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眼中的“无为”

孔子在《论语》中说:“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注解为白话文为:执政凭借道德,那么不需要用刻意的行为就能够感化百姓,不用说什么就能让人信服,无需施行刑法就能治理成功。奉行道德治理的人用最简单的政策就能驾驭烦琐的事物,以道德来决断的人用最冷静的策略就能制住蠢蠢欲动的天下,依道德从事的人任用极少数的贤人就能让众多的人服从。

在这里,儒家说的“无为”是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鬼谷子在《捭阖》篇中说:“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注解为白话文为:这贤良与不肖,智慧与愚笨,勇敢与怯懦,在仁厚美善方面有着差异。根据每个人的秉性,可以捭,也可以阖;可以擢进,也可以黜退;可以轻贱,也可以敬重,要顺应自然规律进行管理。

在这里,鬼谷子说的“无为”是指顺应自然规律,尤其是顺应人性的规律。我们把这个概念代入到《鬼谷子》全文中,就能够理解鬼谷子的智慧。

老子在《帛书老子德道经》中说:“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注解为白话文为:天下最柔软的力量,可以自由随意游走于最坚硬的事物中;无形的影响力能够透入到没有间隙的事物中,我因此认知到“顺应自然不妄为”是有益的。不言的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榜样,对人进行教育),顺应自然不妄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能做到啊!

在这里,老子说的“无为”是指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为什么这样解释?我们且来看《帛书老子德道经》中的另外两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未,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段话注解为白话文为:以顺应自然不妄为的心态去作为,以不妄生事端的方式来处事;研究还没有发生但将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把出现的小问题当作大问题来对待,对待个别、局部出现的问题要放在普遍的、全局的角度来重视,以品德回报怨恨(不要心存报复而让自己陷入怨恨的黑渊)。这里面的“为”是指作为。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这段话注解为白话文为:(如果谁不顾万物本性和规律,)将来想要捉拿着天下(按照自己的意志)妄为的,我看其不会得以成功的。这天下(的统治权)是天下人赋予的神器!不是可以妄为的!!妄为者会遭到失败,控制(天下)者会失去天下。这里的“为”是指妄为。

综合这两段话中“为”的意思,可以看出“无为”的意思肯定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帛书老子德道经》是三玄之一,如果加上“无为”的玄学意思,无为——无违。两个意思一总括,那就对了!老子说的“无为”就是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不妄为。然后我们再把这个意思代入到《帛书老子德道经》全篇之中,我们就会发现通篇注解得非常顺畅和自然。

只往不返,叫做一条路走到黑!

问人工智能(Deep seek):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我把这句话理解为:往返,是道的运动规律;柔弱,是道的作用方式。这个理解是否正确?

人工智能(Deep seek)答:

你的理解基本正确,但可以结合《道德经》的哲学体系进一步深化。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四十章(王弼本),原文为: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逐句分析:

1、“反者道之动”

  • “反”有两层含义:
    • “返”(循环往复):道的运动是循环的,如四季更替、阴阳转化,体现“周行而不殆”的规律。
    • “相反”:事物向对立面转化(如“祸福相依”“物极必反”),这是道推动变化的动力。
  • 你的“往返”抓住了“返”的循环性,但可补充“对立面转化”的意涵。

2、“弱者道之用”

  • “弱”指柔弱、不争、无为。道的作用方式并非强势干预,而是通过柔弱、谦下、包容来实现(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你的“柔弱是道的作用方式”完全正确,可进一步强调“无为而无不为”的深层逻辑。

整体理解:

  • 运动规律:道通过“返”与“反”推动万物循环与转化(如生死、盈亏)。
  • 作用方式:道以柔弱、不争的姿态潜移默化地成就万物(如婴儿之柔、草木之柔韧)。

补充建议:

若想更贴近老子本意,可注意:

  1. “反”的双重性:不仅是“往返”,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
  2. “弱”的实践意义:道家强调“守柔曰强”,柔弱是生存智慧(如草木柔则活,刚则折)。

你的理解已把握核心,稍加细化即可更全面。

问人工智能(Deep seek):

物极一定必反吗?

