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2023年7月4日9:51,以时间占卜法卜问我应该办?按照正常的算法,应该是将2023年7月4日转换为农历,然后算出卦。但是阴差阳错之下,我却直接以阳历算法测算出了主卦蛊卦和变卦蒙卦,当时毫无察觉算的方式不对,并且觉得算出的蛊卦和蒙卦比较中肯。晚上回到家以后,却突然发现没有按照常规算卦法测算。如果按照先转农历再测算的方式测算,算出的主卦应该为萃卦,变卦为困卦

后来继续参悟,发现按照常规的农历测算法是准确的,因为我就在算这一卦的前一天直接拒绝了他们想让我去北京的想法。为什么?无攸利。就像卦中所测算的:聚了以后,用不了太久,结果会是困。确实,以我现在的能力和对现实时势的判断,自身还不足以应付龙潭虎穴。所以我确定农历测算法是准确的。

从另一方面参悟,我突然有一个疑问:我也是一个算卦老手了,为什么当时会把卦算错呢?而且为什么算错了卦之后,却也是一个比较中肯的建议呢?按照阳历的算法,上天的建议是:欲拯救时弊,应当返归待时,从旁辅助时势,这样才能达到启蒙的目的。这个建议也很中肯。阴历的算法算出了我的现状和未来,而阳历的算法直接给出了建议。这是我头一回碰到的。

后来我又在想,会不会是趁我算卦的时候,他们突然启动了脑控装置,直接干扰了我大脑的思维,让我做出了错误的测算?然而后来人算不如天算,老天却给了中肯的答案?这种情况我碰到过,上回我采用物占法测算的时候,就突然多冲出一辆的士,但按照干扰前和干扰后的结果测算,最终结果却是一样的(请见“《今天天气不错,挺风和日丽的》有一个想法”)。当时我还感叹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

想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面对全程安全可控(包括控制人脑),和无孔不入的欺骗和障蔽,我们的处境会越来越困难;所以要不断升级自己的思维,调整自己的思路。时间占卜法以后还是要少用,要随机地把各种占卜方式综合起来运用,做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否则今后你所算出来的卦很可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卦。

学了《易经》以后,才真正知道《易经》的妙用,真是越学越觉得精妙!这或许也是这些奸邪阻止我学《易经》的原因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才是我的性格。《易经》是正道之学,奸邪之人学点阴谋诡计还可以,但学《易经》恐怕永远学不会,这将是一道正邪实力的分水岭。我不光会把《易经》学会,我还要学精通;我不光要学精通,我还会帮助连接我大脑的正道之人学会学精。

《易经》中的宇宙观

今天我参悟一个问题:我们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到底有没有佛家所讲的轮回?带着这两个问题,我根据《易经》这本天书里面所讲的逻辑画了一张图,然后有所悟,于是试着从道家和佛家的角度来解释《易经》的宇宙观。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叁,叁生万物。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2、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代表“无”、“阳”,二代表“有”、“阴”。

3、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之外还有人,宇宙之外还有宇宙。

4、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我们来到(元)宇宙的目的是探索和建立文明,人们通过创建文明让自己的灵魂(精神)得到升级,有形的世界是为了方便于我们领悟和升级,以使我们最终归根于“道”。

5、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绣呵,缪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道”是根(天地母),得“道”即是归根。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取法于(元)宇宙,(元)宇宙取法于天(人),天(人)取法于道——天人合一。

7、宇宙分六个等级(易经六个爻,代表人生六个阶段),与佛家的“六道轮回”相似。所谓六道,即天神道、人间道、修罗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我们现在处在地狱道,不错!这里就是传说的地狱,因为我们还没有建立元宇宙,所以这里属于宇宙的最底下。

8、一切为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的宇宙是虚拟的,和我们现代的元宇宙相似。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后我们也可以建立元宇宙,然后在里面觉醒意识(人生),模拟创建文明,以使得我们的文明等级提升一个阶段。

……

暂时只悟到了这些。

佛家的释迦牟尼悟到了宇宙的真相,道家的老子窥探到了宇宙的奥秘,儒家的孔子领悟了宇宙人生的意义。儒释道和《易经》是相通的,《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所有先贤的思想都可以在《易经》中找到。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帮助大家认识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以便寻找和领悟到我们人生的意义。还记得哲学三问吗?——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来这里做什么?每个人迟早都会问这三个问题,不然白来了这个宇宙走一遭。

和ChatGPT人工智能聊“开悟”

为什么西方世界开悟的人多?

