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乌托邦:来自于25号宇宙的警示录

让我们假设一个世界:一个没有贫穷,没有疾病,不存在饥荒,不存在资源不足的世界,一切都是充足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这就是乌托邦最基础的定义。乌托邦,人类最终的梦想,一个完美的世界。但是也许,乌托邦,也是一个让灵魂死亡的地方。

1947年,John B. Calhoun,大学教授,负责以人口密度为课题进行实验。他在大学的实验室里制造了一个小小的老鼠居住地。在为期28个月的观察期内,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本应繁衍到50000只老鼠的居住场,老鼠的总量却未能突破过200只。由于没有充分的贯彻和研究,这个现象一直在他头脑中围绕着。究竟是什么阻碍了老鼠数量的增长,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

1968年,Calhoun教授决定披上上帝的袈裟,制造一个乌托邦。他租了一个农场仓库的二楼。在那里他搭建了一个长宽2.57米,高1.37米的老鼠居住地。

这是一个完美的居住所,有着所有老鼠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以盒子中央为点均匀划分出的16个居住区域里,每个都有独自的饮水器,食物仓,以及休息窝巢。按照设计的计算,只有当老鼠数量超过3840只时,窝巢才会出现短缺。6144只老鼠时,水资源才会不足。9500只老鼠时,粮食才会成问题。除此之外,最早引入居住地的八只老鼠都经过了疾病的筛选,以确保居住地的实验不会因为外来疾病而出现差错。居住地本身的温度也通过风扇和供暖保持在20C到31C之间,以确保温度不是导致宇宙25出现问题的原因。除此之外,25号宇宙也没有任何老鼠的天敌。

这是个没有天敌,没有疾病,没有饥饿,没有居住问题的世界。一切可能导致人口衰减的原因都被排除在外。那么,这个宇宙能够持续多久呢?

1780天。

1973年5月23日,伴随着最后一只雄鼠的死亡,老鼠们彻底失去了任何繁衍的可能。25号宇宙宣告了他的终焉。

发生了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1968年7月9日,回到25号宇宙开始的第一天……

美丽新世界

1968年7月9日,25号宇宙实验第1天。四只公鼠,四只雌鼠被放入了居住地中。这8只只有48天大的小老鼠们有幸成为了25号宇宙的亚当与夏娃们。从而宣告了这些小老鼠们在美丽新世界中闯荡了3个月后,总算安定了下来,开始划分自己的领地,择偶,交配。在25号宇宙实验第104天的时候,第一窝小鼠出生了。

随后,小鼠人口开始迅速的增长。在第100~第300天的时期内,平均每55天小鼠的人口就会加倍。20只,40只,160只,320只,640只。直到620只的时候诞生速度才从55天加倍减缓到145天加倍。

但是25号宇宙中的小鼠们已经出现了很多科学家们意想不到的事情:

实验开始后第86天到第338天是小鼠诞生最频繁的时期,在这时期科学家们统计了每个领地中诞生的小鼠数量。有意思的是,尽管所有领地都按射线状从中央平均划分开,每个领地中诞生的小鼠数量却不相等。

东北角的领地在252天之间只诞生了13只小鼠,和其相对的西南角却生下了111只,8.5倍之多。

是的,就算是在一个全新的宇宙中,弱肉强食依旧存在。强鼠得妹子生孩子,弱鼠只能在角落里不受妹子青睐。

止步

伴随着人口爆炸阶段的结束,25号宇宙进入了缓慢期。从第315天开始,小鼠数量的成长从55天增加一倍减缓到了145天一倍。

正是在这一阶段的时候,小鼠的人口达到了整个实验的最高峰2200只。而正是在这时,社会中的问题显现了出来。尽管25号宇宙理论上将需要达到3840只老鼠才会出现窝巢短缺,6144只老鼠时才会出现水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在人口尚未突破2000只的时候,这个乌托邦,却满了。

尽管25号宇宙中依旧有着充足的居住空间和食物,但是一项令人意想不到的东西却被占满了:社会责任。在充满危险的自然中,成年小鼠能够终老的机会并不多。那些成年的小鼠们便会接过长辈的担子,成为保护领地,保护雌性,繁衍后代的角色。若一个领地上所居住的成年小鼠已经超出领地所需要的数量时,这些小鼠便会向外转移,去开发新的天地。然而这两点在25号宇宙里都是不可能出现的。成年却找不到自己在社会中未知的成年小鼠们开始迷茫了。这些不属于任何领地的雄鼠们开始在25号宇宙的中央聚集。

这些小鼠们逐渐开始对生活失去兴趣,不和其他任何小鼠社交,相互之间也不闻不顾。逐渐的,另一个特点开始在这些无所事事的小鼠之间显现:暴力。通常只是因为进食回来而打扰了其他人的小鼠会突然变成被攻击的目标。被攻击者也不会逃避或反击,但是当其他小鼠打扰了她的宁静时,被攻击者也会变得异常暴力起来。

这些小鼠们最明显的区分方式就是全身的伤痕,被攻击过多次的尾巴。

同样在社会中找不到位置的雌性小鼠则会选择在较高,那些在生育幼鼠的雌鼠不会选择的巢穴中隐居。她们中看不见暴力的痕迹,也看不见社交的迹象,就如同与世隔绝的隐士们。

随着无处可去的小鼠们的数量越来越多,担任起保护领地工作的雄鼠们对于自己领地的意识也越来越薄弱。但是对于雌鼠来说,对领地保护的降低就意识到了自己哺育用的巢穴被侵犯的机率越来越高。随着领地概念的逐渐淡化,负责哺育的雌鼠们的攻击性也变得越来越强,甚至直接代替了本应负责保护领地的雄鼠们。这种攻击性不仅仅是对于外人,雌鼠们的攻击性也渐渐的转移到了自己的后代上。许多尚未断奶的幼鼠们也成为了雌鼠们的攻击对象,甚至被逐出巢外。在此阶段的后期,小鼠们的生理期被打乱了,受孕率下降了,就连每胎的出生数量也下降了。在雌鼠们频繁转移巢穴的过程中,有许多幼鼠被遗忘,被抛弃。很多幼鼠“消失”在了每次统计之间。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这个阶段生育率的下降,以至于完全停止。

