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成语出处:

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左传·闵公元年》)

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提取出成语“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后演变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成语寓意: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为了争夺王位,先后杀了两位国君,自然不得人心。季友一心扶持新君,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庆父屡屡兴起内乱,引起国人不满。这个成语主要的寓意有二:第一,只有内部团结,国家才会强盛,稳定压倒一切。第二,正所谓擒贼先擒王,想要处理好问题,一定要找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因为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的本质因素。只有找到事物的内部主要矛盾并处理好,才能解决好事情。

成文用法: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在句子中一般充当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运用示例:

唐·房玄龄等《晋书·李密传》:“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道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

转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A%86%E7%88%B6%E4%B8%8D%E6%AD%BB%EF%BC%8C%E9%B2%81%E9%9A%BE%E6%9C%AA%E5%B7%B2/1268434

作者: 张津东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