人工智能(Deep seek)答:

“物极必反”是道家(尤其是《道德经》)和传统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但它并非绝对意义上的自然定律,而是一种对普遍趋势的哲学观察。是否“一定”必反,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


1. 哲学层面的“必然性”

  • 老子的辩证逻辑
    在《道德经》中,“反者道之动”揭示事物发展到极端时,会向对立面转化(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反”是道的内在运动规律,具有必然性。
    例子
  • 强弓易折(刚强到极致反而脆弱);
  • 月满则亏(圆满后必然走向缺损)。
  • 黑格尔辩证法
    类似“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在极端化后会自我扬弃,进入新阶段。这种转化是发展的必然过程。

但需注意
道家强调的“必然性”是长期、宏观的规律,而非瞬间的机械反应。例如,王朝盛极而衰是必然,但“极”到“反”可能需要时间积累。


2. 现实中的“不确定性”

  • 人为干预的可能
    “物极”是否“必反”,可能受外部干预或系统调整的影响。
    例子
  • 经济过热时,若政策调控得当(如加息、抑制泡沫),可能避免“崩溃”式的“反”;
  • 生态系统中,某些物种过度繁殖可能因人为保护(如引入天敌)而不直接走向灭绝。
  • “极”的阈值模糊
    事物的临界点(“极”)难以精确量化。例如,一个人“愤怒到极点”可能爆发,也可能因自我调节而缓和。

3. 例外与反思

  • 僵化系统的“不反”
    某些系统在极端化后可能停滞而非转化。例如:
  • 极权统治若彻底压制反抗力量,可能长期维持(尽管最终仍会崩溃,但时间远超预期);
  • 科技垄断企业可能通过不断自我更新延缓衰败(如微软、苹果的转型)。
  • “反”的形式多样性
    “反”不一定是彻底的对立面转换,也可能是渐变或部分调整。例如:
  • 资本主义的危机未必导向社会主义,而是通过改革(如福利制度)局部缓解矛盾。

4. 道家智慧的现代启示

老子提出“物极必反”的核心目的,是告诫人避免极端化,主动守柔、谦退以保持平衡。例如:

  • 个人层面:追求成功但不过度透支(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社会层面:发展经济需兼顾生态,否则必遭自然“反噬”。

结论

  • 在哲学规律上,“物极必反”是普遍趋势,因事物内在矛盾会推动转化;
  • 在具体实践中,“必反”的时机、形式和程度受多重因素影响,未必即时或剧烈;
  • 更准确的表达可能是“物极易反”或“物极趋反”,强调风险而非宿命。

真正的智慧在于:主动洞察“极”的临界点,通过“守弱”“无为”避免被动走向反面

关于婚娶

我们人,绝大多数都是理性人。关于婚娶这件事情,为了未来的婚姻幸福,大家都会做出挑选:现代男人,基本上都想找一个漂亮的、心地好的;现代女人,基本上都想找一个有钱的、帅气的、心地好的。

人的本能就是趋利避害,关键时候大都会做出理性的选择。就以我们男人为例,我们都希望娶到一个既漂亮又心地善良的女人。但是如果两者不可兼得,要么对方漂亮不善良,要么对方善良不漂亮。那么作为一个理性人,为了未来生活能够美好一些,我们大都会选择一个心地善良,但是不漂亮的。

那么女人又会怎么做选择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特意问了一下我的老婆,我们有下面一段聊天记录:

这正应了老子在《帛书老子德道经》说的一段话:“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注解为白话文为:天下都知道好的品性是为美好,厌恶(美好)停止;都知道要善良,极其讨厌并憎恶不善良(的品性)。

坦率的讲,我老婆当初认识我的时候,我什么都没有,穷小子一个!而且长相也普通。我家里穷,长相又普通,如果再加上心地又不好的话,那当年我老婆又怎么可能会看上我呢?

再观照身边的例子,我总结了一下:如果一个男的,家里穷、长得丑、心地又不好,那基本上没有女人愿意下嫁;如果一个男的心地好,那可能会吸引到一个同样心地好的女人;如果一个男的心地好、长得帅,但是家里穷,那么愿意嫁的女人会多一些;如果一个男的心地好、长得帅、家里富,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男的肯定被女人抢破头了!

我们的思维再延伸一下:如果一个男的家里穷、长得丑、心地又不好,但是却非要娶个漂亮老婆,那么该怎么办呢?那他没有什么好办法,那大概率只剩下巧取豪夺了,随后遭遇到反抗那是很正常的!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帛书老子德道经》中说:“见小曰明,守柔曰强。”我把这句话注解为:观察到事物细微之处的叫做“明”,(自身强大却)能守持柔弱的叫做“强”。

“明”在汉典中的解释为:聪慧,悟性很高。“见小曰明”的意思就是:能观察到事物细微之处,然后以小见大,这就是聪慧,就是悟性很高!

