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用于句首。表示审慎的语气)
若(顺;顺从)
稽(考察)
古,圣人(指能够深入领会阴阳之道,掌握自然界和社会的本质及规律,并善于利用矛盾,从事政治斗争的人)
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抓住事物的本质,表述事物名称和性质)
,知存亡之门户(比喻事物的机栝)
,筹策(犹筹算。谋划;揣度料量)
万类之终始,达(通晓)
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征兆,迹象)
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事理;规律)
一也。
纵观古今历史,那些圣智之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之所以成为芸芸众生先知先觉的导师,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观察阴阳二气的变化来对事物进行判断,给它们立一个确定的名号,并能够知道其生成、发展、灭亡的途径,洞察万物的变化发展过程,通晓世人的思维规律,观察世上事物、 人事发生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 圣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从古至今遵循的规律都是一样的。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归宿,指不同表现)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始终)
守司其门户,审(详细,周密)
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比较)
其伎(通“技”,技艺,本领)
巧短长。
尽管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但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有的归于阴,有的归于阳,有的柔弱,有的刚强,有的开放,有的封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审查周围事物的发展过程,考察估量旁人的权谋和才能,比较技巧上谁优谁劣。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顺应自然规律)
以牧(统治;主管)
之。审定有无(有没有真才实学)
以其实虚(为人真诚还是虚假)
,随其嗜欲以见(同“现”)
其志意。微排(驳斥)
其所言而捭(拨动启发他说出真话)
反(反对)
之,以求其实,贵(崇尚,重视)
得其指(古同“旨”,旨意,主旨)
;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人的秉性是有差异的,有贤良与不贤能,有智慧与蠢笨,有勇敢和怯懦。根据每个人的秉性,可以起用,也可以闭藏不用;可以举荐,也可以废黜;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要顺应人们的不同秉性分别对待他们。想要看清一个人,就要考察他有没有真才实学,对人是真诚还是虚假,并顺应他的喜好来发现其真实想法。适当地驳斥他的言论,启发他说出真话后再加以反对,以便得到实情,了解到他的主旨;先 “阖”后“捭”,从而了解对方所说的善恶利害。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实情;真情)
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推究根源)
其同异。离合有守(等待)
,先从其志。即(假如,倘若)
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赶得上;比配)
。
如果对方闭口不说,就要想办法让他开口,以便了解他追求的利益点所在。或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显示给对方,或将自己的真实情况隐藏起来。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是为了博取对方的信任,将真实情况隐藏起来是为了考察对方的诚意。要想区分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就要审查清楚对方的计谋,洞察双方意见相同或不相同的根源。双方意见有差异时,要先纵容他,让他按照他自己的意志去办事,我方则适时而动。如果要采取积极行动,最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如果要静止隐藏,最重要的是缜密处事。周详和慎密的可贵在于隐藏,隐藏的最佳效果就像“道”一样微而不显。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计算,推测)
。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合于;符合)
权衡度数(测算)
,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对人使用捭阖之术,或是为了探测对方虚实真假,或是为了争取对方的真诚合作,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对方显露实情,权衡比较谋略的得失,然后再顺其所想为对方做出谋划。圣人也是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考虑的,如果是不合适的谋略,圣人也只能自行考虑谋划了。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nà,接纳,吸收)
之;阖者,或阖而取(得到;获得;接受)
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所以,对人使用捭阖之术时,或者使对方能够暴露真情实感,或者让他吐露决策被我们吸取;或抑制他以便于我们顺利起用他,或抑制他以便于抛弃他不用。捭阖之术,以与阴阳之道相符合为主旨。捭阖使阴阳二气发生变化,阴阳变动产生四季,使万物生长发育。纵和横,返和出,翻和覆,反与忤,都是事物阴阳的具体表现,都可以根据捭阖原则来区别、说明它们。
捭阖者,道之大化(重大变化)
,说之变也;必豫(同“预”,预先,事先)
审(详究,考察)
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控制)
之以出入。
捭阖是自然规律的变化,也是游说之词的变化。人们必须预先知道捭阖之术的阴阳变化法则,这是游说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口是表达内心想法的门户,心则是人们精神的居所。人们的志向愿望、爱好欲望、思索考虑、智慧谋略,都是通过口这个门户来表达。所以,要用捭阖之术来控制讲话,控制言语的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调和)
,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所谓“捭之”,就是让对方开口、让对方说话,这就是阳之道;所谓“阖之”,就是让对方闭口,让对方沉默,这就是阴之道。阴阳两个方面要调和,运用有节,结束和开始都要符合捭阖之术。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嗜 好、财货、得意、情欲等都被归于“阳”类事物,称为“开 始”。而死亡、忧患、贫贱、羞辱、毁弃、损伤、失意、灾 害、刑戮、诛罚等都被归于“阴”类事物,称为“终止”。那些在言论时采用“阳”类事物来立说的,都可以称为“开始”,因为他们用这类美好的语言去说服对方从事某事,诱导对方采取行动,促使游说成功;那些在言论时采用“阴”类事物来立说的,都可以称为“终止”,他们用这类今人厌恶的语言和消极不利的因素去阻止对方谋略实施,使它得到终止。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卑下)
求(打动)
小(小人)
,以高(崇高)
求大(君子)
。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运用捭之术时,先要从阴阳两个方面来试探。与品行高尚的人讲话时,内容要崇高;跟品行卑劣的人讲话时,内容要卑下。下与小,均为阴,所以我们用卑下的阴言去打动小人;高与大,均为阳,所以我们用崇高的阳言去说服君子。根据这个方法去游说,就没有试探不出来的真实情感,就没有不听从我们决策的人,就没有不能说服的对象。用捭阖之术可以游说普通的个人,可以游说大夫,可以游说请侯国的国君,可以游说周天子。任何事情不管是小至极点,还是大至无穷,均不能局限于本身,要有辨证观点和全局眼光,事情的损害和补益、人的离去和接近、道的背离和归属等行为,都是被阴、阳的变化所控制的。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返还)
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辅佐、帮助)
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通“包”,包容,怀抱)
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谓随物赋形,或方或圆)
之门户(比喻事物的机栝)
。
阳就是活动前进,阴就是静止隐藏,阳动必然显现,阴止必然潜藏。阳返还停止于阴,阴到了极点,就会转化为阳。凭借阳气活动的人,要靠道德来互相感化;凭借阴气隐藏的人,要用可以看见的行动互相帮助。从阳的方面去追求阴,要以道德包容对方;从阴的方面去接近阳,就要显现出来实际去做。 阴阳相辅相成,互为其用,集中体现在捭阖之术上。这就是天地自然界以及人世社会中的阴阳之道,这就是游说他人的根本原则。捭阖是万事万物的既定法则,因此被称作“天地万物运行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