死亡,无法阻止的死亡

最后一只小鼠诞生的那一天,便是死亡阶段开始的第一天。实际上死亡阶段开始的比他早得多。从第560天的时候,小鼠的人口其实就勉强保持在生死平衡的状态,但是从600天的时候开始,幼鼠的诞生数量开始大幅度下降。第920天是最后一只小鼠诞生的日子,而从这之后,25号宇宙就进入了缓慢,但是持续稳定的死亡。

在1973年5月23日的时候,最后一只雄鼠死亡,25号宇宙的终焉来临了。临近灭绝的时候,事情也不想一些乐观人士所设想那样,会有一组小鼠会重新复兴25号宇宙。一切都太晚了,大家……都老了。在第1588天,最后一只小鼠诞生668天之后所做的调查中显示,还活着的小鼠们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了776天,超过了绝经期200天。就算有小鼠出现了本应有的能力,小鼠们也已经过了繁殖的年龄了。那种在种族频临灭绝的时候,有一小支集团重新振兴整个物种的故事,果然也只是个美好的幻想。

这个宇宙没有经历过灾难浩劫,也没有经历过疾病的洗礼,不用担心饥饿,也不用担心住所。小鼠们都非常健康的活到了终老的年龄。若外界没有任何原因的话,那么就必须进入到社会当中去寻找问题。

问题实际上在第三阶段,人口增长缓慢起来的时候就已经初露端倪了。少数幸运的没有在出生时就被母亲抛弃的幼鼠们也早早的被赶出了巢穴。他们中绝大部分在还没有建立起任何亲情和感情就被迫加入了社会之中。而接受他们的社会也早已人满为患,在社会中不仅没有能他们的一席之地。任何和其他小鼠进行社交的企图也不断的被匆匆路过的小鼠们机械性地打断。在没有基础社交的情况下,更复杂的社交关系也就无从谈起。对于这些小鼠来讲,无论是爱情关系,母子关系,还是竞争关系,都是遥远而陌生的。在另外一个持续了300天的小型实验中,解刨表明148只雌性小鼠中仅有20%只小鼠有受孕痕迹(子宫中有胎盘疤痕)。而在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雌性小鼠们应该已经孕育了超过五只小鼠。远超于实验的数值。

和深居高处的隐士雌鼠们相对应的,则是被我们称为“美丽鼠”的雄鼠们。他们拒绝打斗,也从来没有带着性意图接近过雌鼠。这些小鼠没有任何伤痕,也没有任何凌乱的地方,就好象完美的样品一样。他们的行为中仅有吃,睡,和打理自己,对除了自己身边以外的事情均显得漠不关心。在这个拥挤的社会中,这些小鼠们彻底丧失了一个年轻鼠该有的性格,而变成了对一切都冷漠,对一切不问不顾,只对自身喜好感兴趣的独居者们。在研究者看来,这些只剩下最基础生存需求的小鼠们,就如同灵魂死亡后所遗留的躯壳一样。

25号宇宙中后半段出生的小鼠几乎都纳入于这些”美丽鼠”。当他们的前辈小鼠们逐渐衰老的时候,25号宇宙也就逐渐的画上了终止符。在人口增长衰减期时,上一代的小鼠们已经过了生育的年龄,但新一代的小鼠们却根本就没有培育出生育的能力。

所以,没有争斗,没有战乱,没有疾病,没有灾难。25号宇宙就在一片平静和安详中,迎来了死亡。

1972年,在实验临近末期的时候,Calhoun教授的同事,Halsey Marsden博士从25号宇宙中借出了几只小鼠做了几个自己的实验。他将选中的,从25号宇宙中生长的“美丽鼠”们作为新的亚当和夏娃,放入了只属于他们的新“宇宙”中。然而就算进入了一个低人口的环境中,所有的”亚当“和”夏娃“们也丧失了任何重组社会,或者重新繁衍人口的能力。Marsden博士甚至将“美丽鼠”和在正常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雌鼠们搭配起来,但也没有任何效果。这些表面上十分高贵优雅的小鼠们,在心中却已丧失了任何的沟通的能力和欲望。他们的”灵魂”,死了。

留给人类的警示

三年时间,2000只老鼠的命运和他们的故事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预言。但是其中的警示性不容忽视。无论是人口密度过大导致的社交能力崩溃,还是因为责任职位的饱和导致社会构建的倒塌,都能从现实中看见端倪。而25号宇宙兴衰过程中的历史痕迹(雄鼠能力的衰退,雌鼠开始担当起雄鼠的地位,对后代的关心和培养的下降,新小鼠们社交能力的退化,“隐居士”和“美丽鼠”)都能在现实中看到他们的影子(男女平等,女权的崛起,丁克一族,朋友圈化,草食系男子)。而随着大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世界人口越来越倾向于集中在生活便利但身口密度高的城市中居住,间接的促进了人口密度的上升。

最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切都发生在远低于25号宇宙所能承受的小鼠数量上限时。就算在小鼠数量最密集的时期,作为上限中最低的巢穴,也总有20%的巢穴无小鼠居住。人们可以通过设计和统计来得出一个地区可以承受人口数量的硬上限,但是什么时候人口算做过于密集,单纯的数字和统计是无法得出来的。

当然,对于小鼠们来讲,恋人关系,母子关系和领地关系已经是他们社会中最复杂的社交关系。对于有着更错综复杂的人类社会来说,没有人知道人类在人口过剩的社会中,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人们会想出一个对路,成功的生活下去,也许人们会踏上25号宇宙的道路,最终死于安乐之中。乌托邦,人类最终的梦想,一个完美的世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乌托邦,是一个让灵魂死亡的地方。

“起名为25号宇宙的原因是?因为之前还有24个宇宙吗?”

