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用于句首。表示审慎的语气)
若(顺;顺从)
稽(考察)
古,圣人(指能够深入领会阴阳之道,掌握自然界和社会的本质及规律,并善于利用矛盾,从事政治斗争的人)
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抓住事物的本质,表述事物名称和性质)
,知存亡之门户(比喻事物的机栝)
,筹策(犹筹算。谋划;揣度料量)
万类之终始,达(通晓)
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征兆,迹象)
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事理;规律)
一也。
纵观古今历史,圣人生活在天地间,成为芸芸众生先知先觉的导师。他们通过观察阴阳的开阖情况来给它们立一个确定的名号,知道其生存和灭亡的关键,筹算万事万物的前因后果,通晓世人的思维规律,观察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天下立身,从古至今遵循的规律都是一样的。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归宿,指不同表现)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始终)
守司其门户,审(详细,周密)
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比较)
其伎(通“技”,技艺,本领)
巧短长。
事物的变化无穷无尽,但各有自己的不同表现。有的归于阴,有的归于阳,有的柔弱,有的刚强,有的开放,有的封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详察其发展的先后过程,考察估量其权谋和才能,比较技巧上谁优谁劣。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顺应自然规律)
以牧(统治;主管)
之。审定有无(有没有真才实学)
以其实虚(为人真诚还是虚假)
,随其嗜欲以见(同“现”)
其志意。微排(驳斥)
其所言而捭(拨动启发他说出真话)
反(反对)
之,以求其实,贵(崇尚,重视)
得其指(古同“旨”,旨意,主旨)
;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这人在贤良与不肖,智慧与愚笨,勇敢和怯懦上有差异。可以启用,也可以闭藏;可以擢进,也可以黜退;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要顺应人们的不同秉性分别对待他们。考察他有没有真才实学,对人是真诚还是虚假,并顺应他的喜好来发现其真实想法。稍微驳斥一下他的言论,启发他说出真话后再加以反对,以便得到实情,了解到他的主旨;先“阖”后“捭”,以了解对方所说的利益。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实情;真情)
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推究根源)
其同异。离合有守(等待)
,先从其志。即(假如,倘若)
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赶得上;比配)
。
如果对方闭口不说,就要想办法让他开口,以便了解他追求的利益点所在。或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显示给对方,或将自己的真实情况隐藏起来。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是为了博取对方的信任,将真实情况隐藏起来是为了考察对方的诚意。可行与不可行,需要审查清楚对方的计谋,以洞察双方意见相同或不相同的根源。双方意见有差异时,是离是合都需等待时机,可以顺从对方先按他的意志去办(自己则适时而动)。倘若要“捭之”,最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倘若要“阖之”,最重要的是缜密处事。周详和缜密的可贵在于不被发现和察觉,并且要与“道”相比配。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计算,推测)
。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合于;符合)
权衡度数(测算)
,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捭之,是为了探测对方虚实真假;阖之,是为了争取对方的真诚合作。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对方显露实情,其权衡轻重缓急,然后再为对方做出谋划。圣人因而按照这样的方法为之考虑,其不符合权衡测度的地方,圣人因而只能自行考虑退路了。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nà,接纳,吸收)
之;阖者,或阖而取(得到;获得;接受)
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所以对人使用捭术时,或者使对方能够暴露真情实感,或者让他吐露决策被我们吸取;使用阖术时,或抑制他以便于我们顺利起用他,或抑制他以便于抛弃他不用。捭阖,符合天地之道。捭阖,以变动阴阳,让四季开闭,以化生万物。纵和横,返和出,翻和覆,反与忤,必定由此生出。
捭阖者,道之大化(重大变化)
,说之变也;必豫(同“预”,预先,事先)
审(详究,考察)
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控制)
之以出入。
捭阖,是自然规律的大变化,也是游说之词的变化。必须预先知道捭阖之术的阴阳变化法则,这是游说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口是表达内心想法的门户,心则是人们精神的居所。人的意志、喜好、思虑、智谋,都是通过口这个门户来传出和传入。所以要用捭阖之术来控制讲话,控制言语的传出和传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调和)
,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所谓“捭之”,就是让对方打开心扉、主动说话,这就是阳之道;所谓“阖之”,就是让对方关闭心扉,保持沉默,这就是阴之道。阴阳当调和,结束和开始都要符合捭阖之术。那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等都被归于“阳”类事物,称为“开始”。那说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等都被归于“阴”类事物,称为“终止”。这些在言论时采用“阳”类事物来立说的,都可以称为“开始”,从善的一面去说服对方从事某事,诱导对方采取行动,促使游说成功;这些在言论时采用“阴”类事物来立说的,都可以称为“终止”,从恶的一面去阻止对方实施谋划,使它得到终止。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卑下)
求(打动)
小(小人)
,以高(崇高)
求大(君子)
。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运用捭之术时,要从阴阳两个方面来试探。跟志向高远者(阳)谈论时,以使用上述阳类事物的崇高语言为主;与目光短浅者(阴)谈论时,以使用上述阴类事物的卑下语言为主。以卑下的语言去打动小人,用崇高的语言去打动大人。根据这个方法去游说,就没有试探不出来的真实情感,就没有不听从我们决策的人,就没有不能说服的对象。用捭阖之术可以游说普通的个人,可以游说朝廷的大臣,可以游说请侯国的国君,可以游说周天子。做小事没有内在制约,做大事没有外在阻碍。事情的补益和损害、人的背离和归附、道的背离和返归,都是被阴、阳的变化所控制的。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返还)
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辅佐、帮助)
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通“包”,包容,怀抱)
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谓随物赋形,或方或圆)
之门户(比喻事物的机栝)
。
阳就是活动前进,阴就是静止隐藏;阳动必然显现,阴止必然潜藏。阳返还停止于阴,阴到了极点转化为阳。以阳的方式开展行动的人,靠道德帮助生存;以阴的方式获得宁静的人,要用看得见的行动帮助成就。以阳的方式去求助于阴,要以道德包容对方;以阴的方式去结交阳,就要实际地施以助力。阴阳相辅相成,互为其用,则凭借捭阖。这不但是天地阴阳的规律,而且是游说他人的方法,为万事成败的先决条件,因此被称作“天地万物运行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