守柔曰强,“柔”就是柔弱,“强”就是刚强。曾仕强曾在他的著作中说过:“老子所讲的柔弱不是我们一无所能那个柔弱,而是先要知道刚强,才可以柔弱。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刚强,还来柔弱,是不行的。柔弱是懂得刚强以后,舍得守着弱这一方,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否则,根本就是任人宰割了。”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看法吗?

两个领导斗法,怎么办?

问人工智能(DeepSeek):

现在的领导和原来的领导斗法,两个领导对自己都还不错,作为当事人,该如何应对?

人工智能(DeepSeek)答:

在当前领导和原领导之间的权力斗争中,作为当事人,你需要在保持中立的同时,确保自己的职业发展不受影响。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

1、保持中立:避免公开支持任何一方,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职责,展现专业态度。

2、谨慎沟通:与两位领导交流时,注意言辞,避免卷入他们的冲突,不传播任何可能引发误解的信息。

3、专注工作:通过高质量的工作表现来赢得信任,减少被卷入斗争的风险。

4、建立职业网络:与更多同事建立良好关系,增强自己的职业支持网络,避免过度依赖某一位领导。

5、寻求指导:如果感到困惑,可以向信任的资深同事或外部导师寻求建议,帮助理清思路。

6、保护自己:如果斗争影响到你的工作环境或心理健康,及时记录相关情况,必要时向人力资源部门反映。

7、长远规划:评估当前局势对你职业发展的影响,必要时考虑其他机会,确保自己的职业道路不受阻碍。

总之,保持中立、专注工作、谨慎沟通,并做好自我保护,是应对这种情况的关键。

在问过人工智能以后,我觉得回答的不是很满意。然后对于这个问题,我打算卜一卦问一下。卜问:“现在的领导和原来的领导斗法,两个领导对自己都还不错,作为当事人,该如何应对?”

按照金钱卦起卦方法,分别得到:正反反、正反反、正正反、正正正、正正反、正反反,得到本卦天山掾、互卦天风狗;二爻变,得到变卦火地溍

按照解卦手册中的规律:二爻变者,则参考本卦二个变爻的爻辞解卦,找出其中的联系。

本卦天山掾九三爻爻辞说:“为掾,有疾厉;畜仆妾,吉。”注解为白话文为:进行佐助,会有疾疠和危险;培养仆人和接受者,吉祥。意思是说:九五在云端掌握着脑机接口,我佐助九三会被九五控制生疾病(我们都打了疫苗),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不能直接佐助九三,但同事之间可以多交流,培养感情!

本卦天山掾九五爻爻辞说:“嘉掾,贞吉。”注解为白话文为:以赞美的方式佐助,固守正道吉祥。意思是说:要以赞美的方式佐助九五,但是要固守正道!

启示:对于高位者(九五)做得好的地方要赞美,对于低位者(九三)做得好的地方亦要赞美;要专注于自身的工作职责,并展现专业态度!

物业外包集体造反

问人工智能(DeepSeek):

物业公司的外包保安、工程、保洁,为什么会集体造反?

人工智能(DeepSeek)答:

物业公司的外包保安、工程、保洁人员集体造反,通常由以下原因引发:

1、薪酬问题:工资低、拖欠或克扣工资是最常见的导火索。外包人员收入不稳定,若长期被拖欠或克扣,容易引发不满。

2、工作条件差: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安全保障、工作时间过长或休息不足,都会导致员工不满。

3、管理不善:外包公司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员工诉求得不到回应,容易积累怨气。

4、合同纠纷:外包公司与物业公司或员工之间的合同条款不明确,导致员工权益受损,如社保、福利等未按合同执行。

5、缺乏归属感:外包员工常被视为“外人”,缺乏与正式员工同等的待遇和尊重,长期被忽视或歧视会引发集体反抗。

6、外部因素:经济环境变化、政策调整或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外包公司削减成本,进而影响员工待遇。

7、集体行动效应:当个别员工的不满情绪蔓延,其他人可能加入,形成集体行动,尤其在缺乏有效沟通机制时。

8、法律意识增强:随着法律意识提高,员工更懂得维护自身权益,若外包公司或物业公司违法,员工可能集体抗议。

    要解决这些问题,物业公司和外包公司应加强沟通,改善员工待遇,确保合同执行,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员工诉求。