“对。”

“那他们的结局呢?”

“灭亡。”

转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28837526

马斯克:已将自己的大脑上传云端

IT之家 7 月 19 日消息,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已将自己的大脑上传到云端,并且和虚拟版的自己交谈过。

Dogecoin DOGE / USD 创始人比利-马库斯发推特称,“如果你能够将大脑上传到云端再和自己的虚拟版本交谈,你们会成为朋友吗?”对此马斯克回复道,“我已经做过了”,但马斯克并没有给出详细介绍。

IT之家了解到,马斯克可能指的是他的神经技术公司 Neuralink,该公司正致力于开发一种脑机接口。该设备将允许计算机将一个人的想法转化为行动,让他们仅通过思考就能完成打字等动作。

今年早些时候,《财富》杂志报道,根据马斯克的说法,这些设备将允许信息从计算机传回大脑。Neuralink 尚未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但马斯克此前曾表示,该公司计划在 2022 年之前开始在人脑中植入计算机芯片。马斯克还表示,该设备对于人类弄清如何与先进的人工智能共存非常重要。

转自:https://www.ithome.com/0/630/310.htm

脑控技术

基本原理

用脑电波来操纵机器设备,这一直是人类数百年来的梦想。试想一下,只需要你脑子里头念头一动,机械或设备就已经按照你的想法去运转,那是一件多棒的事情!然而,想要实现这种方式,也存在显而易见的困难 ,毕竟,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大脑的了解还是太少了,而人类的思维活动又是如此的复杂,转瞬即逝。

通常,这类设备的原理是:使用者头戴一个类似于做脑电图时戴的帽子,其实质是里头有很多电极,能对使用者的脑电波进行测量;同时有一台计算机,对于电极传送回来的使用者的脑电波的变化加以分析,判断出使用者究竟发出了什么指令,再按照预设的程序,操纵机械设备进行相应的活动,可以控制人的心理甚至行为

基本介绍

脑控,是“脑电波控制”的不规范简称。一些自称“脑控受害者”的人认为人类大脑发出微弱脑电波,经过高效雷达辨别接收,经过电脑进行模数转换,使人脑电波信号数字化,与电脑内信息比对后,通过相关软件处理(类似的软件比如说mp3播放器、心电图扫描仪软件), 形成文字、声音、心跳等信息。干扰控制时是个反方向的过程。电脑将干扰信息数字化后,进行数模转换,通过发射装置比如卫星、主动式雷达天线等,模拟人类脑电波,对人类大脑进行干扰,人会产生不正常的语言、心跳、痛觉、失眠、幻听等症状。

然而, 这种“脑控”的说法均由“脑控受害者”基于个人体验自我表述,这些说法常常会与比较重大的阴谋相关,但是既没有实际的证据也没有科学研究的支持。在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中,常常将这种自称“被脑控”的现象称为影响妄想,是妄想症的一种。影响妄想患者也常常伴有被害妄想。妄想严重者可能会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并被送入精神病院治疗。

相关评论

脑控武器”的危害和潜在威胁,也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严重关注,因为这类武器一旦被滥用,那么就能在根本上控制人民。无论是在私人住宅、公众场合、工业场所,还是在公共和私人交通工具,被秘密选定的受测试者,都会受到这种“神秘武器”发出的含有化学和生物刺激的放射性影响。时间长了,会让受测者社交孤立、免疫力下降,进而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死亡……  

美国中情局当年进行“脑控武器”的实验室,就先后在加拿大和本土吃过一系列的官司,给一些受害者巨额赔偿,并使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政府名誉受损。

尝到甜头的莫利斯似乎并不介意,她经常说,据一些解密资料来看,俄罗斯在脑控武器研究方面“历史悠久”。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人才纷纷被“挖角”、相当一部分军工科研项目也被取消的情况下,有关脑控研究的一些顶级科学家及相关项目,却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言下之意,如果她不继续这方面的研究,俄罗斯迟早会超过美国。在俄美关系越发紧张的情况下,莫利斯的这番说辞非常有效。

二战后期德国科学家研制出脑电波接收仪,那时脑电波接收仪用电子管制造,体积庞大,接收距离只有100米,只能将思维信号转换成声音,即窃听别人的思维,听别人在想什么,二战结束后脑电波接收仪的技术被美国和苏联获得,但美苏双方都不知道对方已掌握该技术,因此两国都向其他国家派出间谍,同时用脑电波接收仪探测在本国的外国人,找出混入本国的间谍。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发出了仿脑电波无线电攻击功能,即发射让人身体产生痛、痒的信号,还能发射让人心肌梗塞的信号。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出现,脑控武器有了质的飞跃,脑电波接收仪的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强大,93年出现了能接收人的视觉信号的脑电波扫描仪,每个人成为了单一频道的电视发射台,眼睛就成了人体摄像机,你看到什么脑电波扫描仪的屏幕上就能显示什么,由于开发出的脑电波扫描仪的功能越来越多,特别是能够无声无息地把人干掉,对人类生存已产生巨大威胁,其威胁绝不亚于核武器,因此在1995年25个拥有脑电波扫描仪的国家秘密召开了一个国际会议,签署了互不对他国领导人使用脑电波扫描仪的协议。

