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家注解了道经第20篇,像是读懂了老子当年在周朝时的郁郁不得志,空有一身抱负而无法施展的心情。我现在的处境与老子当年的处境竟是何等相似!
因为自己的理念与领导的理念区别太大,以至无法施展而有此感慨。但如果领导的理念能治理好当下的状况,我又何必执着于自己的那一套。《易经》有言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某些人是该改变改变那一套落后的理念了。
也与老子说的一句话以共勉: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善修“道”,不脱“道”,才能长久保持发展。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纳
下午在家注解了道经第20篇,像是读懂了老子当年在周朝时的郁郁不得志,空有一身抱负而无法施展的心情。我现在的处境与老子当年的处境竟是何等相似!
因为自己的理念与领导的理念区别太大,以至无法施展而有此感慨。但如果领导的理念能治理好当下的状况,我又何必执着于自己的那一套。《易经》有言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某些人是该改变改变那一套落后的理念了。
也与老子说的一句话以共勉: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善修“道”,不脱“道”,才能长久保持发展。
唯(对于尊长的应答之词,表示恭敬的意思)與訶(hē,大言而怒也),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畏,惧也),亦不可以不畏人。
朢呵,其未央(尽,完了)哉!衆人巸(yí,成长;壮大;美好)巸,若鄉(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狀。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別人,是“饗”的古字。饗:以盛宴款待宾客)於大牢。
而(然而、但是、卻。表转折之意)春(通“惷”,愚蠢)登臺,我泊(安静)焉未佻(tiāo,轻薄,不庄重),若嬰儿未咳(hái,泛指笑貌)。纍(疲劳)呵,如无所歸。衆人皆有餘,我獨遺(遗弃;舍弃)。我禺(通“愚”,笨傻,不聪明)人之心也,惷(愚蠢)惷呵!
鬻(yù,御、使用)人昭昭(明亮;光明),我獨若
(yuān,肙,小虫。外面加个“门”,被关住的小虫)呵,鬻人蔡(sà,蔡,放也)蔡,我獨??呵。忽(渺茫;辽远;恍忽)呵,其若海;朢(月满与日相望,以朝君也,作希望施展抱负解)呵,其若无所止。衆人皆有以(凭借;仗恃),我獨䦎(通作“管”)以悝(lǐ,忧愁)。我欲獨(特,特别地)異(特别重视;特别优待)於人,而(则、就)貴食母。
注解:
(统治者)以恭敬应答的态度(唯)和以大声怒斥的态度(诃)对待民众,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其之间的差距就如同)美与恶,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距?(尽管统治者)被人所畏惧,(但要真想做个好的统治者)也不可以不畏惧那些畏惧他的人。
希望呵,没有完全消失啊!(眼下)众人正美好地成长,像在大牢里参加盛宴。
然而愚蠢的人登上台面,我淡泊宁静且没有轻薄,像是一个没有笑容的婴儿。疲劳呵,好像没有所归宿。众人都富足有余,我独独被遗弃。我(真是)愚人的思想啊,蠢笨呵!
(统治者)御人要光明正大,我独独像被关住的小虫一样被任人拿捏呵;(统治者)御人要放手任人施展,我独独只能三缄其口、心情憋闷呵。渺茫呵,其(侯门)深似海;希望呵,其好像没怎么停止。众人都有所仗恃,我独独被管控得忧愁不已。我想要特别地被人所重视和优待,就贵在吃透“道”。
昨天在家里注解了一天的《本经阴符七术》,注解完了以后,虽然感觉到增长了智慧,但心里不由得生起忧虑。因为我想起了两幅图:


老子下山的时候,是骑着青牛的;鬼谷子下山的时候,坐下骑着老虎,这是两位圣人的真实写照。是做一个有道者,还是做一个智者?又是一道选择题。眼下世道混乱,伤人的老虎很多,这些老虎已经把我们的下一代拉下了死局。没有智慧,根本无法自保或是保护身边的人。但有了智慧这把神剑,能制服眼下的老虎,也可能因无法克制自己而步他们的后尘把自己成为新的老虎。两难!