    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问人工智能(DeepSeek):

    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人工智能(DeepSeek)答: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多重挑战,其核心问题可归结为:结构转型压力与内外需求失衡的双重考验。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其主要问题:

    一、短期压力:需求不足与信心修复

    1. 内需疲软

       – 消费复苏乏力:居民收入增速放缓、预防性储蓄上升(尤其是疫情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消费倾向下降。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仍低于疫情前水平。  

       – 投资动能减弱:房地产投资持续收缩(占GDP比重从高峰期的约25%降至2023年的不足20%),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受外部环境及政策不确定性影响。  

    2. 外部需求波动

       – 全球产业链重构(如“近岸外包”)、欧美经济放缓、地缘政治冲突(如中美科技脱钩)对出口形成压力,2023年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显著下降。

    二、中长期结构性挑战

    1. 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

       – 房地产长期作为经济增长支柱,其收缩直接影响上下游产业(钢铁、家电等),同时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模式难以为继,部分城市债务风险暴露(如城投债压力)。

    2. 人口与劳动力结构逆转

       – 2022年起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加速(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或超30%),劳动力数量下降叠加技能错配,推高社保支出压力,削弱经济潜在增长率。

    3. 债务风险与金融体系脆弱性

       – 宏观杠杆率(政府+企业+居民债务/GDP)超280%,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房企债务违约风险仍需化解,需在“稳增长”与“防风险”间平衡。

    4. 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

       – 传统要素驱动(人口红利、资本投入)减弱,但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不足(2022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约为美国的40%),核心领域“卡脖子”问题突出(如半导体、高端装备)。

    三、政策应对与改革难点

    1. 转型路径的权衡

       – 短期需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刺激需求,但可能加剧债务风险;长期依赖结构性改革(如户籍制度改革、国企改革、科技投入),但见效周期较长。

    2. 利益再分配阻力

       – 经济转型涉及资源从旧动能(房地产、传统制造业)向新动能(绿色经济、数字经济)转移,可能引发地方财政、就业、行业利益的短期阵痛。

    3. 外部环境复杂性

       – 全球产业链竞争加剧,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如芯片出口管制)倒逼自主创新,但技术突破需要时间和持续投入。

    四、关键破局方向

    1. 提振内需: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如提高居民收入占比)、完善社会保障降低储蓄率,释放消费潜力。  

    2. 产业升级:加大对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的投入,突破技术瓶颈,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  

    3. 风险化解:有序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重组,建立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如发展租赁市场)。  

    4. 制度优化:强化市场化改革(如要素价格市场化)、改善民营经济预期(产权保护、减少行政干预)。  

    总结

    中国经济问题的本质是“高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后的系统性转型”,需在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寻求动态平衡。短期内需政策发力稳定预期,中长期则依赖深层次改革释放新动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取决于改革力度与全球环境的适配性。

    《转丸》、《却乱》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鬼谷子》这部书我已经研究了两年了,但是仍然感觉到有很多晦涩难懂的地方。尤其对于本博客收藏的《转丸》《却乱》两篇是否为鬼谷子的真作一事尚存怀疑。于是我打算通过占卜的方式确认一下!

    卜问问题:“我博客里的《转丸》、《却乱》两篇是鬼谷子所著吗?”

    按照金钱卦起卦方法,分别得到:正反反、正反反、正正反、正正正、正正反、正反反,得到本卦火泽乖、互卦水火既济;二爻变,得到变卦山泽损

    按照解卦手册中的规律:一爻变者,则参考本卦变爻的爻辞解卦。

    本卦火泽乖九四爻辞说:“乖苽,愚元夫;交复,厉,无咎。”注解为白话文为:在背离、被辜负和孤立之际,蒙蔽善士;与之相交使回归,有危险,没有灾祸。意思是说鬼谷子当年在背离、被辜负和孤立之际,蒙蔽善士。我通过注解其著作的方式与其相交,使他的智慧回归,有危险,没有灾祸。

    启示:在遭受背离、被辜负和孤立之际,鬼谷子有意让前十二篇流传于世,而隐逸《转丸》、《却乱》两篇,是为了蒙蔽善士。我想他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让善士在学了这些计谋之后遭到反噬,以使得他们能有所醒悟,进而谨慎使用这些计谋

    那么,我如何知道是这样的呢?