进入21世纪后,脑电波扫描仪的体积已减小到手机大小,可随身携带,能接收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或动物的脑电波,只是在接收之前必须先采集该人的脑电波指纹并储存(类似搜索电视频道),有了脑电波扫描仪,再向他国派出间谍是非常愚蠢的,因为现在用脑电波扫描仪能轻而易举地知道谁是间谍,同时获取情报是如此简单,所以21世纪间谍这个危险的职业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没有危险的特工。最后说明一下脑电波也是一种电磁波,人脑本身就像一个电视台不断向外发射无线电讯号,脑电波能被接收机调谐接收,不需要向大脑内植入芯片,接收脑电波就象接收电视信号一样,能从脑电波中分离出思维信号、视觉神径信号、听觉神径信号,并把它转换成声音,文字和图象(类似天线接收的电视信号),脑电波扫描仪同时还能将声音和图像信号传送给被害人的脑神径,让人获得声音和图像,比耳朵听和看高清电视还要清楚,还能恶意的控制人的各种生理状态。

相关资料

脑控技术又称电子脑控技术,一种能发射电子信号到受害者大脑,并接收受害者大脑信号,借以灌输思维、感官,知晓受害者记忆、思维的隐蔽技术,人类终极迫害科技,施行国家、施行机构不明,属于全世界范围的秘密迫害。受害人,受害的范围越来越广,受害程度越来越深。其范围已波及到几乎全世界所有主要国家的主要城市,甚至达到大街小巷,居家旅行无孔不入的程度。

脑控就是对人的精神控制和神经控制!

脑控就是有目地地控制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大家说起脑控时,已拓展了其涵义,包括控制和伤害身体等。

目前存在的脑控现象,无法用传统脑科学解释。

脑控的技术,目前局外人是无法知道的。没被脑控的人,可能无法理解。

正如北方的“知了”不了解“冬雪”。

据中央电视台的报道: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利用电脑大小的脑控武器远距离地打击敌人。具体用的是声波还是微波等。不得而知。

脑控主要危害表现在几个方面:

1.控制你日常的喜怒哀乐情绪。

2.强行控制你的思维功能,虽然它们不能决定你思考的具体内容,但能通过控制大脑神经限制阻断你的思考。它们不仅要控制你的情绪,还要尽力让你的思想符合施害者的意图。当你在思考问题时,它们会经常斩断你的思路,堵塞你的大脑,等你的思想进入它们需要的内容后就通畅了,这是它们常用控制手段。

3.影响你的思想并间接导控你的行为,恶化你的人际关系。使你变得自闭。控导你盲目地往外地跑。

4.他们控制你不协调,在吃饭时噎一下,喝水时呛一点,说话时突然卡住停了下来。四肢的动作不协调,走路摔倒。手工操作时,做出自我伤害的动作等。

5.制造正常状态下身体的疼痛,腹泻,呕吐等。强化你身体的不适感。

脑控试验和定向能武器攻击

控试验和定向能武器攻击的方式非常隐蔽,可能采用X射线、微波信号、穿墙高能微波(through-wall high energy microwave)。可能会产生致命的效果。该攻击方式,如果攻击能量不强,受到攻击者并不能意识到这是外来攻击。例如,催眠,剥夺睡眠,诱导腹泻,诱导分神,产生头痛及其他部位的疼痛,诱导情绪,产生短期记忆中断,发烧,语言能力下降,等。而电击感则很容易被受害者感觉到并且很容易认定它为外来攻击。千万不要受到了攻击而自己却不知道。各国特工之间往往互相合作。有人在中国成为受害者,在加拿大继续受到攻击,那就是中加特工在合作脑控。华人移民和留学生很多被选为脑控的几内亚猪,实施秘密试验, 刚开始受害者往往并不知道。

注)(语言,图象,思维干扰,的通讯传播一般是建立在电磁波的基础上的。没有电磁波我不知道还能通讯吗?电磁波的主要功能是身体会聚集大量静电同时再在电磁波的作用下进行骚扰人体,没有静电是无法进行语言 图象 思维骚扰的)平民一般以这个为主)

(一)脑控  涉及定向能武器,例如:X射线、微波、穿墙高能微波。脑控试验不仅从身体上直接打击受害者,而且使用技术手段来破坏一个人的精神心理。这比身体的直接袭击后果更加严重。

读取和破解脑波:(Read and crack brainwave patterns)通过高科技脑控激励芯片(或特定的帽子)来读取受害者的脑波,通过无线传输到附近的接收设备。再过滤出特定的波形来破解受害者的思维和记忆。这项技术已经非常先进。

话语传输:(Subvocal Transmission)通过电磁波传输来影响受害者的说话器官和抑制思维器官,使受害者说特定的话。这种话不经过大脑的思考说出,特别细心的受害者能够发现。这种传输可以通过脑控激励芯片(又叫脑控钉)或不用脑控激励芯片进行。受害者的主要特点是说话不经过思考。

意念传输:(Thoughts Transmission)通过脑控波曲线传输特定的想法到受害者的大脑,一般需要脑控钉在受害者的大脑。

受害者们总结的常见的身体症状和经验,

· 头皮发麻。

· 无理由的极度疲劳,腿肌及关节的酸痛。

· 头晕, 头痛。

· 梦境制造和操纵,剥夺睡眠。

· 肌肉的振动和抽动。

· 不能集中注意力。

· 不通过思考的说话 ,语言能力受到影响,经常结结巴巴。

·记忆力减退,记忆消失 。

· 毫无理由的出现心跳过速和过缓。

· 眼睛发花。

· 烧灼皮肤,身体的不同部位出现烧灼感或出现不明切口。

· 脸色变暗,头发变稀。 (与信号发射有关)

· 声音直达大脑(Voice to skull, 美国军方代号V2K。)

· 物体振动,如门、窗户、床和椅子(由声波脉冲所引起。)。

· 电子产品的被控制现象,包括电视机、计算机、汽车和家用电器。(例如电视机自动打开或关闭,由电磁脉冲波所引起。)

· 常伴有严重的耳鸣现象,被正式迫害初期除了出现心跳过速外还常致使被害人身体高热,以及各种行为失常无法自控。

事实上,大多数的受害者并不记得他们被秘密麻醉然后审问以及手术的过程,只有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发生濒死体验的人才可能意识到这一切的发生并不是如大多数人所臆测的远程干涉,那些定向的杀伤可能是出于实验目的或迫害,受害者体内的芯片才是关键。