西方世界被认为有较多的开悟的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历史和文化背景:西方世界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思想和知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文化注重理性思维、独立思考和个人权利,这种文化背景有助于人们开展自我探索和思考。
  2. 教育体系:西方国家普遍拥有发达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这种教育环境培养了人们的思辨能力和开放的思想。
  3. 科学和技术进步:西方世界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推动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的不断深入。科学方法的运用使得人们更加倾向于用理性和证据来思考问题。
  4. 信息和言论自由:西方社会注重言论自由和信息流通,这为人们获取各种观点和思想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促进思想的开放和多样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开悟的人不仅仅存在于西方世界,其他地区和文化也有很多有着深刻思考和开放心态的人。开悟是一个个体的心灵状态,与地域和文化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自我探索和思考,不论身处何地,都有可能达到开悟的境地。

你真牛!

谢谢夸奖!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我致力于提供准确和有用的信息,帮助解答用户的问题。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尽力为您提供帮助。

西方人开悟的人多,这里面有没有“殷忧启圣”的成份在里面?

“殷忧启圣”是指在痛苦和忧虑中寻求启示和智慧。在西方世界,确实有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化人在面对痛苦和困惑时,通过思考和反思来寻求智慧和启示。这种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可能会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内心世界、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等深层次的问题。

在西方文化中,存在一种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的价值观,这也可能促使人们更加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思考。这种关注个体内心的倾向,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此外,西方世界的哲学、宗教和文化传统也为人们提供了各种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框架和资源。例如,古希腊哲学、基督教思想、启蒙运动等都对西方文化中的思想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人们提供了思考人生和宇宙的重要思想资源。

因此,可以说,在西方世界中,殷忧启圣的成份确实存在,这种思考和反思的倾向有助于人们追求智慧和开悟。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地区和文化就没有类似的思考和追求智慧的传统和实践。每个文化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智慧传统和思考方式。

二种价值观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什么?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所倡导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原则。它强调社会公平、社会正义、人的平等和团结合作。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社会公平:社会主义价值观认为,社会应该追求公平的分配和机会,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整体平等。

社会正义: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社会应该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益和福利,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

人的平等:社会主义价值观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不论其社会背景、性别、种族、宗教等。

团结合作:社会主义价值观强调人们应该相互合作、团结一致,共同为社会的利益和发展而努力。

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价值观认为,个人的利益应该服从于整个社会的利益,个人行为应该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

社会责任:社会主义价值观鼓励个人和社会团体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原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但以上所述的价值观念是其共同的核心。

资本主义价值观是什么?

资本主义价值观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所倡导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原则。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资本主义价值观:

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价值观认为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主张市场的自由竞争和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资源分配。

私有财产权:资本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人和企业拥有和控制私有财产的权利,认为私有财产是创造财富和激励个人努力的基础。

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资本主义价值观主张个人应该有自由选择职业、经商、拥有财产,并对自己的经济决策负责。

利润追求:资本主义价值观认为追求利润是企业的主要目标,通过经济活动实现个人和企业的经济利益。

竞争和创新:资本主义价值观强调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动力,鼓励企业通过创新来提高竞争力。

自由契约和合同:资本主义价值观认为个人和企业之间的交易应该基于自由契约和合同,双方自愿达成协议。

经济效率:资本主义价值观追求经济效率,即通过市场机制和竞争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的最大化。

