易见,预防犯罪的所有的重点都不应该放在最后那1-4个人那里。解决思路:上医治未病,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在资讯日益发达、社会日益开放的今天,愚民政策或者阻止人们接受资讯,显然困难重重(抑制)。所以重点应该在通过技术手段不让他复制卡那个阶段,即从卡上下功夫,不给他犯罪的机会——防(隔离)。其次的重点应该放在教育这方面,让人们明是非,知对错,通过知法和自省,自己阻止自己犯罪——消(冷却)。在最后一阶段的有犯罪的条件,又有犯罪的动机,这个自然也有专门的机构来处理——灭(窒息)。第一阶段的方法行不通,那就把化解问题的重点放在后三阶段。过程很重要,因为过程连接开始和结尾,从中间阻隔可以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这跟灭火的原理是一样的——隔离、冷却、窒息。

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很多,有时候我们要像水一样思考问题。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这个方法不行就换一种方法,这个思路不行就换一种思路,不要一根筋不知变通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