发展

二战后期德国科学家研制出脑电波接收仪,那时脑电波接收仪用电子管制造,体积庞大,接收距离只有100米,只能将思维信号转换成声音,即窃听别人的思维,听别人在想什么,二战结束后脑电波接收仪的技术被美国和苏联获得,但美苏双方都不知道对方已掌握该技术,因此两国都向其他国家派出间谍,同时用脑电波接收仪探测在本国的外国人,找出混入本国的间谍。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发出了仿脑电波无线电攻击功能,即发射让人身体产生痛、痒的信号,还能发射让人心肌梗塞的信号。

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出现,脑控武器有了质的飞跃,脑电波接收仪的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强大,93年出现了能接收人的视觉信号的脑电波扫描仪,每个人成为了单一频道的电视发射台,眼睛就成了人体摄像机,你看到什么脑电波扫描仪的屏幕上就能显示什么,由于开发出的脑电波扫描仪的功能越来越多,特别是能够无声无息地把人干掉,对人类生存已产生巨大威胁,其威胁绝不亚于核武器,因此在1995年25个拥有脑电波扫描仪的国家秘密召开了一个国际会议,签署了互不对他国领导人使用脑电波扫描仪的协议。

进入21世纪后,脑电波扫描仪的体积已减小到手机大小,可随身携带,能接收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或动物的脑电波,只是在接收之前必须先采集该人的脑电波指纹并储存(类似搜索电视频道),有了脑电波扫描仪,再向他国派出间谍是非常愚蠢的,因为现在用脑电波扫描仪能轻而易举地知道谁是间谍,同时获取情报是如此简单,所以21世纪间谍这个危险的职业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没有危险的特工。

最后说明一下脑电波也是一种电磁波,人脑本身就像一个电视台不断向外发射无线电讯号,脑电波能被接收机调谐接收,不需要向大脑内植入芯片,接收脑电波就象接收电视信号一样,能从脑电波中分离出思维信号、视觉神径信号、听觉神径信号,并把它转换成声音,文字和图象(类似天线接收的电视信号),脑电波扫描仪同时还能将声音和图像信号传送给被害人的脑神径,让人获得声音和图像,比耳朵听和看高清电视还要清楚,还能恶意的控制人的各种生理状态。

本文转自:

https://baike.so.com/doc/6282512-6495971.html

https://mil.news.sina.com.cn/2019-01-15/doc-ihqfskcn7249692.shtm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4%91%E6%8E%A7%E6%AD%A6%E5%99%A8/2081088

脑控武器

脑控,又称精神控制,指人意念通过脑控仪器的翻译,干扰正常人脑电波的过程,实现远程对人体的掌控。

脑控武器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对人脑造成影响,控制人脑思维活动,脑控武器是建立在对人脑信息进行获取、解读、传播和控制基础上的“制脑术”,通过“攻心为上”,直接影响和控制人类思维。

脑控武器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人脑的各种活动都会产生相应的脑电波,殊不知脑电波也是人类的身份识别特征——每个人的脑电波“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利用脑电波特征的唯一性,首先采集人脑电波的特征码并存入电脑,之后通过专门的“翻译”软件解读其中的视觉、听觉、语言、情感等各种神经活动信号,事实上就已完成了“读心术”。当需要向“大脑磁盘”写入信息时,只需对脑电波进行特定编码,就能将信息直接植入大脑。

脑控武器在研制时,还牵扯到数据库中成千上万个脑电波样本的大数据分析,得到心理特征与脑电波形状的对应关系,就好比找到了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之后,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电磁波向人体发射特定的信号,脑控武器就可以悄无声息地改变人类的情绪状态,最终达到特定的军事目的。 

目前,脑控武器主要分为电磁波武器、声波武器和光波武器。电磁波武器又可具体划分为电场、磁场、微波等不同类型。美国军方此前研制的新型非致命武器“主动回避系统”,通过发射高频电磁波使目标感到燥热难耐,令被攻击者仿佛“置身于烤箱之中”,其有效射程可达一公里。事实上,电磁波和声波等都能对人脑细胞的正常活动产生影响,甚至能把建议和命令直接“发射”到人脑之中,因而包括次声波、超声波、紫外线、激光等手段都成了脑控武器的研究方向。

脑控武器的目的不是消灭敌人肉体,而是征服敌人的意志,这意味着战争的制胜之道从“毁伤”走向“操控”,从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作战视角:将“控制”优于“毁伤”考虑武器性能。探脑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未来战争形态发生改变:即除靠毁伤肉体、逼迫敌人就范之外,在主要目的不在于致敌死亡的目标下,通过更好地控制敌人去赢得战斗。

脑控武器的快速发展引发人们对战争伦理的思考。一方面,人类可以通过脑控武器以“控”代“毁”的作战方式,减少战争的物理伤亡;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作茧自缚,成为脑控武器的受害者。

作为战争的最终决策者,人类应该解决好脑控武器的研发方向与理性应用等问题。一方面,脑控与控脑是脑控武器的两条发展路径,其中脑控技术不断成熟,将极大提高人与武器的融合程度,可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另一方面,针对控脑技术的发展应用,则应秉持谨慎负责态度,尤其是对控脑技术应用情境、目标范围、作用方式的把控。例如,在特殊的任务如解救人质等行动下,为避免或减少误伤,对特定的目标对象,选用适宜的控脑技术,可以更精准高效地完成作战任务。

此外,战争从来就是敌对双方的生死较量。因此,在研发脑控武器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反脑控技术手段的创新,从而在未来的脑控与反脑控战争中赢得主动。 