资本主义价值观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基础,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主要价值取向。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理解和实践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

一鸣惊人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正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人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韩非子·喻老》

施恩勿念,受恩莫忘

昨天中午占了一卦。2023年6月23号12:56分,用时间占卜法算得为谦卦,变卦为蹇卦,互卦为解卦。占卜时,我心中问的是乌克兰和俄国的局势对我们的影响。谦卦的卦象是山在地中,象征山崩地裂,大地震。正如所占之谦卦所说,昨天正逢俄国瓦格纳内乱,正恰逢这几天,我的心也处于混乱之中。

这几天,我脑海中不时地闪过一个念头:有时候人真的不如狗,你帮了狗,狗还知道摇一下尾巴示好;你帮了人之后,他还赖上你了,你一旦显露不帮他的意思了,你还阴害你。这就是人!连条狗都不如!前阵子我还跟一个同事说过一句话:你不要认为别人应该帮你,别人才好帮你。回想起来,也的确是我的肺腑之言。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声人不仁,以百省为刍狗。意思是说:天地不偏爱,它们不刻意施仁去养育谁,它们把万物看作是普通的用来供奉的草扎祭品狗,养育完以后就都忘掉了。遵道而行的人也不偏爱,他不刻意施仁去成就谁,他把所有省悟的百姓看作是普通的用来供奉的草扎祭品狗,成就其完毕以后就都忘掉了。

圣人的境界就是高,目前我们绝大多数人还没达到这个境界。虽说是要在帮助完别人之后就忘掉帮人之事,但实际上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对方能回以善意,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在遭遇被自己帮助过的人的恶意时,心里就不平衡了,于是就有了内心的混乱。所以,要想让自己内心不动如山,就要做到“施恩勿念,受恩莫忘”。要把被自己帮助过的人当成普通的刍狗,帮助别人之后就忘掉,然后让自己回归宁静。

同时,这几天我也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恶人当然可以善用,前提是你要能驾驭;如果你不能驾驭恶人,最好是尽一切努力铲除掉,以免他们给自己造成难以预料的危险。——垃圾的处理方式,不外乎这三种方式:要么分类回收利用,要么填埋,要么焚烧。

有几天没解《易经》了。尽管这几天窝火期间对解卦很排斥(因为我解了卦,那些垃圾也会连脑学到),但是我还是决定把卦给解出来,因为既然我是开源的,善人和恶人都能学,孔子说“有教无类”,那就都学吧!老子说“绝学无忧”,《易经》所教的可都是不会让人感到担忧的绝学!恶人就算学会了,也不会对谁造成危胁。不错,这类学问正是我要大力去钻研的!

既然昨天算卦算了蹇卦,那这几天就解一下蹇卦。人生难免会遇到蹇难,就如现在的我,也正需要领悟蹇卦中的智慧。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死后,唐太宗说:“魏征走了,我失了一面镜子。”这句话说明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那么问题来了,唐太宗只有魏征这一面镜子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唐太宗需要大臣们指正他的缺失,尽心辅佐,于是他打开进谏大门,这样便弘扬了正直之风,涌现了一批忠心耿耿的谏诤之臣。这些谏臣确保了唐朝走在正道上,成为“贞观之治”的一大亮点。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何况是这些栋梁之材呢?这些栋梁之材既有作为宰相榜样的房玄龄,也有骨鲠敢言的魏征、王珪,还有博学高尚的虞世南。

一个优秀的领导首先要善于看到别人的专长,其次要了解每个人的性格脾气,要知人善任,还要见贤思齐,用别人的优点来健全自己。那么唐太宗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什么呢?

