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
生之徒(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说文解字》:“民,众萌也”。在先秦,“民” 常指与统治者相对的底层民众,有时甚至带有轻微的贬义,指未开化、需要被教化的人群)生(很、甚、极其)生(生命),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蓋聞善執(主持;掌管)生者,陵行不辟(古同“避”,躲,设法躲开)?(sì,古书上所说的雌犀牛)虎,入軍不被甲兵。?无所椯(duǒ,剟,刺,戳)其角,虎无所昔(通“措”,刺、戮)其蚤,兵无所容(假借为“用”,使用)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注解:
出(死亡之地)则“生”,入(死亡之地)则“死”。
属于正常生命的一类人,十之有三;属于短命的一类人,十之有三;而民众过分奉养生命,(本是正常寿命却)因放纵作死而都进入死亡之地的十之有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过分奉养生命。
听说善于掌握生存之道的人,在丘陵行走不用躲避犀牛和老虎,进入军队时都不用被甲持兵。犀牛没处戳其角,老虎没处戮其爪,士兵没处用其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之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