今天早上起来注解老子的德经19篇,找到了答案:绝学无忧——最好的学问能让人不再忧虑。目前学习《老子》,是感觉很舒畅的,所以目前要以学习《老子》为主。但老子的精华领悟了以后,还是会继续学习鬼谷子的学说。以“道”御“智”,才不会有危险和忧虑。目前自己能做的就是忍耐,沉下心来尽快领悟老子的“道”的精华。
天道轮回,那些吃人的老虎,上天总有一天会收拾他们。
絶聲棄知(古代帝王的帽子缀以“冕旒”,也就是用丝绳穿珠玉垂在帽前,帽子左右缀以“黈纩”,就是用黄色棉絮做成圆球状饰物垂在帽子左右耳边。按《大戴礼记》的说法,“冕旒”蔽明是为了让帝王“弃知”,避免其看到太多戏码和表演而被混淆;“黈纩”塞聪是为了让帝王“绝聲”,避免其听到太多谗言和是非而被干扰),民利(使顺利、得到好处)百(喻很多)負(依仗;倚靠);絶仁棄義,民復(回归,还原)畜兹(通“滋”,益,愈加,增多);絶巧(虚伪;欺诈)棄利,盗賊无有。
此三言也,以爲文(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未足,故令(使,使得)之有所屬(通“瞩”,关注):見(古同“现”,出现,显露)素(本来的,质朴、不加修饰的)抱(持守)樸(淳朴,朴实),少私而寡欲,絶學(1、失传的学问。2、谓造诣独到之学)无憂。
注解:
(统治者)杜绝干扰并放弃广知(因为统治者所听到的,往往是别有用心的人想让你听到的;统治者所知道的,往往是别有用心的人想让你知道的),民众得到好处后多会依仗;(统治者)断绝“仁”、舍弃“义”,民众还原回禽兽的便增多;(统治者)杜绝欺诈并且舍弃利益,强盗窃贼便没有了。
此三句话,用为(治理天下的)文治之法,是不够的,那就使之有所关注:显露出自然本性并且守持淳朴,减少私心并且少些贪欲,(学习)此绝学没有忧虑。
故大道廢,案(乃、于是)有仁義;知(通“智”,巧诈)快(将,就要)出,案有大僞;六親(指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不和,案有畜(chù,禽兽)兹(同“滋”,增多;愈加);邦家(朝廷,公之朝也)?(mēn,把口和心关起来,意思是三缄其口,心情憋闷)亂,案有貞臣。
注解:
那大道被废弃的时候,于是有了提倡仁义之人;巧诈将要大行其道的时候,于是有了极度虚伪之人;六亲不和睦的时候,于是有了愈来愈多的禽兽;邦国朝廷三缄其口、心情憋闷的时候,于是有了固守正道之臣。
太上(最上,最高),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母(通“侮”)之。信不足,案(乃、于是)有不信。
猶(躊躇疑懼)呵,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所有;一切;凡)省(知觉,觉悟)胃:“我自然!”
注解:
最高明的(统治者),下面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存在;稍次的,(民众)亲近与赞誉他;再次一等的,(民众)害怕他;最拙劣的,(民众)侮辱谩骂他。(拙劣的统治者因)诚信不足,于是(民众)有了不信任。
(高明的统治者因)踌躇疑惧,其很少发号施令。等到国泰民安、功成事遂,而所有觉悟者声称:“我自然(是这样)!”
至虚(至:极,尽。至虚即是心智作用的消解,消解到没有一点心机和成见的地步,用极为虚心的态度,认真、专注、客观地体察天道),極(最高的,最终的)也;守情(情,性也。《礼记》曰:“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不学而能。”),表(外部,外面,外貌)也。
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天(自然界)物雲(比喻盛多)雲,各復歸於其根(事物的本源)。
歸根曰“静”,静是胃“復命(执行命令后回报)”,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胡乱,荒诞不合理),妄作兇(惊扰、恐惧不安)。
知常容,容乃公(公平,公正),公乃王(统治;称王),王乃天,天乃道(引导,疏导),道乃久。
沕(mì,隐没)身不怠(懒惰,松懈)。
注解:
消解到没有一点心机,是最高的境界;守住性情,会表现为外部表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万物在一旁兴起,我通过这个观察出万物回归(的规律)。自然界的芸芸万物,(最终)各自回归于其本源。
回归于本源叫做“静”,静是为“复命”,复命是常识!认知常识是聪明!不知道这个常识才会荒诞,荒诞胡为令人恐惧不安。
认识(复命的)常识才能够包容,包容才能够公正,公正才能够称王,称王才能够应天,应天才能够行道,行道才能够长久。
隐没自身但不要懈怠。