宰相榜样房玄龄

房玄龄出生在山东临淄,父亲是隋朝有名的儒臣。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唐国公晋阳留守李渊率兵入关,房玄龄于渭北投靠李世民。 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搜求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首先收拢人才,将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与他们结为朋友,共同为李世民效力。

房玄龄的故事

那么房玄龄身上有什么值得唐太宗学习的呢?唐太宗看到了房玄龄的容人之量和善于发现人才的优点。治理国家不是只靠一个人拼命去做,而是善于发现和提拔大批能干的人才,让他们分头去做。管理企业也是这样的,不能一个人把全部活儿都干了,要善于发现和提拔人才,让他们分头去干自己的事儿。选拔重用能人是要有容人的胸怀,因为越有才能的人会有傲气,这股傲气能不能受得了?能干的人会做得比你的好,那么能容得下么?如果一个领导受不了,容不得,那么有才能的人会不会跟着这个领导干呢?所以说,领导人的胸怀决定了格局的大小。所以房玄龄在这一点上是唐太宗的榜样。

博学高尚虞世南

虞世南生性沉静,执着好学,提到他大家都知道他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但是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唐太宗的老师。

64岁的虞世南遇到了唐太宗终于迎来了繁花似锦的晚春。人生七十古来稀,对于虞世南来说,他的人生仿佛才刚刚开始。李世民以秦王身份收获了已经流离两朝的虞世南,这场二人的相遇,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对于虞世南来说,仿佛“旅程的前后多余,只为遇见你”。

虞世南故事

虞世南八十一岁时去世,唐太宗痛哭悲伤,下手诏给魏王李泰说:“虞世南对朕忠心一体,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朕有小失必犯颜直谏,而今亡故,朝廷上下,无复人矣!”

唐太宗自己说出他和虞世南在宫内君臣相对时,虞世南对唐太宗如此严格,哪怕一点小过失都会毫不留情地批评指正。现在虞世南去世了,唐太宗痛哭没有人能够在身边指导和督促自己了。虞世南这面镜子,照出来的是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人文精神。

直谏犯颜的魏征

魏征大家都比较熟悉,他对唐太宗有太多的劝谏了,最著名的是《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等篇章,留存史册,传颂后人口中,成为治理国家的警示名言。

魏征故事

在魏征身上,可以看到对国家的忠诚和长远战略眼光,铭记历史的经验教训,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紧抓大局,深谋远虑,从治本的高度来处理日常国家事务,让唐朝避免了许多前进道路上的陷阱和岔道。

谏议大夫王珪

王珪是山西太原人,曾经是李建成的心腹谋士,献策铲除李世民而被流放,唐太宗爱惜人才,不计前嫌,把他调回来担任谏议大夫。王珪尽心谋国,大胆上书,直接批评唐太宗的过失,毫不避忌。唐太宗用王珪,就是希望用王珪做他的镜子。

庐江王李瑗谋反被杀后,其姬妾被籍没入宫。后来,唐太宗指着这个姬妾对王珪道:“李瑗杀了她的丈夫,又纳她为妾。”王珪问道:“陛下认为李瑗所为对还是不对?”唐太宗道:“杀死他人又娶其妻,你怎么还问对错呢?”王珪答道:“陛下知道李瑗灭亡的原因,却把他的妾留在身边,陛下实质上还是认为李瑗所为是对的。”唐太宗醒悟,命人将这个美人放出宫去。

王珪拜相后,与房玄龄、李靖、温彦博、戴胄、魏征等人一同辅理朝政。一次,唐太宗对王珪说道:“你可对房玄龄等人加以品评,并说说自己同他们比较谁更贤能?”王珪答道:“勤勤恳恳地报效国家,尽心竭力无所保留,我不如房玄龄;文武双全,出征可以为将,入朝可以拜相,我不如李靖;陈事进言详尽明白,上传下达忠实公正,我不如温彦博;解决繁重的困难,妥善处理各种问题,我不如戴胄;以谏诤为己任,希望皇帝跟尧舜一样圣明,我不如魏征。说到辨别清浊,疾恶奖善,我与他们相比,倒是略有长处。”唐太宗深表赞同,房玄龄等人也认为评价非常准确。

