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货真价实的千古仁君,所以他的所有手下都没想到会被杀。
你看他对待政敌的态度就知道了。
陈友谅,那是生死仇人啊,跟他打了十年不止,最后陈友谅战死,朱元璋居然哭得抱头痛,把人葬得好好的,还亲自写碑。
张士诚,打得你死我活,死后也没剖尸灭祖,墓好好埋着,后人也没赶尽杀绝。
明玉珍*那边的儿子,还送去高丽养老。
谁这么干?哪个皇帝会对敌人这么讲情分?
这不是虚伪,这是他真的讲感情。
可问题就出在这,他对敌人仁至义尽,对兄弟更是情分到骨头里。
他早年是乞丐出身,吃过饿饭、要过饭,知道苦日子怎么熬过来的。
所以当他有了点势力,身边的人,他都当亲兄弟一样对待。
可他没想到,这帮人不是亲兄弟,是山头,是大佬。
他们跟他一起打天下,不是因为他这个人,而是
因为这个局有肉、有戏、有盼头。
他们不是臣子,是盟友,是带兵吃粮的大军阀。他们看上的是利益,不是忠诚。
他年轻时能压得住,是因为他手里有刀、前线在打仗、全国乱着,谁也不敢动。
但等到江山定了,敌人死的死、降的降,这帮人反倒开始动心思了。
他们开始讲功劳、分地盘、建班底,有些人甚至开始在地方上收买人心,兵权财权全掌着,根扎得比皇帝还深。
朱元璋不是没看见,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心里想的是,等朱标接班,这局就稳了。朱标是他亲手教出来的,是他最大的希望,仁厚有威信,武文双全。
他甚至在心里认定了,大明的根,能靠朱标扎下去。
可就是这个朱标,突然死了。
你说是病死的?
风寒?
谁信?
堂堂太子,出巡回来,身强体壮,说没就没,连句遗言都没留下。
朱元璋信不过,他自己都不信。
不是他多疑,是这个局太怪。
他一个皇帝,他的太子,居然会“突然病死”,而且所有侍从、所有医官,竟然全都说“没问题”。这事说出来,就像有人专门把绳子挂在了他心头。
他知道,这不是病,是局,是有人不想让朱标接班,是有人在动手。
他刚想调查,秦王朱樉也死了。
这个儿子,是他安排在西安的,是镇西大将,是另一个储备人选。
死因?
中毒,尸体发黑,连掩饰都懒得掩饰。
再不久,晋王朱㳇又死了,也是壮年暴毙。
一个两个三个,全是手握重兵、可堪大用的儿子,全是死得蹊跷,死得古怪,死得让人背脊发凉。
你说这是天意?
这是巧合?
这不是巧合,这是斩草,这是清场。
他看明白了,他还能在的时候,对方就已经敢动太子、敢下毒、敢谋划,那等他死了呢?
他的太孙朱允炆,那是个十几岁的小孩,读书不错,心性也还单纯,可你让他面对这帮人,他能撑得住吗?
连他最疼的儿子都护不住,你指望他孙子靠什么来镇得住局?
他那时候已经六十多了,眼睛开始花了,身子也不比从前。
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
他想过立燕王朱棣,毕竟有威望、有兵有才,可他一想起马皇后,一想起朱标,心就软了。
他觉得这是对不起长子,对不起发妻。
他终究还是立了朱允炆。
可他知道,他这个决定一出,就是拿孙子当诱饵,放到狼窝里。
他自己建的局,他自己清不完的尾巴,到头来全得这个孩子去面对。
他不忍。
他没法看着孙子送命。
怎么办?
他只有一条路。
杀得干干净净。
蓝玉,兵权在手,杀。
胡惟庸,集团盘根,杀。
李善长,资历太老,杀。
他不是不知道这些人曾救他性命、帮他打江山,他知道,他比谁都记得。
他杀这些人,不是因为他们不忠,而是因为他不知道他们哪天会变得不忠。
他来不及甄别了,他老了,他快死了,他没时间了。
这时候你再去想“宽仁”二字,是害人。
他不狠,死的是朱允炆,是他的子孙,是老百姓,是大明这摊子江山。
有人说他杀功臣是滥杀,是报复,是不念旧情。这话你听听就好。
一个念旧情的人,才会撑着不杀撑了几十年。一个没情的人,早就挥刀了,哪还等朱标死了才动手?
有人说他杀得太多,可你看他杀的都是谁?是那帮在地方扎根几十年、不听调令、私下调兵、秘密筹粮的人,是那帮嘴上说“听圣上号令”,私下却收买人心、结交宗室的人。
你让这种人活着迎接太孙?
开什么玩笑。
他不是狠,他是怕。
他怕的不是政变,是怕他死后这片土地又回到群雄割据、民不聊生、战乱四起的样子。
他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不是为了拿来被这帮人分掉的。
他要的是朱家天下,是太孙顺利接班,是大明二百年太平。
可他知道,他要的不可能靠讲道理得来。
他太懂人了,他知道这世上的人心,最讲的不是义,而是利。
他再仁,再讲感情,都架不住利益翻脸。
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哪怕背负万世骂名,也要把毒根一刀一刀砍掉。
你说他最后痛不痛?
他最疼的儿子死了,他最信的兄弟一个个自己亲手砍了,他想留的制度还是没守住。
他死后,朱棣掀桌子,靖难之役打得风雨飘摇。他最怕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这一生,打过多少仗都没输过,最后却输在了人心。
但你真能说他错了吗?
你要是站在他的位置,你会怎么选?
你能忍着眼瞎,听着风声,一个个兄弟清点、儿子入土,最后把一个还没成年的孙子送上皇位,对着一群野心勃勃的大佬们说:“你们得守规矩”?
他信不过人,他太了解人。
朱元璋杀功臣,不是为了巩固皇权,不是为了自保,而是为了给太孙一个有机会活下去的起点。他一刀刀砍下去的,是一群可能在他死后让朝堂翻盘的人,是一整套旧时代的腐朽思维,是“我打天下,我说了算”的那种王朝毒瘤。
可他终究没砍干净。
地主没杀够,文官没清透,制度也还留了漏洞。东林党后来崛起、文人集团玩道德、玩清流、玩笔仗,皇帝一个个被架空,国家一步步被抽空。到崇祯上吊那天,其实都在重复他早就看见的局。
朱元璋狠,但他不是为了自己狠。
他狠,是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不狠,别人就会更狠。
他不动刀,后人就得拿命来填。
他不是一个“仁圣”皇帝,他是一个明知道世道有毒,却还敢亲手去刮骨疗毒的人。
他活得粗糙,但活得清醒。
他砍的是旧秩序,是人心里的那点侥幸,是“靠功劳夺天下”的幻想。
他想要的是一个皇帝说话能管用的国家,是一个子孙能稳坐江山的江山。
所以到今天你再骂他“狠”,我只想问一句,如果你是他,你看着你最疼的儿子、最有能力的儿子、最重要的儿子,一个接一个地死得蹊跷,你还会犹豫吗?
他没得选。
朱元璋这一生,什么都能忍,就是不能忍天下再乱,子孙再亡,百姓再苦。
他活着,就替所有人把最脏、最累、最狠的事全干了。
他死后,骂名我来背,但江山你们得给我守好。这才是他最后的狠话。
也是他这一生最后的“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