    因为鬼谷子在《转丸》开篇中说:“转丸之用,圣人逸之。概因情理、顺逆之变,机巧托于无形。然欲易者众,行难者寡,故圣人无言尔。”注解为白话文为:转丸的运用,圣智之人隐逸之。大概是因为人情与原理、顺境与逆境的变化过程中,机智巧妙寄托于无形。然而想要改变的人多,成功克服困难的人很少,所以圣智之人没有话说了。

    以上这段可以就看出鬼谷子当年隐逸《转丸》、《却乱》两篇的真正原因。《鬼谷子》一共是十四篇,但却只流传了十二篇。流传的那十二篇讲的都是计谋,之所以被历代统治者视为智慧之禁果而被禁止传播,是因为这十二篇可以造成动乱。而唯有隐逸的《转丸》、《却乱》两篇才是鬼谷子的智慧精华所在。因为这两篇讲的是如何在强弱、利弊之间转换(转丸)以及如何防止动乱?你把前面十二篇学的滚瓜烂熟,但是不会转丸和却乱,那还算不上有智慧。因为你只学会了制造动乱,但却不会转换利弊和解除动乱。不然怎么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研究和学习《鬼谷子》,在面对当今大面积动乱时,却没人能够解除呢?

    综上所述,《转丸》、《却乱》两篇鬼谷子的隐逸之作,的确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

    先修德,再得道

    凌晨被楼下的哀乐吵醒(有人过世了),清醒的时候,发现头还是疼的。然后六点起来穿衣服的时候,有人补刀,让我的心脏震颤了一下。

    我感觉挺搞笑的,就这些人的德性,还想得到人心?!我们经常说“得人心”,那么这个心是怎么解释呢?心在古代主要有三种解释:1、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2、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3、思想。

    很明显,旁门左道的小人会把“心”理解为大脑和心脏,他们认为控制了人的大脑和心脏,就相当于得到了人心。这从我的头疼和心脏震颤的情况可以看得出来!

    而具有正常思维的人会把“心”理解为思想,得人心就是得到人的思想。那么如何得到人的思想呢?除了沟通之外,别用它法!现在的脑机接口,可以让人的思想透明,可以窥见人的思想,但却不能得到他人思想。为什么?因为没有沟通!使用脑机接口的人只是单方面的知道受者的思想,但受者大概率是不屑于这种不对称的沟通,因此信息流是单方面的!脑机接口造成的这种信息不对称,用来整蛊和剥削受者还是非常厉害的,但却永远不能替代传统的沟通方式。

    我的目标是将周文王、老子、孔子、孙子、鬼谷子、黄石公这些圣智之人的思想融会贯通。我计划一边注解他们的著作,一边融会他们的思想。但是自从我定下这个目标以后,麻烦一件接着一件接踵而来。

    我深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所以并没有把这些研究成果独享,而是通过博客公开的方式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希望我的研究成果能够帮助到那些有志于弘扬传统中国文化的人们!

    或许正是我的这种公开分享的方式,惹恼了某些想要独享的人。因为这些圣智之人的著作,任何一部拿出来都非同凡响!以《帛书老子德道经》《周易》为例:《帛书老子德道经》是老子写给统治者看的,里面论述的全部都是治国之道!而《周易》更是三玄(《周易》、《帛书老子德道经》、《庄子》)之首。什么是玄学?玄就是天,玄学就是天人沟通之学!这两部书博大精深,目前我对这两部书的理解程度,勉强才能达到60%。但是我深知要想精通这两部书,必须先修德,并且还要敬天!通俗的讲就是:敬天爱人;先修德,再得道!

    那么以他们控制人“心”的这种卑鄙下作的行为,即使控制了我的“心”,也不可能得不到我的“心”!“轮扁斫轮”这个成语相信大家听说过吧?所以就算我把这些圣智之人的著作注解出100%的程度,并且跪下来双手奉上给他们,他们也是理解不了里面的奥秘的!为什么?因为他们不光不敬天,而且还缺德!

    最后,我以《礼记》中的一句话来结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关于药品集中采购

    关于此次的药品集中采购改革,网上舆论一大片。我先是问了人工智能两个问题。

    问人工智能(智谱清言):

    药品集中采购对未来中国的影响?