古之善爲道者,微眇(通“妙”,精微,奥妙)玄達(畅达,通达),深不可志(叙述)。夫唯不可志,故强爲之容。
曰:與(yǔ,交往;朋党;盟国;同类)呵,其若冬涉水;猶(躊躇疑懼)呵,其若畏四鄰;嚴(郑重,庄重)呵,其若客;涣(涣者,散释之名。大德之人,建功立业、散难释险,故谓之涣)呵,其若淩(同“凌,líng,冰)澤(shì,泽古同“释”,解散);璞(喻人的天真状态,质朴,淳朴)呵,其若楃(wò,木帐);湷(hún,古通“浑”,混浊,糊涂)呵,其若濁(昏暗不明);?(旷,开朗,心境阔大)呵,其若浴。
濁而(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静之余(通“徐”,缓,慢慢地)清,女(通“安”)以(可,能够)重(chóng,再,又,重新)之(之,出也)余生(幸存的生命)。
葆(保持)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弃)而不成。
注解:
古代善于行“道”者,微妙通达,深奥的让人不能叙述。这正因为不能叙述,那就勉强为他们描摹一下人格肖像。
即:他与人交往时小心谨慎呵,好像是在冬天涉水渡河;他决难定疑时踌躇疑惧呵,好像在害怕四周的邻国;他处理事情时郑重庄严呵,好像是赴宴的宾客(举手投足都不敢随便放肆);他散难释险时顺应时势呵,好像(应时融化的)冰河;他对待他人时天真淳朴呵,好像(简陋粗糙的)木帐;他乍看起来混浊糊涂呵,好像(昏暗不明的)浊水;他蒙受非难时心境开阔呵,好像(敞豁、空旷的)水谷。
浑浊的水在平静后会慢慢变得清澈,安定的状态下能够重新慢慢焕发幸存的生命。
保持此“道”且不追求盈满,这只有不追求盈满,因此能放弃盈满而不刻意追求成功。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微,隐行也)”;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通“稀”,少有、不多)”;捪(mín,同“㨉”。抚,摹)之而弗得,名之曰“夷(平坦,平易)”。三者不可至計,故?(hùn,混)而爲“一”。
一者,其上不攸(长远),其下不忽(渺茫;辽远;恍忽),尋尋呵,不可名(说出;描述)也,復歸於无物。是胃“无狀(叙述,描写)之狀,无物(观察)之象”,是胃“惚恍(迷离,难以捉摸。亦作“恍忽”)”。随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
執(持守、掌握)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宇宙的原始或“道”的端始),是胃“道紀(事物的头绪、开端)”。
注解:
用肉眼看却看不到的,叫做“微”;用耳朵听却听不到的,叫做“希”;用双手摸却摸不到的,叫做“夷”。上述三种情况无法探个究竟,那就混而为“一”。
这个“一”,向上探寻幽远广大而高不可见顶,向下探寻惚恍闪烁而深不可见底,(对于这个“一”)穷究绎理呵,不可描述啊,又把它归结到“无”的一类事物。是为“不能叙述的状态、不能观察的形象”,是为“惚恍(难以捉摸)”。跟随它却看不见它的尾,迎着它却看不见它的首。
掌握当今的规律,以驾驭当今的现有事物,以此来认知“道”的端始,是为“道的头绪”。
龍(通“宠”,尊崇)辱若(而)驚(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貴大梡(kuǎn,虞舜时陈列祭品的礼器,形如几案,引申为大位,尊贵的位置。“木”代表仁;“宀”是宝盖头,意为地位加身;元为头,首。合起来就是因为有仁德而被授予首领的尊贵地位)若身(品格,修养)。
苛(古同“诃”,谴责,责问)胃龍辱若驚。龍之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胃“龍辱若驚”。
何胃貴大梡若身?吾所以有大梡者,爲吾有身也;及(待,等到)吾无身,有何梡?
故貴爲身於爲(掌管;治理)天下,若(如此;这样的)可以?(託的异体字,委任)天下矣;愛(珍惜,爱惜)以(依,按,凭)身爲天下,女可以寄天下。
注解:
受宠或者受辱都会感到紧张不安,重视大位如同重视自已的品格(品质性格)。
(有人)谴责说(我)受宠或受辱时都感到紧张不安(而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宠辱不惊)。受宠是因为(我)谦下,得宠会感到紧张不安,失宠也会感到紧张不安,是为“宠辱若惊”。
为什么说重视大位要像重视自己的品格一样?我所以拥有大位,是因为我有品格;等到我没有了品格,哪有什么位(德不配位)?
那重视修养品格并运用到治理天下,如此就可以委任天下了;爱惜并凭借自己的品格去治理天下,你就可以寄予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