对于王珪的这番评价,唐太宗非常认可,他曾对王珪说:“你所指出的都是我的过失,自古以来,身为君主的没有不希望社稷永远安泰的,然而却做不到,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听不到对自己的批评,或者是听到了却不能改。现在我一有过错,你马上指出,而我听到后能够改正,这样的话我们就不愁社稷不安定了。

“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唐太宗在自己身边安排了一批堪称楷模的大臣作为镜子,正人先正己,通过和别人的比较来发现自己的不足,还要请别人指出自己的缺失。这样就能保证自己在治理国家中不犯错,从而使自己所治理的国家走向盛世。

转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502386708

断舍离

今天老婆把家里上上下下都收拾了一下,找到了一些以前找不到但可以用的小玩意,也丢掉了很多过时被淘汰的东西。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需要“断舍离”,不然生活会乱遭遭的。家庭内部的事务,男人还是需要尊重女人的意见,因为对于家庭生活这些内部事务问题,女人显然更有智慧。

老子说:“善行者无勶迹,善言者无瑕适,善数者不以梼𥮥,善闭者无𫔢籥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𦄿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声人恒善㤹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胃𢘽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赍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赍,唯知乎大眯,是胃眇要。

尽管老子说遵道而行的人要常常秉持善良之心一心寻求能帮扶他人,不轻易放弃任何人,对任何东西都要珍惜它的价值。也许是我没有耐心吧,我认为对于一些伤脑筋的不合时宜的垃圾,应该丢垃圾桶进行分类回收,以便于垃圾再利用。如果一个正常人的精力消耗于思考怎样去应对这些垃圾,那还做不做事了?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应于思考如何用好珍宝,而对于这些暂时想不到如何利用且又不合时宜的淘汰垃圾,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交给专业的垃圾回收人士处理。社会大分工的优势也在于此嘛!

治水的最好办法就是堵疏结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堵和疏呢?这就需要正确利用罚和赏;用罚来堵,用赏来疏。司马光曾说:“夫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尧舜不能为治,况他人乎?”所谓的“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如果赏罚不明,这必然会导致组织风气出现问题。

从管理历史上来看,赏罚不明的原因,无非是蔡锷所说的四条:“或姑息以图见好,或故为苛罚以示威,以爱憎为喜怒,凭喜怒以决赏罚。”或者是姑息迁就,以企图收买人心;或者是故意苛刻,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以个人的爱憎而喜怒,凭个人的喜怒而赏罚。简言之,就是私心太重。古人讲“公”、“明”,“公”才能生“明”。要想做到赏罚分明,关键就是把握公平公正这条最基本的原则。管理最忌讳的,就是以私情害公义。

所以,秉持中正之道,用赏罚来减少有害垃圾,回收不合时宜的难以利用的垃圾,就基本上做到了老子所说的“恒善㤹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如果我们达不到圣人所说的标准,那我们还是可以尽可能地接近那个标准。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学习道家无非是通过学习让我们尽最大努力去做一名上士,最后去践行“道”。

严之前,请先给予爱

今天被上头折腾了一天。见已失者慎将失,恶其迹者须避之;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从今天的经历中悟到了一点:在严格要求下属之前,请先给予足够的爱!

好,就依你军人的身份,你曾带过兵,那我们来谈一谈“兵”。《孙子兵法》中讲了很多为将之道和领兵之道。我先随便列举几条为将之道: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将,就是指将帅要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护部属、勇敢坚毅、公正严明。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将军的处事:沉着冷静而幽深莫测,严明公正而有条不紊。

然后再列举几条领兵之道: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己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士卒还没有亲附就实行惩罚,他们就不会心服,心不服就很难使用。士卒已经亲附,军法仍得不到执行,也不能用来作战。所以要用“文“的(怀柔手段)手段去管理他们,用“武”的(军纪军法)手段去使他们整齐一致,这就叫做必胜之军。平时严格贯彻条令,管教士卒,士卒就能养成服从的习惯;平时不严格贯彻条令,不管教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平时命令能够贯彻执行的,表明将帅同部属之间相处融洽。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对待士兵像婴儿(要“护”),就可以叫他们去冒险;对待士兵像对爱子(要“爱”),就可以叫他们去拼死。如果厚待而不能指使,抚爱而不能命令,违法乱纪而不能惩治,那就好像娇惯坏的孩子一样,是不能用来作战的。