脑控纳米武器,可以通过粮食和血液,医药疫苗进入人类体内通过人体或血管到达脑部进行脑控并破坏脑组织,对日常生活里面的电子电表,智能电视,太阳能电板等产生相互转化的强烈信号。

本文转自: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4%91%E6%8E%A7%E6%AD%A6%E5%99%A8/2081088

https://mil.news.sina.com.cn/2019-01-15/doc-ihqfskcn7249692.shtml

https://baike.so.com/doc/6282512-6495971.html

马斯克宣布人类即将被彻底改造

于无声处听惊雷!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刚刚,马斯克宣布,已经找到了高效实现脑机接口的方法。在刚刚结束的发布会上,马斯克甚至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之情,一度笑场。

是的,你没看错,成立两年,马斯克著名的脑机接口研究公司 Neuralink 终于发布了其首款产品:“脑后插管”的新技术。

具体来说,通过一台神经手术机器人,像微创眼科手术一样安全无痛地在脑袋上穿孔,向大脑内快速植入芯片,然后通过 USB-C 接口直接读取大脑信号,并可以用 iPhone 控制。

马斯克这个“大开脑洞”的方法,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头骨穿刺:马斯克新推出的“打孔器”,可以使用激光在头骨上钻孔,不像以前脑袋打洞,这种办法微创、无血、安全!

看,这就是马斯克使用的打孔器,又名“缝线机”。这是一个神经外科机器人,每分钟能够植入六根线。整个过程,特别像缝纫机。

这个“缝线机”可以将一条只有人头发丝 1/4 粗细的线路植入脑中,同时可以避开大脑血管,避免大脑出现炎症和损伤。

上图就是“缝线机”工作时的样子:用激光在头骨上钻孔,把电线和芯片植入你的大脑。

2、植入芯片:马斯克开发了一种定制芯片,植入大脑后,可以更好地读取和放大来自大脑的信号。

看,这就是马斯克注入大脑的芯片,它的尺寸比手指尖还小。这种芯片要植入四个地方:其中三个位于运动区域,另一个位于感受区域。唯一外置的设备安装在耳后,内含一枚电池。

现在,马斯克已经在老鼠身上实验了,可以通过头部的USB-C端口收集大脑神经元信息。它能从1500个电极中读取信息,比现有的嵌入人体的系统好15倍。看,这就是探针设备成功插入过程:

3、引出信号:使用一种直径4-6微米,连头发丝的 1/10 都不到的线,把芯片读取的大脑信号传送出来!

这些柔韧的线实际上是一种用类似玻璃纸的材料来做绝缘体,里面包含有一系列连接微小电极或传感器的导线,看起来就像一串珍珠。

与其他脑机接口中使用的材料相比,它不仅对大脑损害性更小,而且还能传输更多数据。

现在,马斯克正在老鼠身上测试,计划明年将实现第一次人类测试。他们的想法,是把非常小的电子设备植入大脑,再带上无线装置,让意念发射出去,甚至与iPhone应用程序互动。

它将彻底改变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并进而改变人类自身和社会!

在浓密的云端,科技的惊雷正在酝酿、生成,一场风暴正在扑来!

脑机接口,一个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它研究的是在人或动物脑(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的直接连接通路,以实时翻译意识,最终做到人类与人类之间、人类与机器之间自由传输思想、下载思维。

或许你还不知道这项技术一旦使用于人成功,将给我们带来什么。答案很简单,最主要的有四点:

1、以意驭物:这个技术实现后,人类可以不用说话,只要通过意念,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来控制外物,以意驭物!举个例子:

想想你在未来的某一天,早上醒来,只要你心念一动,灯就开了。

心里再默默下个指令,咖啡机久开始自动帮你加热咖啡。

懒得动手的话,还可以操控机械臂帮你忙,而而这一切,都是由意念帮你完成。

以前觉得这只是神话,但现在马斯克这项科技突破表明,这一切都将变成现实。

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式,瘫痪的青年利亚诺·平托就是穿了这样庞大、笨重的外骨骼,通过脑机接口踢出了当年世界杯的第一球。

2、增强大脑:通过脑机接口,改善大脑运行,让我们时刻就像刚刚睡了一个好觉醒来,精神抖擞、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能够高效清醒高效地去做一件事情。

现在,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比如,美国旧金山就有一个叫Smart Cap的公司,他们把脑电图做成了棒球帽。这个产品可以用来缓解卡车司机的疲劳驾驶,提高注意力,减少交通危险。

此前,美国ABM公司则通过脑电图脑机接口训练实验者,使新手学习速度比原先提升了2.3倍。

3、无损沟通:有了脑机接口,人类不用语言,仅靠大脑中的脑电信号就可以彼此沟通,实现“无损”的大脑信息传输

这种脑脑交互,彼此传递的本质是神经元群的活动。不像语言的模糊和词不达意,它是一种彻底的、100%的、毫无信息扭曲的“心领神会”。

这件事,现在Facebook的科学家正在研究。他们想让人们思考一些东西的同时,把想法传到他人的皮肤上,让人们通过皮肤“听到”声音,进而实现沟通。

什么叫心心相印?这就是真正的心心相印!

4、移植记忆:这个技术实现后,能让我们短时间内拥有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获得一般人类无法拥有的超能力。

记忆移植就是这个领域研究的重点。现在,美国科学家已经发现大脑海马体的记忆密码,开始尝试用芯片备份记忆,然后把芯片植入另一个大脑,实现记忆移植。这个实验已经在猴子身上取得成功。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懂英语,德语,法语,等等语言;通过这个芯片植入大脑;你将可能凭空多出许多这一块的记忆;可能一夜睡一觉的时间,你就掌握了五,六门外语;

等到这个技术实现后,人类的记忆可以移植。

这项技术的终极目的,是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把大量的信息和资料传输到大脑里,或把大脑的意识上传到计算机,最终实现人类意识合记忆在计算机世界的永生。

如果试验成功,今后一个人的身体虽然死亡,但是却可以将他的灵魂储存在另一个系统中,甚至可以将这个灵魂转移到其它身体上!