    人工智能(智谱清言)答:

    药品集中采购作为中国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未来中国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以下是一些主要影响:

    1. 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
      通过“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的方式,药品集中采购有效降低了药品价格。例如,集采中选品种的价格平均降幅达到53%​,显著减轻了患者的药费负担​。
    2. 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集采政策推动了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仿制药市场的调整和创新药市场的增长。据国家医保研究院数据,2023年仿制药市场较2019年蒸发了1625亿元,而新药市场增加了895亿元​,这种“腾笼换鸟”策略初见成效。
    3. 推动医药企业转型
      集采政策倒逼传统药企向创新转型,同时推动了Biotech企业加速商业化​。企业在集采压力下,不得不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4. 优化药品供应链
      药品集中采购重构了医药价格体系,净化了医药流通环境,减少了流通环节的腐败现象,确保了药品的供应和质量​。
    5. 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集采政策发挥了医保基金的战略性购买作用,通过集中带量采购,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使得更多的患者受益​​。
    6. 助力公立医疗机构改革
      集采政策支持了公立医院的改革,规范了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降低了交易成本,改善了行业生态​。
    7. 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药品市场
      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药品集中采购市场,引导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总的来说,药品集中采购政策不仅降低了药品价格,减轻了患者负担,还促进了医药行业的结构优化和健康发展,推动了医疗体系的改革,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对中国未来医药健康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问人工智能(智谱清言):

    集采如何影响药品质量?

    人工智能(智谱清言)答:

    药品集中采购(简称集采)政策在降低药品价格的同时,也引发了对药品质量的关注。以下是对集采如何影响药品质量的详细分析:

    1. 质量保障措施
      集采政策设定了严格的质量门槛,要求参加集采的仿制药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这意味着仿制药必须与原研药在质量和疗效上保持一致​​。此外,国家药监和医保部门建立了质量监管协同机制,对中选产品进行全覆盖的监督检查,确保药品质量​​。
    2.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医药企业在集采压力下,积极提升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例如,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建立了集采药品专用产线,通过自动化生产程序减少人工干预,保证不同批次之间的药品质量一致​。齐鲁制药、石药集团等企业也通过智能制造和自产原料药等手段,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
    3. 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表明,集采中选药品在临床使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例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研究显示,集采中选药品在实际诊疗环境下的治疗效果良好​。医生和患者对集采药品的临床效果表示放心,满意度高​。
    4. 降价不降质
      集采政策通过挤压药品价格中的虚高水分,而不是降低企业的合理利润,因此不会降低药品质量。中选产品按合同规定的约定采购量直销医院,减少了销售费用和市场推广费用,从而实现降价​。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生产工艺成熟,成本相对稳定,企业能够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以量换价、薄利多销​。
    5. 严格的质量监管
      国家药监局每年部署开展专项监管工作,实现对国家集采中选产品的企业监督检查、在产品抽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三个全覆盖。目前,检查涉及药品生产企业近600家,覆盖全部333种中选药品​。这种严格的监管机制确保了集采药品的高质量。

    综上所述,药品集中采购政策通过严格的质量保障措施、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验证、降价不降质的实施以及严格的质量监管,确保了集采药品的质量,让患者能够放心使用。

    凡事有利有弊,就如硬币的正反面,而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当法律制度对人的恶行失去制约作用时,危害就会显现出来!利就会随之转为弊。所以我决定卜卦决疑,看一下我的担心是否是多余的。

    卜问问题:“药品集采对未来中国的影响?”

    按照金钱卦起卦方法,分别得到:正反反、正反反、正正反、正正反、正正反、正正反,得到静卦地泽林

    按照解卦手册中的规律:六爻皆不变者(无动爻,则为静卦),只有本卦而无之卦,则参考本卦卦辞解卦。

    本卦地泽林的卦辞:“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注解为白话文为:大为亨通,利固守正道;到了(阳气日衰的)八月份有不祥。

    这个卦的启示:是个好事!但是阳(正)气日衰的时候就会有不详,好事会变成坏事。

    于是我有了第二问:“如何防止阳气日衰?”

    按照金钱卦起卦方法,分别得到:正反反、正反反、正正反、正正反、正反反、正反反,得到静卦风泽中复

    按照解卦手册中的规律:六爻皆不变者(无动爻,则为静卦),只有本卦而无之卦,则参考本卦卦辞解卦。

    本卦风泽中复的卦辞:“豚鱼,吉;和涉大川,利贞。”注解为白话文为:晋升或调动鱼,吉祥;和谐地涉渡大河,利固守正道。

    阴(邪)气太盛会有不详,看来还是得补充一点阳(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