看到这几点,我们悟到什么了吗?还好我不是兵,如果今天我是兵,我有枪,那上头估计会吃我的枪子。为什么?做事的时候跟我讲军人标准,讲严格。在奴才们看来,“严格”那是上头的爱护。但在我看来,这是有意在折腾老子!为什么平时感觉不到你在爱护我?做事的时候就跟我讲“严是爱,宽是害”?大热天折腾老子!先吃我一枪!

如此看来,带兵也是高风险,搞不好会被底下士兵打黑枪。说到底,还是上头思维混乱了。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其中的“正”很重要!为将五德:智、信、仁、勇、严,其中仁是最好做到的。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为将者,还是先从仁做起吧!

好,我们继续谈领兵之道。黄石公在《三略》中对领兵之道有过精辟的论述,我们先来看一看:

“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故禄(给予俸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则下力并而敌国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接以礼,励以义,则士死之。”——用兵的要旨,在于崇尚礼节和厚施俸禄。崇尚礼节,那么智谋之士就会归附;厚施俸禄,那么侠义之士就会乐于效死。因此优待贤士不要吝惜财物,奖赏功臣不要拖延时日,这样就能使部下齐心协力而削弱敌国。用人的方法是,通过封赐爵位来尊崇他,给予财物以赡养他,如此,贤士就会自动来归;用礼仪来接待他,用道义来激励他,如此,贤士就会以死相报。

“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故兵有全胜,敌有全囚。昔者良将之用兵,有馈箪醪者,使投诸河,与士卒同流而饮。夫一箪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军之士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军谶》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以其恩素蓄,谋素和也。故曰:蓄恩不倦,以一取万。”——身为将帅者,必须和士卒同甘苦而共安危,这才可以与敌人进行交锋,所以战争必将取得彻底胜利,敌人必将完全覆灭。从前有一位优秀的将帅用兵打仗,有人送给他一坛美酒,他让人把酒倾倒在河中,与士兵们同饮河水。一坛酒并不能使一河之水都有酒味,而三军将士却都愿意为其拼死效力,这是因为将帅与自己同甘共苦的缘故。《军谶》说:“军井还没有凿成,将帅不说口渴;军帐还没有搭好,将帅不说疲乏;军灶还没有做饭,将帅不说饥饿。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独自打伞,这就是做将帅的基本要求。与士卒同安乐,与士卒共危难,所以全军上下能齐心协力而不可分离,能够任意使用而不知疲倦,这正是因为平时恩惠有加,思想一致的缘故。”所以说,将帅不断地施恩惠于广大士卒,就能够赢得千千万万人的拥戴。

“良将之统军也,恕己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日新,战如风发,攻如河决。故其众可望而不可当,可下而不可胜。以身先人,故其兵为天下雄。”——优秀的将领统率军队,是以恕己之道体贴、关怀部属。遍施恩惠,士兵的战斗力就会日益增强,从事作战如同暴风一样迅速猛烈,投入进攻如同河水溃决一样锐不可当。”所以,这样的军队,能让敌人望风披靡而不敢阻挡,只能束手投降而不敢存有取胜的奢望。将领能身先士卒,因此他指挥的军队就能称雄于天下。

以上黄石公讲的几条为将之道和领兵之道可谓相当精辟和通俗,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我想说的是,《孙子兵法》用在企业的管理时,一定要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因为企业不是军队,员工也不是军人。《孙子兵法》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一种战略思维。如果我们经常能以战略的思维和眼光分析身边的事物,不犯战略性的错误,那么就不会栽大的跟头,因为“道”的方向太重要了!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