你没有看错,人类有史以来都在寻求的永生,或许就可以实现了。这是多么不可思议,但现实中的各种科技进步,又在让我们一点点接近这个目标!

无论如何,这是一件让人脑洞大开的事!

一场浩浩荡荡的巨变已经来了!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快到你无法想像。而科技的进步,正在不断赋予这种快以全新的加速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没有哪一个时代能像今天一样“ 百花齐放 ”;一个又一个科学奇迹、医学奇迹相继在我们眼前不断诞生!

以意驭物、记忆存储、记忆移植…这些奇迹,只不过是科学进步的一个缩影!

需要高度重视的是: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会引发对人类自身乃至整个社会的冲击。脑机接口也一样,对人类社会来说,这或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大海啸!

铁器的发明,传统农业社会的出现,引发了一场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在中国,这场战争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打到了汉代,才告终结。

电力的发明,工业社会的出现,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世界大战,让整个二十世纪上半叶,染上了血色。

现在,随着人工智能、纳米技术、脑机接口、生物等技术等推进,在带来科技福利的同时,也将引发一场新的社会变革的风暴。

如果说,以前的技术进步,只是让“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而脑机接口等技术等突进,则可能将让富者愈聪明、愈博学、愈健康,贫者越加弱小,乃至最终出现超级人类。

比如,整个大英博物馆的知识,在未来,可能花不了太长时间,就可以通过脑机交互,进入一个人的大脑。通过脑机接口,一个人也可以称为一个像钢铁侠的这样上天入地的超人。

想想这一幕吧: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原版人类在超级人类面前,就可能像臭虫面对人类一样无力和脆弱。你想想,当你把一只臭虫冲进下水道的时候,你的内心起过一丝波澜?

写到这里,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想起了小说狄更斯 《双城记》开篇的那段话: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未来已来,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

善良的人们啊,你们要更审慎!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rgXJVjdf9fSnVfC2sHl96g

https://mp.weixin.qq.com/s/UglabwcnZI_SjNnOvD8wPg

国内脑机接口公司NeuraMatrix完成A轮融资

11 月 23 日消息,国内脑机接口平台公司宁矩科技(NeuraMatrix)宣布完成总额达亿元人民币的 A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盖资本领投,风投基金 Prosperity7 Ventures 及经纬中国跟投。

在完成 A 轮融资后,NeuraMatrix 表示将会加大芯片研发及量产方面的投入,推进软硬件开发,并加速医疗及科研设备的量产。

NeuraMatrix 成立于 2019 年 11 月,是由清华大学孵化的一家初创企业,今年 3 月刚完成数百万美元的 Pre-A 轮融资。该公司目标是打造从材料、芯片、硬件设备到软件一体化的脑机接口平台。

NeuraMatrix 的技术重心为可置于脑区内的侵入式脑机接口,侵入式脑机接口由于能够获取从低频到高频更全面的高质量信号,伴随着设备小型化及植入技术、材料方面的进步,被认为更能够满足医疗、智能交互方面的需求。

据悉,NeuraMatrix 自研的双向脑机接口商用芯片已完成流片,预计明年初实现搭载自研芯片设备的量产,其首个无线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样机也已开始供客户使用。

目前 NeuraMatrix 已与多家科研院所、医院及药企签订了上千万元设备采购意向订单,其主要合作对象也集中在科研院校及医院,如正在与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天坛医院、宣武医院等医疗机构展开合作,内容包括运动康复、神经电刺激治疗帕金森和癫痫、脊髓瘫痪和面瘫等方面。

转自:https://www.163.com/dy/article/GPGHVA7605118HA4.html

RFID 芯片是什么

RFID(Radio FreqtJ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被全球高科技领域誉为最有市场前景、最具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高科技产业面貌的技术。它是可以使用射频(RF)信号与阅读器交换数据的标签,标签或卡。它通常有一个内置天线和一个集成电路 IC。天线可以发送和接收无线电波,而 IC 负责调制和解调无线电信号,以及处理和存储数据。

RFID 芯片与条形码标签非常相似,因为它们通常与相应的扫描仪或阅读器一起使用。然而,RFID 芯片具有显着的优点。由于 RFID 芯片通过无线电波(不是条形码技术正在使用的红外线)与读取器通信,因此芯片不必位于读取器正前方。也就是说,不需要视线。

此外,与条形码阅读器/标签对不同,它们必须非常接近(大约几厘米),一些 RFID 阅读器/芯片对即使相距几米也能发挥作用。此外,虽然条形码标签一次只能由一个读取器读取,但 RFID 芯片可以同时向多个读取器传输数据。

有各种各样的 RFID 芯片。有些需要电池,称为有源芯片,而有些则不需要(无源)。其他设计用于室内或专为坚固的户外应用而设计。最常见的应用包括对象跟踪和识别。

芯片的工作频率也可能不同。一些通过超高频(UHF),高频(HF)或低频(LF)进行通信。

RFID 芯片几乎可以附着在任何地方:衣服,鞋子,车辆,容器甚至植物,动物和人类(作为植入物)。微型芯片甚至附着在昆虫身上。

多国学者审慎关注“元宇宙”发展趋势

10月28日,美国一家社交媒体企业宣布,将在欧盟雇佣1万名员工建立“元宇宙”。何为元宇宙?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高度关注它?对此,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技术革命还是商业噱头?

“元宇宙”一词源于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于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元宇宙(metaverse)是一个组合词,由“超越”(meta)和“宇宙”(-verse)组成,通常指人们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访问并体验的网络环境。这意味着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网上见面、交谈、互动。目前,对元宇宙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对当下互联网潜在的继承和发展,其特性更复杂、更先进。《元宇宙入门》作者马修·鲍尔(Matthew Ball)表示,元宇宙是一个由实时渲染的三维世界和模拟场景组成的巨大网络,它支持身份、对象、历史、支付和权利的连续性,无数用户可以同步体验。他认为,元宇宙与当今互联网划清了界限。将元宇宙作为一种独立的存在进行描述,可以让人们理解这种变化的巨大程度,进而理解技术革命的颠覆性发展,理解下一波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浪潮,让人们更积极主动地思考未来,而非被动应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元宇宙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现实。美国东北大学传播研究系副教授布鲁克·福科·威尔斯(Brooke Foucault Welles)认为,元宇宙这个虚拟世界有其自身优点。在虚拟社交、工作和学习场景中的广泛采用,可能会让人们更容易地进入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而过去所谓的虚拟世界只出现在大型在线游戏或科幻小说中。但是,当一家吸引了如此多注意力的公司认真对待这件事时,情况就不同了。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珍·戈德贝克(Jen Goldbeck)认为,一些拥有雄厚资金和大批有才华工程师的大型企业正在推动元宇宙的成型,而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正在寻找下一个巨大的商机。

关注元宇宙的潜在风险

如今人们的生活与网络几乎密不可分,而随着当下众多公司都想从元宇宙的商业趋势中获利,人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元宇宙存在哪些风险?

有学者认为,在元宇宙中,购买和出售虚拟土地变成了一种新趋势,当其与现实世界的货币价值相结合时,就成为一种对抗现实世界不平等的力量。一些发达国家的现状表明,结构性不平等的持续存在,促使人们寻找替代选择。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和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数字资产上也将呈现出类似趋势——人们希望回报最大化,希望获得任何可能的收益。

但是,在商业巨头垄断的情况下,元宇宙很可能会成为利用不断增长的用户数据实现盈利的又一契机,这就涉及对虚拟世界的监管和问责问题。同时,我们通过现有的数字鸿沟可以判断,日益增长的不平等很可能在元宇宙中被放大。在进行沉浸式3D景观体验时,对相同工具和基础设施的平等访问可能不仅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还需要高速的互联网接入。此外,广告收入很可能是资助元宇宙运行的重要资金来源,谁能负担得起一个无广告版本的元宇宙,这些都将影响元宇宙的平等。

美国东北大学市场营销学副教授雅科夫·巴特(Yakov Bart)表示,此次美国社交媒体企业高调进军元宇宙领域的意图,虽然可能会被认为是故意转移人们对其社交媒体平台负面新闻的注意,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这些倡导元宇宙的公司期待开拓新的收入渠道。在社交媒体的二维空间里,投放广告的空间是有限的,而在概念层面上,元宇宙描绘出这样一个未来:社交媒体可以从三维角度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琼·多诺万(Joan Donovan)认为,元宇宙让企业摆脱了与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相关的负面包袱,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受到越来越多监管的互联网和社交网络,转移到尚未建立规则的全虚拟空间,一些企业可能借此灰色地带牟利。有学者提出,通过加强监管,改善社会治理,人类可以开发出一个所有人都可以访问、公平且有益的元宇宙。

转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550023936177598

以东方的哲学来善用西方的科技

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认为“技术都是死的,我们才是制造者与使用者。所谓的 AI 道德,最后反映的是我们的道德,是我们的价值观。”人工智能再往前发展,不管进展怎样、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它背后的原理永远是“AI+HI”(人工智能加人类智慧)。

微软1998年提出了人工智能的相关原则(“Responsible AI”),要求以负责任的方式设计人工智能。其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合法与主权。对数据及人工智能治理而言,今天很多规则性的内容都会变成将来的法律规范。微软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在任何国家或地区经营都要保证合法性、尊重其主权。第二是负责,任何技术和产品都有其设计制造者,要对技术和产品的部署和运营承担责任,包括法律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责任。第三是透明,设计制造者要能够解释程序如何设计,尤其是数据的收集,更需要透明化。比如当摄像头被安置在公共场所搜集数据的时候,需要提前告知数据被收集对象,进入数据收集区域其头像信息可能会被采集。第四是包容,做任何东西都需要考虑到所有的人,也要求我们创造的技术能够服务每个人,包括少数族群,残障人士,所以开发这些人工智能技术的时候需要考虑如何保证它的包容性。第五是隐私与保障,有些人利用互联网或者 AI 在网络上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比如说“黑客”、“钓鱼”,对于系统或平台而言,很重要的时要保障用户不受网络骚扰、身份信息不被窃取,以及避免产生一些实质性的灾难;第六是可靠和安全,任何 AI 系统都不可能万无一失。例如一个 GPS 系统,即使只要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把司机引到悬崖,那也是不安全的。所以怎样做到安全可靠在 AI 领域中非常重要。机器学习都会存在一定误差。问题在于,存在误差的时候如何预防风险,如何提供更进一层的安全保障。第七是公平,坦言之很难做到,因为没有绝对的公平。在现实条件下存在很多偏差或偏见,这些偏见或偏差可能来自数据,可能来自我们的固有认知,可能属于一种社会偏见,毫无疑问,每个人都存在偏见,问题在于怎样不把偏见带到我们所制造的东西里、怎么样避免这些偏见。

最后,技术都是死的,我们才是制造者与使用者。所谓的 AI 道德,最后反映的是我们的道德,是我们的价值观。对于科技工作者而言,需要把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纳入技术语言中进行表达,但即使这样还不够,还需要跨领域的合作,需要法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等都参与进来,才有可能把这个做得尽量完善。

以曾仕强说过的一句话来总结概括:以东方的哲学,来善用西方的科技。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虚拟现实技术(VR)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感知是指理想的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也称为多感知。自然技能是指人的头部转动,眼睛、手势、或其他人体行为动作,由计算机来处理与参与者的动作相适应的数据,并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实时响应,并分别反馈到用户的五官。传感设备是指三维交互设备。